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南翠竹摇春风

2011-05-14 21:26 作者:古古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赖建青

漫步于江南的原野和山村,到处可以看到一簇簇翠绿挺拔的竹子,它以其潇洒临风摇曳多姿的躯干而深为人们所喜,与梅花、兰花和菊花并称为“四君子”。种一、二竿竹临窗,栽三、五枝傍水,或千竹成林,或万竿碧玉,竹情清韵与江南山水浑融一体,别有一番情趣。

生长于江南之乡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竹子,在离家不远的河边有一片竹林,连绵逶迤的茂密苍翠沿河直上,竟有好几里长,真所谓“万顷琅玝压碧云,清风幽兴渺无垠。”竹林里静谧清幽草如茵,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野草花散发着淡淡的芬芳。童年的我常常与小伙伴们去竹林里玩,我们或是折竹枝为马,在草地上纵横驰骋;或是用竹枝编成小免、小等小玩意儿玩。竹子与童年的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缘。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竹子的种植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远在殷商时代,人们就削竹为简,书墨记事,是书籍的前身。汉代蔡邕用竹制成笛子,吹出悠扬悦耳清亮圆润的乐声,后来人们又用竹子制成了二胡、京胡等乐器,在我国独特的民族器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竹子还与江南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心灵手巧的人们用竹子剖成篾片,编织竹篮竹篓竹筐,还用竹子制成竹椅竹床等,若是到江南来做客,几乎在每一个家庭都能看到用竹子制作的各种文化生活用具。

古代人们爱竹子,每年还定有“竹醉日”,宋代《岳阳风土记》上载:“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中所谓竹醉日也。”陆放翁赋诗云:“曾求竹醉日,更问柳眠时。”刘延世也曾作竹醉日种竹诗:“梅蒸方过不余润,竹醉由来自古云,掘地聊栽数竿竹,开簾还当一溪云。”魏晋时期,阮籍、嵇康、山涛、何秀、刘伶等七位名士常喜一起啸聚竹林,他们在竹林里或坐或卧,放浪形骸,抚琴歌咏,谈古论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被时人称为“竹林七贤”,传为佳话。

历代文人雅士善丹青都爱画竹,因竹道劲挺拔,非有雄强之笔力难以传神,故而有“喜气写兰怒气画竹”之说。为了画好竹子,至今流传有五代西蜀李夫人月映窗描竹和唐代萧悦观竹影而得其意的优美动人的故事。“胸有成竹”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把绘画的艺术规律与自然规律辩证统一归纳出来的精辟理论,使又称文人画的中国画用水墨表现出来的墨竹达到了形神皆备的艺术境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文人雅士们还赋诗咏吟,讴歌竹子的虚怀劲节刚直挺拔,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赋词章。唐代诗人杜甫对竹子更是情有独钟,一生中写了许多赞美竹子的诗歌,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咏竹诗云:“华轩霭霭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辛分苍翠拂波涛。”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喜赋诗吟竹:“解箨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此外,还有白居易写的《养竹记》、王禹偁写的《竹楼记》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文学诗篇。自古以来爱竹写竹画竹的代不乏人,不胜枚举。

自古来还有不少的人借吟诵竹子为名,抒发自己的抱负或感叹,如清代被人们称为“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在自己画的一张墨竹图上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短短四句诗,就把这位“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刚直不阿的七品芝麻官忧国忧民的赤诚跃然纸上。宋代著名改革家王安石更是以吟竹来暗喻自已因推行改革而屡遭保守派压制贬谪的坎坷命运:“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露,终随松柏到冰霜,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而最使我感奋难忘的是方志敏烈士写的一首《竹子颂》:“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朝红日起,依旧与天齐。”他在诗中用挺拔不屈的竹子暗喻革命志士不畏残暴凶险、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抒发了先烈们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竹子是江南普通常见的植物,没有苍松劲柏的高大伟岸,没有牡丹芙蓉的娇丽多姿,可它的高风亮节、遒劲挺拔却更为人们所称颂,经不凋,寒侵犹健,是山青水秀之江南的一道绿色风景线。看着窗外苍翠摇曳的竹子,我不由得又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吟竹诗:“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不学浦柳凋,贞心常自保。

1994年10月7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8149/

江南翠竹摇春风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