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几分寒气也袭人

2011-04-20 17:03 作者:一叶而知秋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朋友打电话过来,哽咽着说,他父亲走了。平日里不善言的我,更无从劝慰。但是我不能让一个男人,在悲情中不知所措。我告诉他,做为男人、做为长子,现在不是沉痛的时候,而是要把悲痛的情怀暂时压制下来,料理后事让父亲入土为安,才是当下的要事!挂了朋友的电话,我沉默起来。人生的生老病死,无人能够例外。父辈们伴随着我们的人到中年,也渐渐老去。而少年的“润土”或变成了中年的鲁迅,或变成了中年的润土。而背负在每个人身上养老送终的使命却没有终结。有人给了父母活着时的天伦之乐,有人却在父母生平时的“不肖”之后,以大张旗鼓的声势盗取道。人世的无字文章总是自己在书写,而很少有人去看它。看只是别人的事,只要自己能博得大众的赞许就行。至于其中的虚构成份有多少,只有自己心知肚明了。

这个朋友是我多年深交的朋友,人品不错。对父母,也算得上是孝子了。只是他好些年在外,每年尽可能回家。即使自己回不去,他也会让弟弟回家过年。他们兄弟俩除了每年给家带一些钱之外,还会为父母带去节日的团聚。这对于没有文凭,靠力气在外打工的他来说,已是最大的孝道了。这次回来,他陪父亲到医院检查完后,得知父亲病重。只是两三天的光景,人走了,已去就是永别。他的悲伤,是不言自喻了。我又想起那句古语“林欲静而风不止”的下一句话了。也许对于我的朋友而言,最大的憾事莫过于陪父亲的时间太短了。而这种遗憾,是一辈子也补偿不过来的。

朋友尚且如此,而我呢?父亲现已花甲之年,每年都是离多聚少。父亲本已瘸着的腿,是我一辈子的痛。目前勉强生活自保的我,只是把父母依然搁置在他们的生活自理之中。频频而至的电话里,又有几次过问过父母的健康。养儿为防老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在责问中,沉默着,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几分寒气,反常地出现在着阳三月里。春寒料峭,已是昨日的光景,而在着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却有了几分寒气袭人的感觉。

人是万物中的一粒,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谁也无法违背。朋友身上的悲意,让我同病相怜;朋友身上阳春三月里的几分寒意,让我不颤而栗。也许人生最大的悲哀,不是你看见了别人的悲痛欲绝,而是你看见了这种悲痛欲绝却没有幡然醒悟,而是接踵而来地再次体味。

想想人世无常,我们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在我们无法把握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珍惜眼前人。在我们无法改变生存环境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持好自己。因为生命对我们而言只有一次,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好公民,好儿子。而父母一旦离去,我们能做得就是送好父母最后一程,让他们入土为安,让他们含笑九泉。因为我们从父母平和离去的面容上,读到“安详”的字眼。

岁月在流逝中前行,不经意间儿女长大,父母老去,我们也在逐渐老去。做给儿女的不仅是我们的一种榜样,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朋友,如果你非要问这种精神是什么,那我就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它就是我们华五千年的根,这种根是从宗族的土壤里长出来,在孝道的沐浴下长到今天。它的名字有人称它为《二十四孝》,有人叫它《弟子规》。倘若你读懂了这两本书,无论在何时何地何事里,你都不会有阳春三月里的这几分寒意。而无书自通、无师自通的父辈们,没有凭借知识的传递,而是在顺承他们父母的言谈举止间,开悟着贤达的著作,而且是现学现用,且影响着我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愿我们这代略识笔墨的人在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依然能读懂《二十四孝》和《弟子规》,并施之于行!这是我们的大幸,也是民族的大幸!春寒料峭,已是昨日的光景,而在着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需要的是其乐融融,而不是几分寒气袭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0725/

几分寒气也袭人的评论 (共 4 条)

  • 赤诚奉献
  • 乐之云墨
  • 伊若雪
  • 忆尘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