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风”散文

2011-04-04 22:29 作者:欧阳明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国风歌曲”按照方文山老师的“广义解释”应该是: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编曲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月琴、古筝、二胡、横笛、洞箫等,以及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如拱桥、月下、唐装、绣花鞋、灯芯、蹙眉、红颜等。只要在词曲中加入了这些元素,不论加入元素的多寡或比重为何,均可视同为所谓的“中国风歌曲”。我最先接触的“中国风歌曲”是2000年周杰伦同名专辑里的那首《娘子》。遗憾的是,在这张专辑发布了近五年之后,我才开始留意到里面的这首歌曲。并且第一次关注了方文山老师。因为我是九零后,按时间来计算,2000年时我只有十岁。十岁大的孩子知道什么是“中国风歌曲”吗?所以时隔五年,我才开始注意这首歌以及这首歌歌词的创作者。

“中国风歌曲“给我带来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平静。温柔细腻、轻盈婉转的曲调配上词作者作词时的心情,闭上眼,你能想到什么?除了江南氤氲的雾气和与世隔绝的山水,还能想到什么?总不至于让你闭上眼的一瞬间脑海中就会浮现战争、杀戮、摧毁吧?如果真是那样,我建议你什么歌曲都不要听了,只怕这样下去你会精神崩溃。对自己好点,别没事就自残!

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风歌曲”我想要数周杰伦的《青花瓷》。当然,词作者是方文山老师。不能说是文山老师首创了“中国风”的歌词,但确实是因为文山老师的无心之举成就了“中国风”音乐,以及歌词。同时也是我为什么会想到拿文山老师的《青花瓷》来添字组句,重组为一篇散文的原因。不论是意境还是词风又或是词调,都会让我由衷的从内心深处升腾出一股莫名想要去写的冲动。方文山老师最擅长的是拆解语言使用的惯性,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构建后现代新词风。这种独树一帜的新兴流派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所以,“素颜韵脚诗”便成为了我主要探究的对象。我很想知道方文山老师写词时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或者怎样的一种意境去描述,去构造的。理所当然,我就开始刻意的拿文山老师的词作添字组句力求同步老师写词时的意境还原为一篇散文。这种情况下的文字,或者是散文,应该属于“中国风”的散文。而且被还原的文字一定要以散文的格式来写,你若是拿随笔杂文的模式来写,效果一定没有散文来的强烈,来的更显韵味。

最近我的空间陆续更新了一些我在郊游时的照片,多数是在我思考问题时被“偷拍”的。细心看的朋友一定会注意这点。自己主动要求被拍的照片很少,因为我个人不喜欢照相,我喜欢帮别人照。这里可以说下我当时在思考的问题。因为之前更新了以方文山老师的《青花瓷》为背景而写的《青花瓷》散文,一时间雅兴大发,于是就在构思下一篇想要写的《兰亭序》。我思考问题的方法很极端,比如写《青花瓷》之前,我特意跑到了古玩市场对着真实版的青花瓷看了整整一天,在看的过程中可能会激发我写作的灵感。当然你说有没有落空的时候?也有。但为数不多。除非是我自己特别不想写,但又被强迫写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没有灵感,彻底断档。

构思《兰亭序》的时候,我特意找了几个有亭子有山有水的地方。因为这样才能把我彻底的置身于方文山老师词中描绘的景象中,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用,答案是我也不知道。只能等下一篇《兰亭序》的散文版更新之后才能有结论。

我在构思《兰亭序》的同时也在构思《东风破》。这俩首词相比较下,《东风破》还是较容易上手的。因为词中的环境以及背景都是在阐述着简单且浪漫的一段感情,这段感情由俩小无猜、青梅竹马逐渐转换为无力的等待和无奈的惆怅。“而如今琴声悠悠,我的等候你没听见”就是最好的证明。(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具体要拿哪一篇来写现在还没有完全的结论。我相对还是比较喜欢《兰亭序》,但这不代表我就不喜欢《东风破》。这俩首“中国风”的歌曲我都要写,只是一个更新顺序的问题。

最后,希望你们可以喜欢这样一种“中国风”的散文。喜欢方文山老师的“素颜韵脚诗”!

后记

“中国风歌曲”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后弦的《昆明湖》、许嵩的《庐州月》、李玉刚的《清明上河图》(高进词)等等。这些都属于“中国风”歌曲。

只是个人认知程度上还是偏向喜欢方文山老师的“中国风”。古典韵味浓厚,给人一种质朴怀旧的感觉。“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不多不少,刚刚好!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7413/

“中国风”散文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