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贵阳小车河散记

2011-03-05 11:37 作者:心空了然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贵阳城南,有一条河,名小车河。一般人都不太注意她。其实她有着其不同寻常之处。她的下游一段,是除西藏的拉萨河之外在中国所有省会城市中还基本保持原生态的一条城市河流。此外,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就曾提到她:“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此桥因建文帝得名,然何以太子云也?桥下水涌流两岸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西谷来之溪,指的就是今天的小车河;南大溪,指的就是今天的南明河。徐霞客说桥下水涌流冲突甚急,讲的是当年的真实情景。现在因为上游有了阿哈水库,水流自然平缓了。

小车河的源头在花溪麦坪红岩,与金钟河汇合处被截断,成了阿哈水库。往下流经南郊公园,在太子桥汇入南明河。

这里顺便提一下小车河畔的南郊公园。南郊公园又名地下公园或白龙洞,是以溶洞景观为主体,辅以园林山水风光的城市近郊公园。但是现在有名无实了,白龙洞“门虽设而常关”,根本不对游人开放。园林部分大多被民用建筑所占据。现在进去,还可以看见一座教堂,其余地方经过维修成了附近居民散步晨练的好去处。

横跨在小车河上的太子桥(又名太慈桥)至今已有将近500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座颇有传奇色彩的桥。传说这座桥是经过千百次修砌才建成的。因为小车河水流湍急,桥基刚砌出水面,立即被激流冲垮,反复多次,桥基仍然无法砌出水面。一天,一个身披袈裟的和尚路过这里,经他一指点,不久桥便建成了。这个和尚据说是建文帝。

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这座桥是太监杨贤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监工督造的。为什么传说要与建文帝联系在一起呢?其中又有一段历史之谜。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逝世后,因为皇太子朱标早已死去,便将皇位传给皇太孙朱允炆,他就是建文帝。不久,燕王朱棣起兵攻入南京,夺取了帝位。《明史》记载:“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民间传说建文帝逃出皇宫后削发为僧,云游四海,足迹遍云贵。即使是建文帝指点修桥,也应该叫太孙桥,而不应该叫太子桥啊。所以当年徐霞客就发出了”此桥因建文帝得名,然何以太子云也“的疑问。

太慈桥,原名杨公桥,俗称太子桥。该桥最早记载见于(弘治)《贵州通志》:”太慈桥,在治城西南五里,四方河之上,俗讹为太子桥。”(嘉靖)《贵州通志》亦记载较详,并载有提学副使毛科的《太慈桥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过太子桥西行,经南郊公园山下,跨过一座石桥,就到了小车河特别幽静宜人之处。这里是贵阳婚纱拍摄的外景地之一,不时有情侣来拍照,新郎的服装就是一套白西装,新娘的婚纱也就那么两三款,看来影楼的规格和档次并不高。

沿石板路溯流而上,地势稍平,河面不宽,水流时缓时急,蜿蜒而去。水色碧绿,近观可见小鱼漫游,虾伏岸边。河中怪石嶙峋,大大小小,星罗棋布。夹岸林木,郁郁葱葱,青翠欲滴。野花点缀其间,时见彩蝶飞舞。林间不时闻鸣,更显其幽静空旷。清晨,河中雾霭弥漫,恍若仙境。秋天,树叶杂色,五彩缤纷。岸边偶有高岩夹峙,岩壁上老树古藤,披垂倒挂,横溢斜出,俨然一幅水墨画,诗意盎然。有浅水滩一处,沙平水静,不时有人在此野炊烧烤。入,常有儿童戏水其间。

小车河水质较好,所以常年都有人在游泳。盛夏时节,这里翠峰环合,浓荫蔽日,清凉宜人,是纳凉避暑的好去处。而且这里游人较少,清幽宁静,恍若桃源。

闲暇之时,只要天气晴好,我就喜欢去那里信步漫游,慢慢品味大自然的奇妙。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00400/

贵阳小车河散记的评论 (共 6 条)

  • 乐之云墨
  • 伊若雪
  • 幽谷梅朵
  • 井水蓝
  • 远方的梦
  • 水墨年花
    水墨年花 审核通过并说 博客里面全部搬上来了。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