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情系露天电影

2020-01-06 23:58 作者:蓝天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情系露天电影

文:远影

今天,我们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电脑或电视前看电影,也可以在豪华精致的影院看3D大片,感受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

然而,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近二十年的时间段中,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别提看电影,竟连安上电灯,也是一种奢望。

我出生在60年代末,直到1987年我师范毕业,老家终于安上电灯了。之前一直都是煤油灯伴我度过小学、初中那个令人心酸而又无忧无虑的15年时光。15年呀,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悲过痛过,冷过热过,哭过喜过,苦过累过,酸过甜过......

那时候,即便要看场电影,也需要到20多里远的流渡区里(现在的流渡镇)才行。最为关键的是那个票价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讲,真有点天文数字的味道。况且,一般小孩,哪有机会到区里赶场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家距离区上20多里地,我的童年生活就在20里范围内不停重复着。

记得我第一次去区上赶场,是在7岁那年。那是初日子,正好星期天与赶场天为同一时间。

那天,我第一次向妈妈提出去区上赶场的要求。妈妈犹豫再三,最终在奶奶的怂恿之下才得以成功。

我换上新衣服,跟着妈妈屁颠屁颠赶场去。妈妈给了我五分钱一张的纸币,我一路上紧紧攥在手里,生怕它飞了似的,就差点没把它攥出水来。

一路上,偶遇拖拉机“突突突,突突突”冒着浓浓的黑烟一闪而过,留下一路烟雾和漫天灰尘,大家忙扯衣角遮住口鼻。车上装满了重重叠叠的人,就差用一条绳子捆住,否则稍不注意就会滚下来。

到了街上,人影幢幢、摩肩接踵。我哪里见过这阵势,黑压压一片,你来我往,你推我挤。本就个头不高的我,被没在人海里,看到的只是别人的屁股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汗水湿透了衣服。偶有人缝露出来,才发现街道两边的店铺、摊点,摆着吃的穿的用的。

我牵着妈妈的衣角,好不容易挤出人群,来到一个高处:妈妈后来告诉我,那就是我们流渡区的区公所。站在两米多高的地方,街道的两旁看得一清二楚。各种小摊小贩摆满街道两边,黑压压的人群就像蚂蚁一般蠕动,整个一片灰蒙蒙的,各种声音各种气味充斥其间。

忽然,一个甜甜的女孩的歌声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好听极了。我回头看见一个高大的楼房的底层一个宽大的门,门边有一个人守着,那个声音就是从哪儿传出来的。那个门有两扇,一扇关着,一扇敞开。我在门边缩手缩脚的往里张望,里面宽敞且暗淡,几十个人脑袋齐刷刷盯住前台正中央的白布屏幕。

过了一会,我问母亲,那里边是干啥子的那么热闹。母亲说放电影。我又悄悄地跑到那门边,那时门边就开了一条缝儿,我偷偷的从门缝里往里瞟了一眼,有些人就在墙上跑,墙上跳,跟真的一样。这个就是电影呀,我在心里嘀咕着。那个守门的,看我是一个小孩,没说一句话,就将门轻轻关了,留下我在门边傻呆呆地遐想着。

那一天,脑海里老有人儿在屏幕上晃悠。

我手里始终紧紧攥着那五分纸币,即使经过卖油炸粑的地方,我也只是偷偷瞟了一眼后赶紧撤回目光。我怕我失去抵抗,失去油炸粑的诱惑。我要将我的“银子”存起来,等有了两角之后,我就可以大大方方正大光明的卖票看电影了。我曾悄悄问过那个守门的人,电影票是两角钱一张。

快要走出街道了,我还时不时回头张望。张望什么呢,我也说清楚。是惦念那油炸粑,还是那杀声震天的电影?

街边边也有一家卖油炸粑的,那已经炸好的油炸粑,整整齐齐摆在那油锅上的铁丝网的上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抬头看看妈妈,妈妈抿嘴一笑,然后从衣兜里掏出一角钱,买了5个油炸粑。妈妈给了我一个,还剩4个,妈妈没吃,而是用桐叶包了,轻轻放进背篼里。家里还有年老的奶奶和弟妹呢。

我轻轻的咬了一口,脆酥酥油腻腻香喷喷的油炸粑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那味道至今仍然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还记得那个油炸粑,我吃着走了好几里地,末了,还将指头含在嘴里吮了吮。

其实,在此之前我也应该看过电影,只是因为年纪小的缘故,不曾记得了。再后来,我努力了好久,也没有凑足2角钱。当我凑足2角钱的时候,只是没有去过街上。那2角钱呢,交给妈另做他用。

大约又过了一年吧。我们生产队请了放映队,在离我家500米的叔叔的院坝——放露天电影。这是我记得的第一次电影——《渡江侦察记》。这种露天电影也只有在自己的生产队放的时候才可以看看,因为在别的生产队放,路程有些远了——其实也不怎么远——是我的年龄有些小吧。况且这种露天电影要在晚才放的,黑灯瞎火的,再说没有大人陪伴,怎么行呢。那个电影,是大人已经看过的了。看着他们闹哄哄的去看电影,我只有偷偷流眼泪的份。

等到第二天去山坡放牛时,我才厚着脸皮问他们,昨天的电影是什么呢?好看不?哪个最厉害?他们说,还不是《红灯记》。哦,我心里好受些,毕竟我看过。可有的大小孩笑嘻嘻说,哄你的,是《闪闪的红星》。我的心里又矮了一截。他们讲的眉飞色舞,我听得云里雾里,也因此我的牛吃了别人的庄稼,害得我被爸爸怒吼一顿。

后来长大一些,也可以到别的村里看电影了。

那时候,仍然没有电灯。晚上去看电影,没有电筒。我们只有在山坡上,刮些柏树的皮,用棕叶子一圈圈捆了,然后用锤子锤散了。点上火,在空中呼呼的划着圈,那火把就呼呼的燃了起来。我们打着火把,一路高歌,朝着放电影的村子狂奔而去。大人背着小孩,吵吵嚷嚷,嘻嘻哈哈。

小河的两岸,灯火闪闪。

乡里乡亲,大多熟识。去得早的,讨根凳子坐在前面,舒舒坦坦看完电影。去得晚了,只能站在远处观看。站累了,就蹲着,蹲累了,又站着。即便手脚麻木也在所不惜。

有时候,去晚了,正面连站的地方都没有,再加上自己个头小,前面人挨着人,后面更没法看电影,就只好跑到背面去观看。其实背面也可以看的,想站哪儿就站哪儿,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有时候,看得正起劲,忽然下起了。为了看电影,淋得跟落汤鸡一般,还生怕漏了一丁点情节。

放完电影,人们便点上火把,四下散去。

山路弯弯,火把时隐时现,笑声不断,火把在两岸的小路上渐次消失,那场面之壮观无以言表。

放电影仍是发电机发电,天黑了的时候,只要听见“突突突突”的发电机的声音,电影就快开演了。因此,只要听到放电影的消息,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即便没有吃饭,那电影是绝不放过。

同是一场电影,张村放了,李村背了去,第二晚接着放。然后杨村背了去,继续放。我们乐此不疲,坚持战斗。曾记得《闪闪的红星》《渡江侦察记》《从奴隶到将军》等影片我看过七八遍。

其他的电影,如《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双枪李向阳》等影片,大多在路天看的。

以至于后来,但凡与“红色”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我是必看,绝不遗漏,与“红色”相关的书籍也是我的最

观看露天电影,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再后来,偶尔看看。90年代后,露天电影渐渐消失了,但在我的记忆里,他却占据一席之地,是我心中一段温暖的存在。

2020.01.06深夜于正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tlbkqf.html

情系露天电影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