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今各种身份证

2018-08-14 15:38 作者:陈宣章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古今各种身份证

陈宣章

身份证,全称“居民身份证”,是居民拥有居住国身份的凭证和证件。身份证重要性毋庸多言,但是身份证并不是现代社会的新生事物,其历史悠久,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

最早发明身份证者是商鞅。据考证,公元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变法。包括户籍制度改革:将先秦“户籍相伍”制度,增加什伍连坐法(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什伍之内居民相互监督,一家犯法十家连坐,鼓励告发作奸犯科者,知情不报者与奸人同罪)。为此,他发明最早的身份证是国人必须持有的“照身帖”:一块打磨光滑的竹板,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信息。若没有就是黑户或外籍非法逗留人士;还规定:外出远行者及宿旅店者必须出示“照身帖”,否则关口不可放行,旅店不得留客,违者严惩。

商鞅变法触犯旧贵族利益,得罪很多人。公元前338年,靠山秦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秦惠文王早已对商鞅心生顾忌,要对商鞅下手。商鞅慌忙出逃到边关。旅馆老板见其陌生,未带照身帖,不同意商鞅入住。好不容易在外熬到天亮,商鞅想潜入魏国,魏国早已把他列入黑名单。无奈之下,商鞅只好返回封地,率兵攻打郑县(今陕西省华县)。商鞅战败身亡,被秦惠文王下令车裂示众,灭族殆尽。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身份证。古代身份证有:等级身份证、职业身份证、临时身份证等,其中以等级身份证最为流行。史书记载,隋朝发明“竹使符”。唐高祖进长安后,废除“竹使符”改成“银兔符”,又改为“铜鱼符”,有交鱼符和巡鱼符两种。 “鱼符”颁发给朝廷官员以证明身份品级,形状如活蹦乱跳的鲤鱼,由上等红木或贵重金属精心做成,刻有该官员姓名、职务和所属部门及官阶等;如有兼职也写清楚;并一分为二,再用红绳穿合连结,佩戴腰间,供应召出入宫门验证。鱼符分左右,左符放在内廷,作身份证“底根”;右符由持有人携带使用。左右符数量多少据使用者人数和实际需要来定,不一定对等,其第一功能起初并非是表明身份,而是“权力凭证”,可用于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鱼符用材:亲王及三品以上(含三品,下同)官员用黄金铸造;五品以上官员用白银打造;六品以下官员用青铜铸造。五品以上官员还备有盛放鱼符的绸缎“鱼袋”,用相应的金、银装饰:三品以上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古代身份证如此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唐中宗景云年间改为:凡着紫衣者用金饰,凡着红衣者用银饰。鱼符实质是 “官员证”,刻有姓名的,卸职后要上交作废;未刻姓名的,可传给继任者使用。即便退休了仍能享受身份证制度。此即《新唐书•车服志》所谓“以明贵贱,应召命。”武则天当政时,嫌鱼符不吉利,改成象征吉祥长寿的龟符。武氏退位,恢复鱼符。

古代身份证防伪:1.设“防伪标记”。如:唐高宗给鱼符配一个相对应等级“鱼袋”即是防伪。2.身份证材料、质地不同。《新唐书•车服志》载:“唐初,内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鱼符、鱼袋。”

唐代特别重视“身份证制度”的推广,连高句丽、安南这些蕃国使者也都发给不同样式的符,蕃国符以雌雄来分,雄符留在朝廷,雌符(有12块之多)交给蕃国来使带回去。再有来臣,则以雌雄符相合来证明其真实身份。皇太子身份证是玉质的“玉契”。如皇帝外出亲征,或其他事情离开京师,由皇太子监国,此时皇太子身份证是“龙符”;亲王或大臣留守,则发给“麟符”。符中最著名的是“虎符”,一般由军将们使用。但唐朝并不用虎形符,这是为避讳祖宗李虎之“虎”字。武则天改唐朝为大周时,也没用虎符,而用龟符。武则天去世,龟符消失,但留下一个流行词“金龟婿”(至少三品大员)。唐•李商隐《为有》:“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唐代僧尼的身份证“度牒”叫祠部牒,因是祠部颁发而得名。此牒为绫素锦素钿轴,上面记载僧尼的俗名、年龄、籍贯、所属寺院、师名及签证机关的签证人。

宋朝,因鱼符常被敌人冒用,废鱼符, 高级官员仍佩戴鱼袋, 便捷多了。后又出现并通用腰牌,但仍仅限官员。度牒材质变成了纸,只是以后又改成绢。

明朝,废除鱼袋,大小官员统一佩戴“牙牌”、“腰牌”,用上等象牙、兽骨、贵金属、乌木等制成小薄片,写明官员姓名、岁数、职务及所任部门,或标示冒用身份证、不用身份证的罪过等警示语。后来发展到民间百姓佩戴牙牌、腰牌以证明身份。明朝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没有相应身份证而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混进后宫)、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谎称当大官),则要“依律论罪”。2004年,南京明代宝船厂遗址第六号船坞遗迹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疑似郑和的身份证“腰牌”(特别通行证):乌木质地,前窄后宽,浑圆形轮廓;正中刻有一方篆体印纹,目前仅识出右半边“长寿”二字,推测是吉祥用语。

明朝文武官的常服很有趣。明•邱濬《大学衍义补遗》:“我朝定制,品官各有花样。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不在文武之数;文武一品至九品,皆有应服花样,文官用飞,像其文采也,武官用走兽,像其猛鸷也。”后被讥为“衣冠禽兽”。洪武六年规定一、二品杂色文绮、绫罗、彩绣,帽珠用玉;三至五品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金,帽珠除玉外随所用。六至九品杂色文绮、绫罗,帽顶用银,帽珠玛瑙、水晶、香木。一至六品穿四爪龙(蟒),许用金绣。洪武23年规定,文官衣自领至裔去地1寸,袖长过手,回复至肘。公、侯、驸马与文官同。武官去地5寸,袖长过手7寸。洪武24年规定,公、侯、驸马、伯,服绣麒麟、白泽。文官一品绯袍,绣仙鹤;二品绯袍,绣锦鸡;三品绯袍,绣孔雀;四品绯袍,绣云雁;五品青袍,绣白鹇;六品青袍,绣鹭鸶;七品青袍,绣溪敕;八品绿袍,绣黄鹂;九品绿袍,绣鹌鹑。武将一品、二品绯袍,绘狮子;三品绯袍,绘老虎;四品绯袍,绘豹子;五品青袍,绘熊;六、七品青袍,绘彪;八品绿袍,绘犀牛,九品绿袍,绘海马。这些鸟纹兽纹都设计成方形框架之内,布置于团领衫的前胸和后背,下围装金饰玉的腰带。

清朝废牙牌,只用“腰牌”,写清姓名、年龄、单位、职业、官衔等,还会特别注明身份证用途。比较高的腰牌上,还把持有者面部特征录入,以防止别人冒用。这也许是现代身份证上贴大头照的起源。把面孔特征写在腰牌上,有点像现在录入指纹,极为厉害。

清朝还独辟蹊径地用帽子上的顶子(帽珠)区别官员品级,一品至子爵级官员是红宝石顶子(稀有、吉祥);二品官员是珊瑚顶子,通常白色,也有用珍贵的红珊瑚;三品官员是蓝宝石顶子;四品官员是青金石顶子(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色);五品官员是透明水晶顶子;六品官员是白色涅玻璃顶子;七八九品官员是金顶(七品为素金,八九品为镂金)顶子。刚考取秀才者戴铜顶帽子;百姓帽上不能有顶,只准用碎布条系成一个结。

清代最有趣的是后宫妃子身份证“绿头牌”:顶端涂绿色。皇帝选陪睡妃嫔叫“翻牌子”。

相对于等级身份证,还有职业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职业身份证根据从事职业制定,相当于现代的工作证、名片,如:僧人叫“戒牒”、“度牒”,凭此牒可到处化缘、筹善款。“路引”、“门券”则属于临时身份证,具有很强时效性,更像现代的介绍信。

清初,妓院属于“女乐”,由掌管音乐的“教坊司”管辖。进入这一职业,都要由妓院到官府统一注册,将户口纳入专门户籍“乐籍”;入籍妓女要纳税,俗称“教坊花粉钱”。如妓女要从良,得经官府批准,但手续复杂很难获批。妓女也挂特殊腰牌,相当于营业执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形制、制作材料都不同,早期确实有铜质的,近代逐渐演变为纸质。妓女腰牌大多记录店名字号、号码、姓名、花名等,并有官府颁准等字样。

2006年,古玩好者龚先生在三峡泰古广场古玩市场得到一块刻有无名诗句的清代古铜牌:正面雕刻一幅画,弯月下,假山前,竹子林中,鸟儿翻飞,水面上微波荡漾。一女子打坐莲花中,一个大“佛”刻于心间。背面刻有诗句“香山水月观音现,紫竹林中色更鲜”。收藏界说法:1.名妓号牌”。2.某地下组织“会员证”或“通行证”。3.古寺庙祈福牌。

现代意义的身份证制度,仅82年时间。1933年,马鸿逵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不久,红军长征到陕北,宁夏成为“围剿”红军的主战场。马鸿逵根据蒋介石《剿匪区内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在宁夏建立保甲制,全面清查人口。1936年,马鸿逵看到《史记•商君列传》的商鞅“招身贴”,制定新式照身帖“居民证”,居民凡15岁以上者一律佩带居民证。这是中国现代身份证的雏形。居民证为7*3 cm白布,写着持有人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及身高、面貌、手纹箕斗形状等个人特征。规定居民证必须缝在上衣里面,以便查验。否则,轻则罚款,重则枪毙。因日常洗晒和磨损,居民证很快模糊不清。仅一年多,便宣告失败。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军人员损失多,国军中汉奸也多,马鸿逵重新制发新的“宁夏国民身份证”,发布《宁夏国民身份证发给及检验法》,共15条规定,主要条款是:年满16岁以上男子均须领身份证,规避不领者,16岁以上、40岁以下的罚兵役,40岁以上的罚劳役;行路住店,均须带证,查无证者,即送警察局扣押惩治;16岁以上男子领证时,均须亲自到保,当面填发。对身长要填清几尺几寸几分,面貌要注明五官是否端正、鼻耳眼是否齐全、面部是否有麻子,瘸子、聋子、瘫子及结巴等症状要在特征栏中准确填出。最令人叫绝的是填写手指箕斗纹,填证时将持证人十个手指一一看过。“斗”纹划O,“箕”纹划x。马鸿逵得意地称:查验手纹箕斗是最科学、最准确的方法。其实,这是因为经济落后,老百姓无钱照相,马鸿逵又舍不得出这笔钱。马鸿逵还制发“客籍人民居留证”和“通行证”,用来“防范汉奸、间谍、奸党与奸宄盗匪”。历经4个月,共发放25万张身份证。宁夏所有县市城门关卡都设检查站查,证件。很长时间里,身份证成马鸿逵封锁、统治人民、防止和缉捕逃兵的工具。马鸿逵抓兵方便多了。男丁被抽壮丁后,身份证立刻由部队收存。如壮丁逃跑,则向出丁户追索。逃兵无身份证,在宁夏便寸步难行:要么被抓回来,要么逃往外省。

同时,国民政府在许多地方推行“国民身份证”:15*10.5cm,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本籍(即原籍)、寄籍(即现居住地)、号码、发证时间、教育程度、职业、义务劳动、照片、指纹符号、家属、役历、特征、备注、保甲番号、住址、住址异动登记、注意事项。1946年6月,行政院颁布《户籍法施行细则》。1947年,国民政府制作双页折叠式身份证,上有18周岁以上持有人基本信息,有的贴照片。无钱照相者则登记手指纹箕斗及体貌特征等,并盖地方政府印戳。有人网上搜索发现蒋中正、宋美龄、周旋的的身份证。

解放战争后期,物资供应极紧张,凭身份证购物成为推动身份证制度的动力。1947年,福州颁发身份证时,大量雇用失业人员填写身份证信息、贴照片,导致错误百出:乱填信息、张冠李戴。四川巫山,办理人员不查手指纹箕斗乱写,而大多信息按保甲名册填写。结果乱象众生,查身份证时,因信息不符“便认定是奸细而押起,甚至就地枪决”。

解放后,废止旧的户籍制度,制发新的户口登记簿,身份证不复存在,被户口本所取代,建立新的户籍管理制度。1951年,公安部颁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此时的户籍制度还是以人口统计为主。在肃反、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政府开始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颁布一系列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规章、条例,户籍制度日渐形成城乡有别的二元结构。农村无户口本的家庭,身份证明时,由基层政府开证明。1956年,公安部召开首次全国户口工作会议,部署实施公民证准备工作。因防止农民盲流入城市,1957年5月,公民证准备工作被叫停。

1984年北京试点第一代身份证。1985.9.6.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试行条例》。然后扩大到其他大城市、中小城市,最后到农村。1991年底,全国7.5亿人领到第一代身份证,采用印刷和照相翻拍技术塑封而成,聚酯薄膜密封、单页卡式,15位编码。由于第一代身份证技术含量较低,容易被伪造,1995年7月1日起启用新的防伪居民身份证采用全息透视塑封套防伪。1999年10月1日起,建立和实行公民身份证号码制度,身份代码是唯一的、终身不变的18位号码。第一代居民身份证已经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停用。2004年1月1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开始换发,此身份证表面采用防伪膜和印刷防伪技术,使用个人彩色照片,而且内置非接触式IC卡智能芯片,可用相关机器读取芯片内的信息。这时,身份证不仅仅证明身份,智能芯片中允许出现包括个人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指纹识别以及父母信息的大型个人信息库,成为独一无二的公民身份证明工具,同时也使身份证的功能越加便捷和多元化,大大增加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并在个人信息的严格监管下有效减少犯罪率。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六大特点:融入IC卡技术、防伪性能提高、办证时间缩短、存储信息增多、有效期重新确定、发放范围扩大。2018.8.14.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oeskqf.html

古今各种身份证的评论 (共 4 条)

  • 襄阳游子
  • 听雨轩儿
  • 紫色的云
  • 王东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