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9-05-22 15:04 作者:纪昀清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自从2013年误打误撞加入到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以来,我亲眼见证了它的成立、成长和发展。参加的会议也不少,而这次会议却让我记忆犹新,感慨万千。

2017年12月31日上午,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在会址李瑞祺会长家四楼会议室召开了“2017年终会长扩大会议民主总结座谈会”。与会人员共16人。与刚刚成立之日到会的百人规模形成强烈反差。这对我的冲击不小。我之所以至今仍初衷不改,热衷于历史文化,是因为李瑞祺会长的无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每次有重大活动,他都提前几日亲自电话通知我,而且对我总是亲切的以纪老师加以称呼,从不直言名讳,这让我倍加感动。尽管会员大都以老年人居多,但冲着他的那份真诚,我总是尽最大努力将个人事务加以调整,按时到会。因为,我相信,他组织召开的会议,纵使人员极少,除了发言内容必将可圈可点外,还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我更加受益匪浅。

刚一走进会议室,就受到中片副组长韩武斌的热情接待。他不仅为大家忙活倒茶,还逐一为与会人员分发了《李二曲思想研究文丛(一)》杂志,2017年12月26日印制的《金周至》报和一份印有“2018戊戌狗年”字样的挂历。说这是县政府免费赠送的欢庆元旦礼物。由于临时有事,他就中途离开了。

会议由李刚副会长主持。李刚老师是关中大儒李二曲的第11代后裔。他曾于近10年前应邀在日本东京大学为该校大学生主讲“李二曲思想”,影响广泛,饱受好评。他就会议的中心议程做了言简意赅的说明:要求人人发言,各抒己见,共同回顾一年来做了哪些工作?开展了哪些活动?取得了那些成绩?存在的问题、困难及原因是什么?明年的工作如何搞?搞什么?各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展开讨论。李瑞祺会长定了会议基调:“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搞好民间组织建设”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宗旨,即“社会组织跟党走”这一方向不能变。围绕这一基调,大家纷纷踊跃发言。

第一位发言者是李玉山副会长。他说,在新年来临之际,今天这个座谈会开得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艰难地度过了2017年,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李会长带领大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18年我们如何走?关键问题是出刊。我们的会刊由原先每年刊印3-5期,到今年只出刊了2期,说明经济来源是关键。经济来源怎么解决?一是拉广告,譬如《竹林文苑》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我们可以借鉴人家的办刊经验。二是可以利用国家的一些资助项目争取一部分资金,譬如《?山?水》和刘慧创办的《周至人文》杂志等至少四家杂志社,都争取到了上万元国家扶助资金。关于出刊内容,可以再广泛一些,在刊登以文史内容为主的基础上,也可以适量刊登一些相关内容的散文

李玉山老师擅长绘画,是方圆有名的画家。但也非常钟历史文化,他写的史料文章在《周至文史》《竹林文苑》等杂志刊登的也不少。因此他的建议,可谓肺腑之言,他深厚的艺术学养更是我学习的楷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二位发言者是侯景祥老师。他作为中片组长首先回顾了东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譬如,为靳晓鹏老师鸣炮送感恩对联;看望了有病在身的陈索劳同志;看望了赵明志八旬老人等。并由衷肯定了研究会以前的工作,说它搞得风风火火,截至目前,四年来共出刊16期,当下虽看不出我们工作的价值,但是一二百年后,相信其价值自会体现出来。研究会的天虽然已经过去,但李会长对文史研究工作却很执着,他的家人没有反对,说明李会长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才取得了家庭的大力支持,这很不容易,他的精神令人敬仰,并为其点赞。还当场表示,只要李会长传唤,他一定随传随到。希望大家精诚团结在李会长周围,齐心协力搞好历史文化研究工作。并对出刊一事提出中肯建议:能上则上,上不去则退。关于吸纳会员问题,他说,一个组织什么人都应该有,哪怕他没有学历,写作能力也不是很强,但只要他热爱历史文化,就应当吸纳入会。还风趣地加以自嘲说,他就是一个东郭先生,但东郭先生也有一个好处,可以壮大队伍。因为奴隶与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他始终认为,与高者同行,与智者为伍,不亦乐乎?

与侯老师相识,是在今年暑假历史文化研究会召开的换届会上。换届会恰好在他所居住的陶然居的家中举行。他免费为大家提供水果茶水。为人谦和热情。其实,侯老师是个大能人,在村里可谓德高望重,凡是村里举办庙会、耍社火、村民遇到红白喜事,都由他带头操持。并且也热爱历史文化,不仅文章写得好,还担任孔子文化学会会长一职。这样的能人,他的一言一行,势必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莫大的影响。单是他的谦逊,就足以彰显其宽广的胸怀。尤其是他的最后一句话,让我感同身受。

第三位发言者是乔映威副会长。他说,受李会长抬爱,对其新作《快板解读<道德经>》在《周至文史》的顺利刊载,表示感谢。对于如何发展壮大历史文化研究会,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既然认准了历史文化研究会的领头人是李会长,就应当无条件予以支持。就拿参会来说。不要让李会长三番五次地打电话邀请,能参会者不问能力大小,不参会者往往是态度问题。俗话说,跟着蜜蜂找花朵,不跟苍蝇找厕所。因此,对李会长的工作要大力支持,克服一切困难,能参会者一定要按时参会。就拿他来说,本来今日有事无法抽身,但是鉴于李会长电话诚邀,还是克服了一切困难,按时与会。另外,他还强调,做人一定要讲诚信,决不能随便失信于人。并说李会长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他学习。对于办刊经费问题,他说钱从何而来是关键,是否可以借鉴《竹林文苑》杂志社的一些搞法?值得商榷。

乔老师是周至六中高级语文教师,为人厚道,出口成章。不仅擅长写古诗词,获奖无数,对快板也尤为钟爱。他的《快板解读<道德经>》在2017年《周至文史》第1期以专辑形式予以全文刊载,这在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刊历史上尚属首例。因而在全县影响巨大。

经过与其点滴相处,我们早已成了莫逆之交,在一起无话不谈,感觉甚妙。不可思议的是,我与魏志祥老师俩人合力,站在原地与其对向拽拉,他竟纹丝不动,他还让我用双手夹住其脸颊,用力向一方扳折,他的头颅居然也像定住一样纹丝不动。令我大为吃惊。他说这都是常年锻炼的结果,建议我平常要多锻炼,多保重身体。这让我倍感亲切和快乐

第四位发言者是东片副组长王高社老师。他说咱不能因历史文化研究会是民间组织而感到自卑。他就借鉴其他组织的先进经验和理事会解散的教训,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将喜欢历史文化的人迅速辐射下去,要有影响,必须与百姓接触;二是要多开展一些大型活动,可争取政府拨款。他认为找钱不一定非要找“城隍”,也可以找“小鬼”,说不定也能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三是人心要凝聚,不一定要会写会画,只要能积极参与,都可以吸纳进来,尤其是一些收入微薄的农民爱好者,更不能因其100元会费未交,就将其拒之于门外;四是就《张地君联赋》出刊问题,要以弘扬为主,不要吹毛求疵,希望尽快予以推出,相关问题他可以直接与张地君磋商;五是指出了《周至文史》前几期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用词不当,不严谨之处,对此提出校稿要认真的建议。

《张地君联赋》受到周至县文联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县发出与之相关的征稿启事,由此张地君声名大噪。王老师与张地君关系要好,曾是《张地君联赋》的第一读者,并对此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由此可见,他的文学功底不浅。何况,他建议的角度新颖,尤其是对农民爱好者的关注,怎能不让我心生敬仰?

第五位发言者是李驰华副会长。他说,2017年历史文化研究会虽然走得艰难,但能留下来的都是精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曲折,对2018年来讲,是个好兆头。首先为李会长点赞。因为他为历史文化研究会能够保持下来,做了很多努力,因此提议大家为李会长鼓掌点赞。对于经费困难问题,他建议大家共同想办法,总能将问题得以化解,支持李会长将历史文化研究会坚持创办下去,并当众许诺,李会长随传随到。还提议今后开会的集体午餐费,不要让李会长为难,由几位副会长轮流做东,午餐标准为每人一碗羊肉泡馍。今天的午餐费,全由他一人承担。

李驰华老师慷慨解囊的精神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为了研究会大发展,共进午餐时,他还特意带来了30年未见的两位户县好友,与李瑞祺会长工商挖掘历史文化事宜,他们觥筹交错,相谈甚欢,气氛融融,尤其是李驰华老师对年过古稀之年的高印民老师,那种尊敬之情溢于言表。这让我惊诧之余,也深受感染。他的言行举止,对我触动极大。随后才知,李驰华老师原来是高印民老师的学生,难怪李老师对高老师会如此敬重,不仅为其倒茶敬酒,嘘寒问暖,还与大家一道将第一份羊肉泡馍放在高老师面前。

第六位发言者是高印民老师。他说今天的会虽然人数少,但气很盛。在年终岁首之际,大家士气不衰,很受鼓舞。对李会长,大家评价相当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无私忘我,工作敬业。就拿2017年《周至文史》杂志来讲,虽只有两期,但质量却相当高,尤其是第2期,不仅有像《毛泽东为何推崇秦始皇》《习仲勋的周至情缘》这样的书写伟人、名人的文章,单就稿件水准而言,的确不凡。这么好的刊物,如何提高阅读影响力?他提议要多搞讲座活动,可以利用讲座,将刊物推出。

与高印民老师接识,是缘于一次手机通话。他说,是李会长将我的手机号给了他,他打电话给我,是想询问我村的纪德新老师的手机号。无奈,纪老师常年不在家,在西安居住,我也无法与其联系。为此,我曾给高老师推荐了几个与之相熟的人选,让他试着询问一下。更叫我羞愧的是,当他在电话里说出自己的姓名时,我竟然毫无记忆。最后他补充说,他也是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在《周至文史》上也曾发表过文章。为此,我才特意翻开会员登记证,高老师的大名果在其中。随后才知,他和纪德新老师都曾是周至六中教师,友情颇深。今天参会,我们是首次相见。他穿着朴素,为人低调,谦逊和蔼,让我敬意顿生。

第七位发言者是中片副组长陈索劳老师。他说,首先感谢李会长和侯景祥老师来家看望他。他认为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影响力不足,有些部门还不知道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存在。如何扩大影响力,他认为在搞活动时,一定要带上会刊《周至文史》,借机加以宣传,尤其要与乡镇部门多联系,也可与门市部门相联系,想尽千方百计扩大宣传和知名度,并为李会长的辛苦付出表示点赞。

之前在活动中经常听说陈索劳老师的大名,只是无缘相见,想必是他身体不佳、不便出席的缘故。今天他用实际行动默默支持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不仅是身体康复的信号,更是知恩感恩的回馈。做人如此,怎能不叫人尊重呢?

第八位发言者是李卫周老师。他是陕西省国学文化研究会会员,孔子文化研究会会员,老子文化研究会会员。他说,李瑞祺会长作为退休老干部,能坚持将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创办至今,他倍感惊奇,也由此对李会长表示由衷钦佩。对于如何扩大影响力的问题,他建议今后《周至文史》每一期的序、卷首语或前言内容,可邀请肖云儒等名家来撰写,通过名人效应,进一步宣传《周至文史》,扩大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影响力。也可以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名义主办诸如《道德经》论坛这样的大型盛会,并邀请名人参与其中,还可以趁机拉赞助,也可举办诸如书画展或诗词培训等相关活动,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影响力。若因经费紧张刊物办不下去,也可借鉴其他部门,将刊物改办成报纸,这样费用能大大降低。实在不行,也可每月聚会一次,大家碰面交流即可,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他在席间的侃侃而谈,将文史知识脱口而出,令我印象颇深。尤其是言语之间,不经意流露出的对周至文史的酷爱之情,让人感佩不已!

第九位发言者是马选红副会长。他着重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建议。

一是要加强组织工作,重在发展会员,可以乡村包围城镇,每个乡村可发展1-2名老年人会员,因为老年人大多数对历史文化较为热爱,也可将中学教师争取发展成会员。

二是会址门口要挂牌。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标志牌悬挂门口,不但便于他人查找,其实也是一种变相宣传。

三是不能只靠会刊《周至文史》来宣传,这还远远不够,可以利用各类活动进行下乡宣传,譬如可利用各村庙会来大力宣传。

四是可以利用制作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会标志的信封、信纸来宣传。

五是学术研究要加强深度,并积极搜集与文史相关的名家稿件来刊载,若会刊无法出刊,可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予以发表。

六是可以给有关人员写传记、家谱、村志、史志等,借此拉赞助,缓解经费困难。

七是由于李瑞祺会长已经写了十余篇有关村堡的文章,因此可让李会长牵头,发挥自己的专长,带领会员积极参与撰写与本村相关的村堡文章,可统一编成《村堡史话专辑》予以发行。

八是要加强筹备历史文化研究会党支部,以便引起上级部门的重视。

第十位发言者是西片组长魏志祥老师。他建议将大家今天提出的建议好好梳理一下,能实行的马上落实,不能实行的,加以标出,等待时机落实。归根结底还是要多方筹钱,办好会刊。

与魏老师相识,是在历史文化研究会召开的一次活动中,他对我发表的文章予以高度赞赏,随后,他添加了我的微信。一次,他在微信中留言,让我写一篇有关翠峰人文历史的文章,说是要作为专辑加以出版。为此,我就迅速写出了《翠峰??》一文,他看后,倍加满意。从此,与其熟稔起来。今天还有幸与其合力共同挑战乔映威老师的脚力与臂力,让我倍感亲近。

第十一位发言者是马智军老师。他说,李会长要多鼓劲,希望大家如期参会。还建议最好设立年终聚会日。这样便于大家每到这个日子,会自觉参会,不让人再三催促提醒。

这个老师,我不太熟悉,但他与众不同的建议却叫我久经难忘,毕竟他也是为了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发展。

第十二位发言者是袁志宏副会长。他说,四年来,历史文化研究会遭受的艰难和困苦着实不少,中心议题还是资金,没有资金很难维持。由于会刊《周至文史》没有申请书号,因此不能上市出售,否则会造成违法经营,落人口实。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保住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名号至关重要,毕竟这是经过政府部门批准的合法团体。说不定有朝一日,一个大款会看中这一名号,捐出几万元出刊也不无可能。

袁老师喜好弹唱,经常参加自乐班演出。参会时,也不忘随身携带一把乐器。他言语幽默,曾就历史文化研究会创办的基调问题,多次与李会长商谈,最终取得李会长和大家的支持。他认为民间组织,要以自娱自乐为主,不要搞得像政府机构一样,非得干出个名堂不可。只要大家心情愉快,将历史文化研究会当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应以会面交流为主,至于出刊,能出则出,不能出,也不要强求。

我对他的观点是深表认同的。因为我发现年过六旬的李会长为了历史文化研究会牺牲了很多本该享受的快乐时光,照此以往,一旦心力交瘁,对身体大为不利。也衷心希望李会长能少些压力,多点轻松;少些操劳,多点笑容;少些疲惫,多点快乐!

第十三位是由李瑞祺会长作总结发言。他说,本次召开年终座谈会的目的旨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以便查找不足,便于改进,将2018年的工作做得更好。为此,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的初心就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为促进周至历史文化做出贡献,尤其要查漏补缺以往《周至县志》的不足,为后人留下可信的史料文字。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最近目标是为《周至县志》的有关资料进行纠正和补充,同时受周至县民政局委托,由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编写、整理村组文化。2018年计划出刊2期。并和乡镇接轨,开展工作。

由于我受李会长委托,一直在做会议记录。因此,我的发言被安排在了最后。由于时间将近12:30,我只简单补充说明了一点:正因大家都出于对李会长的信服和敬重,所以,只要李会长电话邀请,我首先带头做到随传随到。也恳请在座的各位老师,不管你是否担任职务,只要不是特别紧要的事情,都要尽力排除干扰,按时参会。也衷心希望我们的研究会在来年能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我的发言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这是我参加的人数最少的一场座谈会,也是内蕴丰富的一场总结会,更是一场内心共鸣的年终会。人虽少,但却温暖如家。因为我们都时刻铭记着当初的诺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17年12月31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ftpkqf.html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