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亲与《增广贤文》

2019-10-10 21:43 作者:芙蓉莘莘学子+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我的“百宝箱”里,有一本皱皱巴巴的刊印本《增广贤文》。我并不是为了珍藏它,而是从父亲那里偷缴而得。我曾为自己缴获成功而窃喜。

记得当时父亲只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好几次翻遍抽屉寻不见,便渐渐忘却了。十六年过去了,不知怎的,我竟有些后悔,内心有些自责起来。

往事历历在目,父亲与《增广贤文》的点点滴滴,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文化不高,小学毕业(那时称为高小毕业)。由于小时他生过一场大病,上学较迟,八岁才读一年级。读完小学,已是十三岁。大约是长子的缘故,一则必须挑起家中的重担,二则下面还有六七个弟妹,初中最终与他失之交臂。他的学习成绩,我无从知道。只听父亲说,当时半工半读,成绩不算差,上初中是应该没有问题的。从我记事起,父亲从集上买回一本粗劣的《增广贤文》,印刷的字方方正正,却不甚美观。只有原文,没有注释,所以只是薄薄的一本。父亲不知是受爷爷的影响,还是受书商的蛊惑,对《增广贤文》情有独钟。《增广贤文》这本书,伴随他走过了大半辈子。

父亲读书,没有投机取巧,只是反复诵读。也不知用了多长时间,终于能把它倒背如流了。依稀中,我记得他白天总是在田间劳作,只有晚上睡前,必在灯下诵读,后来直接背诵,形同唱歌。由于长时间的耳濡目染,我虽不明其意,却也能大致背得上百句了。我时常笑父亲,读书若能像他读《增广贤文》专注,想不成功都难。

对于《增广贤文》,父亲不仅背得勤,用得更勤。每有远亲近邻造访或路过,他必背给人家听。起初是几句,后来索性大段大段地背。初听者,觉得他有文化,听多了,他们开始一笑了之。后来他们干脆拿父亲寻开心,甚至直接用《增广贤文》中的语句取笑父亲。我们姐妹渐懂事,见此情景,都觉得父亲自取其辱,便时常劝他不要再背《增广贤文》,免得别人笑话。但父亲说我们不懂,他是劝人行善。我和姐姐立即反对,因为别人根本没有想听的意思。对于别人看不起我们,父亲解释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们多次劝他毫无结果。每逢赶集,父亲必在空闲的角落,坐上小半天,总有好几个外村的人围着听他说《增广贤文》。父亲怕别人不懂,还常常解释一番。也有不少人觉得父亲说得在理,但熟人通常不买他的账。他却自鸣得意,说什么“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长此以往,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父亲名字的,不过大多是叹息他的坎坷命运和做人老实,并不完全因为他《增广贤文》背得娴熟。最恼人的是父亲一喝酒,在席间必背《增广贤文》,且一发不可收拾。主人家烦恼不已,我们急得只跺脚,可他趁着酒劲,根本不听劝,越背越起劲,简直就像唐僧念紧箍咒,让人头疼。于是我们姐妹几个发誓要把的书藏起来或销毁。为此,父亲买过三本《增广贤文》,尽管封面不尽相同,但里面的内容印刷质量大同小异,价格都是一元一本。因多次阻止无效,我们只得在心里怒火中烧,不再横加干涉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最令我难堪的是,在我看对象那天,父亲随我一起进城,这次与亲家见面是在姨家,全由姨和姨父操办。父亲不知原委,只与亲家拉起家常,他又开始背起《增广贤文》来。由于是初次见面,他们都觉得父亲读了不少书,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可酒过三巡,他开始胡言乱语,不看场合随意用《增广贤文》中的话语发感慨,完全不顾及姨和姨父的情面,什么“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自家心里急,他人不知忙”,“人亲财不清,财利要分清”,这些话在姨听来,总觉得有些不顺耳。

最令姨伤心的是,亲家说自己能力有限,这亲事由姨说了算,让父亲找姨说。父亲则执拗地坚持要亲家表态,竟当面说姨与姨父是路边草,让一旁的我羞愧难当,只得连忙向姨道歉,但姨心里的委屈许久不能化解。

这一次,我痛下决心,一定要把父亲的《增广贤文》收缴了。一回到家,我就从父亲的抽屉里偷走了那本可恶的《增广贤文》。父亲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好几个月不再背《增广贤文》。后来记起时,好几次翻看抽屉,却没找着。他只以为是自己弄丢了,却不敢问我。自那以后,父亲不再背增广了。清楚地记得,在我结婚那天,一向嗜酒如命的父亲,没有喝多少酒,也没说一句增广贤文。出阁时,我看见他眼睛红红的,我也忍不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成家以后,我回家的次数渐少。这些年来,我也读了一些书,并仔细读了《增广贤文》一书。才发现,当年父亲读错了不少字,如第一句“诲汝谆谆”读成为“海女哼哼”,又如“人见白头嗔”,读成“人见白头真”,不认识的字父亲大抵都采用“长字认一截,短字认一边”的办法。还有许多句子的意思,并非与父亲的解释一样。就读书而言,我知道以父亲的学力不足以读懂它,但他却没有放弃,最终还流利地背下来了。我不由钦佩父亲的勇气。我更发现这本书的确讲述了许多深刻的道理,为人、处事、交友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实在是一本难得的经典。我不禁佩服父亲的眼光,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有这样的选择。就面对人生来说,我更应对他肃然起敬。

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在母亲拙病缠身的岁月,在家徒四壁的窘境,父亲没有放弃希望,始终坚信“用心计较般般错,退步思量事事宽”“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实在苦日难度,父亲安慰自己“莫怨天来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他始终坚持“一年之计在于,一生之计在于勤”“疏懒人没吃,勤俭粮满仓”;再穷再苦,父亲始终信奉“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为此,父亲一辈子老实,一辈子苦命,在困厄的生活中他牢记《增广贤文》,在几度绝望时,他依然坚信“忠厚自有忠厚报”。不仅如此,他还劝诫别人,只是“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尽管他没有完全读准这本书,也不懂灵活运用,但他依托这本书走过了最苦难的人生,还苛责什么呢?

也许我一辈子都无从知道父亲为何钟情于《增广贤文》,但我心中却涌出无限的敬意来。父亲不是读书人,却用书驱走了人生的阴霾。成家十六年来,我不知父亲没有《增广贤文》是如何度过的。现在想想,我心中的那份得意早已荡然无存了。而今,父亲已是风烛残年,耳目失灵,想要再看《增广贤文》恐怕是不可能了,这本《增广贤文》要让我的心永远难安了。

作者:覃秀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axpkqf.html

父亲与《增广贤文》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