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古村桃店

2019-04-20 18:53 作者:山鹰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古村桃店 (散文)( 写在共和国七十华诞的礼单上) 孔祥生

玉阳昭辉,关门冲南,风水圣地,古韵氤氲,人杰地灵,有村桃店。古往今来,鄂西川东地带颇有名气的丘陵小古村,悠悠岁月,祖辈辈为这片古老的热土抛心血、洒汗水,为它增添着无限光彩,葳蕤着旺盛的生机活力。

古,桃店古得出奇,特色鲜明,传奇颇多,故事诱人。古色古香的八大门雕梁画栋,华灯闪烁,红烛增辉,书香浓郁,科考举人壮元一拨拨;潺潺赶子溪水流淌着无尽的历史渊源,诉说着皇上钦点壮元跨马寻故乡,娘送壮元儿郎的幕幕场景;勒马向,三国时期关羽护驾嫂夫人勒马宿此地,得此地名;白鹤林与葫芦包,传奇甚远,那年那月那天,铁拐李驾白仙鹤酒醉于此处,留下盛酒之葫芦,白鹤栖息林中,葫芦化作山脉,葫芦包上常年奇卉异草,一派仙景如画;扬旗垴更是扬名于天下,三国争分时期,关云长在此处安营扎寨,扬旗纳威,在此留下永久的历史遗址。村子里有这样的口头馋:”扬旗垴,跟岗跑,喝稀饭,吃广椒。”道出了扬旗垴的特征与概况。过去的扬旗垴旧址荡然无存了,仅留着这幽幽的地名与长长的黄土岗。解放后,党和政府在这里办起了学校,培养出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优秀农家学子。改革开放后更名为牛郎山,成为旅游观光的城市田园长廊,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前往;桃树店子自古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喜种各类桃子,暖花开时节,满山满坡的桃花娇艳夺目、芳香怡人。桃林深处有几户店家,生意红火,商贾云集,这里桃花醉人,这里桃子出名,这里店家热情,桃林中有店铺,店铺旁有桃园,桃树店子桃店就顺理成章的成为古老的地名。

高峰寺,白雀寺,刘家庙四季香火鼎盛,香客骆绎不绝,轻轻梵音祈祷着人们的平安吉祥、幸福安康。

百步三道桥,仙人的游戏规则和乐趣,令人感叹回味,三堰桥上情侣双双蒂良缘,扶栏漫步,夜桥灯火,情语绵绵, 难忘今宵。

土帝湾,姜家湾,余家港,沈家冲;湾里有湾山隔山,港里套港冲搂冲,久远的年代,久远的神话,久远的传奇,说不尽,道不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小山村,丘陵起伏,北高南低,整体地势微微向东倾斜,山脚边有许许多多依山旁田,冲里有叠叠层层的大小畈田,粘性土质结构层。山大多都是土山,山不高,坡不陡,满山长的马拉松和各类大小橡子树,其中稀稀朗朗的小荒坡分布不匀,长满长长的刺荆和毛茸茸的野草,冲冲坳坳里有大小深浅的塘堰,还有少许的山沟和溪流。民国时期还是”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的局面,村子里人刀耕火种,以田为生,土木为居。

兵荒马乱的年月,百姓一般闭门不出,各自为生。那年鬼子进村占居了沈家冲,村上几个热血青年趁着天黑盗取了日本大左的指挥刀、望远镜、手枪,夜袭沈家冲,英勇抗日,壮举感人。一次,鬼子将沈家冲所有老百姓关在沈家老屋,三天都没给吃喝,千均一发之际,村子里六旬以上的八位老人挺身而出,用生命解沈家冲之危,众乡亲幸免于难,多亏了先辈们的舍己相救。这就是桃店的前八老。这是抗战中桃店人可歌可泣的辉煌战绩。纵观村史,可叹文字纪录的几乎没有,先辈们的丰功埋没了很多很多……

桃店村,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博大精深,彩莲船,舞狮子,踩高跷,玩龙灯,皮影戏,扇子戏,吹拉弹唱,唱秧歌,唱民歌,启迪着乡亲们的美好生活。其中的跑采莲船、舞狮子,舞龙灯,踩高跷等传统节目自民国开始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每年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尾,家家到户户落,给大家拜年送新年祝福,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深受欢迎,美在心中。

人民公社的年月里,桃店人爱社如家。涌现出红管家、老牛倌、管得宽八位老人,称桃店后八老,名扬鄂西及荆楚大地;白鹤大队党支书何中伦评为省劳模,八老人之一的桃店老党员胡文林被当选为全国五届人大代表。原桃店老党员老干部高光朗当选省党代会代表。桃店英模感人,红红的历史、红红的里程、红红的史册!

徐徐拉开战天斗地的那一幕幕,一场场苦干实干的画面展开在眼前。那个走在最前头,上工最早的是党支书李斌,这是正月初三,一场进军枯家岗的战斗打响了。大家卷起袖子,甩开膀子,挥敲舞锄,推起独轮车,挑起土粪筐你追我赶,两头见星挑太阳,挑灯夜战背月亮,奋战一春,一块块,一层层,一片片方方正正的田园呈现在桃店的版图上。三年五年的苦拼,东坡西岭,开荒造田百余亩。种田靠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解决全大队水稻用水难的问题,李斌书记决定召开诸蔼亮会,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会集一起,出计谋,定方案,经过讨论和实地论证,高峙寺大冲是村子里最高的位置,可灌溉全大队水田面积, 在这筑坝修水库,经工程员测量水库修起可容水18万多立方米。经预算工程要上千的民工,三个春才能完成,单靠桃店境内民工远远不够!李斌书记到公社申请,一九七四年冬水库上马,全公社调动千余劳力,奋战两个多冬春,水库大坝竣工。

水库地处高处,落差小,下来水少,难以装满,想方设法引水灌库,又从泉河二支渠湛察定位,沿当阳山脉开渠凿洞,50华里的盘山渠,又是三年多的工程。大家日夜奋战,渠成洞穿。清清的泉河水沿弯弯的盘山渠流进了桃店水库。

桃店山变了,水变了,换然一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外地参观团来了,市县领导来了,记者来了。桃店报上有名了,广播里有声了,成为枝江县农业战线一面红旗,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桃店人敢为人先,上世纪七十年大队集中购回手扶拖拉机六台,培养机务员,成立机耕队。生产队每年逢栽秧整田季节,派机耕队下到各生产队整田,提高了机械化程度,减轻了劳动强度,优化了整田质量,马达声,欢笑声在田野间回荡。在桃店岗东的3000平方米的空间里,建土圆仓库两栋,万石谷子储在土圆仓。一九七七年在泉河二支渠上建起七千多千瓦的水利发电站,农户在全县率先用上电,供全大队的社员照明所用,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那灯,那亮,那景,美美的,甜甜的。

似观音送子,似菩萨奉福。桃店有位克已奉公女赤脚医生,她叫黄新达。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她高中毕业后,从县医院和卫校学习归来,担任桃店女赤脚医生。从背药箱那刻起,她赤脚走遍了桃店的山山水水,去往社员家门口的路留下了她那如花的脚印。种植中草药,降底社员群众看病成本,办合作医疗,社员看病只需五分钱,每年为大队节省医疗开支2000多元。计划生育的那些年代里,她协助妇女主任做了大量工作,为桃店优生优育做出过特殊奉献。新婚夫妇怀孕期间,每月定期上门为孕妇免费量血压,听胎心音,摸胎位直至婴儿出生。桃店一脚踏两县的地方,当阳华山挨桃店,华山的孕妇也找黄新达检查。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九九年间,在两县之地她将120多孩子接到这个世界,为这个世界增添新的生命活力。为社员群众查体温、查血糖、量血压分文未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及时转院。精湛的医术,高超的医德,迎得群众的赞誉。一九九三年被村民们选为乡镇人大代表,她敬业爱岗,刚进花甲那年,癌魔将她带到另外的世界,她华佗般的医术,扁鹊般的医德,给村民留下了深深地怀念

那年北京的春风吹过山,吹过水,吹到了桃店小山村,生产队将所有水田、旱地、山林,按人按户划分责任田,自留山。生产农具按户所分,犁、耙、耖、耕牛、水车等三五户搭配。大家在希望的田野上欢欣鼓舞,挑责任的重担,一步一个脚印,早晚稻双季连作,油稻稻、麦稻稻、麦瓜稻三季连作。各扬优势挖潜力,开辟科学种田的新路子。金秋时节,黄灿灿的谷子堆成山,拉着人力车、推着独轮车、挑起箩筐排成长长队送进国家粮仓,那劲头,那汗水,那笑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责任制逐步完善,大家广开财源,山坡上植上桃李、橘橙,家中养猪养鸡,多种渠道拓展经济来源。三年五年十年,乡亲们腰杆子渐渐硬起来,手头逐渐宽裕,开始向泥巴屋宣战了,碾平了稻场,买来了砂石、水泥、钢筋,请来打楼板的师付,在自家门前倒好所需楼板。大家互相协助,挖墙脚、搞砂垫层,倒地脚梁,一车车红砖、一车车砂石、一车车水泥钢材,都随长长的手扶拖拉机运输队,沿乡间土公路送到各家门前,大家同心协力,搭跑跳,抬楼板,忙里忙外,热火朝天。三五个月过去了,家家户户二层小楼房拔地而起。黑白电视机开始进入各家各户,有线电话大普及,行成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新格局。

二轮承包又是一颗定心丸,大家劲头更足了!大面积开荒植树,大力发展橘橙果业,大面积水田挖鱼池、虾池,山上果树成行,山下水天一色。房后建起了沼气池,室内建了卫生间,厨房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大屏幕彩电,用上触摸屏智能手机。新生活,新景色,新天地。

桃店人通达古训,尊师重学,书香门笫,书香之家,书香浓浓。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桃店有了第一届大学生,张耘、高明贵毕业武汉大学,张耘任枝江县物价局局长,高明贵是武汉大学教授。改革开放期间桃店一组40户人家,有各类大学生35人,硕士10人,博士研究生5人,全村两百多名大学生遍及全国大中城市,为国家挑栋梁。飞出山窝窝的金凤凰成群接队,一批批、一群群、一队队。

桃店人勤扒苦挣不甘落后,在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上大步向前迈,废弃传统陈旧的思维方式,新形势下,下海的、下河的、下港的、下小溪的各将本事跳农门。村里有一群手艺高超的瓦工建筑队,为乡亲们起屋建房,改造旧房,四季忙碌在乡村的四面八方。村民们趁冬春小农闲四处奔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短工、做临时工,创汇增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桃店人德为先,孝悌润家,尊老爱幼,家风严谨,品德高尚。二组村民姜太柱是个大孝子,几十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年迈的老母亲,亳无厌言。在母亲生病的期间,为老母亲寻医问药,还学会了肌肉注射,冬天将不能行走的老母亲抱进抱出晒太阳,洗衣更被,清洁大小便,母亲面前说话总是轻言慢语,直至母亲寿终正寝,深情的孝心被乡亲们传为佳话。村子还有一孝子也是感天动地,感动中国,他是四组村民马协民,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困难的日子里,他偏偏拜及本大队二生产队双目失眠的张新全夫妇为干父母,两夫妇都是盲人,还有两男一女三孩子都只两三岁间,家中一贫如洗。马协民为这家挑起了担子。砍柴、挑水、冼衣、做饭,看病就医,柴米油盐一览全包,多少苦涩、多少汗滴、多少心血,这里面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可他一干就是三十多年,直至二老相继去世,三个弟弟妹妹成家立业,这才松了担子。时间又过去了好多年,每当讲起这段孝心往事,乡亲们总还翘起大母指称赞。

桃店人渴求宝贵的精神食粮和高质量的文化生活。2000年后村里悄然兴起了广场舞,由能歌善舞的靓妹朱家玉组建桃店广场舞团队,村头宽敞的广场,村里喜爱广场舞的农家妇女都来广场展示舞艺,村里各组都有自己的广场舞队,公媳跳、婆妇跳、母女跳、夫妻跳、混合跳、集体跳,统一舞妆,完美谐调,热热闹闹大家跳,开心快乐,其乐融融。在市镇的广场舞竞赛中屡屡获奖,广场舞成为桃店一道靓丽的风景!

春风,吹蓝了天、吹绿了山、吹清了水、吹醒了,春风,吹开了家门、吹来了欢笑、吹到了小康。看!村头那条泥泞道再也不会是桃店永久的胎记了,平坦坦的水泥路像条弯弯的扁担,一头挑的村里的美景,一头挑的村民的富足。

原创2019年4月初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zawpkqf.html

古村桃店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