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浦江儿女天山情(第五章29)

2018-05-11 09:08 作者:王龙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二十九)《生活漫笔》受好评

2000年5月,我的散文随笔集《生活漫笔》终于由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了。老同事、老朋友师歌作序。序文写得很好,饱含深情厚意,对我和书作了真实、客观的评价,不熟悉、不了解我的人品和我的文章的人,是断然写不出这样的序文的。他在序中写道:王龙生同志于1963年高中毕业后,从上海支边来到新疆,在美丽的伊犁河畔开始了他的人生。他在基层当过文教、宣传干事,尔后任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驻伊犁记者、电台总编室副主任,1995年调新疆广播电视报当编辑部主任。也就是说,他的一生都在从事新闻工作,写了大量的消息、通讯。不同的是,改作报人后,他的笔路发生转换,由新闻向文学性较强的随笔、杂感发展。初到报社,老王颇忐忑,怕写不好文艺性的稿件。

然而,我发现他是个好学的人,渐渐,我们因文字之交加深了解和友谊,在写作上彼此多有切磋和鼓励。我直言他多读文学名著,诚言磨斧不误砍柴工的体悟。他的案头文学书籍多了起来,特别是《名家记人100篇》十分钟。他目不旁鹜,手不释卷,寸阴必争,记下大量笔记和摘录,黙黙积累,悄然砥砺,其执著一念的精神,我是自叹不如的。于是,我读到好书就介绍给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心萌竹影,摇曳纸上,笔触渐渐老道起来。他撰写的人物专访中,《方略画竹》、《记者生涯四十载》、《求索》等都是优秀的篇什,简洁、洗练,文采盎然。对我触动最深的是记者、作家林战青辞世后,老王缅怀战友的文章《他走在新疆大地上》。然而,最能体现老王个性特色的是他的生活随笔。他涉猎的范围很广。生活琐事,人伦道德,社会热点,都是他关注的话题,一片坠落的秋叶,也能触动他的灵感。仅看文章的题目,就可印证这一点。《生病杂谈》、《人到中年事更多》、《父亲应做儿女的忘年交》、《美好人生须调控》等。在这些随笔中,《甘当老黄牛》给我的印象很深。千字小文,容纳着丰富的蕴涵,特别是对牛的描写,准确生动。文中,作者宕开一笔揉进个人经历与情怀,然而处处都有牛的影子在。这是随笔,是散文,是美文

老王这一类的随笔,有感而发,促膝谈心,情真意切,娓娓道来,显出一片古道热肠。老王以记者的敏感和敏锐,针贬时弊,抨击丑恶现象的笔致,却是另一种风格:是一种温婉的讽喻,苦心的劝戒,洁身自好的警觉,是老百姓的释愤抒情之作,是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渴望。生动活泼的口语,对俗语口碑的灵活采撷,使文章犀利而充满活力。

老王勤于读书,勇于实践,埋头写稿,乐此不倦。常常一篇文章刚杀青,又会凝眸于新的命题。累了就伸伸腰,揉揉眼,年复一年,一日不辍。我眼看着他的鬓角怎样钻出根根白发,望着他疲惫的苦相,我往往情不自禁,产生怜悯,也往往滋生凄凉之感,我也看见了自己的影子,笔耕者的影子。《生活漫笔》中的所有文章,我都是第一读者、评论者,我们都是耕耘者,我敢执笔写序,纯系感情所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10月3日出版的新疆广播电视报《副刊》上刊登了师歌写的这篇序。文后注明:“订阅本报的读者可邮购,作者将签名四折优惠。”文章发表不久,就收到许多读者来电、来信和汇款,纷纷要求邮购这本书。读者赵良华来信说:“得到你的《生活随笔》一书,近十天抽空就读这本书,越读越爱不择手。每一篇文章贴近生活,如同拉家常,亲切感人。” 捧读师歌写的序和一封封热情洋溢的读者来信,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双眼禁不住湿润起来,内心深感不安,总觉得自己水平低,写得不尽人意,愧对老友和读者的厚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yldrkqf.html

浦江儿女天山情(第五章29)的评论 (共 6 条)

  • 程汝明
  • 紫色的云
  • 浪子狐
  • 雪儿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