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忧伤的苗寨

2018-11-01 11:23 作者:散漫山人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印象中的湘西充满了神秘和诡异,有着谜一样的风土人情和传说,恐怖的“赶尸”队伍在静谧暗山间小道闪过,诡异的“草鬼婆”用于下蛊扣在碗中的蝎蚰撩开狰狞张牙舞爪,茂密山林中隐匿的土匪凶悍残暴抢村掠寨,鸡犬相闻澄澈纯净的乡间溪水潺潺磨坊悠悠,婉转对歌后进入山洞幽会情人挂在洞口的“草标”目睹有情人缠绵悱恻而快乐震颤。这神秘使我对湘西风情充满了深深的向往和迷惑,也促使我踏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清晨,我跟随旅游团来到了湘西腹地的一个苗寨—墨戎古寨。

古寨被一条不知名的小河环绕,簇拥的吊脚楼挤挤挨挨错落有致排布在对面的山坡上,浸淫在薄雾缭绕的青山,从黛灰的屋顶和黝黑的吊脚楼透露出一份静谧和安详。导游给每名游客发了一个“第45号参观团”的塑封牌并要求挂在脖子上,避免和其他团队混淆。带队导游告诉我们进了寨子将有地方导游负责村寨游览,并向我们介绍了身着浅蓝色夏日苗装的村寨导游。新导游领着我们长长的队伍踏过跨越绕村小河的漫水桥。河对面岸上固定了一长溜的圆形大鼓,导游介绍古寨的四方鼓舞获得过国家大奖,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面石头筑起的地基上悬挂着的白底红字宣传牌上“振兴乡村,精准扶贫”的标语提示我们西部仍然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

跨过小河进村经过一个风亭,进风雨亭必须对山歌,喝拦门酒,这个仪式大部分的意义是让各个旅行团拉开距离,避免大量游客一窝蜂进入寨子,造成拥堵。阁子两旁稻田的秧苗刚刚抽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一只翘着尾巴的白狗站在水泥埂上若有所思盯着稻田张望,增添了不少的乡间野趣。进入风雨阁中间,一个苗族服饰打扮的大嫂和另外两个胖乎乎的苗妹拉起了一条鲜艳拦门织锦,然后大嫂手持话筒用尖利婉转的平嗓唱出一首苗歌,我们虽听不懂歌词意思但知道欢迎客人到来,但必须要对歌才能进寨。游客兴趣盎然兴高采烈喊出导游事先教好的苗歌,争抢着喝拦门酒,浓浓的民族礼仪让我们觉得新奇和兴奋。

过了风雨阁继续前行,游客人流又缓下来。踮起脚尖往前头张望,原来是两名头戴银晃晃牛角银饰,脖子上挂大大环形银项圈,全身银佩叮咚面容姣好的妙龄苗女拦门。我绕过两名苗族少女,爬到高处占据有利位置想在妻子进门时拍一张照片。我手持相机朝低处姑娘调试相机时,身后传来一声低沉的威吓:“不要拍照!”,我回头才发现高高木架上蹲着一个两鬓剃的铁青矮矮胖胖的时髦青年正在拍照,见此光景我知道我马上想到了草原上拎着相机为骑马游客偷拍冲洗后要挟的当地人。再看下面的两个姑娘非常配合青年的拍照,每进一个游客都露出灿烂无比的笑容,然后又拉起关门绳等待下一个游客。在轮到妻子被两个姑娘拦住时,我手持相机快速衔动快门。旁边传来怒不可遏的低吼:“不要拍照”,我生气回了一句:“我的家人我为什么不能照?”,他铁青着脸狠狠盯了我一眼不再说话。我想再做理论,突然想起车上导游警告我们不要招惹当地人,也就作罢,悻悻收起相机遂觉得有些兴味索然。

走在前面手摇旗子的导游用随身扩音器发出带着嗡嗡浓重鼻音的声音介绍着寨子的风情、银饰和茶叶产品。踏着被青苔锈了的青石板拾级而上来到了一个巫傩文化表演区,巫师身着红色道袍,头戴五佛冠,但是脚上却邋遢地踏着拖鞋,等游客到位导游宣布纪律不能大声喧哗,大师在安静状态下表演成功率也只有百分之八九十,因此要做好配合。大师口对口咂一口紫砂壶中茶水,慢悠悠站起来踱到舞台中央双手合十念念有词,烧一纸画符,吐一口画符水开始作法,随着巫师闭眼念着咒语,事先选定的两名游客手持的两片竹子竟然并到一起,“仙人合竹”表演成功,我们惊叹不已,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认为是巫师调用了超自然的力量。

穿过逼仄弯曲的巷道,三转两拐来到了苗族婚俗现场秀现场。崭新狭窄的吊脚楼正面墙上挂着大红喜字和大红绸结,旁边悬挂着一盏马灯,铺了蓝花的桌上摆着年代有些久远的梳妆盒和景泰蓝花瓶。游客中推选的一位诙谐的小伙子被捯饬成新郎,头戴苗族大红缠帽,斜跨大红花,穿上道具用的肥大的沔腰裤。新郎从向垂帘侧门伸入一根长烟袋如愿以偿牵出了蒙了红盖头的“新娘子”。在导游事先吟诵准备好的台词时,演员新郎的裤子掉到了脚腕子,因拿着烟袋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在哄笑中挑开了新娘的红盖头,“新娘子”装作一脸娇羞。导游细问演员对对方是否满意,新郎在众人哄笑中尴尬点头,新娘也频频点头,导游嬉笑怒骂到:“你是满意吆,人家小伙子是青菜头,你是二婚头了!”带领着哄笑愉悦的队伍赶向下一个地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导游带领游客在一爿银饰打造加工点停住,开始深情介绍银饰加工的繁复和加工师傅的辛劳。但我从年轻银匠光滑的手、偷觑游客的目光和装模作样敲打的手势就猜出这只是一种作秀和表演罢了。凭着我多次出游的经验,我预测到一车游客已经落入了事先设计好的引导购物的窠臼之中了。果然,导游引导大家来到一户苗家吊脚楼让大家休息,房间内木梁木椽和墙壁都被熏的乌黑,角落的灶台冷落黢黑,屋屋正中摆了一排排的小杌子,导游几句话就从苗家的生活起居引导到银器上,奇风异俗加神话传说,描述着银子神奇。侃侃而谈中就差描述苗族人吃银子喝银子,没银子没法活了。经过大约半个钟头的洗脑,很多游客已经中了购物的蛊毒而跃跃欲试,导游适时引导游客来到熙熙攘攘的购物店,嘱咐游客购物时一定展示自己胸前号码牌,可以打折。店内展示橱窗内镭光照射下银头饰、银镯子银光闪闪,但都价格不菲,朱砂项链金红夺目,银胆水杯烁烁闪着冷光。身着苗族服饰的导购员热情向游客推销着柜台产品。同团一个开矿的小老板被导购员神乎其神的介绍所感染,眼睛连眨都没眨就买下了一对银碗,然后又买下了一个银胆饮水杯,神乎其神向我介绍:“这杯子充满沸水,我摇晃两下就能立刻达到饮用的温度!”,这违背物理规律的现象难道当中有化学现象,我表达出怀疑后,他对我表现出了鄙夷嫌弃神情。

多次相同的经历,我早已厌倦了这种无聊的表演,对这种赤裸裸的坑蒙拐骗推销深恶痛绝,我这类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就是不购物的一根筋游客一定被导游恨死了。

溜出嘈杂喧嚷的购物店,信步走进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小巷。巷子中不远就有一户户村民摆了一些地摊推销当地的绣品、竹制品和土烟等土特产,角落里一个双手托腮坐在矮座位上守摊的十岁左右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引起过往游客的注意,纷纷打趣问她摊上商品的价格,小姑娘听着游客普通话探价问询,伸出指头不厌其烦介绍着商品价格:这个五块,这个十块,游客因为怜而买了小姑娘的商品。距离小姑娘摊位不远一个三四岁的小孩子也在兜售小工艺品,游客跟他打趣:买一个五块钱,买两个多少钱啊?小家伙扭捏揉着衣角,向不远处的爷爷求教,爷爷讪讪的望望孙子和游客不置可否,眼里流露出乡下人诚实还带着现代人的一丝狡黠。我不禁狐疑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学校读书,今天不是周末怎么不上学?想起导游在车上特意叮嘱:寨子里有孩子向你推销东西尽量买了吧,小孩子不容易!我忽然想起这些可怜的孩子像是城市里被整残疾后的乞讨儿童!可这些孩子不远处站着的是他们的阿婆阿公。

不觉远离熙熙攘攘走进一个幽静的巷子,农家摆放在半墙上葳蕤的下山兰和藤本植物中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些植物散发着野性民族的顽强的生命力。贴着大红喜字和吊着大红灯笼的吊脚楼前竹竿上晒满了衣服,透出人间烟火的气息。天井的石头上一双刷洗后晾晒的解放牌黄球鞋前面顶出了一个破洞,脚后跟线也已吐穗。一个衣服脏破佝偻着背的苗族阿公背着一捆柴走进了房子,眼光呆滞和迷茫,卑微的眼神飘过偶尔过往衣着光鲜的游客。吊脚楼里走出一位衣着清凉汉服背着背篓的阿婆,鲜艳背篓上编着“快乐宝宝”的黄字,一看就是工厂货,背篓里的小男孩乖巧可爱像个橡皮娃娃,我怜爱摸了小家伙的头:“小家伙真乖!”,随即想起导游嘱咐我们不要摸苗家小孩子的头,心中后悔的不行,阿婆倒没有愠色背着背篓向坪上走去,边走边念叨:“乖宝宝,坏宝宝……”。另一个身着苗装头顶圆甸子的阿婆从坪上下来,一手拄树枝,一手稳着头顶的甸言子,和迎面背着孙孙的阿婆稀里哗啦说着苗语,言语和眼神是透明和清澈的!高坪上大树下乘凉的几位阿婆招手喊往上走的阿婆,围坐在一起的阿婆轻声细语道着家常,对过往打扰她们平静的游客视而不见。这时我忽然感受到自己真正置身纯净安详的苗乡。坪下吊脚楼里导游推销的声音一阵阵漫到坪上!

在号称“小宋祖英”的苗族歌手演唱伴随下,吃过丧失了原始仪式和味道“商业流水化”的“长桌宴”。通过长长“风雨楼”走出寨子,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头,我感觉苗寨在和商业化大潮的搏斗中正慢慢丢失自己的魂,它走的太快而正在把自己的本真和善良的根丢弃。它环佩叮咚,繁复华丽传统的苗服下,肌体已经被商业化这条大虫吞噬。虽然我们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牺牲古镇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将愚昧落后思想和贫穷延续,来博取游客探古寻幽的好奇心,但我觉得古寨旅游生命力得以延续一定不能丢了他的魂!

风雨楼左侧的河水如碧玉般青翠,远处一位苗民划着小驳船沿着橡皮坝正在收鱼网,青灰山体从碧绿藤条中吐露出来倒映在河水中,一幅如诗如画的水墨画淡然而出。在山的头顶上高高立柱擎起的高速公路似一条游龙飘过河流,划过古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yimskqf.html

忧伤的苗寨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