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湖溪沉月》出版絮语

2019-07-19 15:55 作者:翟恒民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湖溪沉月》编 后 话

湖溪沉月作为平阴古八景之一,在平阴县旧志中均有记载,清代邑廪生张诒孙在在在《群山序》中写到:“又北八里,为莲花山,下有湖溪沉月,亦八景之一也”。“湖溪沉月”一景位于翟庄村西,是翟庄独树一帜的靓丽名片。因此,本书借之为名,以抒其人文之情,叙其山水之意。

平阴县翟庄村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千文化古村,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翟庄人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园,具有深厚底蕴的风水宝地。自己为能生长到翟庄而感到自豪和幸福,虽然为了工作曾经离开过家乡,但这里始终使我魂牵萦,因为她给予了我许多却无以回报,心里时常感到不安,总觉得该为她做些什么,以了却自己的心愿。人生苦短,不知不觉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人越老越感知光阴的珍贵。多么希望能够静坐在书桌前,搜寻散落的记忆,启迪心智,淘洗积淀的沉石。近年来,适值参加《榆山街道志》《平阴年鉴》编纂、旧县志整理评审等工作,故而将搜集到的有关翟庄及翟氏宗族散载于史志、文史、族谱以及社会贤达评论等资料整理汇编成《湖溪沉月》,这也算是对生我养我的故乡一种报答吧。

《湖溪沉月》编写过程中,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史志办)主任于瑞东在资料搜集整理、编排、设计、审阅、联系出版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并撰写跋;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展恩华在写作方面给予了具体指导,并撰写序言;榆山街道宣传办主任宋来珍、文化站长陈贞宝给予热心帮助;翟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翟立,村文书翟咸涛等给予了大力支持。书中还收录众多社会贤达撰写的报道、评论、散文诗歌以及提供图片。在此,向以上所有朋友以及关注本书编纂出版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敬意。

2019.4

《湖溪沉月》自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翟庄,循着千年风走来

从县城沿青龙路一直往北,跨过南水北调,前行不远便看见几百户人家,簇拥在翟山的周围,这里就是翟庄村。因为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古人曾用“渡口人稀暮烟生,山头月上溪水清”的诗句将它勾勒成一幅水墨图画,一脉相承的传统底蕴,兼之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如今新时代的翟庄人,用热血和激情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翟庄村以翟姓居住而得名。据史料记载,约在十一世纪初,翟姓迁入始祖由南阳迁入此地,选择了济水之阴、莲花山之北的风水宝地安家落户。金明昌二年(1191年)翟升考取进士,被派往山西省洪洞县(县志记载为平定县)主薄,部分子孙随任;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随任的部分后裔随朝廷移民至河北省枣强县;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枣强县翟姓后裔中的宏祚、宏治兄弟二人迁回翟庄原籍,与原家族后裔一起居住于莲花山北的平缓地带。后来又有周姓、常姓等陆续迁入,一起居住,和睦相处。千年来,由于战争扰乱、黄河水泛滥等灾害,整个村庄逐渐向南迁移约1公里的莲花山山坡定居。建国初期,毗邻村北的杨庄村为了躲避黄河洪涝灾害,迁入翟庄与其合并后仍称为翟庄。

翟庄村在平阴县城北约4.5公里处,平阴县城黄河路、青龙路北端交汇处,东与老博士村为邻,西边和北边隔黄河与鲁西大平原相望,南与田山村、平阴玫瑰湖湿地接壤。地域管辖隶属关系基本没有变化,只是随着管辖地域名称而变化。旧志记载,清朝后期归属城东里。民国至建国期间,先后归属第一区翟杨石乡、第四区、第七区、县城市工作队等。建国后,先后归属城关镇、城关公社、城关镇、平阴区、平阴镇。自2011年3月始归属榆山街道管辖。全村土地面积2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060余亩(已经实行土地托管流转800亩),经济田200余亩,山地200余亩,住房占用面积500余亩,河滩60余亩。2018年全村共有364户,总人口1274人。现有翟、常、赵、张、周、刘、陈、岳、候、陶、生等11个姓组成,均系汉族,其中翟姓约占90%以上。

翟庄人民和翟氏族亲勤劳聪慧,富有求实开拓创新精神。长期以来,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文化和发展经济等方面奋发努力,业绩昭著。建国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开拓创新,村面貌日益改善,社会稳定,环境优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出现了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团结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全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水、电、路、通讯、电视等各项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该村的经济产业以粮食为主,并形成了林、花、果、游多种产业结构。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水渠、山上溪渠,有效地利用了黄河以及机井水资源,增加了村民的收入,为村民们带来了经济效益。村民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逐年增多,为农民家庭增加了不菲的收入,全村新建住宅近百家,迁入县城居住达上百户,基础公益设施明显改观。

翟庄村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历来尊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家风、家训、教育和传承,人才辈出,人文蔚起,精英不乏其人。有的以大义救国闻世;有的以文采出众扬名;有的施政一方、政绩卓著;有的勤于平凡岗位,为社会默默无闻地奉献;有的恪尽道无怨无悔。无论是身居斗室的科教文卫工作者,还是在车间、田头辛勤劳动的工人、农民和分布在国内外的仁人志士,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实现中国复兴的伟大梦想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斗争年代,翟庄村有不少村民为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39年3月村党支部成立后,带领群众参加抗日斗争。1942年秋,县大队战士常玉明探家返回途中,被县城的日伪军逮捕壮烈牺牲;1943年,县大队战士翟化剑在牛角店与日伪军作战时壮烈牺牲。1946年2月,中共平阴县委派驻翟庄工作组工作人员汪庆芳遭三青团行动小组袭击牺牲;1947年1月10日,为保证华野10纵渡河南下,平阴县黄河修防处工程大队,在翟庄渡口架起浮桥一座,党支部发动群众积极支援,保证了人物的完成。解放战争时期,有20余名青年参军参战,3名青年壮烈牺牲,50余名民工参加济南、淮海等战役的支前队伍。1950年党组织公开活动时,全村共有党员13名。1951年朝鲜战争爆发,又有5名青年赴朝作战。

翟庄村山清水秀,风景秀美。有平阴古八景之一的“湖溪沉月”、榆山新八景之一的“浮桥锁”,莲花盆、翟进士墓、黄河落日、黄河公园、文化广场、花果山、农业观光园、志碑等景观。根据现代化示范村创建要求,已由泰山旅游设计院进行规划,把翟庄建设成为游客需要、农民受益、前景广阔、地方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和“环保绿色产业”,成为翟庄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不断改进,翟庄村两委将带领全体村民团结一致,积极进取,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发展机遇,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村庄,会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平阴大地上。

今日随手掇拾,所编的《湖溪沉月》已整理成册,限于水平,定有错讹之处,愿各位贤者指暇纠误,在此顺致谢意。

谨以此稿,权当作不像序的自序吧。

《湖溪沉月》序言/展恩华

面对历史和未来燃一炷心香

如果用“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样的成语来形容一个小小村庄,别人一定会笑我说:这是对词汇的奢侈挥霍、是对成语的过度消费。

然而,如果你能亲临其境,哪怕听我就是那么简单一聊,你也会心悦诚服地说:哎,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庄叫翟庄。庄子不大,却占尽了地利。这里有山、有河、有湖、有沃野平川。山叫翟山,河是黄河。滔滔黄河仿佛成吉思汗的千军万马,以锐不可挡之势、下巍巍昆仑、破凌云之岗、一路奔来,气吞万里如虎。而翟山就像一位横槊立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将军,生生地拦住了黄河的去路,让它掉头北去。在翟山的西南,是美丽如画的玫瑰湖湿地公园。她端壮秀美、雍容华贵,像一位大家闺秀正准备出席一场盛装的舞会,总给你一种美轮美奂的惊艳。站在山顶,向东远眺,就是一马平川、坦荡如砥的沿黄平原。她一年四季变幻着色彩,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慢慢地翻检着岁月,安祥的脸上透出东方女性特有的温婉贤淑的静美。湖溪沉月、黄河落日、山顶莲花、索桥浮雪……处处不胜枚举的景致,时不时就让你的心旌悄悄摇荡起来。

在翟庄,你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美不胜收的“眼福”,还有让人发自肺腑的感动。这里有平阴境内最重要的渡口——湖溪渡,不仅是古往今的交通要道,更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日本人侵我中华,来到平阴,就在翟山上安营扎寨。坏事做绝的倭寇,激起了包括翟庄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义愤,许多有志男儿义无返顾地投入救亡图存的壮举。小小翟庄就有几十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有多位志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大家的眼里,翟庄不仅仅是一个庄,她是一部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书。这里有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有典雅优美的山水文化,有深邃博大的齐鲁文化,有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这里有守礼守节的忠臣孝子,有舍生取义的国志士,有文采飞扬的文学名家,有开拓进取的时代先模。当年,晋国的韩宣子参观了鲁国的典籍图书后,禁不住发出“周礼尽在鲁矣”的赞美。每一个来到翟庄的人,看到翟庄的胜景人文,也会禁不住发出“大美尽收翟庄”的感叹。

近年来,对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我越来越关注。“我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在西方人眼里,是永远逃不过的人生三大哲学命题。其实,中国人对这三大命题的关注一点也不逊于西方人。西方人往往上溯三代就不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而我们可以一直上溯三千年甚至五千年。这也许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绵绵不绝的重要原因吧!

好友翟兄恒民,几乎和我有着一样的情怀、一样的心曲、一样的心境。他从翟庄走出来,退休之后,又回归翟庄。这庄是他的家、更是他精神的栖居。翟氏恒民,何许人也?他是土生土长的翟庄人,是金代名士翟升的后裔,血管里流的是翟氏先人的血液,思想上高扬的是中华民族的精魂。退休之后,他精心整理山水文化、家族文化、名人文化,以丰富的史料知识、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讲述关于翟庄的传说故事、追溯翟氏家族的来龙去脉、叙说翟庄先烈的慷慨悲歌,展示翟庄人坚贞不屈的英雄气节。在翟兄的娓娓讲述中,翟庄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特别是透过那一个个有温度、有情怀、有气节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可以彪炳日月的高贵灵魂

恒民兄以翟庄为核心编著的《湖溪赏月》,让我产生了久久的感动。让我感动的不仅仅是他立言的“功德”,更是他的一颗拳拳爱心。“为什么我的心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恒民兄对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充满的深沉的爱。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土地、这里的历史、这里的文化、这里的人民。《湖溪沉月》一书,是文学、也是历史。它以文学之美,彰山水之丽;以历史之深,显文化之重。尤其是他“以史料复原历史,以历史关照当下,以当下昭示未来”的用意,更体现出恒民兄的良苦用心。

《湖溪沉月》一书是踏进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翟庄的便捷途径。它虽然不是“豹”的全部,也许仅仅是一个“豹斑”。但透过这一点点的“豹斑”,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这个巨“豹”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恒民兄用他的心血和汗水,凝聚成《湖溪沉月》,为翟庄的文脉又增添了亮丽的一笔。但,我还是愿意把它看作这是恒民兄站在当下、面对历史和未来燃起的一炷心香。

心香袅袅,文脉绵绵;家族民族,万世其昌!

是为序。

时在公元二0一九年三月十八日。

展恩华于榆山草庐

《湖溪沉月》跋/于瑞东

奔跑者永远年轻

春节前,恒民局长把《湖溪沉月》书稿电子版发给我,让我帮着联系排版印刷,且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为全书写跋,而全书的序由平阴文学大家、文史委恩华主任来写。从事文字工作已有20余年,亲自编纂出版的各类成果也有几十部,大大小小的序和编后记写了不少,但均是为领导起草和不署名之作。为个人作品写跋,这还真是第一次。想要拒绝而又不能拒绝,只得勉为其难,另辟蹊径,啰嗦几句。

细细算来, 认识恒民局长已有15年左右。那时,我们作为各自单位派出人员到玫瑰镇包村,他是县政府办公室的包村工作组组长,我是县委党史委包村工作组成员。现在想来,那时候的认识颇有些点头之交的味道,不在一个系统、一个部门的人,且年龄相差十多岁,今后的人生轨迹中也不会有多少的交集。事实上,那时一块从事包村的人,尽管同在一个县城生活,现在有好多已多年未见,见了面也早已不再相识了。

然而时事造化,本以为不会交集的两个人因为地方志开始结缘,并不断熟悉、熟知。2012年开始,县史志办公室在全县启动了镇(街道)志编纂工作。此时已经从县政府法制局副局长岗位上内退的他,被邀请到榆山街道参与街道志编纂工作,彼此交往由此多了起来。他因为善于学习方志知识,进入角色快,进而负责了街道志后期的统编工作。街道志告一段落后,恰逢上级要求县级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因单位工作人员少,只得借助各方力量来完成。在聘用人员时,恒民局长作为第一人选受邀到县史志办公室帮助工作,迄今已经三年时间。 来到以后,他甘做小学生,从头学起,认真学习编辑知识,虚心接受业务指导,编辑质量不断提高。除担任年鉴编辑外,他还根据工作需要,承担了县委旧址纪念馆的讲解、几部旧志整理的评审、各类文章的撰写等工作。工作中,他服从安排,任劳任怨,从不讲条件;广泛涉猎,积极尝试,干中学,学中干,为年轻后辈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正是有了这七八年的修志编鉴和日常积累,他的作品不仅仅再局限于诗歌、散文,而是转向以党史、方志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创作。先后写作完成了《翟庄纪事》《湖溪沉月》两部作品,其中《翟庄纪事》相当于翟庄村的一部简志;《湖溪沉月》内容则丰富的多,其中有对翟庄村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纪事,有对翟庄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歌颂,有对翟姓和其一世祖、金代进士翟升为代表的家族资料的整理和挖掘,更有以平阴史志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摘编和创作,还有部分翟庄一带风土民情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属于地方志记述范畴,有的出自地方志但又不拘泥于方志语言、方志风格,而是加入了作者的思想、创作,增加了可读性,从而也更有利于广为传播。

我对翟庄村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党史、县志相关记载上,知道翟庄村党组织建立的比较早,翟庄过去曾有一个渡口,湖溪沉月在翟庄一带,后来翟庄修建了一座浮桥,南来北往的车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几乎是我对翟庄村了解的全部。通过阅读《湖溪沉月》一书,翟庄村开始立体起来、清晰起来,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翟庄人,作者带着炽热之情讲述历史,讲述着翟庄村诸多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乡贤治理的翟庄实践和自己的人生故事,使得一个个鲜活的个性人物形象迎面而来,一个正在实施乡村振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出来。讲好自己的小故事,才能讲好村庄的大故事,将大量村民的故事连接起来,才能更能接近一个村子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讲,作者的创作无疑是对村史、村志的创新与实践。这种对村庄的记述、这种创新实践的价值,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彰显。

由于长期做地方志工作,作品中我最熟悉、看得最仔细的莫过于“读史随笔”部分了,对其中几篇文章还亲自编辑修改过。地方志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和重要载体,而作者恰恰又是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孝文化传播的组织者、讲授者。以他等为骨干的明德孝文化传播中心成立迄今已经举办了200余期活动,在平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者在参与编纂地方志的同时,深入挖掘整理志书中的相关资料,积极地传播者方志文化特别是方志中的孝文化,写出了一篇篇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故事,这些无疑都是读志用志的佳作。

生命因初心而不老,梦想因奋斗而生辉。愿恒民局长在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果,更祝愿他在不断追求的道路上永远年轻。

于瑞东

2019年4月2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ycppkqf.html

《湖溪沉月》出版絮语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