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回家过年

2019-01-26 10:46 作者:清风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回家过年

文/清风(辛淑英)

昨天和弟弟通电话,他说父母这两天准备回老家,留也留不住。也是,古稀之年的他们,回去面临冷锅灶、闲置大半年的老房子里的灰尘。

我或许了解父母执意回去的心意,无论走多远,多久,心里装着的还是老家,那里是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深得想念。有句话叫作故土难离,而传统节日中的“年”对他们来说是大于一切的,过年就是回家,不回家算嘛事?

故乡又何尝不是镌刻在我心里无法消减的记忆?倾尽一生,也走不出对她的凝望,尤其过年的热闹情景,不由使我热眶中一遍遍去回味。

那时,农历进了腊月门,就有了年味,先是村子里零星的鞭炮响,孩子们追着炮声满村街疯跑。敲锣打鼓来了唱的、说大鼓的、踩高跷的……跟在后面或往人窝里钻。大人们可没那闲工夫,纷纷忙年,好像一年的事情都集中在那些天里了。女人们缝补洗浆,赶制一家人的新衣鞋帽;男人们清扫院子,备牛羊的草料,劈木柴,赶至磨坊磨面,米坊碾米,凑空鸡杀,鸭宰,扒鱼。女人再忙着蒸发一锅锅大白馍馍,一锅锅包子和枣花卷,酥炸鸡鱼肉和丸子,真乃家家飘香,户户迎新,伴随浓浓年味的是欢声笑语不绝。(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日子富裕了,乡村不再是那时的乡村了。

记得几年前节回老家,村街上静悄悄的。好多家大门紧闭,锈迹斑斑的锁上落满灰尘,昔日熟悉的常去串门的院落,如今空着。因为那些老人的去世,年轻人外出打工买房安了家,孩子也随他们去。村里还有靠养殖种植的村民发了家,在村外盖起了小洋楼,日子过得红火。像那些磨坊,油坊,碾米坊,豆腐坊,活计早就没人干了,吃的用的随时都能买。

集市经扩建改造后,街道和周边的门市房焕然一新。集市的年味还是那样浓郁纯朴,赶集人的衣着时尚、光鲜靓丽多了。放眼望去,各种轿车,越野车,电动三轮、四轮车满街道,那叫一个堵,简直水泄不通。想想以前置办年货,手提,肩背,自行车驮,累的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脸的幸福。显而易见,年集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进步的缩影。

以往年饭之前,家家烧香祭祖,一脸的虔诚,如若说笑,是对先祖的不敬。如今一切简化,更别说除夕守岁熬夜,面对一桌丰盛美味的菜肴,大人们摆弄着手机拍摄、忙于发微信朋友圈,孩子们对压岁钱也无大兴趣,抱着手机低头玩游戏。

曾几何时,炮仗是孩子们的最,他们把散落的哑炮捡来,剥去外包装,点燃火药玩。而今的父母,为迎合过年的喜庆、热闹,买千头万头的鞭炮、花筒,火焰绚丽多彩,映了半个村子,可观看的孩子不多。

以往村里人多,过年的热情高涨,除夕的夜空,火光四射,鞭炮响连天,无法入睡。现在的日子红火了,年味却淡了。

大年初一早晨,趁出门拜年的机会,看看吧,在各家纳了新符的院门前,停靠的车辆上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车牌,许多名车村子里都能看到。

改革开放初期,有人说将来咱农民的日子会像城里人一样,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谁信?做去吧!几十年过去了,梦想成真——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种田有补贴,机械化耕种,地里再看不到耕牛;医疗、养老有保障,困难户有低保;家家用上自来水;村街道上都有垃圾箱供村民投放,垃圾集中销毁;党和政府还把家家户户的厕所改造成带化粪池的卫生厕所,农民赶上好时候了,这是多少年几代人的梦想啊!让部分外出打工的村民又纷纷还乡。

中国的习俗,年,是合家欢庆的日子。过年,过的是一种心情,一种喜悦,幸福美好。过年就是回家,回家需要理由吗?不回家才需要理由!

所以我决定,今年春节,带着孩子回家过年。

2019年元月2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xrgpkqf.html

回家过年的评论 (共 3 条)

  • 王东强
  • 心静如水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