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消失的火塘

2019-01-13 08:35 作者:岁月无痕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那些年,故乡还未通电,房前屋后还是成片的茂密森林,村里人用煤油灯照明,上山砍柴取暖做饭。于是,家家户户灶房中都有一个土坯砌就的大灶台,灶门口的地上都有一个火塘。简单点的火塘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小坑,小坑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讲究一点的会在小坑的边上砌上一块长方形的条石,因此火塘也叫“火坑”。火塘周围的空间很大,且极具伸缩性,平时家里几个人围坐在火塘边,火塘里的火就可以烧的小一些。来了客人,十几、二十人散开了围坐在火塘周围,火塘里添上耐烧的树兜或杂木,把火烧的旺旺的,屋内一样温暖如

那时候,故乡的人们一生基本上就是围着火塘转,火塘是凝聚全家人人心的地方。平时,全家人围在火塘边吃着简单的饭菜,家长们在火塘边布置一天的活计,与家里人商量重要事件。寒冷的,全家人围着火塘烤火取暖,小孩们在火塘边嬉笑打闹,不小心摔倒在火塘里被烧伤也是常有的事,我自己曾经被烧伤过一次,最终在脸上留下了一个永久的疤痕。

小孩们人生的第一堂课也是在火塘边开讲的,爷爷奶奶、妈妈尽管没有上过学,不识字,但脑袋中却装着不少的故事。围着火塘,大人们讲忘恩负义的陈世美与惩恶扬善的包青天,讲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情,讲古代学子进京赶考路上的奇遇,也讲为了生活去广东挑盐时一路上的艰辛。说古论今,一板一眼,道尽人世沧桑。尽管这些故事朴素明了,但却富含哲理。老人们用简单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与处事原则,让我们受用一生。悠悠几十年晃然而过,留存在记忆中火塘边的故事,依旧浸润着我的心。

奶奶最后的日子基本上就是蜷缩在火塘边度过的。生在旧社会的奶奶脚被裹成了“三寸金莲”,成天穿着自己做的小布鞋,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长长的裹脚布把小脚裹好,然后便起身坐在火塘边的一个木桶状的凳子上,木桶的下半部分是圆形的,桶中垫着一个用稻草编制的坐垫,桶身的上半部分只是后面有一两尺高的木板,奶奶坐着的时候可以靠着背后的木板。村里的木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了这个类似今天沙发一样的坐具,让奶奶可以坐的舒服一些。在最后的几年中,奶奶除了偶尔出来到门前晒晒太阳,大部分时间都蜷缩在火塘边,最后也在火塘边平静地逝去。火塘成了对其生命总结的地方,其结尾的最后一个句号恰似面前圆形的火塘。

每年的冬月开始,各家各户就开始在火塘里生火了,那种带着甜味的柴烟在瓦房的空间里自由弥漫,洋溢着浓浓的暖意。乡下人终于可以不慌不忙地依偎在火塘边享受着幸福的日子,主妇们坐在火塘边缝缝补补,为家里人准备过年穿的衣服、鞋子,男人们在火塘边修理坏了的农具,把竹子破成篾丝编制簸箕、背篓、箩筐、篮子等各种日常用具,除了自家用以外,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卖点钱补贴家用。坐在火塘里的砂罐中煨着自家产的茶叶,困了乏了,倒一碗酽酽的茶慢慢地品,悠闲自在。火塘的正上方悬挂着一只铁质鼎罐,生活好的人家,鼎罐上方还晃着几只腊鸭子,一两块小腊肉。平时罐中放满水,火塘中的火会把罐中的水烧热,可以用来洗脸、洗碗。那时候生活简单,冬天里早上炒一两个菜,捞一盆米饭就是一家人一天的食物,中午、晚上可以把早上炒的菜放于鼎罐中热了吃,非常方便,也可以把鼎罐拿下来直接坐在火塘里焖米饭,这样焖出来的米饭特别香,生活过得也算有滋有味。

劳累了大半年的庄稼人,还可以在这个季节串串亲友的家门,唠唠家常,谈谈儿女的婚嫁。每当有亲友来串门的时候,主家们便会在火塘中多添一把柴,把塘火烧得旺旺的,那熊熊燃烧的火塘,火光印红了主客的脸膛。在火光的照耀下,平时积累的话题如涓涓细流般流淌在主客的心里,把乡下人那敦厚朴实的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彼此间的关系就着几杯酽酽的土茶越拉越近,情真意切,甜蜜得不行。(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农村很多人的婚姻便是在火塘边成就的。适婚男女的父母相互串门,在火塘边拐弯抹角地把孩子的终身大事提出来,双方都同意了,男方便立即找一个媒婆去女方家提亲,如果有一方没看上对方,就会委婉地拒绝,双方也不会伤了和气。也有互生好感的年轻人自己串门,尽管外面北风呼啸,天寒地冻,两个年轻人在火塘边却越聊越热乎,终于像火塘中的干柴烈火一样燃起了情愫,私定终身。

孩子们天性好动,不管外面多冷,都想出去玩,家长叫都叫不回来,但家里的火塘对孩子们却有无限的吸引力。在外面玩饿了,孩子们回家把红薯埋在火灰里煨,半小时后,满屋子便飘着烤红薯的香味,引得全家人馋涎欲滴。腊月下旬,家里还会做一些过年糍粑,把它泡在碱水里保存,这时候我们还可以从碱水里捞几个过年糍粑放在火钳上架着烤,考软烤热时,糍粑表面鼓涨得老高,一阵阵香气扑鼻而来,惹得人心慌意乱,恨不得立马吃上一口。

那时候,从冬月开始直到来年农历二月,火塘里的火都一直旺着,每天晚上临睡觉时都要在火塘里加上一撮箕茶籽壳、谷皮或者锯木粉之类的东西,然后用铲子铲一些火塘里的灰盖着,以便延续火星气。第二天起床,只要用火钳把灰扒开,添上柴禾,火塘里的火便立即旺起来了。

男人们在冬天来临之前必须准备足够的柴禾,有力气的人家灶堂楼上堆着高高的劈柴,惹得别人嫉妒与羡慕。火塘最受欢迎的是质地坚硬的杂木和树蔸,它们耐烧,烧起来烟小,而且火力旺。山上的杂木生长的特别慢,大棵的硬杂木比较难找,油茶树又不能随便砍,于是每到冬天,我们便满山寻找树兜。挖树蔸是个力气活,树兜深扎于土里,要把树兜从深土里挖出来并非易事,有大个的树兜常常要费时大半天才能挖出来,而挖出来后把它弄回家更不容易,大个的需要两个人抬着才能搬回家。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一根比较大的杂木或者一个老树兜放在火塘中烧,把火烧的越旺越好,预示着给来年带来好运气。孩子们在三十晚上也守着火塘迟迟不肯上床睡觉,直到父母掏出一毛皱巴巴的压岁钱递到手中,才心满意足地握着这一毛钱进入甜蜜的乡。

那时候,小小的火塘是乡下人生活的希望,更是归宿!尽管终日不息的火塘弄得土坯屋里烟雾缭绕,但在这烟熏火燎中,乡下人过日子便有了底气。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普遍盖上了漂亮的洋房,做饭用上了液化气、电磁炉,以柴火为燃料的火塘渐渐地被电暖炉、电烤火桌、电茶几等各种取暖神奇所取代。村里的火塘已经逐渐消失了,但故乡的火塘在我的记忆中已成了永恒的烙印!

离开家乡多年,每次梦回故乡,眼前总是晃动着瓦屋里那一塘熊熊燃烧的柴火,烟雾弥漫中,火光之上映照着父亲慈祥的面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xenpkqf.html

消失的火塘的评论 (共 3 条)

  • 紫燕之约
  • 雪儿
    雪儿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