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乡美食记忆

2018-05-27 12:11 作者:会孑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小时候我是个特别挑食的人,作为一个山西人,却特别不喜欢吃面条,每次家里的午饭或者晚饭是面条,家里大厨肯定会招到我的嫌弃。

算上在外读高中,到现在自己离开家,长期在外已经快十四年了。如今每次回家必点老妈手打面,仿佛那是世界上最好的美食。

说到自己的家乡,那个自己从小成长的地方,我好多年没有回去过了。今年回去,听妈妈说老家剩下的不到十个人了。这几年每年回去都能听到父母说老家的哪个爷爷奶奶又走了,每每听到,黯然神伤。

一八年按照家乡的算法,自己已然二十七了,今年带了女朋友回家,算是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情吧。这次回家,父母把自己认为最好吃的做给未来的儿媳吃。殊不知,这些都是我喜欢吃的,这南方的姑娘不一定吃的惯。

但我还是很开心,一年没回家,能吃到家里饭菜,是这一年对自己最好的嘉奖。但说到家乡菜,有些自己可能再也吃不到了。爷爷奶奶小时候做给自己吃的吃的,很多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吃到过了。

都说回得去的是家乡,回不去的是故乡,到不了的是远方。如今,我身在远方,爷爷奶奶去世后也好久没有回老家了,家乡终究是慢慢变成了故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吃过的一些东西,随着爷爷奶奶那代人的离去,有些可能永远只能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中了。

过年时和女朋友说起这个话题,发现好些自己都忘了名字叫啥,好担心以后会把这些记忆也丢掉,故写此文,聊以纪念。

# 爷爷奶奶的深食堂——“摊奥底(音译)”

“摊奥底”是家乡话的音译,我也不知道普通话怎么讲。这是一种类似于烙饼的食物,但绝非那种店里能买到的烙饼。做“摊奥迪”要用一种特殊的锅具,记得我家是没有的,每次做都要找邻居家借。这是一种小食,大概不是能用来做主食的,所以并不是每家都会有的炊具。

我自三岁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我又是个特别挑食的人,晚饭经常不喜欢吃,到晚上八九点多就会饿了。爷爷奶奶特别宠我,往往会在晚上做我喜欢吃的,摊奥底就是其中一种。

吃的久了,我后来也会做了。切很多的萝卜碎渣,然后和面粉、少量花椒粉、盐一起加水到稀糊状,用特制的锅具,炉火加热,放油抹匀,将糊状面料浇适量到锅里,几分钟后可以出锅,吃起来非常香。我尤其喜欢萝卜的味道,每次都让爷爷奶奶放很多。

上一次吃已经记不清是多少年前了,爷爷去世快十年了,奶奶也去世五年多。每每想起,特别怀念小时候晚上和爷爷奶奶一起做摊奥底的时光,那是爷爷奶奶的深夜食堂。

# 天的美食——干面疙瘩

这是忘了家乡话叫啥的一种面食,看起来就像干面疙瘩,所以暂且叫干面疙瘩吧。干面疙瘩有很多种做法,印象深刻的做法是春天榆树开花的时节,采榆花凉干后与面粉一起做,一般是蒸着吃。

说实话,这种食品小时候自己是不喜欢吃的,但我喜欢熟后在炒一遍的。妈也不喜欢吃,所以爷爷奶奶也比较少做。现在想起来,我却好像吃上一碗。

# 五月槐花香——不曾吃过的槐花美食

北方有很多南方没有的树,槐树是其中之一。在南方生活的七八年,我好久没有见到过槐树了。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农历四五月,槐花盛开,槐树下必定是一阵清香。

槐花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吃起来非常甜蜜。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去采槐花直接吃。槐花可以做一种美食,现在有点忘了是哪种美食,印象中爷爷奶奶也只是说过,我也一直吵吵着要吃,但是印象中却没有吃过。

好多年没有在槐花盛开的季节呆在家里过了,已忘却想槐花的味道,只是还记得那自己不曾吃过的美食。

# 吃到硬币会有好运——煮面饼

中国人吃汤圆或者饺子喜欢在其中一个里面放一个硬币,谁吃到谁就是家里最有福气的。

现在看来,这种做法非常不卫生。但是自己却很怀念小时候吃的时候那种想获得好运的渴望,与总是被家里其他人吃到的失望。那种天真的期盼在现在成人后的理性大概再也不会有了。

我不是要说饺子或者汤圆,以前在家里吃的是一种用玉米面粉做的面饼。用玉米面和面粉和面,然后类似于包饺子一样包糖,做成一个一个的面饼,然后用汤煮。

汤一般做成咸的,而面饼是甜的,吃起来甜咸交加,就像是人生悲喜无常。每个人都想吃到哪个包着硬币的面饼,不知觉就会多吃几个,吃的饱饱的。

现在想起来,最怀念的应该是一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光,有期盼,有高兴和失望,但是一家人在一起,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

# 只存在传说中——榆皮面

和上面说到的槐花美食一样,榆皮面是一种我貌似没有吃过的美食,但是爷爷奶奶小时候讲故事经常讲到。

旧中国,物质条件严重匮乏,面粉是一种奢侈品。在风不好的季节,粮食歉收,可能全家都要饿肚子。都说中国人民有智慧,很多时候都是逼出来的。

现在都说中国人什么都吃,其实某种程度也是苦难年代养成的品质。榆树皮并不富含多少营养,只是仅仅有一些淀粉,大部分是纤维,但是那个年代能有吃的填饱肚子就行。

爷爷倒是经常念叨着要吃下,怀念下以前的生活,印象中可能吃过一两次吧,但我没有想过的味觉记忆。这种食品,应该是爷爷奶奶那辈人的味觉记忆吧。或者某天,一些美食家会把这种物质匮乏年代充饥的食品搬上餐桌,到时候我一定会去吃一碗。

# 过年的味道——黄蒸馍馍

在老家,过年前十几天就要开始准备了,其中有好多天天都是来蒸煮春节期间吃的东西。其中一种大概只有在我的家乡才会有,我们那边叫“黄蒸馍馍”,用玉米面做成的面,可以单独蒸熟吃,也可以包着豆沙做成黄蒸豆包。

算起来,这也是一种好多年没有吃到过的美食了。奶奶知道我很喜欢吃黄蒸豆包,记得上高中大学后,每年回去,奶奶都准备了好多好多。每每想起,也是无限怀念。

# 家乡人的早餐—— 稠饭

稠饭大概也是家乡才会有的一种食品,去了县城就几乎没有人家吃了。

和家里的面条一样,这是种自己小时候并不怎么喜欢吃的食品,然而在家乡,稠饭应该是每天早上必不可少的早餐了。

稠饭有多种做法, 可以用玉米渣或者小米做,是一种粗粮,大概是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豆浆油条慢慢代替了这种曾经的早餐。

过年回家,母亲专门在一早上做了一晚,习惯假期十点以后起床的我,也在七八点起来吃了一碗,满满都是回忆的味道。

# 地方酸菜——“浆水菜(音译)”

“浆水菜”是家乡音译的一种酸菜。在中国,貌似在任何地方都有一种当地特有的酸次,在外面吃了很多类型的酸菜,我还是对家乡的这种酸菜念念不忘。

浆水菜做法比较麻烦,需要用蔓菁提前腌制一段时间。浆水菜和黄豆芽一起炒,无论用来配饭还是配面都非常好吃。

现在每年回家,还总是拖爸妈找其他家还有做的尝尝鲜,毕竟这种酸菜吃一次是一次,可能过一些年和上面说的美食一样再也吃不到了。

# 无味粗粮——“老圪滲(音译)”

黄土高原土地贫瘠,产不了小麦,只能种植玉米,所以很多山西面食实际上使用玉米面做的。

“老圪滲”是一种地道的地方粗粮,出了山西晋城市好像没有其他地方有吃了。“老圪滲”大概是除了“红豆大米”,我最喜欢吃的家里饭了。晒干后的玉米,通过机器把外皮脱掉,剩下中间的玉米粒,和红豆炖好几个小时后才能熟。

相信没有吃过这种食物的第一次肯定是吃不来的,不是酸甜苦咸辣任何一种味道,就是那种玉米特有的味道,可能觉得无味,却是我最喜欢的味道。我想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人生至味是清欢”,大概就是那个意思吧。

能一下子想起来的大概就是以上的这些,当然还有很多不太记得的家乡美食,以后慢慢补充。

前些天看到《舌尖上的中国》1、2季导演陈晓卿说了一个观点:我们在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美食,其实是在怀念自己的成长。

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触动,这些我们怀念的故乡美食,逐渐消失了,这些都是自己在不断成长中失去的东西。

毕业后有了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有了可以相守一生的伴侣,但是也随时间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小时候的美食,它们都满满变成记忆,甚至慢慢被遗忘。直到有一天,我们也会失去自己的故乡。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wsvrkqf.html

故乡美食记忆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