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情动人满潇湘

2019-10-04 07:34 作者:天涯望海楼主人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仲秋时节,潇湘大地天高云淡,菊黄桂芳。岳麓山上丹枫白露,秋色醉人。

9月19日至21日,“寻找中国好课堂 . 第二届中国诗词教学大会”在长沙吉美大酒店多功能报告厅盛大举行。在短暂的三天时间里,诗词课堂教学的各路专家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及其他诗词好者尽情演绎了诗词教学的精妙神奇,让聆听讲课讲座的与会者赞赏不已。

报告厅里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就是对授课讲座者的由衷肯定和赞美。成尚荣、唐江澎、孙绍振、余映潮、赵谦翔、王崧舟、陈国安、王良、戴建荣、王海兴、陈琴等专家名师的名字在我们与会者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烙印,长沙怡雅中学和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的优秀学子的精彩表现让我们更加领略到了诗词教学的神奇魅力。

这一诗歌教学大会的文化盛宴将永久落户星城长沙,这一盛事不仅给长沙市民带来一年一度的文化视听享受,也将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增添新的亮点,同时也必将给日益重要的诗歌课堂教学注入不竭动力。

“以诗为旗,传承文脉,彰显文化自信”,诗词教学大会高扬诗词文化的鲜艳旗帜,让今天的炎黄子孙更有信心去传承弘扬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以诗为魂,致敬时代,讲好中国故事”,诗是中华文化的精魂,这个伟大时代的所有中国故事都可以用中华诗词这一优秀文化来传播颂扬。(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以诗为心,砥砺人生,遇见诗和远方”,诗歌是华子民的精神食粮,我们的人生应该与诗为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抵达开满鲜花富有诗意的胜境远方。

“首届中国诗词教学大会湖湘宣言”就是今天的中国人弘扬传播中华诗词文化的心灵独白,也是今天的中国人昂首挺胸显示泱泱中华文化自信的精神呐喊,更是今天的中国人决心建设文化强国的庄严承诺

中国是诗词文化高度发达的古老国度,“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词是我们破解华夏民族历史文化密码的最好钥匙。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广袤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从最古老的诗歌中,我们能读懂他们的复杂心声。

我们都知道,《诗经》《离骚》分别是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可以这么说,“风骚”就是我国诗词创作的文学滥觞。

从诗词创作的历史,诗词大家和诗词作品的数量,诗词作品的题材形式,到诗词作品的内容手法,我们都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确实是一个诗词文化蔚为壮观的国度。说到《诗经》《离骚》,谈到唐诗宋词,提到李白、杜甫、白居易,论及婉约豪放两派,我们中国人无人不知,外国人也很熟悉,因为中国诗歌确实超越了民族和国界,诗词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从塞外大漠边关到杏花江南,从古国蜀道到岭南天涯,从西域天山到海曲江岸,九州八荒,高山湖泊,楼阁亭台,古刹村落,凡有人烟之处,都是诗画的境界 ,诗人的故乡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湖南是中国地理版图上的一个重要区域,也是中国文化版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地方。潇湘热土从来就不缺动人的历史佳话,而诗风词韵就是演绎湘楚文化并给人最大艺术享受的音符气息。

沅湘泽畔留下了爱国诗人屈原的流放脚印,长沙故郡流传着逐臣贾谊为对答君王的苦心奏疏,漂泊湘耒的诗圣杜甫曾抱病孤舟苦吟心系民瘼的不朽诗篇,朗州古城诵唱着刘司马留下的《秋词》佳句。岁月悠悠,时光荏苒。今天,我们仍然忘不了永州城外寒江独钓的柳宗元,我们也忘不了狱中悲壮吟诗的谭嗣同,我们更忘不了橘子洲头以诗言志雄冠古今的毛泽东······湖南的山山水水都涌动着诗情画意,天下许许多多的诗词名家都与湖南的山山水水结下了不解的文化之缘。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湖南,这是一块孕育英雄豪杰的热土,也是一块盛产诗词歌赋的沃土,湘风楚雨赋予了湖南人吟诗作赋的灵感才思,而诗词歌赋又给了无数湖湘儿女惊天动地的壮志豪情。

诗词文化流传久远,意蕴富赡。吟咏诗词,欣赏诗词,教学诗词,这是一个恒久弥新的文化话题。“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吟诗难,赏诗不易,教学诗歌更需章法。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优美诗篇流传千古,优秀的诗词鉴赏家既是诗词名家的知音,更是无数读者的良师益友。《六一诗话》、《沧浪诗话》、《人间词话》《唐诗宋词鉴赏》等诗词鉴赏名作都是诗词鉴赏评论家呕心沥血、含英咀华之作,他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诗词鉴赏理论和看法,这些诗词鉴赏名作确实值得我们品读鉴赏。

今天的学生勤于诵读诗歌,是令人欣慰的大好现象。传承诗词文化,弘扬中华文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共同责任

法无定法,读诗教诗没有固定不变的最好方法,但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么教诗读诗,我们都必须抓住“诗言志”这一根本特点,并积极调动我们的生活审美经验,展开我们的丰富想象和联想,进入诗词为我们营造的优美意境,这样,我们也就能妙解诗歌了。

当然,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还是有的,比方说,知人论世、意象分析、情境感悟、词句品读、情韵赏读等方法都是很重要的鉴赏之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诗赏诗,因诗因人因情因境因时而异,这是毫无疑问的。

诗词歌赋,既是文化,又是艺术,老师教诗和学生学诗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陶冶我们的高尚情操,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如果我们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去读诗教诗,那么诗词教学就会误入歧途。

“不学诗,无以言。”花虫鱼、飞瀑流泉、光风霁月等四季风物皆可入诗。诗词歌赋关乎情感,它来源于自然和生活,它联系着历史和现实,甚至渗透着宇宙哲理。诗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古老国度的心灵密码。有人说,诗歌是中华民族的特殊宗教,我认为,诗歌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信仰,“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诗书礼乐教育对青少年成长太重要了。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秋菊绽放时。在这个美丽的金秋时节,在星城长沙,我们这些钟爱传统文化的师生为了心中的诗和远方,与众多专家和嘉宾相聚在吉美大酒店,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三天三

现在,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天了,但开幕式上《诗情直上重霄九》的豪迈雄壮旋律仿佛还在我的耳际萦绕,专家们那激情洋溢循循善诱的讲课讲座情景依然还在我的眼前呈现,“重回汉唐,诗兴中华”诵诗会那流光溢彩引人入胜的盛况好像还在舞台上一一快速转换。

芙蓉国里秋风吹,处处江楼涌诗情。一年一度的长沙诗会让我们重回汉唐,让我们寻觅到了中国文化之根,让我们的疲惫心灵在中国诗的故乡的每一棵大树下得到了栖息和安放。

【作者简介:何济民,网名天涯望海楼主人,笔名端木、云水鹤,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网创作会员;作品散见于报刊网络;喜欢以特别视角观察生活,喜欢在文字中穿行,喜欢以文字纪录生活。生活即人生,人生需要真善美,文学艺术可以让人无限接近真善美的极致。】

著作权申明:非经允许,不得擅自转载原创作品。

如需转载,请加本人微信联系(微信号:hjmyunshuihe)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wmcpkqf.html

诗情动人满潇湘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