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嚼着薯条话明朝

2019-02-04 16:22 作者:文生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羑河纪实之一一八

嚼着薯条话明朝

文生

老明年前带了一个学生来找老文。

老明介绍说,这是王胜学生,这位是李老师。

老明对老文说,王胜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现在读研究生,研究明史的,正在写毕业论文。我说不上什么,说了你以前说的事,他就想让你指导一二。王胜同学带来一包茶叶,虽说不值什么钱,但确实是正宗的信阳毛尖,是自家炒的,王胜的信阳同学给捎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老明对王胜说,这里的房子是石林黑塔村小谷院中的一座,早先是村里读书人读书的地方,有些人在里面专门研究小学的,是有家承的。

王胜说,小学?知道了,训诂学,也是对历史的反思。

老文说,王同学这么有文化,老明你就是教历史的,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过来就是,带啥子东西?

老明说,孔老二还不白教学生呢?要收几束干肉的。

老文说,你呀。你这是问道于盲。

老明说,你这话说对了。明眼人看见的路太多,反而不知道路该咋走了。

老文说,俺真的对明史没什么研究,就是看了些《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平时是信口说的,上不得台面。

老文拿出炒贷,说,咱们一面磕瓜子一面聊,这红薯条算不上啥,是煮熟了再在太阳下晒,有嚼头。红薯是明代传来的,咱们一面享受明代的好处,一面说明代的不是,正是嚼着薯条话明朝。

王胜说,李老师过年好。

老文说,还是按这里的风气,叫老文吧。

王胜说,这不好吧?

老文说,没事,你李老师在这里大家叫他老明。

老明说,听老师的话吧。

老文问王胜,研究什么呢?

王胜说,大范围是明清之际文化人对明朝的反思,具体还在考虑。

老文问,呵,这是个大题目,研究这的人也不少。我问你,明代总的结论是啥?

王胜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专制最为成熟的朝代。

老文问,具体表现呢?举一个例子。

王胜说,自明成祖后,皇帝的更迭能按规则来,基本上不是血腥风。

老明一脸不解。

老文沉吟了一会,说,好,继续说。

王胜说,明代后期,很多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也没人能挑战皇帝的权威,但帝国还能正常运转,比如万历搞了三大征,相比之下,一个勤勉的皇帝反而使局面不可收拾。

老文说,如果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帝国还能运转,意味着什么?

王胜说,社会仍能沿固有的秩序运转。

老文说,再想一下。

王胜说,可以这样说,在封建专制最成熟的时代,显示了一个趋势,就是皇帝走向了反面,成为象征性人物?

老文问老明,你说呢?

老明说,这是一个说法,但好象也不是新说法吧?

王胜说,有意思。

老文问王胜,那么这个社会到底正常运行了么?

王胜说,没有,沉陷于无休无止的党争。

老文说,老明你说呢?

老明说,是的。

老文说,明末那些皇帝为何信任宦官集团呢?

王胜说,宦官集团能按皇帝的想法办事。文官就不是这个样,必须按礼法来做,那怕打死也不怕。著名的太子案就是这样。但又不能使帝国走向正常。

老文说,你对那些文官集团啥看?

王胜说,“开口闭口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这还算好的,更多的是“临危下潭水太凉,头皮发痒急易辫。”

老文说,你好象对明代文人评价不高。

王胜说,这得看具体情况。有的文人很有骨气。但后来呢,情况是复杂的。

老文说,具体说一说。

王胜说,东林党强调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前期可以说是基本上做到了,后期就让人议论不断。

老文说,老明,咱们小时候学过,对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记忆也深刻,是吧?

老明说,是。

老文问,魏忠贤对东林党打压无所不用,派爪牙到江南收税,横征暴敛,结果被老百姓打跑了,现在你啥看?

老明说,应该还是教科书上的说法。

老文说,那俺问你,谁是最后得利者呢?

老明说,应该是工商矿主了。

老文问老明,那么谁是输家呢?

老明说,这个,我没想这么多。

老文说,王同学想一想,谁在后面主持?

王胜说,东林党。

老文问,那么这事的后果?

王胜说,首先是魏忠贤们敛不到钱,其次是国家收不到税没法给边境部队发饷,工人们也没有从中得到好处,得利的是江南利益集团,东林党人又占到了道德高地。

老明说,真想不到情况这么复杂。

老文问,魏忠贤固然是中饱私,但是也想方设法给边防部队发饷。那么东林党呢?

王胜说,在东林党眼里,这笔钱只能从农民头上刮,而且还是从饱受战乱的灾民头上刮。这崇桢皇帝也真是。

老明说,应该是钱要征,但不要征的太多,也要防止以公肥私,而不是不征。

老文说,在国家内外忧患时,东林党人干啥去了?

老明说,忙着和庵党、和这党与那党斗。

老文说,还有呢。

老明说,打者轻摇薄赋的旗号,免除了江南工商业的税赋。

老文说,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这是战乱地区农民欢迎起义者的口号。东林党人在江南搞减他娘,免他娘,东林在,不交税,这样有啥区别?

老明吃惊地说,你们对东林的结论有点可怕。

老文问,王胜你说,明亡于万历,你咋看?

王胜说,有这种说法,但是,也有人说明亡于张居正。

老文说,这应该是反对改革的人说的。

王胜说,反对的人看到了后果……

老文说,不损害既得利益者的改革是不存在的。按这逻辑,再往上推,是不是该说明亡于永乐?

王胜说,要是这样,那也太可怕了,是不是帐要算到朱元璋头上呀?

老明说,再往前推,是我们的文化不行。

老文说,落到谁头上谁负责,明亡就是崇桢负责。有人讲,李自成是一个驿卒,因为取消驿站失业而造反,如果不改革驿站,李自成就不会失业,也就不会造反,明代就不会灭亡。俺在山沟里,也知道这是某些人的前沿结论,不知王同学你啥看?

王胜说,多少算是有根据的吧。

老文问,崇桢皇帝为啥要清除驿站呢?

王胜说,节省财政支出。驿站本来是用于传送紧急情报的,但已变化为压榨老百姓的源头,以及达官贵人寻欢作乐的场所。

老文问,要是真的改革,应该怎样?

王胜说,恢复驿站的功能,国家不能没这个,是不能这被裁的。

老文吟哼……

老明说,王同学的说法有道理,驿站的确是不能裁的。

老文说,你让我想想,这是不是又回到原地了?那里有点不对劲?对了,当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你认为驿站不会受到冲击?

老明说,当然会受到冲击,它已成为罪恶的象征。

老文问,那么多起义队伍,有驿卒身份的人不会只有李自成吧?

王胜说,这么说,驿卒造反打到北京是偶然的。

老明说,他不打到北京,也会有人打到北京的,总之明朝的气数已尽。

老文问,当代世界现实中的皇家还有,什么样?

王胜说,现在皇家大多是象征性的。社会按已有的规则运行,平时不出声,只在关键时才发声,这个是不是有点象明末长年不上朝的那几个皇帝?这些国家是不是应该给我们交知识产权?

大家笑起来。

老文说,要而言之,明代已表明传统统治已走向困境。明代没有解决什么,天子守国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之前每一朝代都能解决上一朝代留下来的问题,也给下一个朝代遣留了问题。王同学你说说。

王胜说,秦代解决了统一问题,汉代解决了意识统一问题,隋代解决了干部产生问题,唐代解决了财政问题,宋代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元代?好象说不出啥来,有的,行省制,明代实行内阁制,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也是前人有过的,朱元璋式反腐也不行。清代,摊丁入亩。

老文说,你继续说。

王胜说,要而言之,明末表明文人集团在皇帝放权的情况下不能治国。

老文问,假如崇桢皇帝有当汉光武之才,能否挽狂澜于倾倒?

王胜说,历史不能假设,应该能吧。

老文问老明,你说呢?

老明说,不好说。

老文问,刚才说到文化不行。从什么时候开始?

老明说,从大里说,应该最从宋代开始。

王胜说,为什么?

老文说,一个文明必须能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为什么说汉唐气象?就是武能反击犯汉唐者,文人呢,能提出安国之策。

老明说,那么清代呢?

老文说,回光返照。

老文问,为什么归根还是明代?

老文说,宋代固然是积贫积弱,但人们认为是军力不行,如果强化军力呢经?明代则不然,军队对内对外是有战斗力的,是皇帝、大臣皆不能用人导致的。

王胜问,老师对明清之际的明遗老文人的反思有什么看法?

老文说,俺的看法是,这些文人的反思,还是形而上的。

王胜说,形而上?形而上?有道理。

老文问,你们学校咋样?

于是话题传到学校上来。

……

出来后,老明问王同学,老文讲的啥样?

王胜说,很有启发。

老明说,你仔细说。

王胜说,具体知识面比不过明老师,但联想丰富。

老明说,你说的对。没有联想,就没有比较。有清一代,比明代如何?

王胜说,没有什么创新。只有清末受到外来文化刺激,进行了新的文化反思,产生了新的文化观,文化开始重生。但是明代没有这个刺激,故对文化上的反思就不一样,更能看出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老明说,什么问题?

王胜说,老文老师说了,形而上。俺就从这里着手。

老明说,高手在民间。

王胜嚼着薯条说,中。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9年2月4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zlpkqf.html

嚼着薯条话明朝的评论 (共 4 条)

  • 文生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