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佛教养生实践真谛

2022-06-16 09:14 作者:河马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佛译为觉悟,佛陀就是觉者、悟者。觉离不开悟,悟就是意识与智慧。悟字从心从吾,就是“吾的意识,吾的智慧”。当初佛祖就是在菩提树下突然觉悟大清凉,从而带领门人,创立释迦教的。佛法西来,其来有自。达摩祖师当初便从水路抵达羊城,开创中国禅宗华林祖庭。本土化的佛教,以六祖惠能的顿悟—等持论及其《坛经》的创立为标志。惠能那首著名的《悟道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之所以流传千古,只因其“直了性”至今仍闪耀着中国式智慧的光芒。

佛教创立的目的,无非开启人的心智与悟性,从而人人印可成佛。顿悟也好,渐悟也罢,自我突破,自清凉方可登堂入室。理由很简单:只有智慧与慈悲,才能成就全人类。

诚如是,通往觉悟的路上,便要清除内心的路障,保持内心的清净。这就是经常挂在人们口头上的平常心。然而,当下有人把路修得愈来愈直,有人却把心路修得愈来愈弯曲。问题出在哪里?无非私心自利,层层叠叠的攀比。美的广告语就很透彻: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就是责任,让人清凉遍体。反过来,只想自己好,不顾别人死与活,况且不断把别人算计,甚至采取极端手段,这就不仅仅给自己制造路障,同时也给别人暴走印象。如此一来,不仅内心不能清净,简直坏到透顶,哪来的祥和与喜庆。加上精细化实践锻炼严重缺乏,不仅修养将化为泡影,倒让身心俱陷于因果恶性循环。这样的“聪明”,岂不反讽之极?这样的“业报”,岂不令平常心破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佛性常清净,缘于戒与忏悔。无论在家出家,皆可多多唱诵《大悲忏》,只因“悲”给人快乐,“忏”使人清净。既体现菩萨慈悲心肠,也能回向快乐人生。当下的丛林一般忙于佛事,以致影响个人修持,正常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有鉴于此,广州市佛协道场提出“321弘法理念”。每天照常吃好三顿饭,照常做好两堂功课(早晚课),照常看护好一颗平常心。三个照常,看似简单,其实不然,真理就在我们身边。常与无常,是现代性的触角让生命笼罩如雾呵。

佛教养生实践真谛,践行起来就是八个字——觉者养心,悟者养智。北京故宫“养心殿”,虽说是帝王文化的遗留,然其内里乾坤,人文内涵,却大有佛意。养心,说白了就是养好一颗平常心。一个帝王,一个富翁,他们有了平常心,就会泽被(读披)苍生。一个乞丐,一个病人,他们有了平常心,那么内心就没有怨气,社会就没有那么盛大的戾气。里尔克说,苦难没有认清,爱就没有学成。爱与苦难,恰恰是一颗平常心的磨刀石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ssdkqf.html

佛教养生实践真谛的评论 (共 3 条)

  • 浪子狐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 逐梦星空
    逐梦星空 推荐阅读并说 弘扬真善美,发挥正能量!若想获得更多推荐机会切记以下几点,(一)散文、诗歌,小说是本站的三大优势板块和发展趋势;(二)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标题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三)篇幅不宜过长,越是短小精悍的文章更能抓住读者的心从而让人有一种过目难忘的视觉冲击和心灵享受!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会有未来!最后衷心的希望你能够一如既往的创作出更多具有可读性的优秀作品来!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