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年少

2019-08-16 15:50 作者:宁静致远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宁静致远

01 前言

同学发私信给我,委托我写一篇推文,倡议和宣导,召唤失聚多年的同学回来一聚。当初的我有点迟疑,只说尽力试试。同学说,放眼当下,除了你,还有谁能胜任?!感谢同学的胜任,也感谢一直努力的自己,对阅读对书写,始终保持着青年少的清澈和纯粹。千帆过尽,蓦然回首,伊人红妆今安在?赞美青春,礼敬过往,我在此等候多时。

02 倡议书

10年,20年,30年……

时光绵长,如风的往事渐行渐远;你是否还能找到最初的自己;你是否还有耐心等一朵花开等一片云来。那远去的诺言,是否风烟倶静?心头哒哒响起的足音,是否轻盈笃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昔日的你对我说:我们去荷塘看一场荷开的娉婷,去山中感受凉爽的清风,露浓月白,我们以微笑、以低吟、以浅唱,以我们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去追忆,去探寻我已经忘记而你还忠实地收留我们青春的鲜活,理想,热情,好奇,和迷惘,张狂,与寂寞

仓央嘉措诗云:你见或者不见,我都在那里,不悲不喜。怎能不悲?又怎能不喜?想见的、可见的、值得见的,根本没有天涯咫尺的阻隔,沧海桑田的流离。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红尘深处殷殷盼,祈盼再见你的蕙质兰心,祈盼再见你的英朗挺拔。

那个你啊,是否依然愿意与我心意相通?

今年天,你在哪?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年少!

03 同桌的你

乡下的孩子,特别是成绩好的,初中毕业最好的志向就是读中专,成绩差或家庭条件差的,干脆外出打工,成为家庭收入来源的一大支柱,所以,基本没人跟我们讲要上高中,要读大学。初三毕业,我报的志愿是师范,随后通知到县教育局面试和体检。当时师范招生名额只有一个,我与同班的一个男同学,同时通知去面试。面试后,初三的班主任说,你是我们市的三好学生,名额非你莫属,在家安心等录取通知吧。事实是,我被人利用职权占了师范的名额,对此,我一无所知!最后等到的结果就是自己未被师范录取!面对一纸高中录取通知书,我们全家都不知如何是好~有对未来的担忧,有对眼前家庭囧逼的无措,有对不公平待遇无力抗争的妥协……最后还是奶奶发话,说不管男孩女孩,就算砸锅卖铁,也供孩子读书。就这样,我从乡镇来到了“遥远”的县城,成为新丰县第一中学的一名高中生,应该说,我是我们村第一个到县城读高中,并且是第一位女大学生。之所以说遥远,是指路途崎岖。从镇区到县城,一天一班车,60多公里路,都是山路,弯多且陡,以前的山路是公路,所谓的公路,就是沙和尘混合一起,蜿蜒曲折。坐一次车,大概3-4小时。一路颠簸摇晃,等下了车,早已经翻江倒海,蓬头垢面。虽然仅有60多公里的距离,一般上,我也是一学期回家一趟。那时住宿,还得自带米和菜干,一日三餐在学校的大饭堂蒸饭吃。这种习惯,倒是沿袭了初中生活,并不陌生,且很快适应。

真正的陌生,是环境的陌生。

新丰县一中,是当时县级的最好学校。那时一中的高中部,一个年级三个班。也就是说,从众多乡镇挑选出来,具备一定资质和潜力的学生,才有资格来一中读书。这批上高中的学生,基本上分成二类。一类内宿生,一类外宿生。内宿生,就是好像我这种的,从镇区来城镇读书,我们基本上来自农村,所以后来我们这些内宿生又被称为农村班。外宿生,在我眼里,他们与我们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的城镇户口,以及他们讲话的方言与我们有很多不同。从话语中,也可以快速分辩这些同学的身份。

好吧,先谈谈我们内宿生。读高中的同学本来不多,要住宿的同学就显得更少了。刚到一中时,我们的宿舍是一栋二层的建筑,属于木材搭建的阁楼。男生住一楼,女生住二楼。女生宿舍,由三间大房间组成,分别住着高一级,高二级,高三级。宿舍没有自来水,没卫生间,没风扇,过道有照明电灯,宿舍限时关灯,同学们床头多备有蜡烛和手电筒,以备不时之需。平常用水,要自己用桶装水,做好储备。这些水用于早晚的洗漱,洗饭盒,淘米泡菜干,偶尔口渴用以解渴。生活设施相当简陋,一张床成为课室外唯一的收容器。床上要安放一个木箱子,箱子里多放置生活用品,米,菜干,油,盐等物品;箱子上面叠放衣物;床边再挤点空间摆放学习用具。剩余狭窄的位置,刚好将自己躺了进去。随时收拾东西摆好放好,充分利用空间,保持整洁,这也成为以后自己固定的行为习惯。生活设施的简陋,一方面培养节俭的生活作风,另一方面也培养大家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老狼有首民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想我能体会其中的深情,即使一贫如洗,那个年代的我们,依然是丰盈和富足的。

初来乍到,真正的人生地不熟。住宿的当晚,我听到同学很奇怪的方言,这些方言分属不同镇,比如马头,石角,大席,她们的语调尾音一样,黄礤一种尾音,梅坑和丰城一种尾音,回龙一种尾音,然后,我悄悄发现,同学们聚在一起时讲的都是同一声调的话。再然后,她们通过搜索方言,一个个小圈很快结盟,熟络。只有我的语音无以投靠,形单影只。后来我也依葫芦画瓢,通过搜索方言这种途径,找到高二,高三的老乡,老乡也就是来自同一个镇。这样的老乡,实在太少了,我所在的沙田镇,女生就我一人。同学们时不时围着我,要我讲沙田方言。我不知当时的沙田话与城镇话相似度90%,同学们难以求证,以为我有所隐瞒。接下来,我从同学口中了解,沙田人留给其他镇最大的印象特色就是“牛”。“牛”,在当时不是褒扬,而是指一种普遍性格:话语粗蛮,动作狂野。我似乎有点恍然,原来退出一个地方,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自身进行更多的了解和评价。当然了,无论你来自来个镇操什么方言,最终我们以县城话做为统一,融合一起。

到了正式开学的日子,做广播体操就让我这个乡下妹子颇觉尴尬。为什么呢?因为我上初中做的广播体操是第六套,而在县城,第七套广播体操早已普及许久了。站在偌大的操场上,我的肢体如此生硬,如此不协调,真正是一只鸡闯进了鹤群之中,好搞笑。好在一周后,照着同学的动作,跟上节奏,也学会了第七套广播体操。等到了上课,又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我。读小学时,我在村中学校接受教育,读初中,在镇上初中完成。这期间的授课老师,多为本村同镇的,所以,老师讲课的方式,都是用本地方言。到了初三有了新变化,历史老师和英语老师,是刚刚师范毕业的,且从外镇调入,他俩在上课的时候,竟然用标准的普通话!那时候,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如同一道光,为我们这些山区的孩子照亮了另一个世界,我们全级的英语和历史都学得特带劲。而在一中读高中,任意科任老师,无论男女老少,都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这种方式和感觉太令我惊喜和兴奋了。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时不时以普通话进行。普通话对我并不陌生,我家里有一台收音机,长期收听广播,听力上自是没问题,只是开口讲的时候,自己也难以置信。可能因为我会讲普通话这个原因,内宿的同学特别好奇,总觉得我与众不同,有点神秘。

一中所处位置,是县城中心,毗邻县政府,周围分布着县电影院,邮局,教育局,汽车站,县医院等机关单位。对了,学校后面是纪念碑。很多时候,通往纪念碑的台阶,成为我们散步,跑步的最佳场所。每到周末,邻镇的同学有些回家,有些不回,或者是一月回一趟。学校周六晚和周日,饭堂是不蒸饭的,我们几个留宿的,只能到县教育局食堂买饭吃了。因为我家远,中途基本不回去,又没有什么亲戚在县城,很多时候还是独自一人在宿舍,久而久之,这种独处慢慢让我沉静下来。每月的月初,我最期盼的就是去邮局的营业厅,每月一期的《读者文摘》和《青年文摘》是我最忠诚的等待。买一本《读者文摘》和《青年文摘》合计一元当时我的每月生活费是五元。但我十分清楚,生活无论多么拮据,精神的供养不能断养分。借着这两本杂志传达的信念,沉静性格的我,并不沉闷;我孤独,但不寂寞;我悲伤,但不悲观:我有点内向,但从不自卑。

高一很快过去,升高二时,面临分班,也就是分文理科了,毫不犹豫地,我选择了文科。文科一个班,理科二个班,(1)班和(2)班是理科班,(3)班是文科班。凭着长期阅读的积累,自是养成了一种敏锐,这在读文科上,似乎有一定的优势。貌似言寡的我,跻身文科班,个人特色也能独树一帜。进入高三阶段,人人都相当繁忙了。有点好笑的是,整整高中三年,与一些外宿同学没讲过一句话,当然了,这些同学是男同学。

参加高考前,大家先要完成志愿填报。至今我都觉得,青春绝对是狂放不羁的,而且我做过最大胆最无悔意的一件事,就是高考第一志愿填报了北大!哈哈,真不知天高地厚。

……鲜衣怒马少年时。

04 你还记得我吗

今天收到聚会前的温馨提示:

同学聚会属于同学们的狂欢,原则上尽量不带家属。同学聚会主要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不攀比不炫耀,同学情永远是最纯洁的,以一颗平常心参加同学会,不搞家庭分裂,费用AA为主,不设上限,注意不要暴饮暴食,喝酒不劝酒,注意聚会过程中的人身财产安全。行动听指挥,服从安排!

“朱颜辞镜花辞树”。很多过往与细节,逐渐模糊。同学聚会,从同学的记忆中,又能找回多少曾经的年经的自己呢?惟愿重相聚,那些记忆重新闪闪发光,愿青春葱茏年华,愿友谊常青,让我们继续在彼此的映衬下,实事求是,上下求索!我们将在一生中完成自我的蜕变和升华,这些与年纪无关,但与你我有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sdpkqf.html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年少的评论 (共 7 条)

  • 诗心云卿
  • 倪(蔡美军)
  • 紫色的云
  • 榆木疙瘩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雪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