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龙虎山归来

2018-04-20 16:18 作者:鎏金岁月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从龙虎山归来,已有数日,那些山水之间的空灵与震撼也渐渐幻入记忆的缝隙里,一如瓦砾入水,涟漪过后,了然无痕。其山川之灵气、佛道之仙气、天地之神气,虽有沾染,却苦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于是想,这不过是俗人一次平常的出游罢了,又何必放在心上?

而这一次,虽来去匆匆,却分明有着不同的感慨与领悟。那山、那水,苍翠欲滴、柔顺清幽;那石、那峰,奇拔兀立、险峻巍峨;那时、那境,淡定闲适、宁静致远。彼时彼刻,我仿佛参悟了很多不曾明白的道理,内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平静。也许,这正是山灵水秀之所在。

《陋室铭》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龙虎山不高,奇而多险,似有仙居;水声潺潺,绕山而流,自有龙行;尤其寺庙与道观相邻,佛道共存而各修其心,檀香袅袅,仙韵深深,无处不弥漫着虔诚与敬畏,无处不透射出“神灵”的光辉。人处其间,饱受山水灵气侵染,潜移默化,心境自然平和宁静、超凡脱俗。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不过是在修炼这样一种境界:穿行于凡俗的生活之中,而能不为生活的凡俗所困,以使自己能够透彻理解并平静应对复杂的生活。

“大地之父”又名金枪峰,是龙虎山的独特景致之一。说是“大地之父”,实在有些牵强附会。那不过是一座孑然耸立于江滨的柱形石峰,石峰顶部长满了绿绿的松,铺成半圆状,酷似戴了一顶绿草帽,中部那光秃秃的岩壁则清晰可见,远远望去,形单影只,挺拔突兀,简洁单调,并不觉得“大地之父”名副其实,但细细端详,只觉群山万壑之间,独此石峰一柱擎天,掩映在浩渺烟波之中,其形神皆备,不禁暗叹自然造化之奇妙。忽然想到,正因为人的思想充满了智慧与灵动,才使孤寂的自然如此鲜活起来。

“大地之母”只是两截依水而立的险峻峭壁紧挨而成,自下而上,正中凹脱成一条长长的缝隙,缝隙下宽上窄,岩壁呈暗红色,岩壁下部似真似假地点缀着一丛枯去的杂草,仿佛自然天成,心中更觉江西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有趣的是,在“大地之母”那堵刀砍斧削一般的绝壁之间,竟然悬放着许多棺木,恰如经典名著《西游记》里妙不可言的构思一样,孙悟空号称“斗战胜佛”,可谓男人的象征,却住在“花果山”、“水帘洞”,是故作安排,还是纯属巧合?已无从考究。然人死以后,棺木置于“大地之母”内,仿佛昭示着人性的回归,也许,古人坚信“天道轮回”,有始应有终;或感慨于世间险恶,天地之间难寻净土,只有回到母腹之中,方能受到无微不至的庇护。这不正表明古人对于母性的宽仁与慈充满了感恩与依恋吗?这样想时,心中顿即萦荡起一种共鸣——“父母在,人生尚有出处;父母逝,人生只剩归途”,不知不觉间,勾起了我对于母亲深深的怀念

古人是如何将那些棺木悬放在绝壁之间的?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站在绝壁之下,只觉两峰相夹,天成一线,根本想不到陡峭的岩壁上竟然会埋藏着遥远的历史痕迹。从“大地之母”对面的山壁上,沿着几乎直起的台阶,紧抓护栏,蜿蜒爬上观景台时,手脚早已不听使唤地颤抖起来。放眼望去,横贯在对面的崖壁中间,有一条长长的裂缝,许多棺木就停放在裂缝深处,日不晒,不淋,空气流通,干爽清凉,这样的处所与归宿,真算得上是天地间独一无二啊!面对叵测迷离的历史雾障,我不敢想象,只有绵延不尽的感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听说龙虎山地质博物馆里陈列着千年干尸,十分好奇,特意赶到那儿一窥究竟。然而,当我站在玻璃展示台前,亲眼目睹那两具干巴巴的骷髅时,猎奇之心迅即散尽,只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怖与惊悸就弥漫在周遭的空气中。原以为,千年干尸如同神秘的“木乃伊”一般,皮肉虽干,而形体还在,哪想到只是两具完整的骷髅?根本算不得“干尸”。不过,时逾千年,尸骨尚存,毛发依稀可见,也算是悠悠岁月特别的优厚与惠顾了。旁边还有一具女性的头颅,盘着紧促的发髻,颜色虽已发黄,却可以推测其应属青丝年少,不禁让人浮思缕缕,感慨万千。

倏忽之间,厚厚的历史尘埃掸落而尽,故去的先人仿佛安详地端坐在依然飘忽不定的时光碎影里,以一种温和而又专注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于是想,人生苦短,自当淡定处之。穿行于浮华的现实之间,既需要常怀不知足之心孜孜以求,又需要把握适可而止之度知足地活着,谈何容易?唯有竭尽所能于事业、挚爱之情于家人、坦诚以待于朋友、满怀希望于今天,我们的心灵才得以获取一份持久的安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isrkqf.html

龙虎山归来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