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还是山

2019-03-12 15:44 作者:蓝桥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久居小院,外出自然选择心绪所归的最近的圆觉寺。

(一)

圆觉寺(俗称大寺)离城不远,仅有三公里山路,紧邻玄珠观(俗称小寺),深箐分界,聚仙桥相连。

亲临圆觉寺,能目睹胜景古朴之貌,典雅之姿。延绵环山中独享清虚幽静,若一人深入,空山寂寥;若几人聚首,仙音共鸣。曾经山涧清流,迂回歌吟;山林茂密,清风萦绕。没有企图,惟愿满足土司母亲的祈求,家族香火延绵,黎民生活富足。

小小的心愿,在明成化年间(约1465年),被蒙化第三代年轻的土司左琳欣然采纳。到什么地方选址?当为承前启后的地段。于是,作为南诏王所筑落成500年后的“玄珠观”一侧,新建一片寺院,将先祖凋零的愿望再次圆满的几分隐匿地继承。山叫灵应山,寺为“圆觉寺”。

圆觉寺建筑格局,依山逐层抬高,以中主线向左右两侧延长,形成三台相对平整的园林式休闲院落。外围是柏树高耸,荫蔽起伏的楼阁。内部小桥流水,竹林繁花。每个空间相对独立,自成闲适的居所。这里,可谓高处是流云飘逸,清风送爽。低处是飞檐凌空,风铃清鸣。不论是倚着长廊品茗,幽思快意人生,自是神韵驰骋,万念清晰,独有神来之想。还是在白玉石围栏旁,踱步吟咏高挂的匾题或对联,依旧会握笛运气,屈指间奏出曼妙清音,在或高或低或悠长或急促的气流中,吟唱一曲释怀的古典旧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

虽是常规寺院的布局,入门处,低矮的平房,与玄珠观大门斗梁高悬,画龙点睛相比,卑微收敛,不见高妙之色。迎面为“天王殿”,室内供奉弥勒坐佛,仿佛界定觉悟之根。无需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的长联篆刻两侧,但潜藏的内涵不可忽略。的确,世间变化无常,追求的一切,当以追求自身的进步好过于追求外物为佳。深奥的蕴意,则在“诚则灵”的匾额上,折射人心真谛,酝酿万世精髓。

一座平凡的小殿,注定自家的风格。估计也是土司左淋成为云南在明代三大土司中,参透了生存的禅意,在不显山不露水之间,明白人生的机巧与缘分。忽然想到最高处的千佛殿前,后人题写“山还是山”的匾额,是不是一种上下呼应,禅意归纳?

宋代禅宗大师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里不是取“看山是山”,也不是“看山不是山”,而是“看山还是山”之意。

诚然,佛家讲究入世与出世,涉世之初,对童真的眼光来看待,万事万物都还原成本原,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即成一重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红尘之中有太多的诱惑,虚伪的面具后隐藏着太多的潜规则,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一切如雾里看花,似真似幻,似真还假,让人在现实里产生迷惑、彷徨、痛苦与挣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此乃人生第二重界。但人生不能止步不前,不断的反省,最后明确了自己对世事、对追求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要自己追求什么,要放弃的是什么。这时,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实现了人生第三重境界。

是故,用“山还是山”简朴的语言,将入世者凝聚的志存高远的法宝,轻描淡写中展露。

(三)

面对真如殿内室圆柱上“一水抱孤城,烟渺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山朝叠阁,晴浓淡,依栏人在画图中”的对联。依稀见到明代三才子之一杨慎,这位被贬官员、老死异乡的才子,清瘦的身影,长须染,颧骨凸起,两颊深陷,明眸有神,在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农历三月下旬寺内与寺僧德林老者闲雅畅叙之景。

由于此长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经修改几字后,被移植为另外两地名胜仍以杨慎所题的名联。一处是云南滇池西山华亭寺的“一水抱城西,烟渺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山朝阁下,雨晴浓淡,依栏人在画图中”;一处是云南通海秀山的“一水抱城边,烟渺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山朝叠阁,雨晴浓淡,依栏人在画图中”。可见一联通山川,世人仰慕。

仔细端详,留在真如殿两侧圆柱上杨状元的墨宝,字迹可谓力透纸背,奔放豪迈,如巍峨大山,如崖顶苍松。气势如虹,喷礡奔腾。内藏浑身血脉喷张,豪情上涌之势,却在字里行间给予一种淡定的外在内涵。仿佛那苍茫外的人,就是入世者杨状元写就赋予出世的旷达心境。而依栏人的杨状元又抒发了出世者历经入世的淡泊情怀。这也让人想到“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词章中前后承载气壮山河且长啸悲歌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感悟,兴许只有身心置于净土圆觉寺中才能找到平衡的杠杆。

当然,估计是同期,当时的蒙化土司盛情杨状元,蒙化第六代土司左正先写“大雄”,杨状元后写“宇宙”,构成大雄宝殿天下无双的“宇宙大雄”大匾,至今依在。当然,这小小插曲,与徐霞客游历巍山(1639年),已是百年前事,提及时已历尽人世沧桑。

(四)

古寺遍及神州大地,“圆觉寺”的称谓凤毛麟角,由此道出建寺者精通佛理深意。

圆者,从中心点到周边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的形;觉者,人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圆觉合意乃指佛家修成圆满正果的灵觉之道。换一种形式,在《红楼》最末回所言“方知石兄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也可谓无復遗憾了”又能获得诠释。诚然,具足重德叫圆,照破无明叫觉。圆觉,人人本具的真心。

若进一步阐释,则为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念念清楚就是智慧;假如对心念不清楚,智慧发不起来。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这里,也就明白为何左土司家族能够历经几个朝代的更替,前后掌控地方大权五百年,始终没有发生断代现象的内在原因了,也就是“山还是山”之经纬所在。冥冥之中,再次破解了为什么“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所再现的胸襟大意,以及“大智若愚”的“拄杖僧归苍茫外”与“依栏人在画图中”的巧妙构思和精湛内涵。

“诚则灵”是一种提示,也是一种憬悟吧。现实生活中,不管遇上什么乱象,包容一切,善待一切,做到处乱不惊,含笑面对,心中明了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坚持不懈,方能抵达预定的平台,以使自己走出“小寺不塔大寺塔”(小事不塌大事塌)的困境。

圆觉寺的双塔矗立松柏林中,有“浮屠削玉”之美称,一侧还有“溪流三叠”与“仙桥待雪”之胜景,以及诸仙于圆觉寺内常驻的飘逸仙身让人供奉,但有几人能够在观光旅游中识破筑寺者的理念,又有几人能够剖析人生仕途应该具备的基本修养?看来很难呀。独处的我,只能虔诚地游历,迟钝地膜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vbkpkqf.html

山还是山的评论 (共 4 条)

  • 听雨轩儿
  • 华实
  • 雪儿
  • 雅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