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观羑水而通古今

2019-03-10 17:59 作者:文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羑河纪实之一二三

观羑水而通古今

文生

三月的一个星期天,正是农家忙的时候,老文把一部分地流转出去了,因此种的地不多,可农活儿一样不能少,现在老文在家里等人。

老文接到老明的电话,说星期天有大学教授到家里向他请教,下午在家等。老文准备了一些炒货和水果,拿出茶具,往暖壶里灌好水,放在茶几上,还准备了一袋小米。

不一会儿,就听见院外有汽车声,老文出了大院门一看,院外停着一辆白色小汽车,有一二个小孩子在看热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车后排坐的王胜先下了车,接着坐副驾驶的老明也下了车,王胜往车后面走,从车后备箱里拿出一箱饼干,一桶油,后备箱盖自动落下,然后司机下车。司机头发花白,精神很好。

老明对老文介绍说:这是黄教授,王胜的导师。

老文说:黄教授好。车开的好。

老明对黄教授说:这是李老师。

黄教授说:李老师好。

老文说:不敢当,还是按习惯叫俺老文吧,请进。

王胜提着从汽车后各箱里拿出的东西,老文小声说:你过来就是。不用拿东西。

黄教授看见了,说:不成敬意。

一行人坐在老文家的旧沙发上,老文灌上茶,老明介绍说:黄教授看了王胜同学的论文,认为他比以前进步多了,王同学说是听你指导的,所以就过来看看你。

黄教授说:黄某不才,愿听老师教诲。

老文说:某乃乡村野夫,足不出户,不敢当。

黄教授说:礼失而求诸野。

老文说:村夫由着性子乱说,不足为道,不比朝堂言语谨慎。

黄教授说:朝堂利害多多,小心处处,故言语唯惟。乡村贤者率性而言,故常能直面人性,对历史有直悟。

老文说:俺上学时,学历史课时,历史上没有一个统治者是正面人物,古文也没底子,历史书读的也不多,不敢对历史说三道四。

黄教授说:吾小时候也是如此。

老文说;教授当年能考上大学,百中无一二,当然是天之娇子。某只是粗人一个,只是茶余饭后在村里的闲谈,不敢在您面前卖弄,

黄教授说:我等也算不上细人。如中医,只能通任督、任脉中的一个,打通督任脉还得乡野之人,还望老师指导一二。

老文说:不敢,俺只是在乡间对一帮老人东拉西扯,一时口舌之快而已。

黄教授说:久在城里坐的,易为肉食者,应多听乡村贤者的心里话。

老文说:乡村的东西是上不得台面的。

黄教授说:不,多听老乡言,才能看清事物本质,理论家们在书斋中一辈子也不会明白的。

老文说:您太抬举俺了。

黄教授说:您说在《三国》中,要是一人一票搞选举,曹操会当选的话吧?

老文说:乡村无知之人笑言,不必当真。

黄教授说:只有经历过乡村选举的,才会知道这才是真相。

老文说:凡是存在就是合理的。

黄教授说:凡是合理的,最终会变为不合理的。

黄教授问王胜:你听懂了吗?

王胜一脸迷茫:自相矛盾。

黄教授说:老明呢?

老明说:有道理,但俺说不清。

黄教授说:老文您是深藏不露呀。

老文说:教授是讲历史的,《二十四史》有什么说法?

黄教授说:王同学你说一下。

王胜说:学生不敢卖弄。

老文说:写历史是以史为鉴,你以为《二十四史》做到了没有?

王胜说:《二十四史》记录了我们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完备的历史记录……

老文说:那么历代史学家对于历史的总结存在什么问题?

王胜同学说:许多事情的详细情节还有待考证……

老文说:考证只是其中的一面,但总的结论……

王胜望着教授。

教授沉思了一会儿说:愿闻其详。

老文说:结论可能和我们在中学时学的一样,都是统治阶级不仁……

黄教授说:这是大而化之的结论。

老文说:可以这样说。史学界没有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于是借鉴就成了……

黄教授说:空洞的说法?

老文说:对。

黄教授说:举一个例子。

老文说:那就举千古一帝说事吧,大家都容易明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要做的是什么?

黄教授说:王同学你说一下。

王胜说:一,民众急需休养生息;二,安抚国内六国贵族;三,防止边患;四,继书同文之后,思想上要统一……

黄教授问:那么秦始皇是啥做呢?

王胜说:修长城、南征,修阿房宫和秦陵,都是劳民伤财之举。

黄教授问:依你看应该啥做?

王胜说:俺说不来。

老明说:听老文讲。

老文说:在经济上,减少阿房宫和秦陵的规模;在政治上分化、收卖和打压六国残余贵族;在军事上,南征适而可止,缓建长城……

黄教授说:西汉知识分子对秦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尤以贾谊的《过秦论》为最。不知老师啥看?

老文问:《过秦论》提出了什么对策?

黄教授说:形势不同,政策也不同,秦人在统一后应该讲仁政。

老文说:如何行仁政呢?

黄教授说:他只是提出了一个方向。

老文说:后人呢?

黄教授说:后人基本上一代复一代这样总结前朝。而且越说越玄,礼呀、仁呀、道呀、德呀、心呀、理呀……,只可意会不可言说呀……,存乎一心,在于妙用……,科举选拔人才,不考历史,只考《四书》《五经》,只能在八股文上下功夫,无非夫二郎庙着,庙立二郎神也,二郎者谁?大郎之弟,二郎三郎四郎五郎之兄也,老郎之次子也……

四人笑了起来。

老文说:这不单是愚民,还在愚官、愚君。

黄教授说:愚官?愚君?好,王同学你心里记下来。

老文问:为何历史轮回了二十四个圈呢?

黄教授说:这正是许多人为之不解的地方。

老文说:哦。你看俺们现在种地,和以前比较起来,有什么不同呢?

黄教授说:基本上是现代化。

老文说:您还是没有完全看懂现实,听老明说说。

老明说:俺们这里,地分的太零碎,要是不和别人调换地,整成大块地的话,别说机械,在那些小块地上,有时牛也用不上,只能人工。就是说,种地的方式和春秋战国时差不多。

老文说:天不变,道亦不变,在这样的小农生产的条件下,就只能在秦朝的基础上修修补补。

教授对王胜说:天不变,道亦不变,虽然是老话,但你要记下来。

老文说:但话说回来,天变了,道也跟着变。农耕文明变了,自然农耕文化也会变。

老明说:是的,在外打工的人回来后,想法就和村里人不一样。

老文说:你是教历史的,咱们村离牟山不远,牟山也做过赵国的首都。当年长平之战,白起活埋了四十万投降的军人,你认为可信度有多大?

老明说:书上是这样说的,在没新有证据出来之前,只能这样讲。

老文问:这么说,你也不太相信?说一说理由。

老明说:赵国四十万军队,秦国起码得六十万,加起来一百万,要养活这一百万人需要多少人?不要忘记那时粮食产量是非常底的,还有运送辎重粮草的人……,要知道那时整个七国人口加起来也不过是二千万人……

老文说:如果按曹操实际上只有十来万,即号称百万来与孙权会猎这个比例看,还差不多。且长平那地方,能不能驻那么多军队还不好说。

老明说:泛指而已,不必坐实。

老文说:毛病就出在这里。书上讲到灾年,就是庄稼槁枯,十室九空,甚至人相食,但是庄稼怀到什么程度,人们的生活劣到什么程度,就没有一笔一笔的写清楚,给后人留下来无数难题。

老明说:是的。

老文继续说:在当时那种条件下,也能只能只样写,详细调查清楚的成本实在太高,甚至不可能。同时,一详细查,恐怕所谓天灾,大半是人祸。

黄教授对王胜说:把老师刚才说的记下来。

老文说:是人祸加剧了天灾,且越到末世,人祸因素越多。印度有个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认为再天再旱,灾再重,其实总的看,粮食是够吃的,只是政策不力才导致饥饿发生……

老明说:人说明末是遇上了小冰河时期,庄稼全面欠收,导致……

老文说:黄教授您说呢?

黄教授说:对于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来说,不可能全面受灾,主要还是崇桢皇帝不行。

老文说:对。崇桢没有大局观。可问题是,谁教他大局观并执行呢?东林党会吗?我们古人常说,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您找出讲全局的书。

黄教授说:《孙子兵法》。

老明说:《隆中对》也是。

老文说:孙子所讲的庙算,问题如何演算呢?算到什么程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黄教授说:老明说的《隆中对》中算了不少。

老文说:问题在于这是一个特例,所以我们只能是空洞地讲借鉴。

黄教授说:这些年我们对于历史上的得失进行了详细探讨,主要深挖细节,对很多历史具体情况有了新的发掘。

老文说:但是要小心,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说秦始皇是暴君,就是只看了树木。

黄教授说:树木也看,森林也看。

老文说:教授水平高。

黄教授说:在您面前,我们才是学生。

老文说:《万历十五年》,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数字化,只有概括,不利于我们探究历史,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黄教授说:当时没有条件,现在有了这个条件。

老文说:所以你带研究生要注意给他们选择好课题,不要写那些因为树在庙前,所以庙前有树之类的论文。

黄教授说:深受教益。

老文说:不敢当。

黄教授说:听说你们这里是传统的老村子,走走?

老文说:好。

于是老文领着他们到村里转游,同时介绍村子的历史和不同院落。村里人不多,村里的年轻人大部分到远方打工了,在地里忙着是老人和妇女,只有几个老者对老文打了一下招呼,也有在地头上玩的小孩子们好奇跟他们,但没跟多远就被大人叫回家。

在古老羑河岸边,黄教授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吾等虽不及先贤,效颦在此,在春天的傍晚,观羑水而通古今,不负薪火相传。

回到老文家,老文说:天快黑了,俺家宽敞,不如住一,炳烛而谈?

黄教授说:不了,现在就返回学校。明天都还要上课呢。黄某即将退休,到时切夜举烛。

老文说,好。那俺就恭敬不如从命。说罢拿出一袋小米,俺们石林黑塔村的小米也是有名的呢,自己种的,绿色的,您尝尝。

黄教授客气了几下就收了。

羑河纪实系列均为原创

2019年3月1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uukpkqf.html

观羑水而通古今的评论 (共 6 条)

  • 文生
  • 听雨轩儿
  • 王东强
  • 雪儿
  • 浪子狐
  • 亓方文
    亓方文 审核通过并说 凡是合理的,最终会变为不合理的。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