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丹枫】再进西藏(散文)

2019-02-17 10:18 作者:方仲贤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编辑推荐 【丹枫】再进西藏(散文

作者:方仲贤 童生,965.94 游戏积分:0 防御:无破坏:无 阅读:84发表时间:2019-02-:55:23

年轻时我已去过很多地方,可一直未去西藏,因那年经医生检查说我二尖瓣中度返流,所以内心有顾虑,一直未去成。直到1994年五月两位从西安來的美女作家依苹与刘媛再三相约,我说我既向往又惧怕的是西藏,你们却偏要我去那儿。是的,看过西藏瑰丽奇特的风景名胜照片,早就想亲身前往,因听到因为高原反应和水土不服遇难的骑友,怕在中途无功而返所以我心生顾虑。她们两人呵呵大笑地说:“不至于吧。”

经她俩相劝,终于赴藏的愿望压倒内心的顾虑,于是跟她俩准备好了一切装备及口服“参松养心口服液”和“丹参滴丸”,据说能够缓解高原反应,该带的药物,足足装了一袋子,这不像是去旅游,更像是赴战场,不管有用没用的准备工作,都是求得心安。

为了安全,依苹说乘火车到拉萨,时间漫长,海拔逐步提高,有个适应的过程,乘飞机直达拉萨。大概只需一个小时零五十分就可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下午四时我第一个打开舱门,我拖着行李走出去,这一刻真切体验到了高原环境,还好,只是轻度头晕和乏力和胸闷,这就是传说中的“高原反应”吧?也可能是一路劳顿所致,还是心理作用。

最直观体现高原环境的特点,是我带来的一些瓶装药品和袋装食物,那些瓶子和袋子,都明显膨胀变大,这是大气压力变小所致。走进西藏宾馆,不敢洗澡,只能擦下脸,吃点自带的家乡椒盐饼,便躺在床上睡去,睡不踏实,起身吃一粒安眠药,没有充足的睡眠,不能应付未来几天的行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首先前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这是拉萨市内最著名的两个景点,依苹早在成都就提前预约了门票,我们才有幸进入参观。我不信佛,这些佛教徒心目中的圣地,在我看来仅仅是古迹景点,在大昭寺外围的八廓街排队,长长的队伍绕寺一周,逆时针缓慢移动,3个小时的排队时间,我看到无数虔诚的当地藏人,手摇转经筒,嘴里诵读着经文,顺时针绕寺祈愿朝拜,更让人震撼的是“三步一磕”式的长头跪拜,乞求这菩萨能救苦救难保一身平安。这时我悄声对依苹说:“国际歌中高唱从来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依苹吃吃一笑,刘媛上前突然问我:“《东方红》歌曲正确还是《国际歌》正确?我问她啥意思?她说《国际歌》说从來就沒有救世主,可《东方红》中却说他是我们的大救星。我笑了笑只好说两个都正确。我侧身问依苹,她说她不赞成也不反对。

我虽不信佛,也会被眼前的场景感染,也会对佛祖肃然起敬,在这个佛教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容不得丝毫不恭和亵渎,每个人,不管是何种信仰,多高的文化素养,都会一致无别的神情肃穆,行为庄重,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这是环境氛围所致,更是宗教的威严和感染力。不管怎样來到西藏一定要尊重当地习俗和禁忌,我们千万不能用自己惯用的思维,来度量评判藏人的言行和习惯。为什么他们一生辛苦积攒所有的钱财全捐寺庙,磕着长头,背负着家乡亲人的嘱托,变卖家产,拖着板车,风餐露宿,迢迢千里,三步一叩,几十万个长头磕过来,不少人因病死在了路上,但在这儿,令人震撼的是前仆后继,世代不绝.这就是信仰,我不信佛,可到了这儿无论你有沒有信仰,你不得不对这些浑身脏臭的男女老少三步一叩的呆滞目光,你会不由从内心升起一种莫名其妙的愧疚不敢正视他们的眼光.这就是让我一直向往这儿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海拔3650米让我肃然起敬的西藏民族!按<<国际歌>>中所唱从來就沒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可他们为何……不由我又想起了内地游客朝"故居"唱起了《东方红》。

两个小时的排队等待,得以进入大昭寺内部朝拜,随着人流穿过幽暗的走廊,“菩萨”、“弥勒”、“度母”、“法王”、“佛祖”一一呈现在眼前,唐代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布,带来的一尊释迦摩尼十二岁等身铜像,是大昭寺的至宝。一路走下来,模仿信徒膜拜的方式,我也双手合十,低头鞠躬,姿势不是十分的标准,弯度不够,可我内心虔诚全国劳苦大众及家人一生平安,是足够的。大昭寺内弥漫着浓重的藏香和酥油气味,由于人多地狭,空气流通差,有些人会受不了赶紧退出去,可我心脏有问题心肌缺血缺氧反而在这儿得到了缓解,变得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已经是下午三点,经过严格的安检,一路沿着石头阶梯向上攀登,走不了多远有的游客已气喘如牛,胸闷腿软,可我与依苹手牵手飞一般登上最高处,此处的海波高度,此刻却未感受到高反带来的症状。刘媛劝我多休息,尽量降低运动强度,可我来到寐向往的布达拉宫,依苹与刘媛再三劝我在这上面一定要心态要平和,动作要迟缓,要压抑内心的兴奋,放慢急切向前的脚步,可我却心情激荡,精神焕发,仿佛年轻了讦多。

布达拉宫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与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过去见到过布达拉宫的图片及电视上的图像,可沒亲眼目睹布达拉宫的真实样貌,今天自己置身于此地遥望,真是三生有幸,拉萨市中心,突兀矗立着的红山,上面建造了布达拉宫,这是天然与人力的完美结合,建筑师依靠宗教信仰的力量,把藏族人智慧与毅力进行组合铸成了宏伟壮丽的不朽诗篇。在布达拉宫近前,才知道什么叫雄伟,走进神秘的宫内,立刻会感到自己游荡陶醉在浩瀚的宗教和艺术海洋之中,外观雄伟庄严,内部浩渺精致,巧夺天工,如诗如画,大气浩然!

在这儿能尽赏林芝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当雄县的纳木错湖,贡嘎县的羊卓雍湖,海拔五千米以上的米拉山口和那根拉山口,越是海拔高,高原反应越明显,同行的朋友嘴唇发紫,这就是高原反应的西藏的独特之处,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刺骨的山风,袭来的风沙,这些状况对我无所畏惧,而且甘愿接受这样的“摧残”,人生能有几次机会,身处海拔五千米之上?被太阳亲吻地方,充分感受它的热烈和真诚,这才是原本的太阳,不是早上撤给人们温暖,令人向往,中午又烧杀人们,使人愚不可及感到失望,易反易复,出尔反尔的太阳,这是不加修饰被人吹捧的阳光,光和热,烧与灼,毫无保留的施加于你,太阳真实的让人感动!就像高原藏区的人民,淳朴直白,眼睛清澈的像圣湖之水,黑红的脸庞掩盖不住内心的诚恳,带着酥油气味的藏袍,在我眼里是迎送的盛装!

令人难忘的大峡谷,那是我死而复生的地方,那天下午,我在帐篷内一个儿冻得昏迷过去.依苹与刘媛连叫我却无回应.她俩谎了,从她们帐篷走出来,钻进我帐篷,这儿前无村后无店,的高原无人区,离下山几十公里.依苹伏在我身上一边呼唤一边摇着我肩.她看着我干裂的嘴唇,赶忙捧起深含在她口中后吐在我口里.可我已成人肉冰雕,说不出话,只是两眼翻动.这时她落了泪,后悔不该约我來.一会她看了看刘媛一把脱掉外衣,将肉身紧贴我胸部,直到我喊出她的名字……到这儿我深深感到内地与藏区,是两个世界,我从商业化的、世俗气息浓郁的城市,一下子来到纯净圣洁的藏区,就像从溽热之地突然进入到清凉世界,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到的,手指触摸到的,内心感受到的,都是以往不曾有过的经历,这种感官和感受,是心底渴盼又无法言说的,只有你真正身处藏区,遇到的人,才能找到这种奇妙的感觉。

藏区的辽阔,出乎我的想象,在这占国土八分之一的地方,人烟稀少,广袤荒凉,很多山顶上是千年的积雪,我假设,自己那天无依苹刘媛抢救,被抛弃在高原的这个无人区,就不能活下来?更不能靠着毅力走出去,我坐在大客车里,看到车窗外三步一磕的去往拉萨朝圣的信徒,他们离得近的走上几个月,距离远的走上几年,因病或意外死在路上的,同伴会将死者的牙齿打落,带在身上到达目的地,完成其心愿,这些信徒的行为,比我想的还残酷!他们的行为不是人为的强加,是自身虔诚信仰的体现。

有时候我在想,为什么那么多自驾户外的作家,摄影家,画家远道而来这4600米海拔藏区的缺氧、寒冷、偏远的地方呢?

而今老了,往事历历在目,我已经回到内地的家20多年了,身在家中,心系在西藏,家人说我看着瘦了,脸也变黑了,这是西藏给我的印记,短短6天时间,过得充实又惊奇。这次退休再重返去西藏,我几次联系不上依苹。西安市作家协会杨伟告诉我依苹十年前就去了美国留学,这次我一个儿再进西藏,会带给我什么变化?我不能具体表达出来,却明白变化一定会有,纯净圣洁的西藏,会漂白我的心灵,对我的影响不仅是外表的变化,更是灵魂的触动,这种影响深入肌理,直达内心,留下深深烙印。

共 字 1 页 首页1尾页 转到

1

页go

评论(2)发表评论

【编者按】作者描述了两次游历西藏的见闻和感受,自己虽不信佛,也会被眼前的场景感染,也会对佛祖肃然起敬,在这个佛教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容不得丝毫不恭和亵渎,每个人,不管是何种信仰,多高的文化素养,都会一致无别的神情肃穆,行为庄重,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这是环境氛围所致,更是宗教的威严和感染力。全篇文字朴实无华,情感真挚,见闻广泛,启人心智!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utjpkqf.html

【丹枫】再进西藏(散文)的评论 (共 5 条)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 紫色的云
  • 引子
    引子 审核通过并说 老师你把垃圾也一并复制、粘贴进散文网了。您以为散文网是你家的放牛场?即使在高远人稀的西藏,大家也都要讲究个环保的呀!质朴的文字,叙述抒情有序,学习了!问好!
  • 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街市剽窃可耻!这是剽窃我发表于2018年4月12号的文章《走进西藏》,并且是头版推荐。没想到我的文章被稍加增添,内容几乎全部移花接木,成了别人的作品。大家可以在散文网搜索《走进西藏》作者天上的街市,对照一下,看是否属实。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