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单飘南席镇(原创)

2019-10-07 20:46 作者:憧憬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南席镇是位于长葛市最东端的许昌、鄢陵、尉氏、长葛接合部,素有“鸡鸣闻四县”之称的中州名镇。古老的双洎河和汶河自西向东蜿蜒穿过镇区。该镇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商贸流通提供了便利条件,古为水陆码头和交通要塞,为粮、油、煤、药等商品的集散地,是辐射周边四县的交通重镇和商贸中心,有着“走南席,向许田,十八里路五女店”之美誉。南席的小磨香油和豆腐远近驰名。长葛是我们河南省许昌市的县级市,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据《长葛旧志》记载“长葛,盖葛天氏故址也。后人思永其泽,故名长葛。”有史载葛天氏为部落首领,首创音乐、舞蹈以教化部落子民,被后人称为乐神。在他的治理下,葛邑大地“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是原始的“和谐社会”。葛天氏是与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齐名的远古部落首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洛为之荡波。”长葛也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董村镇的木杆称制作工艺、石象镇常庄的豆腐制作技艺、大周镇的黄蜡制作技艺、石固镇的有“空中芭蕾”美誉的“肘阁舞”以及南席镇的“老虎舞”。

早在2011年元宵节那天,在许都公园看了南席镇胡街村的“老虎舞”之后,就想骑行长葛市南席镇。(2011年12月,南席的老虎舞成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节后的一天,骑行长葛古桥拜谒陈寔墓园,因为是下午去的,没时间前往南席。随后就想抽空骑行,也算了了一桩心事。

2019年10月2日六点多,从家出发出村由文峰路到陈庄街之后到魏武大道又沿封闭待修的许开路到小召,一路上想的更多的是王怀让的那首《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尤其在祖国七十华诞之际,作为中国人自豪和骄傲越加强烈。更加缅怀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领袖毛主席。缅怀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的革命先烈。在小召街西头吃了早餐。虽然明知小召到连庄铺一段路路况很不好,被大货车的跟乌龟盖似的。但还是想走一走,没想到三年多了不仅没得到治理改善,反而越来越不好,像是一条废弃的路。路上堆满了杂草秸秆,垃圾成堆。偶尔有南来的或北往的电动车、摩托路过。就这样颠簸了一段路后,到了去石象的路s325省道一路东行。之后沿箭头向北四公里到南席的路标(团结路)一路北行,来到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一直东行。

进入南席镇,映入眼帘的是路两旁规划整齐的、南为三层,北为两层,均为有马头墙的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风格的、门前挂着迎风飘展的国旗的、黑底金字的招牌的一间间门店。街上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路旁的每根电线杆上一面挂着党旗,一面挂着绘有“实施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新思想新征程,新时代新目标”、“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齐心共建全面小康”“全力以赴抓党建,促进南席大发展”等的红底黄字的牌子。

路过路南热闹的刻有1997年“长葛市南席镇党委县政府筹建”的“南席商贸城”和路北的南席汽车站,东行不远见路南东西两侧高大的两层歇山重檐的鼓楼和钟楼及新建不久的广场。走近才看到草坪中间一块东西长的的巨石上刻的“南席镇文化怡园”。过巨石南行,不由慨叹一声:“广场好大啊。”又南行不远,就看到地面上太极图及周围的阴阳八卦图案,这就是太极文化广场。广场两侧各有两个弧形的长亭。太极文化广场南面是一尊约10米高的雕像,只是转到背后才看到基座上一块关于雕像说明的石碑。原来是“南席王”。雕像四角各有一庄重大气的中华灯,南面东西两侧各有四株高大的银杏树并有香樟、广玉兰、桂花等名贵树木点缀其中。南行不远就来到了日晷文化广场。广场周围按方位配以十二生肖的小型雕塑及文字说明。广场东面有间一层楼高的的城门有黑底金子“空城计”的古城墙。进城门沿东面的踏步拾阶而上,脑海里想起《空城计》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的台词。站在城门上眺望四周。不由录下一段广场隔壁的商贸城及街上的商贩吆喝声、喇叭里传出的宣传声。下城门来到南面的两座东西向的弧形长亭,停下一对青年男女手拿手机议论着说笑着。猛然抬头才看到亭子的门额上的文字“翠竹亭”,这才注意到亭子旁边的翠竹。亭子檐下两旁有关清廉文化典故的文字。有春秋时“以不贪为宝”的子罕、有“五代清郎”袁聿修、有“不怕饮贪泉”的近代太守吴隐之、有东汉时的“一钱太守”刘宠、“四知太守”杨震、有明朝时“两袖清风”的于谦、清朝时的“三汤道台”汤斌等。随后注意到了南席王雕像两侧的四角亭的名字和亭子上的对联、之后来到太极文化广场东西两侧的亭子下,亭子檐下更多介绍了历代清官包拯、时苗、况钟、陈寔、于成龙、徐有功、陈泰等及当代模范共产党员的事迹及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应该树立的“四个自信”、应该牢记的“四个意识”。用手机拍照时,亭长椅上坐的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笑着对我说:“多拍些。把咱南席镇好好宣传宣传”。“我说:“我是许昌北郊的,第一次来咱南席镇,主要想了解一下咱南席的的历史及咱南席镇的老虎舞”。没想到还正好遇到热心的南席人。随后才知道这是镇政府去年投资800万元建成的占地2万平方米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该公园南北长272米,东西宽77米,围绕西周和汉魏两大历史文化主题风格进行建造,怡园按对称原则而建,有亭台楼阁、日晷文化广场、古城墙、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建筑和健身场地,这个公园不仅给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好去处,而且较好地传承和发扬了南席镇悠久的历史文化。

与老大爷闲聊中对南席镇的及南席镇的“老虎舞”有了详细的了解。“相传西周文王有百子,其中第七十三子晋叔坤被文王册封为东鲁侯。有一年,晋叔坤前往山东赴任途经这里。他看到此处河流环绕,绿树成荫,河面舟筏竞发,民风淳朴,街头商贾云集,十分繁华,便被这里的风情所吸引,遂在此定居,不再东去。咱这里百姓十分拥戴晋叔坤,积极为他种粮纳贡。他时常为百姓减少贡税,施行仁政。此后,他被封为南席王。南席王在此生活期间,一直效法其父周文王的施政方法,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积极发展生产。流经此地的双洎河河床较高,且曲折蜿蜒,经常泛滥。他就组织人力、物力大力整修,疏浚河道,使百姓多年免遭水害,颇受老百姓称赞。在他的治理下,社会人口也迅速增长,田地不断增加,百姓安居乐业。南席王死后葬于此地,后人感念晋叔坤的恩德,将他的居住地命名为南席,建村设镇。在镇西街社区原有一座席王墓,俗称席王冢,高5米,墓地占地628平方米。据《长葛县志》记载:‘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5年,南席属颍川郡许县管辖。’公元前59年,长葛的南席、古桥两镇属新汲县管辖,南席为新汲县老县城所在地,县址在今南席镇西古城村一带。南席旧制隶属开封市洧川县。民国时期,双洎河是一条通航河流,南席镇是河上的重要码头之一,中型平底木船由此可达新郑县南关,向下游经贾鲁河入沙颍河可达界首,进入安徽境内航行。清末民国期间,这里有旅店、钱庄、药店、煤店、布店、油坊、饭店等大大小小商号上百家,其中全盛和粮行、华昌粮行各有店房30多间,年交易量很大。南席的古会就在桥头,百货、骡马、大车、手工业品应有尽有,还有说书的、唱坠子的艺人,以及玩马戏和唱梆子、曲剧、越调等的艺人。每逢农历三月古庙会,周边百姓纷纷前来走亲访友、游玩。古庙会从农历三月初九持续到农历三月十二,会上商贾云集、人头攒动,非常热闹。1954年8月,洧川县被撤销,辖地并入尉氏县。南席归长葛市辖镇。1958年建南席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1997年南席镇建成了商贸城,新增摊位360个,新建临街房400多间,这里的集贸市场更加繁荣兴旺年交易额上亿元。被誉为长葛市的“东方明珠”。2009年,该镇被河南省建设厅命名为“中州名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南席镇早年曾隶属于洧川县。据《洧川沧桑》记载,胡街老虎舞这种独特的民间歌舞表演方式始创于唐代天宝年间,兴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已有1300多年。传说,唐朝时几位宋姓猎人猎杀了一只老虎。剥下老虎皮,吃掉虎肉之后,有人见虎皮好看,就披在身上即兴跳动、追逐玩耍,甚是好玩。后来,他们便在和年节之时披上老虎皮玩耍,每逢年节和五谷丰收喜庆时刻,他们都会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载歌载舞,用于庆贺、驱邪、嬉闹、逗乐其中,举行庆祝活动。这便是老虎舞的起源。以‘虎行’为蓝本,后又加入与虎相关的叙事题材的老虎舞,因其表演虎虎生威、场面宏大,而备受长葛市南席镇一带百姓的喜,到了宋代,前辈人所传下来的老虎皮已经破烂不堪,不能正常使用。继承人便用竹木扎成虎头,在黄彩布上画虎脸、虎眼、虎须还有虎耳,又用布制成虎身,做了一套老虎道具,最后在虎头、虎身上描绘出黄黑相间的老虎纹。两人合作,手擎虎头,顶上虎身共同进行表演,并有大型铜器伴奏,场面热烈。到了明清时期,老虎舞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演员阵容曾有50多人,其中以敲打铜器伴奏者为最。千百年来‘老虎舞’艺人在继承传统节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加了许多新节目。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中原民间狮舞的艺术套路及动作变化。并通过表演艺人的代代言传身教一直流传至今。在长葛、洧川、鄢陵等地广为传演,长演不衰。

老虎舞俗称“玩老虎”。道具独特,(一个火龙圈、一把大刀、一杆挑杈、一杆红缨枪、一把火铳。)服饰鲜艳,别于狮舞、豹舞等同类舞蹈,是典型的古老民间集体舞蹈。有人造虎皮、竹毡绣球、大刀、演奏乐器等,表演内容以两大两小4只老虎腾空跳跃、翻转追逐、打斗、玩弄绣球、拿刀擒虎等为主。表演老虎舞的都是男爷们,洋溢着粗犷、豪迈、奔放、苍劲、有力的气势,具有强烈的民俗舞蹈艺术元素。现在,老虎舞主要在南席镇的胡街村得到传承,表演队伍已扩大到50余人,演员都是老爷们儿。他们一般都在春节、灯会、古庙会进行表演。老虎舞队伍是虎头虎尾各1人,领斗武士1人,还有4~6人吹奏海螺号等。表演老虎舞时,鼓要跟着虎,虎要跟着鼓,要配合默契,因而表演舞蹈时,舞者与乐队都全身心投入,老虎舞两人一组,分虎头角和虎身角。虎头角直立行走,虎身角弯腰随行配合。表演时,领虎人从门里引虎,火铳炸响逼虎跳跃而出,虎追人走,舞姿似活虎重生、活灵活现。领虎人前后左右斗虎,演虎人上蹿下跳,闪扑腾挪,演出套路快捷自由,配合默契。斗虎者挥舞着风火轮,踏着鼓点上场了。随着鼓点的一阵紧密,大铙、大钳、小钳、铜锣、两只海螺号齐伴奏,宛如战鼓雷动,快、中、慢三个节拍,令人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随着两声重重的鼓点,斗虎者引出老虎。这时,斗虎者和舞虎者以鼓点为节拍,跳跃翻腾、刚猛威武。随后,斗虎者拿着风火轮引虎、戏虎、斗虎。“老虎”,时而摇头,时而甩尾;时而前扑,时而后翻;时而跳跃,时而打滚;时而活泼,时而乖张。踩着鼓点与人“斗法”,老虎采取扑、跳、咬、甩的招数,终于把斗虎者手中的风火轮抢去,老虎胜利了,高兴地翻滚、跳跃。此时,鼓号更强劲了,节奏更快了,老虎顽皮地把风火轮扔给斗虎者,在地上撒欢打滚,很是可爱、有趣。大“老虎”旁边的小“老虎”跟着打打闹闹、蹦蹦跳跳霎是呆萌可爱。老虎舞只舞不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社火特质。老虎舞乐器由大盘鼓1架、大铜镲4个、中铜镲4个、小铜镲4个、铜锣1面、大铜钹4个、大铙2个、二铙2个、海螺号4个等乐器组成。铜器乐队以大盘鼓鼓点领奏,演奏出快、中、慢三个节拍。由大盘鼓鼓手用鼓点领舞发令,表演有章有法,似猛虎下山,又如龙腾虎跃、游龙戏凤,具有中原民间乡土舞蹈的风范和气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影响十分广泛铜器听起来锣鼓喧天、铿锵有力、悦耳动听。铜器音乐震撼力极强,令人心旷神怡。演员均穿着金黄色的绸缎镶红边服饰,头戴黄巾圆红箍帽子,扎有绑腿布,十分好看。演员动作麻利,扮相俊俏,赏心悦目,颇具民间小戏曲的风格。老虎舞是源于中原乡土,发展于乡土,兴盛于城乡,又服务于乡土的、将民族舞与戏曲相结合,舞蹈和艺术相结合的、中原地区弥足珍贵的传统舞蹈资源。老虎舞节目主要有《双虎戏绣球》、《武松打虎》、《打虎上山》等,而《武松打虎》中虎虎生风、威风凛凛、生动逼真的表演,恰似武松再生,活虎再现,备受群众的喜爱,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20世纪80年代以来,南席老虎舞多次参加市内外的文艺汇演,获得优异成绩。

一千多年来,老虎舞成了老百姓种地劳作之余的一种自娱自乐的传统娱乐方式。人们在自娱自乐的同时也传承了文化,娱乐了大众。只是近些年来,老虎舞在传承上有些青黄不接,年轻人怕累都不愿学,表演老虎舞的人年纪越来越大。真的害怕老虎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只是自己的这次南席之行没能赶上特殊节日,没能再次看那声势浩大的壮观场面。但愿有机会能再赏老虎舞。

谢别老大爷,继续东行。在一十字街口北行,路旁的门面远没有入镇时的干净整洁、辉煌气派。北行不远来到双洎河的桥头。由路障东边的小路上了桥,只见这座1995年由南席镇和尉氏县蔡庄镇共同投资300余万元,建成的南席双洎河大桥,二十多年来,因大型货车驶入,加之年久失修,两面的桥栏杆许多部分水泥脱落,露出钢筋,桥面也坑洼不平部分漏出的钢筋也闪闪发光。桥南头路东有卖甘蔗的小贩,桥北头路西,阳光晒着桥面上不知谁家的玉米籽。站在桥上,河水稀少,只能回想当年曾经的商船云集的场面。立桥西望,一座不知修于何时的低矮的水泥预制板结构的、四五米宽的老桥,只能过行人和架子车,一下大,河水上涨,水就会没过桥。如今早已没了行人。真希望南席镇政府和尉氏县蔡庄领导们再次合作修复危桥。一条河隔开了两个城市,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愈来愈疏远。

离开南席,前往彭店的的途中,深感这次南席之行还真不虚此行之余,又期望有机会再行南席,只为再赏这传承了一千多年的“老虎舞”。祈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ufxpkqf.html

单飘南席镇(原创)的评论 (共 4 条)

  • 亓方文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