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宋军魂,千古飞扬

2018-11-09 19:21 作者:神龙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一一感悟《大宋军魂 狄青》的英雄情怀

作者/山西冯恩启

大宋军魂今何在?踏遍青山无处寻。渔樵把酒话今古,是非成败转头空。多少王朝兴盛衰亡事,无数金戈铁马英雄情,都被历史的云烟掩没,唯有天边的那一抹血红的霞光,和着微风,洒向山岭江河,洒向广袤的大地,静默而无声,悠然而含情......

一一一题记

【一】

几个月前,汾阳文联主席张立新赠给了我一本他和夫人贾平著的《大宋军魂 狄青》传。但一直被置于书柜,未能好好阅读。总认为,狄青就是个不怕死的武夫。(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的这个粗浅认识,源于小时候,常听爷爷辈的老人们讲:狄青年青时,要过一座桥,可拦街虎(本名王壮)却依仗自己身强力壮,武艺高强,不让狄青过去

而且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着,当时,狄青和拦街虎比力气。拦街虎为了向狄青示威,拿起身边的一把铁锹,一只手用力向坚硬的地面插去,狄青一看,整个大铁锹头被插入土中,深度足有二尺。

拦街虎得意洋洋地说:“狄青快点给老子认输,免得找打,到时后悔都来不及。”

狄青,不慌不忙,拿起铁锹对拦街虎说:“你看好了。”

狄青拿起大头长方形铁锹。往下一插,可了不得了,铁锹头连带几尺长的木把,一下子插入了土中。深度足有四、五尺。

拦街虎看的都傻眼了。可拦街虎依仗人多势众,把狄青团团围住,大打出手。狄青,三下五除二,就把他们打趴下了。可拦街虎继续反攻狄青。最后,狄青为了众乡亲着想,决定除掉这个拦路恶霸,最后把他打死了。

听说:拦街虎死后,当地人,重新修了座桥,桥名就叫“王壮桥”(后改为康壮桥)。并把拦街虎,埋在桥旁,在暮前立有石狮子,以镇拦街虎,寓意用石狮镇恶压邪,乡间永享太平。

小时候,听狄青的故事,感到很有趣。但对狄青一生所做过的事,却知之甚少。一直以为,狄青武艺高强,是个会打架的主,而我是个不喜欢打架的人。直到看了张立新、贾平著的这本《大宋军魂 狄青》传后,才对狄青其人,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

《大宋军魂 狄青》这本书封面,下方为红色部分,有两个将军骑着战马,身披战甲,手持长枪,正在交锋血战。上方,为白色部分,书写着大宋军魂四个黑色大字,狄青两个红色大字。还有作者的经典题语:“ 长篇报告文学《大宋军魂 狄青》,拂去历史浮云,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狄青!”三行红色正楷字。整个封面,红白分明,庄重而肃穆。

云烟掩盖不住的大宋军魂,穿过血红色的历史长廊,向我们徐徐飘来,复活的生命,撼动着每一个捧书阅读者的心。

《大宋军魂 狄青》全书分为序阙,上阙、中阙、下阙、终阙五部分。《大宋军魂 狄青》每一阙都以六字为题,按人物活动不同的故事,都标有一串四字小标题。

全书以狄青生平事迹为主线,大宋、西波浪壮阔的社会为背景,广阔的山川江河为舞台,生动的描写了大宋军魂狄青,披肝沥胆,睿智超凡。英武雄世,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功勋卓著。爵升高位,遭馋被贬。委屈苦闷,老死异乡。魂归故里,辉煌而悲壮的一生。

小标题,简洁精美,主题鲜明。不仅能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方便读者对人物故事的总体记忆。每一阙题和小标题,都把语言精练到了极致。多一字累赘,少一字残缺。真可谓“一字千金”,字字珍贵至极。

作者在序阙开头用生动优美文字,把我们引导进了这样一个场景之中:“2007年9月,一个温暖和煦的日子,北国黄塬已近中秋,黄绿红参差的田野中,青绿者依旧旺盛,黄红者日趋丰满成熟,空气中弥散着五谷的醉人气息。

汾阳市峪道河镇刘村,四十多位身着奇装异服的台湾人,怀抱几尊说不来名谓的神像,满脸赤诚,鱼贯而行,在当地村干部的引导与众多村人的围拥下,来到村东立着半块残碑的田野中......”

特殊的时间,特殊的地点,特殊的人物,勾画出了一个特殊的场景。面对这个神奇的场景,谁都想进去看个究竟。

真实的事件,用艺术的文字表现,这就是文学。

作者设置了悬念,吊空了读着的胃口,让读者在极端饥饿中想象一餐的美味佳肴。然后,在读者急切的期盼中,把一道又一道的美食送上,慢慢地让读者吃个饱,吃个好,吃的神采飞扬,精神振奋,激情奔放,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作者设悬开篇,接下来,徐徐导出了这帮台湾人,回乡寻根祭祖的奇特盛况,而所祭之人,正是出征西夏、平南定疆,功勋卓著,官至北宋枢密使,名扬中华历史的大英雄,汾州西河人狄青。

【三】

我为狄青一生的故事所吸引;为作者精彩的语言描写所赞叹;为书中珍贵浩繁的历史资料而震撼。

一连好几天,完全沉湎于《大宋军魂 狄青》这本书中,或吟咏,或高歌,或畅想,或勾画,或沉思。目光在字里行间游离,情思在大宋的天地间飞驰。歌舞升平的大宋王朝,战火硝烟的边关战场。铁马冰河的暗淡冷漠,血染战旗的壮阔画面。

徐徐复活的历史人物,像决口的江河,滚滚滔滔,飞奔进我的眼里,撞破心门,淹没成了一片浪花飞溅的汪洋。我不能自己,控制不住的阅读热望,占有了吃饭的时间,睡觉做晚。

什么是文学?这就是文学。什么是好书?这就是好书。

我不想用深奥的文学概念,给这本《大宋军魂 狄青》作评议,也不想用高深的文学理论去诠释本书合不合规范。只想在阅读中,深刻地,不断地感受狄青保家卫国,平定叛乱,勇略过人的英雄情怀,以及作者张立新夫妇心怀正义、勇敢作为、敢于担当的英雄情怀。放眼当今社会,我们所需要的正是这样有英雄情怀的人。

我们无法想象,张立新夫妇为了此书,所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也无法理解他二人何有为了还原一个狄青,个人投资十几万,沿着狄青一生走过的路,走了好几遍,行程几万里,风餐露宿多少天的意志和信念?

他们拔山涉水,走农家,做笔记。访专家,查典籍。考遗址,觅遗迹。究历史,研文物。不放过一丝一毫有关狄青的生平故事、以及真实情况。无法断定的事,都留有余地。没有主观捏造,一切以事实说话。

但,谁都知道本书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作品,就必须注重生动的场面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心里活动的细致描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真实时代人物的独特性,才能丰满人物的情感与形象,也才能成为人人喜的文学佳作。我看《大宋军魂 狄青》这本书都做到了。

作者站在历史的高度,运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在充分利用史料的基础上,深入客观的揭示了,西夏、北宋、辽国,三国鼎立时,各国统治集团之间,和平与战争,政治与军事斗争中最本质的东西。

作者袖拂云天,拨开历史迷雾,用最简洁优美的文字,重点为我们生动展示了西夏领袖李元昊那“性雄毅,多大略,能创制物始。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脱脱《宋史,夏国传》”雄心勃发,“纵马驰骋,追风赶月”志在天下的威武英气。北宋仁宗皇帝那生性多疑,优柔寡断,目光短浅,夜郎自大,重文抑武,虚外守内,雄霸不足的虚弱气量。

作者通过对西夏李元昊与北宋皇帝仁宗的辩证对比与客观分析,指出在历史发展的转折时刻,一个“没有世界眼光的国家注定要为自己的短浅付出代价”。

历史血的事实证明:国家需要富足,也需要强大。要强国,就必须富国。只有富国才能强国。而强大的军事力量,永远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

结束五代十国动乱的宋太祖赵匡胤,以武将的身份,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一夜而为皇帝。赵匡胤的特殊经历,告诉自己,以及所有继承皇位的赵氏子子孙孙,要想保住至高无上的皇位,就不能相信内外的一切武将,一切为国家出生入死,保家卫国,执掌兵权的人。

《大宋军魂 狄青》的作者,利用文学手段,阐释了对历史兴亡成败的认识,对人心、人性的深入解剖。还原历史真象,让人们看到隐藏在历史深处最本质的东西,才能让人们更加清楚认识,身处在哪个历史时期,作为一个大将狄青真实的人生,以及雄奇悲壮的历程。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现实的影子。只有看清历史的兴亡成败,才能走好我们现在的路,也才能让我避免付出败亡的代价。

放眼当今世界,强国林立,虎视眈眈。宋朝的历史,告诉我们,富国必须强国,才能避免君臣“崖山”投海殉国的悲惨。也是阅读《大宋军魂 狄青》这本书最为有价值精义所在。

【四】

《大宋军魂 狄青》是一本人物传记性质的文学作品,因而就不能只罗列史料,成资料汇编。这一点,作者看的很清楚。

作者在沿着狄青走过的万里行程中,每到一处,除考察遗址、遗迹,访贤拜能外,还把自己一路所经历的酸甜苦乐,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出来。优美的文字,如诗如歌,真实的感受,精彩的抒发,把我们带到了书的世界中,一路同行,尽情的与作者同悲苦,共喜乐。

作者踏上南国的红土地:“拉开了长达四十多天的采访序幕。”

摄制组在沿着当年狄青平南征西的路上,作者这样写道:“从北到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西到东,一路走来,仿佛置身九百多年前,与狄青并肩同行,时或见他大漠飞骑,横枪跃马;时或见他帷幄运筹,推演战阵;时或见他慷慨陈辞,抗章请行;时或见他孑然独立,对月悲吟......重重关哨,道道河川,座座山岗,仿佛跨越了时空,为我们掀起历史的沉沉帷幕,展示出狄青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

作者站在昆仑关前放眼远望:“昆仑关周围层峦叠嶂,苍峰似海,群山环抱,绵亘相偎,中通隘道,北高南低,昆仑关正覆压在迂回曲折的山道中腰,扼南北往来之要塞。” 透过这垒石而筑的“南雄关”上悠然飘荡的云烟,九百多年前,狄青“夜绝昆仑”平南定疆的神勇奔来眼底,让作者热血沸腾。于是,作者赋诗一首以抒怀:“ 上元灯残飘飘,昆仑夜半风萧萧,佯醉假寐出奇兵,将军百战熟六韬。”

作者踏上大西北广袤的黄土地:记录着每一行程,每一天的收获。

作者跋涉在陕北的路上:“陕北的天比中原要来的迟一些,五一节前夕了,黄土高原上,似乎还不见太多的绿意,桃花芳菲未尽,悬崖边,半坡上,窑脑处,一株,两株,三五株,随意可见,放眼望去,漫漫黄塬,竟被那株株粉红点染出一片祥和安谧的桃源风味......靖边、横山、志丹这一片区域,宋夏战争之时,恰恰是双方交战的最前沿地带。”

作者站在大西北的山头:“俯瞰脚下,保安全城,尽览无余,西北望远,雄浑黄塬无垠无际;东南放远,龙形河谷,蜿蜒远逝......清凉的晨风,还挟着大西北丝丝的寒意。远方的山峦沟岔中,一缕青烟袅袅升起,志丹的清晨是那样的静谧,让人难以想象这里曾经有过的血雨腥风。”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是史书吗?这简直就是,一篇篇是优美的散文。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历史沧桑厚重的美;感受中华广阔大地的美;感受人物为这片美丽的土地,东征西讨,不顾生死的美。

让我们跟随作者,在一程又一程美的体验中,在阅读一页又一页的文字描述,情景画面展现中,得到美的享受,提升美的情感,受到美的滋润,形成美的人生价值思想。

【五】

漫漫采风之路,给了作者不仅是疲惫与劳累,还有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

作者在大巴车上,书诗咏叹:“古榕青松翠竹修,营垒兵场野草幽。天王挥手指北日,国无大将万民愁。”

作者在岳阳楼上,抒怀吟诗:“滕公政明楼岳阳,范相优乐世传颂。我来登楼南风薰,洞庭波漾沙鸥翔。”

在桂林小招待所里,作者躺在床上,浮现在眼前的不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风光美景,而是狄青当年兵进桂林时的浩荡雄风。

于是,作者伏床展纸写诗一首:“ 百钱一字士气豪,昆仑巧绝破智高。雄师凯旋岭南归,摩崖千载记功勋。”

作者随摄制组辗转在桂林山水间,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在找一块九百多年前的《大宋平蛮记》石碑。一天努力白费,空手而归。

于是,作者临窗感怀吟诗一首:“ 西山兀立孤峰站,石蹬悬壁百回转。脚下生云疑登天,勇攀赖恃将军胆。”

作者不是诗人,却吟出了这些优美的绝佳诗句,怎不让人赞叹? 诗什么?诗就是久蓄的情感,憋不住时,爆发出来的一声呐喊,能使睡着的人苏醒,死去的人复活。

【六】

《大宋军魂 狄青》洋洋洒洒,二十八万六千字,垒成了一座研究狄青文化,展示狄青丰功伟绩的大山,金宝内藏,光华四射。

有历代赞美狄青的诗词歌赋;有西夏李元昊写给宋仁宗的书信;有宋仁宗给李元昊的御批回信;有一代文豪欧阳修、尹洙的奏章;有范仲淹,苏洵等文豪的亲笔文书;有一些尘封在国家及地方文史馆里的档案;收藏在私人家中的文书手稿;有私家密信、律令制度;有摩崖石刻,庙宇碑记;还有文物篆刻,民间传闻等等。

沉寂的历史资料,在作者的笔下复活,随着作者的文思,展现着无穷的文学魅力,徐徐走进了墨香浓浓的书中,在字里行间不断舞动跳跃,风姿绰约,活力再现。

九百多年前,青年狄青,带着对前程吉凶未卜的迷茫,带着对未来美好人生的期盼,离开故乡汾州西河,奔赴京城开封。后几经周折,投身从军。因作战英勇,军级不断提升,终以勇武盖世的文韬武略,打败了如狼似虎的西夏党项族对大宋的扩展侵略。“铜面”狄青威名远扬,令西夏人闻风丧胆,不敢随意东攻大宋。

宋仁宗皇佑四年(公元1052年),南人侬智高举起反宋大旗,气势凶猛,意在一举夺取大宋江山,可朝廷内外都是些写词弄墨的文人,无力抵抗叛军。朝野上下一片惊慌失措,毫无对策。

狄青临危受命,挂帅平叛,他兵进桂林,夜绝昆仑,逼死侬智高,收复叛军老巢南宁,使广西,云南、还有交趾(今越南)等广大的南疆地区,重新回到了大宋的怀抱。 威震天下的狄青,后来虽然升为总管天下军政要务的枢密使,但很快就在欧阳修等鸿儒们的排斥中,被贬陈州(河南淮阳)。心怀保家,志在卫国的狄青也在郁郁忧愤中英年早逝了。这一年为公元1057年,即宋仁宗嘉佑二年。作者在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以求给狄青的死因得到圆满的解释,但我认为说服力都很微弱。

狄青死后被埋何处,古陈州还是古西河?后人不得而知。

总之,河南淮阳有青谷堆,山西汾阳有狄青暮。坟上长满野草,一茬又一茬,一年又一年。张立新夫妇与摄制组的朋友怀着对故乡人狄青的无比敬仰之情,站在河南淮阳狄青墓旁,举目遥望千里外的汾阳,两行热泪,潸然而下。握不住英雄手的悲情,随着点燃的纸钱,在淮阳广袤的荒野上飘散开来。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双手合十,跪在狄青墓前,举起家乡的汾酒,与英雄痛饮干杯。借酒向英雄诉说,无限爱戴敬仰的心情

浓烈的家乡清酒,但愿能招回狄青的军魂,随故人一同回到家乡来。于是,作者面对浩浩苍天,无言坟丘,慷慨悲歌,写诗抒怀,写下了四首精美的绝句:

陈州西河万重山,故园西望路漫漫。

耿耿忠心昭日月,狺狺谗言万代惭。

湖水潋滟泛鱼白,优乐天下独徘徊。

梳洗台上流连意,相心回测骑又来。

孔子遇厄困陈蔡,千载相传弦歌台。

功高反遭书臣忌,星陨陈州万姓哀。

暖阳夕照春麦青,明月初辉笼狄冢。

殷勤相告故人意,归时火树耀夜空

狄青逝后短短70年,即1127年,京城开封被金兵攻破,皇帝被掠,北宋灭亡。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王朝,不思进取,依然不吸取北宋灭亡的教训,陷害抗金英雄岳飞等卫国将领。军事上积贫积弱的南宋王朝,终于被元军攻破京城杭州。1279年,退守崖山一带南宋军队全军覆没,宋末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彻底灭亡。

【七】

狄青逝世九百多年后,汾阳人张立新带着夫人,耗时数载,沿着狄青曾经生活,战斗过的足迹,行程四万里,纵横南北东西,风餐露宿,收集了无数的原始资料,终于完成了还原狄青真象的洋洋大作《大宋军魂 狄青》传。

这部名垂青史的狄青传记,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越来越彰显出它至珍至贵的价值,一定会在文化汾阳的英雄主义教育发展历程上,成为一座永恒的丰碑。闪耀着英雄光芒的《大宋军魂 狄青》传,一定会激励我们把家乡,把祖国建设的无比强大。直到今天,我才越来明白,作者张立新为什么,把自己的微信名叫“大宋军魂”,自己开的公司叫“狄青文化公司”的良苦用心了。

本书作者张立新出生在汾阳市峪道河镇叫敖坡的小山村里,老祖父曾参加过抗日救亡的游击队,在日本人进村扫荡时,被无辜杀害。从小养成的爱国情感,喜读兵书,崇拜英雄的情怀,终于,在他的《大宋军魂 狄青》中,以独特的文学方式,全面展现了出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积极进取的伟大时代中,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研究中华历史曲折发展历程,讴歌那些为了中华民族的完整统一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英雄们,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的使命与责任。但愿《大宋军魂 狄青》传这部著作,能够成为汾阳、山西乃至全国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壮,国家越来越强大。

最令汾阳人民自豪、欣慰的是,近年来,汾阳在对旧城全面改造中,把一条主街,叫狄青街,一条主路叫狄青路。在此,我希望汾阳市委、市政府能开辟狄青研究纪念馆,为英雄狄青,立祠建庙,把狄青生平事迹编入地方教材,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都知道狄青。

最后,让我们品读《大宋军魂狄青》开篇页上,清朝,汾阳人曹学闵(1720-1788)字如,号慕堂,为狄武襄公祠题写的诗,再一次缅怀英雄狄青的丰功伟绩吧!

百战曾将宋祚恢, 穹碑纪绩尚崔嵬。

致身有具从行伍, 黥面无妨出将才。

谈笑从容韬略合, 仪形飒爽画图开。

萧萧风柏门堂路, 犹似昆仑甲骑来。

故乡祠貌俨未歆 青史威名世共钦。

帐下孙张才孰并, 朝端韩魏契偏深。

大勋屡向岩疆建, 浮议休愁末路侵。

一种深沉传智略, 要从慎密识公心。

2018一11一8

《大宋军魂 狄青》作者张立新 贾平。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出版。张立新,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现就职于汾阳市文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当代儒学学会理事、山西省中华文化促进会理事。兼任汾阳三晋文化研究、慈善组织、孔子研究、汾州文化研究、郭氏文化研究诸社团之职。点注清代五部《汾阳县志》、任《汾州文化研究》常务主编;以“扬中华名将威名,创三晋文化品牌”为己任,致力弘扬先贤狄青丰功伟绩。

贾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汾阳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汾州文化研究》副主编。潜心研究汾阳地方文化,为清《汾阳县志》主校。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txmskqf.html

大宋军魂,千古飞扬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