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乱云润生2020草稿版三十三

2020-05-02 17:57 作者:小牮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乱云润生 三十三

2020草稿版 (试发)

赤诚众 (小牮)著

第六章 领略龙兴圣地 第三十三回

游览罢努尔哈赤天命福地古勒山及周边美景,天已斜阳,团队游人在悦悦导游催促下登上旅游中巴車返回赫图阿拉村。途中五十分钟路程时间充裕,悦悦导游启发車上游客、尤其几名青少年,畅谈此次游程体会聊聊切身感受;三名中、小学生争先恐后发言,纷纷表示通过参观与瞻仰,特别是聆听悦悦导游身临其境津津有味讲解,增長了许多历史知识,这些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我边兴致勃勃摄录車窗外夕璨山路美景,边聚精会神聆听大家畅所欲言,发言者说到感人至深処,转移镜头来个特写,把车中热烈场面刻画。情感真挚发自肺腑录音正真真切切反映于即时影像画面中,只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承前启后有益,让后辈人知晓渐悟,薪火相传寻根问祖,是对继承中华璀璨文化传统,为民族复兴励精图治报效祖国之重要意义,我辈设身处地竭尽宣传责无旁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对五十岁出头模样夫妇带着正读中、小学的孩儿以及孩子奶奶五口前来,当谈到这次因何百忙中抽空儿、率领全家老少皆来满族“龙兴之地”溯源,亲睹并感悟民族诞生摇篮胜境,初衷是得到网络中一篇文章启发;接着这位男士拿起手机,给车上人语重心长朗读起来;

小时候,一直觉得家乡这个地方挺奇怪。一是县城周边的村子名字奇怪,分别叫做“黄旗”、“红旗”、“蓝旗”、“白旗”,稍远处还有叫“五副甲”、“边外”、“达子营”、“老营”、“救兵”、“嫲嫲伙落”的。离县城约十公里,还有个镇子名叫“永陵”。这个镇名虽奇怪,但还好闹明白,因为在它的西边,有一处陵园就叫“永陵”,镇子的名字肯定是因它而起。

父亲讲,他上中学时,还到陵园参观过。守园的一对老夫妇很奇怪,不太喜欢同学们喊 “大爷”、“大娘”,到愿意喊他们“阿玛”、“阿呐”。里面的两块龙壁很漂亮,文革时红卫兵要砸,某大领导下令保护才幸免于难。

二是有些居民的姓奇怪,有姓“那”的,有姓“郎”的,有姓“英”的,有姓“金”的,姓“赤”的,还有姓“吴”的,有姓“朱”的、有姓“杨”的,这些在百家姓中大流儿并不奇怪,居然还有姓“钮”的,尽出些蹊跷姓。问母亲,母亲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都是在旗的。”当时我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因为我并不懂得什么叫“在旗”。继续问,她就很不耐烦地呵斥:“去,小孩子别黏牙!”就把我打发了。“黏牙”二字我懂,就是没完没了地刨根问底。据说小孩子都有这毛病,让大人很烦。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儿童成长阶段渴求知识的必然表现。

后来上了初中,开了历史课。学到明清部分时,偶然在课本下角的注解里发现,原来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赫图阿拉城,就在我的家乡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也就是永陵镇西南的老城村,满语叫“赫图阿拉”,翻译过来是“横岗“的意思。

直到那时,童年的一连串迷惑才逐渐串到一起,并因这个小小的注解而逐渐解开。在此之前,我不知道家乡还有这么一段历史,有很长一段时间,大人们也似乎不愿提及那些。 多年以后才明白,大人们不愿提及,是跟当时的政治气氛有关。

从辛亥革命爆发,满清王朝覆灭,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满族后裔,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一直在这样刻意保持低调,想方设法弱化自己的民族身份,甚至纷纷更名改姓,把户口本上“民族”一栏改成“汉族”。

这个民族曾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最终照样难逃所谓的历史周期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开始“落实少数民族政策”。新宾县变成了“新宾满族自治县”。为了成立满族自治县,全县重新进行了人口户籍普查登记,凡是满族居民,户口本上全部重新改回“满族”。这个曾经风光一时,又曾经一度低沉的民族,又有了自己的身份,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县城的街道恢复了“肇兴街”、“启运路”一类的名字。新建电影院起名叫“兴京电影院”。永陵,作为清朝关外第一陵,成了海内外满族人寻根问祖的地方。

赫图阿拉城按原址进行复建,集满族风俗文化之大成,成了著名旅游景点。依托民族文化开展旅游经济,这片古老土地再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现在可以点题了,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就在我的家乡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当年努尔哈赤就是在老城村以“七大恨”祭天,发起反抗明王朝民族压迫的武装斗争,带领这个民族冲出辽东山区,越过那道“天下第一关”,一路问鼎中原开疆拓土,建立了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大清帝国。 还有,所谓的“黄旗”、“红旗”、“蓝旗”、“白旗”村,其实是当年满族实行军政合一,建立八旗制度留下的痕迹。“五副甲”村,毫无疑问当时跟铠甲有关。所谓“边外”村,跟当时与明朝分界的柳条边有关。至于“嫲嫲伙落”,这是一个满语名字,“伙落”就是村子的意思。 那些姓“那”的、姓“郎”的、姓“金”的、姓“赤”的、姓“钮”的,其实都是汉化和简化了的满族姓氏,甚至是新觉罗的子孙啊!

男士游客刚刚读完,坐在我身后那位四十多岁戴眼镜男子扭头即问:

“这篇文章听着格外亲切,就像给我家人写的,说到我心坎中了,心中热乎乎的。冒昧问您一句;大哥,您家居住在哪儿啊?也是本地人吧?,不然不会这么上心。”男士笑着回答:

“现在我家住在新原,与新宾接壤,都是满族自治县,我祖辈原住新宾镇五副甲村,抗日战争时逃荒落在新原土口子,现在住在清原县城里,家中辈辈是满族啊!要不是在手机看到这篇帖子,哪还有心思来祖地瞧瞧啊!别说孩儿对满族溯源不知,连我长这么大,今才感悟这么多丰富满旗历史知识啊!老弟,瞧你来一家五口,是老辈旗人?初衷也是为了让孩子闹明白满族是咋回事吧!”

戴眼镜男子立马接茬:“您说的没错,咱都是满族乡亲,我家现住岫岩二道河,听说祖辈就在新宾木奇镇,日寇沙俄侵略年代兵荒马乱,逃到岫岩一晃都五、六辈了。听老辈人念叨,祖先是正黄旗,跟着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的那批兵丁,老家还有清太祖亲手所栽古榆“神树”,三关古战场遗址呐!究竟啥样?始终没来过,不但我们夫妇,连古稀的我妈也仅听上辈人说说而已。赶巧抚顺旅行社有优惠龙兴之地三日游,游玩后我们再去木奇,带着正上初中孩儿一块寻根问祖。”

悦悦接着发言:“是啊,甚至连常年居住在新宾“龙兴之地”乡亲,都对本民族历史知之甚少,发帖者肯定是个正在关注满族文化的中年人,并渴望获得更多知识。试想,他都如此,当地青少年对满族知识了解更是可想而知,如此淡漠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化,长此以往,后辈子孙都会把千年老祖宗忘掉啦!一个民族情感陌生、对先辈历史文化漠然置之人群,是多么可怕情景啊!

当前,这的确是一个迫切需要积极向后辈子孙,弘扬普及薪火相传的大问题;

作为满族同胞,尤其青少年一代,不知民族如何诞生的?不知祖先历史溯源?不知民族璀璨文化?一问三不知,当前大有人在。当下,民族复兴是共和国最重要任务,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哪个朝代曾无比强盛辉煌过?那个时期又处于亡国奴悲惨境地中,只有铭记历史承前启后,汲取教训知耻后勇,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励精图治早日达到国富民强,才能超越昔日中华盛世,重新站上世界繁盛之巅。唯感知过去辉煌,才百倍凭添民族骄傲自豪感,才能唤起中华各民族无比强大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前赴后继。

悦悦说着拿起手机,从新宾满族吧中摘出某某人一条帖子,念给车上游客听;满族吧祖籍乡亲们,你们谁能答复困扰我多年的问题:请问我们家原来姓什么?祖籍抚顺新宾 但是我压根没有去过新宾 我出生在广东、生活在上海,户口本上可写的祖籍新宾,这还是幼年听我八十岁的爷爷说的,现在我都快奔古稀之年了。父亲、爷爷他们谁也不知道以前究竟姓什么?也没个家谱,家中多年珍存一个满文金杯有点黑了,还有个印章上面有一个狗还是豹子的动物, 没什么能证明了。

如此相近帖,帖吧中比比皆是,说明对本民族历史知识了解不多,当然社会宣传力度也欠缺。其实他家族中,如有后辈知识文化人带头寻根溯源,应该容易捯出头绪,他家祖辈曾居广东,很可能是八旗在康乾盛世那些年头,随军驻扎留户本地的,那时,连东南亚大片区域旗人都遍布存在。更建议他,与年轻后辈人同来“龙兴之地”新宾满族自治县寻根问祖,很多疑团愉悦迎刃而解。”

(待续)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skhbkqf.html

乱云润生2020草稿版三十三的评论 (共 1 条)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