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走进青海(二)

2019-08-08 20:32 作者:新月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青色的海

青海湖占地4000多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波澜壮阔,无垠的湖面澄澈如玉。正如张祥的诗句描述的:“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初次相见,就如初见大海的感觉,憾人心脾。

青海湖周围群山环抱,野花绿草,油菜花,还有层层叠叠悠闲自在的白云。最吸引我的是因为它是当地人们心中的圣湖,祭海是祭祀青海湖,最初是蒙古族的传统,在元代,蒙古族就有祭天祭山祭海之风俗。清代之后,祭海活动更具规模,更具宗教色彩,逐渐环湖地区的人都参加到祭祀活动之中。祭祀活动表达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而今,青海湖大部分区域封山育草,牧民为此或迁移定居,或转场放牧。然而一些地区被开发起来,牧场被承包经营,开垦后种植油菜花,每年旅游季节,大片的油菜花,用来招徕游客。最大的二郎剑景区在湖的一侧开发了大片的游客中心,餐、住、娱全方面开发。景区更是商业、小吃街琳琅满目,一条狭长的大道通往湖中,豪华的游轮、快艇拥挤在码头。靠近湖岸圈出来一片水域,是青海湟鱼的保护区,海鸥翻飞、湟鱼堆积,争抢着游人撕扯的食物。

站在湖边,百味陈杂,这里是“土著”居民赖以生存的圣湖,他们虔诚地敬仰,满心地敬畏,并不惜以牺牲个人利益,响应国家号召而退出湖的四周。而另一方面,一些人以发展经济为名,开垦土生土长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草地,种上只一季繁华的油菜花,在二百多天漫长的季,大风弥漫的时候,裸露的土壤将何以堪?还有曾经的圣湖净地,却任由一艘艘巨轮划破静静的湖水,划到最深最深的湖心,幸哉?福哉?

藏家姑娘(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先后接待我们的有两位藏族姑娘,导游央金和八号卓玛。央金是八零后,三十多岁,已有十几年导游工作经历,她聪明、漂亮、干练,也许是多年在外打拼,单从外表看,她与汉族没有区别。她告诉我们,青海省居住的主要有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在这里人数很少,只有一部分支边的汉族人员留下来。央金生在四川阿坝九寨沟的一个藏家村落。父亲是藏医,所以耳闻目染,略通医术。老公是青海省的一位藏家小伙,因为当年在九寨沟做生意,二人相识,她相信情,跟随老公远嫁到青海,她说这里的牧民比娘家那里要苦,但老公对她非常好,阿妈对她非常好,所以也值了。

因为气候、地形、交通等多方面的因素,大多数群众依靠放牧为生,羊、牦牛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季节游牧,收入不多。央金说,一些富余的牧民迁移到公路和城市周围,围绕旅游做些生意,日子有所改善,但大多数牧民仍生活在山里,靠采集药材和放牧为生。青海只有季和冬季,漫长的冬季里牧民的日子很苦很难熬,许多孩子穿不暖,甚至没有鞋穿。每年入冬,她会组织村里的妇女把各地捐赠的衣物,按照当地的习俗清洗干净,然后分发给山里的牧民们。这一点得到了八号卓玛的证实。

每到旅游旺季,央金要从她的家乡来景区,辗转在西宁、兰州等地,连续几个月不能回家,年幼的女儿在视频的时候喊她阿姨。央金笑着,眼里却有闪闪泪光:“如果想要减肥,就来我们这里当导游,连续十几天带团,我已经减了十几斤。”

八号卓玛是典型的藏家妇女装扮,她的家在青海湖旁,祖祖辈辈依湖而居,放牧为生。响应国家封山育草、保护生态的政策,她们村被禁止在湖边放牧,政府设了安置点,建了安置房,但几百户人家中只有十三户稍微富足一些的村民搬了出来,靠政府组织的扶贫工程增加收入,更多的家庭仍选择留在山里放牧。卓玛非常干练,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和一些家庭办起了合作社,依靠政府补贴加工、经营银器。为了保护生态,青海人民做出了巨大牺牲,矿藏不能开采,水源需要保护。最近几年,青海省做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重大决策,采用政府补贴等办法吸引游客,让旅游经济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以改善居民的生活。

域高原是离天最近的地方,是我心目中圣洁的天堂,因为信仰和自然条件所限,这里的民众对物欲有很大的自控,他们在努力去寻找精神上的自由,让灵魂更接近空灵、接近天堂,所以虽然物质贫乏,但其精神上是富足而纯洁的。不知道这样大力发展旅游,在更多物欲的冲击下,灵魂与天堂之间的道路会不会增加出阻力和羁绊。如果有一天精神信仰被物质追求冲击得七零八落,雪域的冰雪会不会被太阳融化殆尽。天路很长,天路不再遥不可及,纷纷红尘欲欲而来,天路上已是熙熙攘攘,淹没了曾经的向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sgdpkqf.html

走进青海(二)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