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黄鹤楼游记

2018-08-31 16:47 作者:张爱泉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对黄鹤楼最初的认识还是小时候从背诵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开始的。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但那时候的黄鹤楼对我来说,还只是诗句中的一个词语,是脑海中众多的熟悉或是不熟悉的地名中的一个。等到稍大一些,又学习了崔颢的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尤其是听老师讲这首诗曾经让诗仙李白罢笔停书,愤而只能口述一首打油诗:“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后,便对黄鹤楼开始有了一种神往,从此黄鹤楼根植在我心灵的深处,成为了一块让我为之向往的圣地,期待着能象虔诚的穆斯林教徒朝拜麦加城的圣寺一样,匍匐在它的脚下,探寻历史的车轮从这里碾过的痕迹,倾听历代文人在这里交谈的声音。这个念头一直时时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几年就更加强烈。似乎总有一个飘渺的声音在轻轻地呼唤着我,一只无形的纤手在温柔地牵拽着我,让我欲罢不能。

一个地方让一个人魂牵绕,驰念一生,往往不是因为这个地方本身,而是因为令他倾慕的一个人,一件事或是一阙词一首诗。

我是在游完东湖之后才出发去黄鹤楼的,时间已是午后两点多了。因为没有导游,所以就借助着手机导航,一路导引着。先是坐公交车到了民主路司门口,然后换成步行。我在网络上了解到黄鹤楼是坐落在蛇山之巅的。所以一路走一路四处张望,努力地找寻着山的踪迹。对生长于北方的我来说,山的模样,远看该有悬崖绝壁,近临则是林壑幽深,至少也有一段慢土坡才是。然而让我大失所望,除了高楼大厦和快速的车流之外,根本没见到半点山的影子。天气燥热,浑身也有点湿漉漉的,我没了什么兴致,只是低着头不声不响地走着。道路两旁树木上的蝉却不甘寂寞,一阵紧似一阵的吱吱地叫着,似乎是在有意嘲讽着我。

问了几个路人,都是摇摇头说自己是外地的,不是很清楚。我开始也有点怀疑自己,但是已经没有勇气质疑了。机械地跟随着导航,穿过一座铁路桥,上了一座四通的人行天桥,再左转,踏上一段很长很陡很破旧的台阶。待裹挟在人流中登上台阶,我终于累的精疲力尽了。略感欣慰的是台阶之上不远处有一堵红墙,边上是一排高大的树木,树下正有几排木制的长椅。

人生处处有惊喜啊!”从我背后传来一声惊呼。未及我回头,说话的人已经向前疾驰几步,坐在了一张椅子上。他张开双臂,头枕在椅子背上,满脸的惬意。

我瞬间也有了一种幸运感。生活本来没有那么多的不如意,只要是你善于发现,保持乐观,生活中就会处处充满阳光,时时给你惊喜。

我找了个空闲的地方坐下来。这个沿途供人临时休息的小驿站此时已聚集了不少的人。大家或坐或站,鲜有交流,彼此之间好像都是萍水相逢的过客,只低着头自顾自地玩着手机。少了群聚的喧嚣与燥动,和路旁匆匆而过的行人形成了动和静的鲜明对比,未必不是一个优美的画面。

几个小姑娘在人群中鱼贯穿梭着。她们统一穿着文革时期的装束。绿上衣,绿裤子,绿军帽,腰里扎着绿色的硬皮带,右臂上裹着红袖章,每个人的胸前都吊挂着一个白色的泡沫做的箱子,在人群中特别醒目。当经过我的面前,其中走在最后的那个女孩子停下脚步,蹲下来,轻声问道:“先生,天气太热了,买一根老式冰棍吧?”

看着她可的样子和稚嫩的眼神,我突然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卖花姑娘,虽然两人之间没有半点关系,可让我还是没有了半点拒绝的理由。

“小姑娘,黄鹤楼离这里还有多远?”我一边付钱一边问道。

她愣了一下,随即抬起手顺着红墙指过去:“那儿,转过墙角就到了。”

“你一定是只顾低头走路,差点错过了最美的风景。”说完她一边笑着一边急急地去追赶同伴了。

原来我刚才就走在蛇山的山脚下,只是人类的强势介入已经改变了蛇山固有的模样,人们用现代化的工具把蛇山挖基去坡,削剪成了一樽自己想要的盆景。想想小姑娘的话,真是很有哲理性,我们人生也确是如此,一路走来,不经意间错过了多少本该保留和值得珍惜的东西,当意识到了的时候,已只剩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一声长叹了。

我来到的是黄鹤楼公园的后门。占地横向不过几十米,门面也不大,坐落在正中,单开间的仿古式的门脸,红褐色的墙面,上面是金黄色的琉璃瓦,简朴大方,犹如小家碧玉,秀而不媚,寒而不清,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静女其娈,贻我于彤管。从门口向里望去,有一座高大的白塔,塔身的下半部分刚好挡住了外面人的视线,犹如古时那些深宅大院修建在门口的影壁,提升了主人的运势,增添了宅堂的神秘,而外人只能慨叹庭院深深深几许?从墙上望过去,白塔的上半部分恰好挡住黄鹤楼的全部,只露出四周的几角飞檐,如儿翼然于塔身。而这白塔又似一执鞭壮汉,巍然屹立在你的面前。真佩服现代人的头脑,从设计学角度,黄鹤楼犹报琵琶半遮面,呼之欲出;从经济学角度,让游客从外面欲看不能,欲舍难离。

买票入内,最先见到的是白塔的全貌。这是一座胜象宝塔。是典型的元代覆钵式塔,塔基部分用石砌成,塔室则砖石混用。塔由塔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秀美端庄,古色古香。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为边角镶石的三层平台,上层是双层须弥座,雕有精美的莲花座台。我环绕着宝塔细细观望,整个塔身由下至上逐层缓缓上收,直至塔顶,每层之间由斗拱支护,建构美观,遮而不露。在中间四面拱券门的匾额上,分别题有 “胜象宝塔”, “镇静皇图”, “真慈洪范”, “辉腾日月”。

转过胜像宝塔,是一座三进四柱式的老式牌坊,牌楼上正面和背面分别题有“三楚一楼”和“江山入画”几个大字。穿过牌楼,有一个占地面积不大的广场,南北两侧各建有厢房,分别题名为“凝翠”和“衢云”。再往前走,两侧各有一个两层的八角亭,谓之“瞰川”和“揽虹”,和黄鹤楼呈犄角之势。

黄鹤楼正面台阶前,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黄鹤归来“雕像。高有五米,由黄铜铸成,两只修长的黄鹤脚踏蛇龟,温情脉脉地守护在一起。此时围栏里正烟雾弥漫,在升腾的雾气中,雄鹤扭转脖颈,转盼流光,静静地安抚着他的爱侣。又似乎在告诉人们,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尘世的烟云中,这里不仅仅有吟诗泼墨、写词作赋的文人盛会,也有过心心相印、两情相悦的感人场景。

仰望黄鹤楼,五层,四壁,角内凹,其五层飞檐出檐深远,曲线优美,每层飞檐各有12个翘角,个个昂然向上,并且一律金色琉璃瓦,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展翅的黄鹤,视觉上给人一种凌空欲飞的动感。

每到一处古建筑,我最感兴趣的是所题的匾额和楹联,这是建筑的内涵,一如人之气质。一幅好的匾额或是楹联,既有装饰美化之效,又有养心育德之功。与精美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启迪着观赏者的才思,凝聚着设计者的智慧,传承着传统建筑的古韵文心。当你细细品味这些楹联时,就象是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谆谆教导,意味深长。

当然黄鹤楼号称天下第一楼,第一层四面各有对联一副,匾额一个,皆出自名家手笔。四联分别是:

东面:龙伏蛇腾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有黄鹤再来兮;

北面:飞阁出金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来眼底,名城留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

西面:鹤舞帆飞两水浪开东海日,楼成景换五洲客醉楚天

南面: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揽斯景怒江辟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四方匾额分别是:西“黄鹤楼”、“气吞云梦”,磅礴也;南“南维高拱”、“势连衡岳”,巍峨也。东,“楚天极目”、“帘卷乾坤”,开阔也;北“北斗平临”、“云横九派”,高耸也;

进入楼内的门是在侧面,我沿着台阶拾阶而上,先恭恭敬敬地默念了一遍挂在门口两侧的楹联:

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莱来眼底

登斯楼揽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

算是对刘海粟老先生的缅怀,因为这是老先生在90岁高龄时所作。经过二次检票进入了楼内。黄鹤楼的底层是宽敞的大厅,中间藻井高有十多米,楼内人很多,往来穿梭,呼朋唤友,搔首弄姿,拍照留念。我屏住呼吸,怀着一种仰慕的心情审视着。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以“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黄鹤楼高耸入云,一只黄鹤展翅高飞。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有很多,当然更多的都是劝人向善,羽化成仙之类的体裁。壁画前面两旁高大的立柱上悬挂着长长的楹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大厅的两侧有楼梯,很窄,但是古色古香的样子显得有些苍古。沿着楼梯盘旋而上,手搭住扶手,却没有木质的那种细腻柔软光滑的感觉,脚踏在楼梯上,也没有那种空洞悦耳的回声。才知道是用现代的钢筋水泥浇铸,用现代工艺做出来的赝品。赝品,虽然做工精细,但终没有正品的那种底蕴,经过时间的沉淀、历史的渲染、人文的熏陶才会有的那种大气端庄和沉稳。就象是一个古稀老者,你可以画出他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但是他骨子里的那份安静和淡定,是无法用画笔传神的。

登上二楼,迈入回廊,四面有门皆可入内。南门有楹联,是何元恺老先生所作:

临高台而极目,看大别垂杨,郎官春草,凤凰远岫,鹦鹉芳洲,写不尽万家烟景,更兼着帆随岸转,汉接天回,想仙人弭节归来,邂逅相逢应颜笑。

沥浊酒以抒怀,问陶公战舰,庾令胡床,白石词锋,青莲采笔,又谁知千载英雄,都付与江上清岚,山间明月,剩我辈当歌痛饮,苍茫独立自吟诗。

缓步踏进,这里陈列着的是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清朝的黄鹤楼分三层。每座模型前有简单的介绍。比如清代的:清代黄鹤楼,系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建。楼分三层,计高七丈二尺;往周七尺以上者,四十八楹。周围附属景点甚多。清楼的特点是奇特壮丽,“遥看缥渺接蜃楼,近睇峥嵘叠霞绮”,展现了一种神奇壮美的气质。

六座模型,当然属现代的这座最为壮观,不论是设计的匠心,用料的选择,架构的考量,无不出于其他五座之上。但是我并没有今人高于古人的自豪和优越,内心里反而有一丝隐隐的痛感。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所谓名楼,尤其是这种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名楼,不应该仅仅立足于产生经济效益的多少,而应该更多的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的历史责任。我不敢想像多少年之后,会不会有孩子们还会象我们背诵李白和崔颢的诗词来缅怀他们和认识他们所处的时代一样,背诵我们的作品,评判我们所处的时代。

三楼设有夹层回廊,楼内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分别录有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诗名句,每首诗词的下方分别对诗词作了相应的注解。我觉得这个注解有画蛇添足之嫌。历史本来就是没有真相的。不论是史志,还是文章,后人的注解大多都是后人妄加揣测或是肆意而为。每篇文章,于作者本人,到底有怎样的不能溢于言表的情感,只有作者知晓;于读者而言,于时于势,于情于景,读之自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林徽因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个中情感任由读者自己解读。

四楼是个接待厅。整个大厅用屏风分割成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各种与黄鹤楼有关的精美的小的工艺品,供游客欣赏、选购。价格吗自然是不菲。其中在正面一个很显眼的位置特别设置了一个四楼的简介,上面写着黄鹤楼自1985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2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其中包括4位日本首相云云。最重要的是大厅中的家居全部为清代红木家俱,使整座大厅更具古朴典雅的气质。厅前的大匾上是书法家曹立庵书写的李白的诗句“长江万里情”五个大字。

黄鹤楼的五楼是观景台。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由10幅彩画组成,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其它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

正面面对长江的最好位置,是一个收费的观测点。在栏杆处架着一架高倍的望远镜,供游人观测用。生意甚是红火,很多人交了钱依次在边上等待着。

扶栏而望,近观飞阁流丹,下临无地,远瞰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倚栏极目远眺,虽已不见当年历历汉阳树和凄凄鹦鹉州的踪迹,惊艳的却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连接着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如一条长虹横跨过江面。遥对着龟山,不禁使人想起毛泽东的“烟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名句。只可惜今天没有烟雨。江水如一条长练,蜿蜒着伸向远方。江面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往来穿梭其中,荡起的水花,在夕阳下闪烁着粼粼波光。虽不闻渔歌唱晚的号子,却有不时响起的汽笛声,前者呼,后者应,唱响着江城的锦绣繁华。此时太阳西沉,长河落日,在缭绕的烟尘雾气中,轻轻地摇漾在水波之上,慢慢地消失在水天之际,那该是九天仙女们每天放逐的盛满心愿的河灯吧。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怎能不使人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失意者,有去国怀乡之愁,忧谗畏讥之心;得意者,有心旷神怡之喜,把酒临风之态。但是此时我却不能,因为无酒无诗,更无人和我意气相投,唱和同声。

工作人员提醒,闭园的时间快到了。我随着人流匆匆下楼,向园外走去。在华灯初上的街头,我内心满是不安和疑惑。何为古迹?古,有历史的沉淀,有文化的底蕴,有研究的价值;迹,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亦或是将来,有探寻的结点,有回味的情结,有展望的远景。如果只有古形而无古魂,只有经济的头脑和浅薄的才思终究承担不起千年积淀的厚重的历史文化。

回首黄鹤楼,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她象一方纸镇,压住史书的扉页,任我们自己在空白处书写属于我们的历史;又像一枚金印,盖在史书的封底,让我们自己对已往的历史自由评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xhskqf.html

黄鹤楼游记的评论 (共 7 条)

  • 听雨轩儿
  • 东子
  • 阿史那思摩(曹英之)
  • 雪
  • 飞翔的鹰耿彪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