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元宵夜遐思

2019-04-12 21:12 作者:浮华一生淡忘一季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是2019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南北一线牵,共享一轮明月。吃过晚饭后,我打算去山上的观景台俯瞰一下小城的元宵之夜。

还是早二月,天气乍暖还寒。一路行来,山风徐徐,刮在脸上,还像刀子一般,吹在身上,寒意犹在,我瑟缩着、瑟缩着,但毕竟已是春天了,树已冒出了新芽,海棠花、桃花、梨花已爆满了枝头,因而目之所及已是春回大地,青山依旧。

渐渐地天色越来越暗,观景台下,花、亭子、山的轮廓越来越模糊,慢慢隐没在这沉沉的夜色中。我在静静地等待着,终于看到若隐若现,影影绰绰的万家灯火,小城的一角尽收眼底。我睁大眼睛,仔细地寻找着、辨认着,哪里是自己的家,哪里是父母的家,可惜太远模糊一片,难以辨清。 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朵一朵千姿百态、巧笑嫣然的烟花倏然绽放在半空中,这样清冷的夜空方显得有些热闹,给小城增添上了一些闪色,有了烟花的相伴,小城的元宵之夜不再寂寞了……

站在观景台上,看了一会,心里就有些索然了,此情此景,我心里想了很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节” ,汉族传统的元宵节始于2000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在《水浒传》第七十一回是这样写的 —— 元宵节将近,宋江对众头领说:“我生长于山东,不曾到京师,闻知今上大张灯火,与民同乐,庆赏元宵,自至后便造起灯,至今才完。我如今要和几个兄弟,私去看灯一遭便回……”便不听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带着李逵等人,去东京汴梁看花灯了!当时东京的元宵灯会盛况是这样的:

祥云笼凤阙,瑞霭罩龙楼。琉璃瓦砌鸳鸯,龟背帘垂翡翠。正阳门迳通黄道,长朝殿端拱紫垣。浑仪台上算星辰,待漏院班分文武。墙涂椒粉,丝丝绿柳拂飞瓦。殿挠拦楯,簇簇紫花迎步辇。恍疑身在蓬莱岛,仿佛神游兜率天。

那时的东京城里遍搭彩棚,彩棚上挂满了龙、凤、虎、狮、花、、鱼、虫等彩灯,到得元宵节,更是满城灯火辉煌。还在山顶上扎上文殊、普贤菩萨的巨像,用铰链将水送上山去,储存在巨像掌间的储水柜里,到了时辰,倾倒下来,水流从菩萨的五指间如飞瀑飞流直下,在灯光的渲染下,如如幻。

因此,面对如此美景,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精彩华章,极写了人们欢度元宵节的奔放和热情: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看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明 • 唐寅)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栅处。

(宋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 ……

思绪又回到眼前,热闹与眼前的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元宵佳节从传统佳节成“吃”节,“吃点元宵”(汤圆)就算过了元宵佳节,让人倍感痛心和惋惜的是:这个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底蕴却慢慢流失了!

而传统节日自身丰富多元的元素,折射着千百年来积淀凝聚的文化认同,今天人们要重拾各种节日习俗,不仅是在延续传统节日形式,更是体会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文化归属,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分享情感、加固联系、强化认同,从这个意义上,传统佳节的民俗复兴,自有其文化旨归。在时代发展的今天,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涵,必须把握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尽可能多地发掘传统时代文化佳节品牌之下的众多文化资源,将形象、故事、情感等内容贯穿其中,丰富节日的表征和内涵。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这就是传统节日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 ……

走在火树银花、星星点点装扮的小城街道上,虽然过往人们各自忙碌,但平时平淡无奇的树在闪闪烁烁的彩灯装饰下,也多了几分绰约多姿。在我心里,这样的夜晚不寂寞,也不清淡……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tepkqf.html

元宵夜遐思的评论 (共 7 条)

  • 雪儿
  • 紫色的云
  • 听雨轩儿
  • 花开为君颜
  • 淡了红颜
  • 心静如水
  •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

    浮华一生淡忘一季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以这样一篇文章,发出文化旨归的呼唤: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推荐一看!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