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缅怀父亲(散文)作者:李吉华

2020-04-01 10:08 作者:李吉华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是个个子高大,身材威武的军人。他对子女要求特别严格。但凡子女读书、写字不认真,调皮捣蛋不听话,总免不了挨他一顿罚。他教育我们兄妹诚实做人做事,待人接物要懂规矩、讲礼貌,遵纪守法。我小时候也是山里的野孩子,在外惹是生非惯了,挨打、挨骂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在他的严格要求、艰辛抚育下,我们兄妹几个渐渐长大成人,没有一个有不良习性和不良好,个个成家立业,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

父亲生在旧社会,从小吃尽人间酸甜苦辣。解放后,他像所有青年人一样,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为祖国添砖加瓦,出一份力,尽一份责。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那场血与火的战争中。

在部队里,他作风勤俭朴素、作战英勇顽强,短短几年中就先后获两次连嘉奖、两次营嘉奖、两次团嘉奖。在当时,他的思想比较先进,积极上向,奋发图强,对部队生活充满阳光,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热爱祖国,为部队的建设做出了应尽的义务和努力。

在当时那个年代,部队里有文化的人不多,大部分来自农村。父亲虽然过去生在农村长在乡下,但他在旧社会读过几年私塾,一到部队还算是个文化人。他为人热心,经常替战友们写家信。后来,连队领导知道他有文化,就调他做连队文书,写发言稿和整理部队的各种材料。此外,父亲还在连队兼做宣传员,办墙报。经过自己的不断磨练和努力,父亲成为了连队的文化教员,除经常教战友们学文化、学军事技术以外,还教战友们怎样写家信,在部队建设和军事训练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就这样,父亲在部队中待了几年,直到奶奶病故,方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父亲是个子,奶奶的病故对他的打击很大。他一度向部队请假,希望能回家探亲,却因种种原因而得不到批准。每当深人静时,父亲都会因思念逝去的奶奶而悲伤哀痛,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考虑到家中经济的困难和弟弟妹妹的年幼,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父亲最终决定复员回老家。

复员后,父亲被分配到县机械厂工作。然而没过几年,他就又被下放回原籍务农。在乡村里,父亲任劳任怨,脸朝黄土背朝天,与村里的社员群众打成一片。在当时,乡下有文化的人很少,他因有点文化而小有名气。平常时候,村民们常请他帮忙写合约、合同,或者代写各种各样的书信文章节时,更是纷纷请他帮忙写对联。父亲热心,总是来者不拒,赢得了村民们的好感与信任。因此,但凡村里哪家操办喜事,村民们总会请父亲出场当新郎伴去迎亲,乃至左邻右舍有纠纷、哪家家庭闹矛盾,都会请他去主持公道,协调解决。

父亲在乡下的艰苦岁月里,经历过许多风。他很少抽烟,也很少喝酒。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见他喝醉过。闲暇时,父亲喜欢和村里那几个有点文化的人一起“摆龙门阵”(四川话,交谈的意思),他们在一起有共同的语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当时,在农村生活,靠的是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吃饭。我家兄弟仔妹多,却都年幼,参加不了劳动,生活的重担完全压在了父亲的身上。面对残酷的生存现实,父亲总是默默承受,没有怨言,心甘情愿为子女们做牛做马。一年四季,父亲起早摸黑干农活,肩挑背扛,为的是多挣点工分养活一家人。哪怕是在农闲时,他也没闲着,总会搞点副业,如编织罗筐、筛子、扫把、簸箕、斗笠等生活用具,划船打鱼晒鱼干后拿到镇上换钱贴补家用。为了维持这个贫寒的家,父亲可谓是想方设法,绞尽了脑汁。然而,无奈家中劳力少,吃饭的人却多,生活依然很艰难。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我们兄妹几个总在饥寒交迫中度日,个个饿得面黄肌瘦,更少不了遭受别人的白眼与看不起。在那时,生活不管有多少困难,逢年过节时家家都要走亲戚送礼,那是乡下人朴实的民风习俗。家里穷的,就送十个鸡蛋或者河里捞的几斤鱼,“礼轻情义重”,意思到了就好。若是到了清明节或春节,父亲则会带着我们一众子女去给先人扫墓。除草、点香、烧纸钱、放鞭炮……寄托的是我们对先人的感恩与哀思。每年的上坟祭祖,都是父亲带领我们践行中华孝道的生动实践,使我深受启发。

因为父亲在村里有点文化,能写会算,大家都很相信他,就让他做生产队里的会计。从此,父亲白天劳作,深夜里则经常坐在桌旁,专心记账。父亲为人一丝不苟,算盘打得哒哒响,总是将账记得清清楚楚,字写得公公正正。

后来,父亲还当上了大队民兵连长,带领民兵参加集体军训,协助部队征兵和大队的集体活动,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受到大家的好评。再后来,父亲又被调到镇上的一个水库工作,做水产养殖技术员。因为他有文化知识,也有悟性,很快就熟悉了业务。他做事很认真,讲规矩,讲原则,与同事相处融洽,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同与赞扬。到了晚年,父亲回乡,然后又因房屋搬迁而住进县城,过着晚年夕阳下的生活,印正了古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他含辛茹苦把子女全部养大成人,个个安居乐业。在这期间,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舍不得花钱,常常是生病就坚持,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去找小药店看病拿药,为的只是尽量节省些钱,少给子女增添负担和麻烦,一切都是为了子女着想。

父亲晚年的幸福生活还没过上几年,身体就开始一年不如一年,随之而来的就是病魔缠身。入院后,经医生确认,父亲患上了尿毒症,身体的多项健康指标也都亮起了红灯——肌酐高、血压高、尿酸高、心率不稳……尤其是因尿毒症并发的肾衰竭,已严重危及他的生命。此后的一段日子里,父亲卧病在床,除了血透外,整天就是吃药、打针、输液、透视、血检和尿检,接受着医生的各种治疗。父亲生病期间,我们兄妹七个全部到场。他躺在医院的重病室里,头脑清醒,意志坚强,一直在与病魔作斗争。每当子女们去看望他时,他总是振奋起精神,满面笑容地与每一个子女交流。

弥留之际,父亲还是有很多事放心不下,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一天下午,父亲躺在病床上,流着辛酸和伤感的泪水,紧紧握住我的手,向我交待他内心挂念的几件事。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父亲流泪。他老人家所交待的事和放心不下的事,我都铭记在心里。最让我难忘的,是他多次提到“家和万事兴,兄妹多要团结,人穷志不穷,不能忘本忘恩”,那是他在临终时最后对子女们的谆谆教诲,是他一生对生活的感悟。我回答他会尽一切努力照办,并请他放心配合医生的治疗。然而,父亲的病情依然每况愈下。医生虽然尽了最大限度的努力,怎奈父亲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已经渐趋衰竭,只能是尽量延续他的生命,已没有治愈的可能。终于,父亲迎来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日子。那天早上,父亲病情恶化,医生抢救无果,最终撒手人寰。

父亲走了,我们兄妹几个都悲痛万分。现在回忆起来,宛如昨日,历历在目。父亲的一生,没有高官厚禄,没有万贯家财,却给我们兄妹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正直无私、实事求是、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勤劳勇敢、朴实公正、勇于付出、敢于担当,乐于助人……父亲的一生是勤劳简朴的一生,是忠义无亏的一生,是光眀磊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我为能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而这,却又让我更悲痛于他的离去。父亲的谆谆教诲犹在耳旁,它将激励着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无悔前行。

清明来临,我以深切哀痛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以此来缅怀我的父亲,愿他与春天同在,愿他与明月共存。借清风一缕,借明月一轮,捎去我无尽的哀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qwbkqf.html

缅怀父亲(散文)作者:李吉华的评论 (共 3 条)

  • 雪
  • 寿县启哥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