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麻柳沟的红白喜事

2021-01-11 20:48 作者:潮湿的梦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麻柳沟的红白喜事

作者 施泽会

麻柳沟因柳树而得名。我感觉,我的麻柳沟村庄越来越老。老得不成样子了,走路都要拄着拐棍了。

从我记事起,村庄是年轻的。当时是集体生产,虽然饿肚子,村民们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生产队的土地,大部分是山地,水田较少。粮食亩产产量较低,稻谷五百斤一亩,小麦两三百斤一亩,玉米六百斤一亩。种植很多小杂粮,如绿豆,黄豆,打米豆,高粱,小米,大麦,扁豆等。也种了一些经济作物,如甘蔗,棉花,烟叶,花生,芝麻等等。种出来的粮食,首先是上公粮,给国家做贡献,然后才是生产队大家用来分的粮食。

你们肯定要问,为啥这么多粮食种类还是要饿肚子?那个时候,都是鸡公拉屎头节硬。担灰挑粪的犁田耙牛的都是老实人在干,偷奸耍滑的人,专门挑轻巧的活儿干,吃大锅饭,混日子,整天都在干活,粮食产量上不去,人口在增加,一家人基本上都是七八个人,不饿肚子才怪。补钱户被队长诅咒过,还甩掉了装粮食的箩筐。

麻柳沟村庄经过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的演变,人口密集的时期早已过去。现在的麻柳沟村庄,人口更加少了。死亡,婚嫁,外迁,最后剩下的都是残兵老将,不成样子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十年代,三十年代的老人更是稀少。死亡的中老年人轻人有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年代的,六十年代的,甚至有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人。最近又去世一个老人,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去世了,儿子女儿都不知道,也无法送终。这个天依然残酷无情。新冠肺炎没有肆虐村庄,严冬的寒气对老人,尤其是高血压,心脑血管患者的老人非常可怕。估计去世的老人是突发脑溢血,或者突发心脑血管堵塞导致死亡。

麻柳沟村庄的红白喜事,成了村庄人们的必须参加的事宜。大大小小的客人,远近村社的人们,亲戚朋友都到来到了村庄。原来干劲十足,牛气冲天的男人,女人,现在都成了爆焉老头,或者爆焉老太婆了。孩子早已长大成人,有的结婚生子,有的女儿婚嫁,没有结婚生子的小伙子都在鬼混,不承担家庭责任,不主动去与姑娘沟通,难道姑娘会主动嫁给你不成?真的不知道天高地厚。

既然是红白喜事,那么都必须送礼。结婚,送红包。丧事,送烧香礼。一百两百,三百四百元都凭借自己的大方,看自己的实力说话。鞭炮震天响,丰富着村庄的古老而年轻的文化。今天送礼的人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别人将送自己的礼,事实难料,生命无常。

不管村庄怎么变化,村庄前面的涪江河水依然汩汩向东流淌,非常壮观,天河水清澈见底,天山洪爆发,河水猛涨,纤夫走险,上下的船只,号子声声,白帆高挂,沙鸥翔集,遮天蔽日。

很多老人当过纤夫,拉过船,到过重庆,湖北。说起船工的故事,几天几都摆不完纤夫的龙门阵。哪里有土匪?哪里有美丽的风景?哪里有漂亮的妹儿等等。他们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土葬师,大家叫端公,在丧事家里敲锣打鼓,口里念念有词。丧事家人亲人跟着转圈,喝血盆水,披麻戴,跪地作揖磕头,表示对老人的尊重。端公打着八卦,驱赶邪气,让亲人丢丧钱,丧钱丢得越多,就说来年人旺财旺。到底是不是这样大家都不知道,也许是端公的一种弄钱法,一直延续,一直在糊弄大家,大家还蒙在鼓里。

改革开放给村庄带来了变化。麻柳沟的道路硬化了,很多打工人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回村庄的时间少了,村庄仿佛成了空穴的村庄。只有到了春节,来来去去回到村庄的人逐渐多起来了。走坟的,寻根祭祖的,车辆络绎不绝。他们发现又增添了不少新坟。

富金坝水电工程给村庄的人们带来了一些福利。老人年轻人够条件的买了社保。有的人养老保险费领了多年了。其实也有些人是哈儿的样子,非常哈的,社保不买,国家补助那部分不要,怕自己活不到那一天,真的有的人没有活到那一天,买了社保也没有拿到社保养老金。脑筋不转弯,指标浪费了,让人家拿去卖了钱,得了非法之利益。现在想起来,没有买社保的人,非常后悔,后悔也莫及了。

今天重点说了丧事。关于喜事,没有涉猎。主要的目的是想告诫大家,珍惜生命,多锻炼,多运动。老年人少吃动物的内脏,肥肉,胆固醇高的食品。新冠肺炎在全国反弹扩散,注意防控疫情,少聚集,到人员密集的区域必须做好防范防护,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珍惜,再珍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iidkqf.html

麻柳沟的红白喜事的评论 (共 2 条)

  • 天上的街市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