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镇郊的秋

2018-10-31 09:03 作者:岱青山  | 1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久居小镇,听到的、看到的习以为常,甚而心生厌烦。于是,周日的下午,我独自一人走向小镇的郊外,我想看看那里的深秋是个什么样子。

沿着绕城路,我一路向西北行走。公路上一辆辆大车小车跑个不停。一个车队“嗖嗖”刚过,又一个车队“呜呜”驶来,我不得不走在路的最边缘。好在,边走边望路边的风景,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我对车辆闹腾的烦恼。

大约20来分钟,下了公路,我来到了路南旷野上的一片树林。这里是全旗干部职工义务植树基地,几年来的建设,基地初具规模,各种树木丛生。没想到无意撷取到的一片自然风景带给我的是一种通透、敞亮的心境。我从心底有点感谢大众的馈赠了。或许是我这个不速之客的到来惊扰了此处的喜鹊们,它们有的远远地逃遁,只给我留下黑白相间“小飞机”似的一个影子。也有落在不远处的树枝上,喳喳地叫,似乎在提醒同伴,有“外敌”光顾我们的领地,大家注意啦!呵,有鸟语,它们尚且懂得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保护同类,何况人乎?

再向西北,整个这儿一带都静得出奇,好像现实在沉思,不愿被一切声音打扰。我被这静感染了,不忍打破它,索性找了块石头坐下。我观察四周,发现偌大的一片树林,叶落草枯,失去了日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寂静中,树上几片残存的干树叶,不时被风吹着,发出干脆的响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又似乎在昭示着什么。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泥更护花。”移花接木,落叶枯草最终都会变质成为树的肥料。从植物学角度上讲,落叶是树木为了防止水分和养分流失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也就是说,“一岁一枯荣,春风吹又生”是这些植物的常态。故此,无论秋呈现什么,它亦不过是四季中循环往复的一季,正如人是需要不断变化的生活方觉有趣。该来的总要来,该去的总要去,来来去去中不就构成了草木一秋、人生一世的大实在吗?只是,我们通常不觉得,很多事犹如春秋,慢慢热或者渐渐冷,等到惊悟,已过了一季。所以,珍惜每个季节,做好我们该做的事人生便无悔

跨过公路,我又来到了路北的田野。这里另有一番景象入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田野地头靠南处,有几间小屋,应该住着种田大户了。屋后再向南的树林里,叽叽喳喳的小鸟叫个不停,为寂静的田野平添了几分活泛的气氛。

东北面的鱼塘边上,有几个坐立不动的垂钓者。天凉好个秋,我不由赞叹他们对好的专一,感慨他们坐功的功夫之深。以前,我听一位爱好垂钓的朋友讲过,他们垂钓不在钓多少鱼,而在静静地等,敏捷地提起上钩的鱼,享受垂钓的整个过程。有时候,他们会把垂钓上来的鱼再还给鱼塘的主人,以此来换取更多的垂钓次数。我看到的一幕,势必是他们想趁天还没来临,抢抓住深秋这个时节,快快地过上最后一把垂钓的瘾吧!

最令人亮眼的,是鱼塘西北侧,地势低洼处的一竖道枝繁叶茂的杨树们,叶子不仅不发黄不落地,而且正是绿意颇浓时,为镇郊的秋注入了一道不同寻常的绿色风景线,不由人从心底生出一丝丝爱意来。这绿,乍看突兀,细想它是不是在提示人们,秋是夏的过渡与延续,没有绿哪有黄?秋风吹黄了夏绿,带走的是黄叶,带来的是新生。

随后,我站在一个高处,田野风光尽收眼底。

瞧,有掰玉米棒的,袋袋玉米棒立在那里,显得果实累累。玉米秸秆一捆捆平放着,碎叶铺满了田地,枯黄一片。有起甜菜的,收拾好的甜菜一堆堆堆放在地里,像一座座小山丘似的。有拉庄稼个子的,来来去去的农用车,展示着农业机械化时代的风采。有拖拉机耕地的,犁铧翻开块块黑土地,后面好像有人跟着捡拾落下的山药。哦,农人!春种夏锄他们挥洒辛勤的汗水。秋收之际,他们更是甘愿施出十二分的力,晌午不回家,饿了,吃块月饼,渴了,喝点自带的水,全身心都扑在了收获上,希望满满的……

秋,田野,农作物,农用机械,在农人们强劲的生命律动和双手劳作下,天然构成了一副秋日丰盈的图画。站在秋天的田野看秋天的景色,不知是秋天醉了,还是看秋天的我醉了,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于居住在镇郊的农人们来说,或许秋收只是他们一年里劳作的一项内容。除此,他们还可利用距离小镇较近的优势,在镇里打工,既不耽误农时,又增加了收入,这是他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其实,作为农人也好,农民工也罢,只要不曾放弃土地就是好样的!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吧,我的农民兄弟们,在振兴乡村战略的推动下,前方必将风光无限。

镇郊的秋,宁静以致远。

常耀宗/文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常耀宗和出处散文网,侵权必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rcdskqf.html

镇郊的秋的评论 (共 1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