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洧川印象(原创)

2019-10-17 20:07 作者:憧憬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洧川镇是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的西南边陲的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州名镇,位于双洎河北岸与长葛一河之隔。总面积55.3平方公里,共辖37个行政村。双洎河,原名洧水,是我国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源于古河南登封县阳城山,自长葛县以下故道。原经鄢陵、扶沟两县至西华县西入颍水。关于"洧水"的由来,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科学家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之《洧水》篇中曾有详尽的注释。另外,网上还记载着一个更加神奇的传说: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曾在洧水建立部落,号为有熊氏。当时,此河还无名,黄帝一部下建议在有熊氏的"有"前加"三点水"取名。黄帝颔首,就立下了一个"洧"字。因处于洧水下游一片平川地带而得名。又传黄帝晚年,下令招贤纳士。其子玄嚣、昌意皆为才华出众之人。孰来接替王位,黄帝和大臣们左右为难。于是,黄帝交每人一装满水的宝葫芦,要求二子自嵩山脚下开壶放水,能使二百里的水量泄至三百里远者便继承王位。玄嚣、昌意分别在山南山北之巅打开葫芦,水滚滚东去二百里即涸,数日屡试无望。后玄嚣与昌意齐心,把两葫芦之水汇流,滔滔奔泻四百里终入颍河。黄帝称玄嚣葫芦之水流经河段为溱水,称昌意葫芦之水流经河段为洧水,溱洧水汇流后称之为双洎河。北宋时期,朝廷为丰富蔡河水量以资漕运,自长葛县东北引洧水经鄢陵、扶沟两县北东汇蔡河。元朝时,因蔡河为黄河所夺而改入贾鲁河。明朝时,又名双洎河。

洧川古称黄帝之墟,轩辕近郊。唐虞商属豫州。周封太岳后隶许州。秋归郑国,战国介韩、魏。秦代分属颍川、山川郡。汉朝两次封侯于此,称洧阳。公元596年和公元621年的隋、唐两朝,朝廷均在这里设置洧州,领七县(鄢陵、扶沟、尉氏、康阴、新汲、苑陵、归化)。唐贞观元年州废,属尉氏、新郑县。北宋归属因唐制。靖康二年,金国大举犯宋。南宋岳飞曾进屯洧南筑蓄城。后金国占洧置宋楼镇,设惠民仓于此。金宣宗完颜珣兴定二年(公元1218年)戊寅四月设立洧川县,县治原址在今长葛市古桥镇古贤(旧称故县)村附近,隶属开封府。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因双洎河水患北迁十里宋楼镇于今址。明朝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修土城,周长九里四十步。清沿明制。康熙十年(公元1672年),洧川县辖区由原来的四坊二十四保均并为八保:阜民保、许村保、王尹保、双白保、朱曲保、东由保、西由保、王村保。以后额定为编沿袭之,故过去洧川有“八保小洧川”之称。中华民国时期,洧川县辖六区,今址称城厢镇。后期分设七个乡镇:城厢镇、古桥镇、南席镇、朱曲镇、大马乡、韩佐镇、考叔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洧川仍设县。1953年,全县分设一镇六区三十九乡。区域包含现双洎河以南长葛市的南席镇(全部)、古桥镇(全部)、石象乡(北部)、董村镇(北部)和现双洎河以北尉氏县的洧川镇(全部)、朱曲镇(全部)、大马乡(全部)、岗李乡(全部)、门楼任乡(西南部)、蔡庄镇(西部)等乡镇,版图总面积达527平方公里。今属尉氏县管辖的双洎河以北地区359平方公里,占68.12%;今属长葛市管辖的双洎河南岸地区168平方公里,占31.88%。南北纵长40公里,东西横宽30公里,周围100余公里。1954年长葛、洧川两县合并,洧川县全境并入长葛县。洧川称区属长葛县。原洧川境内,分设洧川、古桥、南席、朱曲、大马、韩佐六个区,下辖62个乡。洧川县建制历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前后六代736年。1965年原洧川县部分地区又划归尉氏县,洧川公社划归尉氏,1983年改人民公社称乡,1988年改乡称洧川镇。洧川镇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素以中原重镇远近驰名,自古有"水旱码头"之著称,历代商贾云集,百业俱兴,古往今来,引无数客商云集洧川经商开店,誉为物华天宝的一方圣地。全镇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发展经济环境宽松,群众发展经济意识强烈。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三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金属冶炼加工行业,吸引了上海、浙江、、山西、山东、栾川、洛阳铜加工厂等一大批客户合资办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互惠互利的发展目的。如今洧川镇镇党委、政府按照“以农稳镇、以工强镇、以文名镇、以游富镇”的规划思路和“生态洧川、文化洧川、昌盛洧川、和谐洧川”的建设目标,是全国重点镇、河南省中州名镇、历史文化名镇、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小城镇建设先进集体,乡镇发展百强镇、科普示范乡镇、十佳名镇、特色景观镇、生态文明镇、先进文化镇、中心镇、经济发展强镇等荣誉。

国庆节后的一天,与工友说起骑行长葛南席的事之后,工友问我:“你去张辽墓了没有”?。问了工友后,才知三国时期魏国的五子将军之首的张辽之墓在长葛市董村镇张湾村离洧川不远。因而想抽空骑行前往,顺路再骑洧川,驻足这个有千年历史的中州名镇,感受一下洧川悠久的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底蕴。因为几次路过洧川,都像是一阵风匆匆而过。五年前的一个下午,因为一些事情和表弟一起骑着单车去洧川也只是在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南城门和城隍庙门前做了短暂停留。2019年10月13日,早上七点多,不听弟弟喊我去干活,随后就骑车开向心中的目的地出发。

这次从家出来由魏武大道直行,在丈地到小召的路口东行,再次前往两天前的去过的天王寺,之后北行至森源东路东行到许开路。一路上不时有黄叶从眼前飘落,时而车子也会辗过枯叶发出簌簌声。过董村前往中原衡器第一村高车贾,这才留意路旁的田野,要在往年,行走在乡间,田野里已是麦苗青青。而今年因为国庆节后一连几天的阴天气,麦播也比往年推迟了些日子。麦播时节,田野里铁牛拉着明亮的犁铧深翻着土壤,农妇一手端着盆,一手不时地抓把花肥匀匀地撒着的,几岁的小孩跟在农妇后面朝着脚步,时而玩呀捡拾着什么。适时播种的播种机奔跑着,时而停在地头。男人往播种机里着麦种。只是看不到了从前几个人拉着木耧,一个人扶着耧把耩麦的情景。过高车架由董村到张湾的董张路北行过白雾村西行就来到双击河边,由河堤北行不远就看到路东的“大冢子”——张湾汉墓。随后北行过张湾村再北行到过双洎河河堤,东行不远往北过双洎河就来到尉氏县洧川镇的许寨村。出许寨村东行直奔洧川镇。

因为路途不熟走了些冤枉路,下午一点多才到了洧川镇西关。迎面就看见一座新建不久的高大的四门六柱的仿古牌坊。正门门额三个金色大字“望郑门”。门旁对联是金色隶书“宰相魏征谏臣千古绝唱留青史;理顺蒙正状元万象翰墨耀中华”。由东向西看牌坊的门额是“景观名镇”对联是“双洎流中原享誉神州大地;溱洧有八宝历经世事沧桑”。对联中的理顺和蒙正是洧川人值得自豪的两个朝代不同的状元。并且还都是出身寒门,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人生命运的榜样。吕蒙正是北宋初年的状元,刘理顺是明朝末年的状元。刘理顺是河南开封杞县花园村人,(祖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淑薄村人,明初移民河南。)一生穷困潦倒,经历了明朝的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皇帝,崇祯七年(1634年)52岁的他才中状元。得以施展才华为国效力。刘理顺顺懂事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十四岁才开始读书,二十四岁就中了举人。刘理顺在家乡教书为生,生性恬淡、洁身自好。教何员外儿子读书适合员外送侍女陪他三年,他与侍女从未有任何儿女私情。让何员外赞叹他说;"情近坐怀从不乱,方知柳下不虚传"。刘理顺又心地善良、“素为德乡里。”暗中相助极为贫困的人。他跟随崇祯皇帝十年,随后以死相报,不做贰臣。《明季北略》卷二十一《刘理顺传》也有记载:“时为臣死君,妻死夫,子死父,仆死主,一家殉难者,以刘状元为最。尝历考宋、元以来,以状元死事者,于宋得三人,何禀、文天祥、陈文龙。于元得三人,李黼、泰不华、李齐;而本朝乃五人焉。逊国之时,则黄侍中观;土木之难则有曹文忠鼐;北京之变,则刘文正理顺;而浙东有余庶子煌,江右有刘中允同升,先后皆死国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路边一家餐馆简单吃了饭,还看看还不到两点。随后打算用两个小时来细细品味古镇。在牌坊北面的汉白玉围栏的台基上,矗立着一尊六七米高的雕像前停了车。沿阶而上 ,走进雕像才看清雕刻的是北宋初年的一代名相吕蒙正。雕像面北背南,和长葛南席镇的南席王的雕像面向一样,同样是背面附有人物介绍,不同的是洧川的这座雕像的正面刻有人物的名字。让游人不必转到背后才知道雕像的名字。站在雕像前,回想一千年前的这个一代名相的一生。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 。北宋初年宰相。早年被父亲赶出家门,与母亲流落到洧川东北杜公河畔白马寺一带的一个破窑内暂住。随后勤奋苦读,洧川众乡邻感到了吕蒙正才学出众,不进科场实在可惜,便相约慷慨解囊,资助他赴京会试。他不负众望于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状元,宋太宗亲为他写诗赐宴,并相沿成例。太宗、真宗时三次拜相,被封为许国公。洧川人引以为荣,高兴地说:"八堡小洧川,拾了个状元郎。"吕蒙正政绩卓绝,是历史上不多见的状元宰相之一,也是中国第一位平民宰相。吕蒙正出身贫寒,由布衣而为相,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他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正直严谨,襟怀坦白、度量如海。他在宋太宗、宋真宗两任皇帝手下,三度出任宰相职务。在任期间勤勉敬业、知人善任,遭遇不公正贬斥时,能从容面对,不自甘沉沦。吕蒙正不计前嫌,把已经落魄的老继母接到自己家中,精心赡养侍奉,让他们颐养天年,在民间享有盛誉。世人争相传诵他的故事,元朝剧作家写了不少关于他的剧本,如《彩楼记》、《吕蒙正赶斋》和王实甫的《吕蒙正风破窑记》。传说他的《寒窑赋》与诸葛亮的《诫子书》唐朝张说的《钱本草》及名张居正的《驭人经》被列为中国四大奇文之首。吕蒙正在文中用自己由贫寒到富贵的人生经历道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尽了世间人情冷暖。劝世人“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地循环”。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他贫穷时用“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对联和横批“南北”诉说了自己生活的困苦。他富贵后又用对联来“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走出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亲外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取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说尽世态炎凉。

敬拜之后,驻足良久。东北角和东面路北的一家正在装修的超市门前,依然门庭如市。一幅幅悬挂这的庆贺“汇润生活广场”店庆的红底白字标语在灰砖白缝的墙体映衬下更显得喜庆吉祥。往东看一眼望不到头的长街两旁,店铺鳞次栉比,不时传来远处“烧红薯”的吆喝声。推车沿街东行车水马龙一派热闹景象。东行不远看到路北的三门柱四的牌坊不由驻足看个究竟。门额上刻有“马堂街”门旁对联“寸阴可贵无益安邦事莫为;知识堪尊有关兴国书应读。”背面对联“真豪杰创业当百折不挠;大丈夫办事一往无前”牌坊北面街道干净整洁。东行不远又见一四柱三门的的牌坊门额上刻着“衙道街”三字,门旁对联:“知事晓事不多事太平无事;忍人让人不欺人方可为人”牌坊北面路东有一款“洧川衙道街立过街牌坊碑记”的石碑,从碑文中了解衙道街是洧川县衙前的交通要道。是洧川城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再东行不远过路北的洧川供销社和路南的洧川镇政府的大门就来到洧川的城隍庙前。城隍为城市保护之神,城隍庙即城隍办公并接受香火之地也,据《洧川县志》载:洧川城隍庙庙建于明初,正统五年重修,在明嘉清和清顺治年间又曾多次重修。庙内原有大殿五间,拜殿五间,东西廊房各二十五间,戏楼一座,寝殿六间,大门三间,大门外有明弘治年间石狮一对,整个城隍庙占地约15亩,解放前为洧川县旧政府所在地,已将原东西廊房改建为东西排房。解放后洧川县人民政府设在这里。尉、洧合县后,洧川县撤消,现在城隍庙为尉氏县人民文化馆洧川分馆所使用。

洧川城隍庙庙内现存大门三间,拜殿五间,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丈,硬山顶花叠脊(原为琉璃脊剪边)拜殿梁架结构独特,殿中横排四根内柱直达屋脊,由柱身平伸出四架横梁,梁上立柱,架梁托檩,檐下出飞椽,有沿檩,大小额枋和平板枋,枋上施以彩绘,檐下有方形明石柱,每面四根,共八根,柱上刻有楷书对联,中联为:"泽沛人寰御灾捍患神功大灵著阴府彰善惩凶圣鉴真"边联为:"赫赫明明赏罚世间善恶,昭昭耿耿扶持宇内人民。"在拜殿内自第一架横梁之上置,透雕木格棱,正中三间分别置隶书扁额,中为"公正堂"右为"负责任"左为"守纪律"九个大字,拜殿两旁有东西廊房各六间,虽已改造过,但其木架结构未变,拆除砖墙即可恢复原来本色。

洧川隍庙原有山门高大雄伟,为楼阁式,不幸于大跃进年代被毁,现在的大门虽经改造,但仍是原三门木架结构,有明柱,大小额枋,平板枋,拆除砖墙即可显现出原中门及左右偏门,仍不失雄伟之气。特别是大门两侧的一对石狮,通高247厘米,东西长77厘米,南北宽58厘米,其中座高107厘米,狮高140厘米,石狮雕刻圆浑古朴。东边石狮狮座前额刻有铭文共62字,大都横糊不清。铭文竖排十行,可认出"口口治十七年口在甲子孟春口口洧川寅口口口口募财男口口公海等协口口口口镇威口口 口口恭者 兴定府石匠梁文口梁文口鄢陵县张口口"。经考证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所刻,故此对石狮已近五百岁了,实是一对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石雕艺术品。

如今洧川城隍庙是洧川镇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一九八五年被尉氏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零年划定了保护范围。二零零六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年前来这里,因为老表的催促没能进去看看这座有五百多年历史的级别很高的城隍庙的深刻内涵。不巧的是这次是铁将军把门。虽是下午,今天也是农历十五不知何故大门紧闭。虽然想跟没见过面却常微信交流开封市作协会员、洧川洧水文学社社长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的宋廷珍老师联系也许能找到拿钥匙的,但是时间关系没和宋老师联系。只能在门前拍几张照片。

漫步小镇猛地注意到路两边每个五米远都有一方型的木质花盆,盆中栽的都是大小粗细都差不多的桂花树,树下栽着几株叫不出名字的花。也注意到了老街早餐新门店和瓦上布满荒草的葛军油坊,一旧一新给人鲜明地时代感之余更让人多了份怀旧感。虽然只是花期已过。过洧川城隍庙不远又见一门额上刻有“北街”的四柱三门牌坊,门旁对联是:“展宏图洧川英才扬鞭跃马;创伟业北街豪杰破浪飞舟”。过北街东行路过“洧川羊肉豆腐老店”东行不远又看见两根木柱顶立瓦上长满青苔、门前廊下几案上放有瓷瓶、门两旁挂着镜框装着的毛主席像,门额上挂着习主席夫妇像的老房子。这是为川唯一一家古董店。只是说我对古董是门外汉。随后女主人从东临那儿过来,一同进屋后,看到对门墙上和门东面墙上挂着几幅字后,征得她的同意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范曾的一幅画不敢说真假,但陈天然的字却是真的。又与她聊了些时间。闲聊中感受到她的厚道、淳朴。

路过尉氏三中附小牌坊,不由想走近一看过第一道门后到第二道门前,本想用相机拍下教学楼及楼前的学生雕像。不想院里的一名打乒乓球的小学生走过来,为我开了门。这样可以走进校园,通过教学楼前的捐资建校功在千秋的碑文,对尉氏三中学校的历史有了一定了解。尉氏三中创建于1903年。早在1958年就以办学有特色、学生升学成绩好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扬,《人民日报》为之发表了题为《两个好榜样》的社论而闻名全国。1978年被教育部定为国家级重点中学,1981年被河南省确定为首批办好的省级重点中学。尉氏三中洧川校区师生员工在各级各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发扬学校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探索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取得了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为国家各类高等院校输送合格学生6000余名,其中考入清华、北大、人大、复旦、南开、武大、西安交大、华中科大等重点大学800余名,尉氏三中洧川校区的毕业生遍及全国。学校曾获得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国家级绿色学校、省级文明学校、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为人师表,育人楷模"先进单位、省体育卫生双优单位等荣誉称号。

出学校大门东行老远就见小镇东面也有一个六柱四门牌坊,及路两旁修正以新的高低不一错落有致复古门店,只是门匾不像南席镇那样统一的黑底金字。有的是红底金字。牌坊紧邻许开公路。由西往东看,高大的门额上是厚重洧川四个金色大字,对联是;“千秋古镇溱洧浊浊泱经里,百岁坛英才济济史册中”由东往西看门额上是“中州名镇”四字,对联是“洧水长歌教泽绵绵延后世,双洎流霞人文燎燎醉洧阳”。

后再次走进古镇,由开开时代购物中心东面的一条路南行 ,路过路旁新建不久的祖师庙来到南城门。只是不见了五年前城门外城门上方悬挂的毛主席像。五年间南城门也有了不小的变化,原来南城门东的土城墙上不仅修了一条七八百米长的三四米宽的水泥路城门外还修建成了七米高威武高大的城墙。的城墙。别的地方的护城河一般都在城门外,而洧川的护城河却在城门里。城墙北面的护城河也得以彻底修理。中间还修建了一座很长的拱桥。只是河里还没有蓄水。洧川城墙为明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所筑,墙高二丈六尺,周长九里四十步,开五门。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知县张恭复修,在五门各建门楼。明、清之际曾十二次复修扩建,女墙,楼垛、驶道全以砖砌,整齐坚固,高大宏伟,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汤"之称。建国前洧川城屡遭兵火,城毁门倾,仅有大南门幸存,该门东西宽1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城门洞前宽3.8米、高4.9米,于进深3.6米处安门,有青石门楣,左右洞壁上有上门栓的洞,直径约0.3米,门后门洞扩大宽4.2、高6.4米,整个门洞通深13米。城门内外壁均系青砖砌成,底部青石铺基,顶部为半圆形拱券,正面上方有著名书画家王成喜书写的“镇洧川”匾额一方。城墙上方有城垛,整个城门建筑古朴、雄浑壮观。洧川南柏北榆,长势奇雄,相传是衍树籽所生,已有数百年历史,成为洧川胜景。可惜北门遭战火而毁,仅存南古城门及城门古柏,后人为衬托"洧川百里有余(即柏里有榆)一说,在南门里侧门洞上方的柏树旁移植一榆树,此榆树竞同柏树一同生长,堪为一绝,让洧川人引以自豪,每与外人言,辄曰:"洧川县小城大,百(柏)里有余(榆)也。"第一次拾阶而上登上南城门,近距离观瞻这棵城门通道顶端的正中央,从墙缝里顽强地长妯一棵柏树,至今已是五百余岁的高龄、枝繁叶茂像一只金凤凰亭立城楼,俯睱全城的古柏。古柏向北倾卧,枝叶繁郁,造型奇异,树干胸围1.1米。西面还有棵碗口粗细木桩,可能就是不知什么时候死掉的榆树。看着柿花形状的城垛,想起朋友说过的话“只有出过状元的县才允许建柿花形的城垛”,一个小小的洧川县城就出过吕蒙正、刘理顺两个不同朝代的状元郎。足以证明洧川是个人杰地灵风水宝地。这座城门之所以得以保留,也得益于顶端的一颗奇特的古柏。洧川南门自1982年以来多次被影视剧选为外景地。只是不见了五年前城门上方的毛主席像。

时间关系,四点多怀着无比留恋的心情与洧川这座源远流长的千年古镇作别。作别了这里洧川红旗中学、南门外的清真寺。。。。。。洧川,我还会再来的!来这个名人辈出的(不仅有两个时代不同的状元,还有当代著名书画家王成喜、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唐喜成、刘玉梅都是洧川人,)有着深刻的文化精髓的千年古镇,来这个以“产业兴镇。以绿美镇、以水活镇、以文名镇为思路,以建设“生态洧川、文化洧川、昌盛洧川、和谐洧川为目标的省级中州名镇,赏一赏“洧川八景”( “鸿台听月” “大沼捧莲”、“陈里清”、“吕祠爽秋”、“阮林竹啸”、“郑隧柏荫”、“双洎流霞”、“灵冢夜雨”合称洧州八景。)品尝一下这里风味独特的羊肉烩豆腐。听听洧川锅盔馍的故事传说;再来感受这里有洧川豆腐洧川锅盔洧川五香牛肉等十几项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依靠发展“非遗”文化产业年均增收超千万的助力扶贫攻坚的千年古镇这方宝地的浓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qmxpkqf.html

洧川印象(原创)的评论 (共 9 条)

  • 今生依梦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浪子狐
  • 淡了红颜
  • 江南风
  • 残影
  • 王东强
  • 心静如水
  • 雪儿
    雪儿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