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也谈赋得体诗

2018-04-23 14:12 作者:陈宣章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也谈赋得体诗

陈宣章

写诗常常因为“灵感”。诗人因某个古人成句产生“灵感”而赋诗,称赋得体诗。它的诗题常常冠以“赋得”两字。它有四类:

一.纯粹的赋得体诗。南朝•梁•沈约《江蓠生幽渚》:“泽兰被荒径。孤芳岂自通。幸逢瑶池旷。得与金芝丛。朝承紫台露。夕润绿池风。既美修嫮女。复悦繁华童。夙昔玉霜满。旦暮翠条空。叶飘储胥右。芳歇露寒东。纪化尚盈昃。俗志信颓隆。财殚交易绝。华落难终。所惜改驩眄。岂恨逐征蓬。愿回昭阳景。持照长门宫。”这是最早的赋得体诗,但是诗题没有标“赋得”两字。

二.应诏诗(应制诗):指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常带“奉和”、“应制”等字样,多为歌功颂德,少数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应制诗有两类:宫廷游宴的应制诗和科举考试的试帖诗(省试诗)。皇帝喜好诗,如:梁武帝萧衍经常主持即席限时“以古人成句为题”的诗创作,并对优胜者多加褒奖甚至加官进爵。《梁书》卷四○《褚翔传》载:“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座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南史》卷二二《王规传》载梁武帝“诏群臣赋诗,同用五十韵。规援笔立奏,其文又美,武帝嘉焉,即日授侍中。”《梁书》卷一四:“观乎二汉求贤,率先经术;近代取人,多由文史。”可见当时取士的风气。钟嵘《诗品序》谈到诗歌创作的动因时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官。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应令诗:指上级下令即席限时“以古人成句为题”的诗创作。应教诗指下级“以古人成句为题”向上级献诗。由应诏到应教,诗歌由颂圣到抒情过渡,由形式向内容过渡,由功利文学向纯文学过渡,诗人主体也由隐到显。

不少赋得诗标明是应诏诗、应令诗、应教诗等,如:萧推《赋得翠石应令诗》、庾信《行途赋得四更应诏诗》、张正见《初赋得池应教诗》及《赋得秋蝉喝柳应衡阳王教诗》等。汉武帝命文学侍从之臣待诏金马门,应制奏赋,遂成“一代之文学”。唐•裴铏《传奇•姚坤》:“后坤应制,挈夭桃入京,至盘豆馆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真宗朝,岁岁赏花钓鱼,羣臣应制。”宋•吴聿《观林诗话》:“近世应制,争献谀辞。”明•屠隆《彩毫记•为国荐贤》:“小人们闻皇上爷今日便殿开宴,召诸学士应制赋诗,小人们在此伺候供应。”清•昭连《啸亭杂录•金海住先生》:“金海住尚书中壬戌状元,值上书房,质庄亲王为其弟子,公善时文、应制诗,王善学之,卒以名世。”

唐太宗《赋得临池竹》:“贞条障曲砌,翠叶负寒霜。拂牖分龙影,临池待凤翔。”第三句联系竹子和龙的传统,说窗口竹影与龙相似。第四句传说凤凰只肯栖息竹林。但第二句出了一个差错,把竹子耐寒的主题写入春天天的景象里。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欲识凌性,唯有岁寒知。”此诗含蓄又明确地“纠正”太宗的绝句,使他难堪,极大地考验皇帝的耐性。应制佳篇还有许多,但是,大诗人也不乏应制诗勉强仓促,可能为顾全皇帝面子。这些大诗人一点不傻(政治敏感性强),难怪王唯能当宰相,杜甫能做侍郎,李商隐能成权贵的快婿。而李白政治上不成熟,应制都写得那么高水准。他忘记前朝隋炀帝因“空梁落燕泥”而诛杀诗人之事!你看,苏轼却把应制诗写得那么糟糕,让人不忍卒读。

比较特殊的是科举考试“以古人成句为题”作诗,称为“试帖诗”。

三.应酬赋得体诗:指一群诗人集会、宴会上“以古人成句为题”的诗创作。

四.即景赋得体诗:某诗人即景“以古人成句为题”的诗创作。

“赋得体诗”溯源及演变传承

“赋得”是南朝•齐梁间出现的一种诗体。《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须溪四景诗集》提要论述其历史发展及特征:“考晋宋以前,无以古人诗句为题者。沈约始有《江蓠生幽渚》诗,以陆机《塘上行》句为题,是齐梁以后例也。沿及唐宋科举,始专以古句命题。其程式之作,唐莫详于《文苑英华》,宋莫详于《万宝诗山》,大抵以刻画为工,转相效仿。”沈约《江蓠生幽渚》一诗尚未标“赋得”两字,当时或许是偶一为之;后来赋得诗盛行,就形成固定诗题模式。

有的皇帝本人也是咏物类赋得体诗创作者,如梁•简文帝萧纲《赋得桥诗》、《赋得白羽扇诗》;梁•元帝萧绎《赋得竹诗》、《赋得春荻诗》等。上行下效,从南齐永明年间起,赋得诗风气盛行,咏物诗大兴于齐梁陈三代。

最早诗题标“赋得”的是南朝•梁•萧雉咏物诗《赋得翠石应令诗》:“依峰形似镜。构岭势如连。映林同绿柳。临池乱百川。壁苔终不落。丹字本难传。迈有东明上。来游皆羽仙。”

今考现存魏晋南北朝诗歌,诗题标“赋得”者共110多首。另外,有些诗虽不标“赋得”,实际上也是赋得诗,如:张正见《秋河曙耿耿》(见谢脁《暂使下都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等;有的可能是独自习作,故不标“赋得”。

赋得体诗的异化

赋得体诗成为干谒(古代文人推销自己,类似于现代自荐信)、结交权贵的工具。

最著名的是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16岁到长安,拿着自己的诗集托人引荐给60多岁的老诗人顾况。面对小孩子,顾况不以为然,拿他名字调侃:“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这是很不尊重人的事。但是,顾况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叫好,自觉失言,连忙改口:“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唐人唯诗是从,可见一斑。所以,诗好才是根本。

其实,白居易名字来源于《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而徼幸。”他的字“乐天”典出《易经•系辞上》:“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他的弟弟白行简在文学上相当有名气,“居易”与“行简”正好相对,见于《易经•系辞传》。

白居易后来奋斗十几年,29岁中进士,是同科最年轻者。但白居易感叹:“袖里新诗十首馀,吟看句句是琼琚。如何持此将干谒,不及公卿一字书。”(《见尹公亮新诗,偶赠绝句》)所以,诗好还要有人说好。杜牧、项斯、王维的科举之路也如此。此事也古已有之。

杜牧世代高官(其祖父杜佑是宰相),托的人是太学博士吴武陵,文章是《阿房宫赋》。吴武陵一看是好文章,直接找管科考的礼部侍郎崔郾,吴武陵张口就要状元,崔郾承认是好文章,但最多是进士第五名。吴武陵生气,拿着文章就走,崔郾好说歹说才留下。发榜一看,就是第五名。因为前五名是由皇帝定名次。

项斯求杨敬之推荐。杨敬之“爱赏文人,每每得其诗文,孜孜玩讽。雅爱项斯为诗,所至称之,斯由是擢上第。”杨敬之以《赠项斯》一诗著名:“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此诗传遍长安。次年,项斯榜上有名。

王维干谒找的是岐王李范。岐王精心打扮王维,直接引荐给九公主弹奏琵琶曲《郁轮袍》。王维高超卓绝的精湛技艺和酣畅淋漓的传神情感,深深拨动公主心弦。王维于是拿出诗卷。九公主说:“这些都是我经常诵读的(诗作)。我以为是古人之作,竟然是你的佳作啊!”于是请王维到上座说:“京城能得到这个读书人作解元,实在荣幸啊!”九公主因此全力推荐王维。开元十九年王维考取状元,提拔做右拾遗,不久升迁给事中。终于“大魁天下”,从此踏上仕途,名扬四海。(唐•薛用弱《集异记》)据说,此前诗人张九皋已通过唐公主途径得到取殿试第一的许诺。王维19岁参加京兆府试得解头,《赋得清如玉壶冰》:“藏冰玉壶里,冰水类方诸。未共销丹日,还同照绮疏。抱明中不隐,含净外凝虚。气似庭霜积,光言砌月余。晓凌飞鹊镜,宵映聚萤书。若向夫君比,清心尚不如。”(题目为南朝•宋鲍照《白头吟》句子“清如玉壶冰”)其写法成为后世赋得体诗的一种模式。

后来,唐代干谒太多,根本看不完,公卿子弟用来点火。还有人抄袭别人作品当干谒,被揭穿,就说“书店买的”。因唐代选拔进士注重出身与推荐,这些并不作为“考场舞弊”。

赋得体诗曾代指试帖诗

这是士子应试时所作的命题诗(省试诗、省题诗等)。试帖诗起于唐代,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十八《进士故实》:“唐进士初止试策。调露中,始试帖经,经通,试杂文,谓有韵律之文,即诗赋也。”

唐代科举先重经、重策,后看重诗赋,试帖诗的限制越来越严:大多限五言六韵或八韵律诗;押韵要用官方韵书《切韵》,不得出韵。后世用《平水韵》。宋神宗熙宁时,一度停止。清•乾隆恢复试诗,赋得体诗又盛行。清•冒春荣《葚原诗说》卷三:“试帖体各不相类,如应制、应教、廷试、都堂试、礼部试、翰林馆课、省试、监试、提学试。试题有用经史语者,有用时事者,有咏物者,有赋得诗文句者,题虽不侔,而体则画一。”

实际上,试帖诗暗用八股但要行之巧妙,不露痕迹为上。清•梁章钜《退俺随笔》:“凡作诗,不可有时文气,惟试帖诗以时文法为之。”清•纪昀《唐人试律说》、《庚辰集》、《我法集》三部,也是总结试帖诗的格式。清代试帖诗逐渐倾向八韵十六句,就暗藏八股的“玄机”,即首联破题、次联承题、三联起股、四、五联中股、六、七联后股、尾联束股,与八股的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相呼应。

光绪二十七年(1901),科举废除,试帖诗结束,于是这类诗就统称为赋得体。

但是,赋得体诗也有不是应制、试帖之作,如:刘绰《赋得照棋烛刻五分成》、《赋得遗所思诗》、《赋得始归雁诗》是应酬诗;除咏物,或咏史、或咏景,花样繁多。赋得体诗一般为五言律诗,也有五言绝句,而白居易《赋得听边雁》却是七言绝句。

赋得诗也见于送别诗,如:张正见《别韦谅赋得江湖泛别舟诗》、王胄《赋得雁送别周员外戍岭表诗》、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的诗题虽不标“赋得”,实际还是赋得诗,如:张正见《秋河曙耿耿》(出自谢脁《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等,有的可能是独自练习之作,故不用赋得之名。今存咏物诗最多的是沈约、谢脁、王融、范云、萧衍,又如刘孝绰、刘孝威、徐摛、庾肩吾、庾信等均有此类诗。可以看出,竟陵八友当时就是咏物赋得诗的积极创作者。

赋得体诗的特点

齐梁前后的咏物类赋得诗,往往借物抒情,在情不在物;他们往往以刻画物态精细入微取胜,着重描绘、刻画事物本身情态,更类似赋体穷形尽相的“体物”,而少了诗歌“缘情”的创作冲动。赋得诗的集体创作,因形式和宫廷馆阁生活的视野限制,更突出此特征。

梁裴子野《雕虫论》曾批评宋齐诗风“深心主卉木,远致极风云,其兴浮,其志弱”,对齐梁时赋得诗还是切中肯綮的。

赋得诗对隋唐后科举考试诗体的影响很大,考官以古人诗句或各种事物为题,令考生作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称“试帖”或“试律”,题目常用“赋得”。这与六朝“题非一题,人非一人”的情况太不一样,因同题共作的考试更易比较出优劣。

应制诗多为七律,盖因七律有对仗、韵脚,更有铺陈,词句多,在技巧上,更容易弄成一首诗。如果是五言、古诗、绝句,难以应制。所谓写给领导上,无非是讴歌、赞美、粉饰、仰慕,总之是政治永远正确的命题作文。应制诗与试帖诗以外的唐人赋得体诗,在形式上要灵活得多,内容也广泛些,这种特色一直延续到后世的赋得体诗。

《自君出之矣》诗体特点

赋得诗中,有一批《赋得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是乐府诗杂曲歌辞名,题名取自东汉•徐干《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无有穷已时。”。此诗深情、朴素的意境得到历代诗人青睐和心理感应,发展成寄托惦念之思或表达迁谪之思的一种媒介。从六朝至唐代,拟作者很多,如:南朝•宋•刘裕、刘义恭、颜师伯,陈朝陈后主,隋•陈叔达等,唐代作者更多(见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后人凡所拟作,不仅题名取自徐诗,技法也仿照徐诗(变体除外)。

《自君出之矣》诗体中浮想联翩,山川万物、人间万象、稀奇百怪,无不成少妇“思君”的奇妙喻体。如:《五古•自君之出矣》系列中,思君“如明月”、“如假僧”、“如双鸾”、“如巫女”、“如黄叶”、“如绿伞”、“如水墨”、“如莲花”、“如潮涨”、“如春土”、“如野火”、“如纤夫”,不胜枚举。

《自君之出矣》诗体无不表现思妇对外出未归丈夫的深切怀念,属于古代“闺阁诗”范畴,但也不尽然。历史上古典佳作大多出自男性。诗不讲究格律,可押平亦可押仄,诗意也通俗浅显,手法高明之处在于立意委婉、设喻巧妙。诗的好坏全赖于此,所以含蓄有味。悠悠千年的爱情恋情思情浪漫史中,最为世人所乐道吟诵的《(赋得)自君之出矣》杰作,非唐•张九龄之《(赋得)自君之出矣》莫属:“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诗意雅正冲淡,委婉含蓄,技法更胜一筹。张九龄以风人之旨,寄迁谪之思。

明、清著名诗评家评论:明•钟惺《唐诗归》:“从‘满’字生出‘减’字,妙想。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十九:“巧思全在‘满’字生出。”清李瑛《诗法易简录》:“若直言消减容光,便平直少味,借满月以写之,新颖绝伦。其思路之巧,全在一‘满’字。”2018.4.23.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pwsrkqf.html

也谈赋得体诗的评论 (共 8 条)

  • 雪儿
  • 稚藕弋
  • 襄阳游子
  • 紫色的云
  • 心静如水
  • 沈家农民
  • 淡了红颜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学习了,问好!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