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龙观峰顶翻越过去(二)

2018-06-14 08:52 作者:一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此时离峰顶似乎还有些远,但路是越来越难走了。爬过一个小坡,在略显平坦的小路上走了一会。一小片齐胸高的灌木丛挡在眼前。前方的路没了,老妇所指点的路亦已走完。何去何从,这下真有点“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味道了。能否“柳暗花明又一村”呢?我俩沉思了片刻。突然,友人发现在灌木丛前方不远的拐角处,一棵高高的树枝上,绑着好几根不同颜色的细布条,有几根已经只剩下一个结,其中一根蓝色的和一根大红色的布条,看过去还较为鲜艳。这可是个大发现,我马上顺着布条的方向,侧身慢慢地从灌木丛中蹭过去,到这时我才发现脚下有一条仅一脚宽的熟路,(所谓熟路是指被人踩出的没有长草的路)。只因被灌木丛遮着,才难以辨识了。顺利到达那边,解下其中蓝色的布条一看,上面写着:XX徒步驴友团2017年十一月和手机号码。原来这是条徒步旅行团队的路标,我的心一下兴奋起来,这滋味大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我连忙向后面不远处的同行摆手。显然他也知道了那布条的意义,极快地赶了过来。

我们信心倍增,继续顺小路往前走。走着走着我们发现,在前进的路上,不时会出现些人活动过的痕迹,比如一个空易拉罐,一个塑料袋或者一片破碎的食品包装袋等什么的。每当看见这些小物件,立马会滋生出親切感。精神亦即为之徒增,人这东西还真奇怪。这些被遗弃不屑一顾的东西,在此竟大放异彩了。由此推断,倘真在深山迷失,或在荒漠穿越,若也偶遇此等物件,则恐更加涕如涌泉,唏嘘不已。为何?或曰睹物念同类,或曰寂寞倍思親。是然亦不尽然。这又如何说?且看平日三五人之小聚,偶有不爽,便肝火骤起,或侧目以视,或心存芥蒂。更甚之,必口出秽言,动之以拳脚了。再言手足之情,年少同床共枕,长成各奔东西,或因得失之分,或为财物之争,彼此反目成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人心态之怪奇,有时想之,还真叫人忍俊不禁。

这样想着走着又向上行进了不少。好在此间路陡而不险,几番盘桓虽是累,可走路那能不累。鲁迅先生说了,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此话若细嚼之,便可见走路之累,况且此番走的是高山窄路。不过路终究是会被人走出来的。果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艰难跋涉,前方开始慢慢透亮。顺小路再上行之不久,我们终于攀上了峰顶。

这顶究有多高?我们不知道,从上行所用的时间推测,大约总有七百多米了吧。在这高高的峰顶上,看不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浩然之气概,也无法体味拥抱大自然的浪漫。这是一处十分原始的峰顶,没有丝毫刀耕火种的痕迹。眼前展示的所有,都是赤裸裸的原生态。我们的视线被茂盛的树木遮挡,根本无法看清对面的山,和四周起伏的峰峦。唯有向下看,陡峭的落差才让人感受到此处才是峰顶的高。人在原始的峰顶上停留,任思维在过往的行程中徘徊踯躅:也许生活中真有许多看似高耸美好的风景,但当你真正身临其境,这风景不一定似想象般的灿烂。而那些平时被忽略甚至被丢弃的东西,比如一位老妇,一条路标,甚至一只空瓘,偶而出现在独自艰难的攀援生活之路的时候,却竟会变得如此的亲切,如此的拨人心弦。人啊往往忽略攀援的艰难,而沉缅登顶时的飘飘然,想到此,不由的一声长啸,吼声穿透山谷,掩没在山林之间。沒有回声,没有共鸣。寂静的四周似乎只在暗示,眼前的一切,仅是友人和我与山之间的角力。

一粟写于2018年6月14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pkqskqf.html

从龙观峰顶翻越过去(二)的评论 (共 6 条)

  • 襄阳游子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晴天霹雳
  • 王东强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