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童年印记

2018-10-12 10:45 作者:心宇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辛未年(1991)的腊月,居住月亮山的马蹄印里,桃花溪的怀抱中的后曲村,公鸡一遍一遍地催促月亮的辞归,牵出睡中的太阳。太阳百般不情愿地在豺狗山上露出羞涩的脸蛋,随着豺狗山上的那抹绯红,后曲村的一农户木楞房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婴儿响亮的啼哭声让阿祖放下烟锅,轻抚胡须抿一口烤茶;让祖母停止转动手中的佛珠,在祖宗魂位前顶礼膜拜;阿的沉重心情也得到了释然,用衣襟擦拭脸上的冷汗。我在母亲肚子里折腾三天三,死活不出来与世见面。用母亲的话“到第二天,她已经生无所恋,死也安详。只要我乖乖出来。”

人是一种喜欢追忆的高级动物,追忆的事情要么令人忧伤,要么令人舒洒,总会牵动内心世界。光阴荏苒,我已经平淡地走过了二十多个秋。如若追忆,那就是童年时光。童年里的一些美好瞬间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它就像墙上的涂鸦,岁月风干它的光鲜色彩但却磨不掉那深深的情怀。

那时的快乐,就是和爷爷牧羊山野间。在我们村,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在本主庙进行祭祀结束。各户农家就可以出山牧羊,到农历八月十五时节才把羊吆回家。春节一过,爷爷的头等大事就是让我父亲到洱源乔后新坪与我们交界处的坡山砍一些空心山竹回来,用这些空心山竹做成新的篱笆或修补去年陈旧的篱笆。然后根据二月八本主庙的卦象及当年的天干地支择良辰吉日出山牧羊。在吉日当天,父母早早的起来用骡子把篱笆驮至当年用种苦荞的山地里或牧草肥嫩的山上。然后选一块地势平坦视野较好的地块搭帐篷,小时候家里生活比较拮据,没有过多的钱去购买帆布、塑料布,帐篷盖膜都用竹篾制成。帐篷构造简单但温馨,那是我祖孙俩遮风挡的安乐窝。帐篷用两根比较粗实的树杈做桩,树杈间横搭一个木棍,然后铺上盖膜,盖膜四角用绳子拴住,再砍一些树枝压在盖膜上和遮住帐篷通风处。帐篷一边安置一张床,一边用来生火做饭。我和爷爷的床一般比较讲究,选用四个树杈、两根棍子,搭成床架,在床架上铺用实心竹扎好的床板,再用一些蕨菜叶铺上,然后铺羊毛做的地毯。睡觉枕着蕨菜叶的清香,在爷爷的树叶声亦或山歌调里熟睡。

牧羊的时候,每天早晨五点过要起,在天亮之前要把圈羊的篱笆挪好位置,一是保证栽苦荞的地块每处都有羊粪增加土地的肥沃;另一方面是天亮之前羊不会随意走动容易管理;更重要的是确保羊有舒适的环境栖息,让羊睡在鲜美的土地上,不沾染羊粪、小便之污染物,保持羊毛的纯白。挪好篱笆,就开始挤羊奶。要挤羊奶的母羊在前一夜牧羊归来,得单独圈在篱笆里,与其他牧羊分开,特别是要与小羊羔相分离,免得羊奶被小羊羔偷吃完。挤习惯的母羊很乖顺,爷爷用烟锅在背上随意敲几下,母羊似乎通晓爷爷的意思,就任由爷爷挤。爷爷轻喝“日出照山坡,山坡笑盈盈。青草绿油油,牧人乐呵呵。羊奶白花花,挤得手发麻……”。羊奶挤好,一般不能直接饮用。先在锅里把山泉水煮沸,用蕨菜叶当滤斗,把挤好的羊奶顺着蕨菜叶倒在沸水锅里,不断用筷子搅拌,煮四五分钟,把我们当地的带乳汁的一种爬藤植物放在羊奶锅里搅拌,然后把煮好的羊奶分别盛到爷爷自制的木碗里,待冷却凝固。做好的羊奶,爷爷用少许腊肉炒白嫩嫩的羊奶饼,再沽几口自家酿的苦荞酒,那幸福全写在爷爷的黝黑的脸蛋上了。

那时的快乐,就是吃奶奶在水磨房烤的荞粑粑。在离家四公里处的桃花溪上有四座水磨房,是家乡人轮流磨面的地方。水磨由磨房、磨盘、磨轮、磨斗、磨曹等几部分构成。磨房选址都是在一定斜坡下平坦位置,斜坡便于水势冲击磨轮,加快磨盘摩擦速度,提高磨面质量和速度。每座水磨房面积大约25平方米,石条和杂石垒成基,在基上放置木板为底座,在底座上盖垛木房,盖松树或杉树木片覆顶,下装磨轮,内备石磨,两磨盘间安有耐磨的铁针,我们称之为磨心。磨斗用竹篾拧成的四根绳子固定在半空,磨斗下置有磨曹,磨曹上栓有一根30厘米的木棍,磨盘转动速度,指挥这根木棍的抖动,控制木曹里农作物进入磨面的速度,在磨轮的滚动下由磨心带动两磨盘进行碾碎农作物。

虽然我们村一个退休军人置办了磨面机,起初是烧煤油。但村里人舍不得出钱去他家磨面。一到六七月降雨丰富的雨季,桃花溪上的水磨房就热了。村民纷纷把新打的小麦、苦荞用骡子驮或人工背到水磨房磨面。我们家白天都是奶奶和我负责在水磨房看守,我负责看守磨斗里面的小麦或苦荞的量,奶奶用不同的筛子筛所磨出来的面。当我饿了,奶奶会用盛农作物进磨斗的小盘,盛一点苦荞面,再接一点山泉水,不停的揉面,把揉好面放在家里带下来的芭蕉叶或磨房旁边的叶子比较大又宽的水草叶里包好。然后把燃好的火堆灰烬扒开,把包好的面团放在灰烬里埋好,等十几二十分钟,就可以吃奶奶烤出的苦荞粑粑。苦荞粑粑外黄内酥,奶奶一般把芭蕉叶或水草叶去掉,都要食指和中指敲三下吹三下,奶奶所谓的“三打三吹”的吃法。粑粑上有些灰烬,奶奶说连灰烬吃下,便于开胃,在山泉水的助推下,几口就把粑粑吃干净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时的快乐,就是身挂绣花包,踏着月亮去上学。起初上小学是在我大伯家里面。我们村原来有一所小学,由我大伯任教师,带一二年级,三年级并到中心完小读。由于我村小学校舍多年未修,山墙倒塌,我大伯只好把我们带到他家的土木结构楼房里上课。

那时各家各户都没有过多的经济来源,书包都是自己母亲绣的绣花包,到了学校学生都要比谁的绣花包最漂亮,每次比我都是大获全胜。我母亲自幼绣花,她通常用春节买的面条壳剪纸花、小鱼、凤凰等模样,再用面糊把剪好的纸花粘在绣花布上。母亲心灵手巧,绣织的绣品很逼真,有灵气。她自己绣的嫁妆被村完小和村委会多次借去跳舞展演。我大伯对学生特别关心,但学生对他还是有几分胆怯。去上学他不准许父母接送,都要自己去回。虽然都是一个村的学生,走五六分钟就会到学校,他要求八点到校。但我们一般以鸡叫声为准,鸡一般四点半开始陆续打鸣,叫到第三四,五点五十多,我会不由自主地起床洗漱,自己生火温吃早点。然后到村西头白桦树下和同学一道踏着月亮去学校。

自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就在时间的轮上转了一圈又一圈。蓦然回首,懵懂的童年有太多的怀念和留恋,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露珠、爷爷的烟锅、奶奶的“三打三吹”……岁月,因经历而厚重,如今我没有稚嫩的脸庞、穷尽的嬉笑,也无法挽回流逝的童年时光。我只好凭借记忆这根弦,一点点的拾掇,把它珍藏,待我老了,我会在垛木房内的火塘边烤一罐香铭,连香铭的醇香一道饮之。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pfbskqf.html

童年印记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