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语里仁学思心得

2018-07-10 11:23 作者:江峰十八弯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孔子对仁的推崇,是古今中外,无人所能及。仁是孔子塑造的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什么是仁呢,孔子在《礼记·中庸》,说:“仁者,人也”,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也定义“仁者,人也”。“仁”的含义极广,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包括、弟(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里仁篇》孔子首先推出择仁而处,这有如今天我们对择校的追求。然后从”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说明仁者对于仁的追求,是目的和方向,而知者对于仁的使用则是手段,合则用,不合则弃。二是”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里”能”,一是评判,二是引导。只有仁者才有资格进行评判和引导,因为“苟志于仁矣,无恶也”。为什么“无恶”?因为能够诚心诚意追求仁义的人,心中想的是国 家和人民,心中想的是善事益事,很难想像他会犯上作乱、为非作恶,也很难想像会骄奢淫逸、随心所欲。君子在对待富贵贫贱上的态度是“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是无时无刻不想着仁义的,如果离开仁义,君子就不成为其君子了。君子在对待利益上,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要求我们对物质利益要淡泊一些。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是孔子所赞赏的。孔子在这里用“放于利而行”,这“放”,你在水库看过放闸吗,那水泄而出,奔腾直下,是无法回收的。人心也是如此,如果不筑好心里防线,让逐利之心放任自流,不是自己受伤,就是伤害别人,引起怨恨之心。所以孔子的重心还是在“义”字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仁者,是我们的美好响往,但不是你想成为仁者,就能成为仁者的,所以孔子说:“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对仁的追求,是以巨大付出和利益牺牲为代价的,这对于意志力薄弱的一般人而言确实是难以企及的。

判断一个人的品德,要考察他与什么样的人呆在一起,看看他的背景,因为人是不能脱离他的环境的生活,所以孔子说:“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就是人犯错,是与他过从甚密者脱不了干系的。

君子对道的追求是一种内在的动力,也是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所以孔子才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慨叹。对于君子,除了道义,没有其他可以让他动心的,而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在对待人事上,孔子主张“无适也,无莫也”,意思就是不要刻意亲近一个人,也不刻意去疏远一个人,公平待人。

君子心中装的是道德,而一般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律法与治安,而一般人考虑的是的利益和实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国家治理上,孔子推荐礼;在对待职位上,孔子主张“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一生得以贯彻的两个字,“忠恕”。但要做到这点,必须学会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此外,言语谨慎也相当重要,孔子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要做到一言九鼎。但在语言上谨慎时,人还得做到敏于行。孔子主张讷于言,但并不是说一个人要很死板,像呆子一样傻,而是要求反应灵敏,做事果断。其实孔子是教聪明要学会装傻,别让别人识破你。只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犯错的事就少了。在礼节的使用上,不要过于迂腐,太过繁琐,所以孔子告诫弟子:“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对于孝,孔子要求孝敬父母,要做到劳而不怨。父母在世,要尽心照顾,不要自顾在外开心,老人在家寂寞无助。父母生日要记得住,父母身体要常挂念,父母长寿是自己的喜悦,父母衰老是自己的担心。还有就是要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古时父母过世守世三年,在这三年你得静下心来思考,慎终追远,那些需要坚守,那些需要改变,思虑而后动,不犯颠覆性错误,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最后结语: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不可能终身孤独,有思想之人,总会聚拢人才。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oznskqf.html

论语里仁学思心得的评论 (共 9 条)

  • 淡了红颜
  • 听雨轩儿
  • 秋实黾园
  • 襄阳游子
  • 程汝明
  • shion
  • 王东强
  • 心静如水
  • 恨秋声
    恨秋声 推荐阅读并说 对于孝,孔子要求孝敬父母,要做到劳而不怨。父母在世,要尽心照顾,不要自顾在外开心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