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周原行记

2019-05-31 16:35 作者:江平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9年初,随市作协采风团走进岐山,感受周风周韵、体悟根在岐山。从气势恢宏的周原景区、藏品众多的周原博物馆、郁郁葱葱的周公庙、历史悠久的周太王陵、初建试营的“三国小镇”,到为纪念“比管、乐过之,比伊、吕兼之”“古今贤相第一奇人”而建的五丈原诸葛亮庙;从阳光烈日、麦浪滚滚的田间地头,到乐观豁达、随意自然的乡野老翁;从周原后生创建的现代化“老、酸、香、柔醋工厂,”到“只见品种多,唯恐肚子小”的色、香、味俱全传统美食小吃。

一路走来,在历史中追思怀古,在现实中感慨振奋,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流连忘返。蓦然惊醒,咫尺之遥、无数次亲临的周原大地,在内心那么清晰又那么遥远,那么亲和又那么肃穆,时时相伴相随、导航前程,却又常常让人仰望,感觉深不可测、遥不可及。

进入周原景区,主办方举行了简短的活动启动仪式,环顾四周,看过介绍,信步而走。这个由周城、周公湖、周公庙和凤凰山四大板块组成,形成“一方城、一座庙、一面山、一湖水”总体格局的周原景区,以"古、土、乐、奇、巧"为思路规划,以"天、地、人"为轴线分区,还原了西周的都城风貌,将周文化集中创新演绎。

明堂是整个周原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以仿古立柱、夯土实墙、真草屋顶、太室等复原形式和场景展示,生动还原了三千年前周代都城建筑风格和礼制建筑的恢宏气象,我们从导游介绍中加深了对“周礼”的印象,了解了周礼等级制度和教育制度是当时确立君臣、上下、男女、尊卑之分,是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的良好教育。

我想,无论承认不承认,接受不接受,“人人生而平等”与“教育公平”都是几千年来没有真正突破的真实存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是残酷现实。成熟不是回避现实,更不是抹杀现实,而是承认现实、接受现实,尽微薄之力,努力改变现实。(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但历史更容易记住那些改变和推动历史的人物,就像我们站在这里,说到西周,姜尚垂钓隐潘溪、文王渭水聘吕望、武王伐纣、周公吐哺等等一个个历史人物会进入我们脑海,这里面,没有一个普罗大众。

出了明堂,径直往里走,来到中轴文化展示区。纵贯周城南北的博物馆长廊,轴线串联了明堂广场、礼乐广场、周易广场、何尊广场、北门广场、军事景观区及青铜器博物馆餐厅、周文化博物馆、巨幕影院,形成了集合10多组雕塑、6个主题广场、3组特色建筑的文化景观带和室内结合室外的立体博物馆长廊。

礼乐广场以西周代表性青铜器毛公鼎(复制)为核心,以户外开放式博物馆的形式集中展示了周人迁徙、周朝故事、礼乐制度、职官制度、百家姓等周文化的重要内容。

最有纪念意义的当属和尊。据载: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何尊的最高价值在于尊内铸有122字的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武王的遗训,同时“中国”两字作为词组,也是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

望着凤凰山山门急陡似立的石阶,来了多次的人打起退堂鼓,绕开石阶沿小路往周公庙去,正欲跟队伍下行,几位女士要去凤凰合影留念,沾沾喜气。

传说在周朝兴盛前,有凤凰鸣于岐山,人们认为,这是周朝兴盛的吉兆,也有人以凤比喻文王,说凤凰是因文王德政而来。就像择良木而栖,人择君子而处,心择善良而交一样,凤凰本是吉祥之物,唯有梧桐树,才能招凤凰,才是最美之伴侣,如交友待人,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吸引他人,否则凤凰不落枝,君子不相知。

沿绿荫遮掩小道,来到被当地人称为“玉石爷”的汉白玉玄武像前,导游说凡来此处,必摸“玉石爷,”哪痛摸哪、摸哪哪好,百病包治、心诚则灵。

大家在洞外脱帽整衣、开始准备,肃然严谨、鱼贯而入。

洞里幽深晦暗、凉意森森,增添了几分神秘。轮到自己,上前近身,先摸了摸“玉石爷”的头,想着年过半百,总觉得脑子不够用,想问题直来直去,没有渠渠道道,能不能借助“玉石爷”神灵补补脑子;又摸了摸眼睛,视力不好,看啥都是个大概,加之读书,经常张冠李戴把猫看成狗,惹得猪嫌狗不爱;顺便摸了摸肚子,本是俗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一定要有好胃口,没有好胃口,营养跟不上,如何在残酷现实中奋发图强、努力打拼;最后摸了摸膝盖和脚把骨,自己酷爱登山,没有一双好腿,翻山越岭溯溪过河,腿不随心、不堪设想。

在周公像前,仰望这位周武王第四子,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为周朝八百年统治奠定基础,被贾谊评价为“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与中国有大关系者,唯周公一人。”为中华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西周初期伟大的政治家周公旦。

我们常说周秦文化,其实周、秦文化是有区别的,周文化以“仁”、“礼”、“道德规范”为核心,奠定了儒家思想基础,而秦文化已经有“利益”、“交换”“明法度、定律令”等法治思想和维护国家大一统、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功利主义色彩,其生活节奏和社会风气出现了“急促”冒进趋势,整个社会形成了“贪狼强力”特征。

据考证,除了政治、军事之外,《诗经》《尚书》的部分篇章以及《周礼》为其主要作品。普通百姓更熟悉,觉得更亲近的《周公解》是否出自其手,彼周公是否此周公,不敢武断。人一做梦,就说梦周公去了,因为周公会解梦,可做心理疏导,防患于未然。

说有一个秀才京城应试,在客栈做了个梦,找先生解卦,先生问你做了个啥梦?考生说梦见了一个美妙女子,就在眼前可怎么也够不着。算卦先生说你完了,离考场这么近,就是考不上。考生闷闷不乐回到客栈,整理行装准备回家,客栈老板说你还没考怎么回去呀,考生说我考不上,老板听完梦后说,凭啥说考不上,咫尺之遥,你是触手可得、手到擒来。

我们很多时候,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希望在梦里能得到。个人要有梦,组织要有梦,国家也要有梦,同样的梦,可以是空想,可以是梦想,不同的解释,就有不同的应变,得到不同的结果。

在林木繁茂、郁郁葱葱,清静凉爽、生机盎然的周公庙,1700余年的汉槐、1300余年的唐柏,见证着它的历史,也增添了它的沧桑,令人肃然起敬。真正让自己震撼的,还是一棵被飓风刮倒、已有70高龄的卧桑,据说当时管理人员看着这棵大树根系尚在,为了不影响交通,锯去了旁枝、砍断了头颅。就是这样,它也宁死不屈,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汲取营养,枝条和主杆成直角,排列整齐、向着太阳,从几乎枯死的枝干上喷发出勃然生命。茂密碧翠的桑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汲取自然的营养,迎接生的希望,成全了自己,感动着他人。

阳光明媚、麦浪滚滚,在古槐的树荫下,几位戴着石头镜的古铜色老人悠闲自得、聊天谝闲,两个雕塑似老者你来我往、对阵“掐方”,旁边几个用粗糙的大手指指点点,“掐方”者用手一拨,吼道:把手取开,是你下哩还是我下哩,你看你鼓吓该闲劲!被训者也不在意,仍旧按捺不住,伸长脖子,瞪圆眼睛,嘴里念念叨叨,不住地比划。

五丈原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东西皆深沟,原面呈“琵琶”形,向北倾斜,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屯兵用武的古战场。站在庙前广场张目眺望,原下民居、麦田交错穿插,人在田中,田在画中,一幅和谐大同景象,这一带也有稻田,有很多祖籍湖北、四川的老乡,大多是随诸葛亮北伐而留在周原大地的岐山人。

诸葛亮在中国已经成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神人,成为了智慧的化身,无论朝廷权贵、还是民间百姓无不以诸葛亮为楷模、为榜样。围绕诸葛亮的歇后语不计其数,如: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诸葛亮当伙夫能者多劳;诸葛亮住茅庐怀才不遇;诸葛亮娶亲才重于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

诸葛亮所以被尊为神,和《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尊刘、贬吴、反曹不无关系。在作者心中,三分天下者,刘备虽来自基层、编草鞋出身,创业艰难,但其根正苗红、心地善良、宽厚待人;曹“阿瞒”雄才大略堪称第一人,但“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挟天子以令诸侯”结党营私篡权建魏为人不齿;孙权文韬武略不是曹操对手,就是和刘备相比,也逊色不少,但其父孙坚、兄孙策俱是英雄豪杰,打下坚实基础,是“官二代”“富二代”的典型代表,先天优势无人所及,用周原人话说:只要不胡折腾,问题不大。

按说书中要多写刘备,但写作讲究反衬、烘托,罗贯中就浓墨重彩地书写刘备集团核心人物诸葛亮,把好事都归功诸葛亮,坏事都由别人背锅。

诸葛亮庙要看的东西很多,岳飞手书前、后《出师表》、落星石是自己每次必看,落星石是人们对诸葛亮逝去的哀思寄托和“天命难违”的惋惜无奈,《出师表》则是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回顾总结,岳飞奋笔疾书、发泄内心的悲壮愤慨。

看岳飞书写《出师表》,这次又有新收获,开始虽字里行间透出豪杰英气,但章法严谨、中规中矩,越往后越自由奔放、甚至狂放不羁,仿若鱼归大海、左右逢源,飞龙在天、龙腾虎跃。从文字中能看出岳飞的心情波动起伏,能看出岳飞的凌云壮志,能看出岳飞的一腔热血,也能看出岳飞透过对诸葛亮遇明主、得以尽显才能而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不能实现“精忠报国”的深深叹息。

岳飞在39岁,建功立业的大好年华被陷害致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杭州西湖栖霞岭建了岳坟,自己去过两次,感觉每次围人最多的不是岳坟,而是跪着的秦桧夫妻,人们或唾骂泄愤,这两个货害了岳飞;或交头接耳,感叹以“莫须有”治罪,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是有多少人知道,或许,真正的凶手不是秦桧。

从庙里出来,我想,诸葛亮六出祁山,殚精竭虑,累垮了身体,最后死在军中,但其最大功绩恐怕还不是他的多谋善断、他的鞠躬尽瘁,而是他的大公无私。相对统揽朝政相似、独握兵权相似、神机妙算相似的曹操、司马懿来说,诸葛亮最大的不同就是一则为忠,一则为篡;一则为公,一则为私。曹操用曹仁、曹洪,夏侯渊、夏侯惇;司马懿用司马师、司马昭;曹操最后将权力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司马懿将权力交给了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而诸葛亮却将权力交给费玮、蒋琬、姜维,嘱托自己儿子远离官场、种地耕田。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可谓古今政治人物之典范,无愧于“将相师表”之称谓。

抚今追昔,发人深省,情不自禁想起内无余帛,外无赢财,一生不为名利,死后不留骨灰的当代周公,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中华文化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最重要原因在于民族自身的内在力量,这种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绵绵不断的生命力所在,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如今,中华文化已经渗透到周原大地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使周原儿女世世代代养成尊师重教、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不但老师、学生,专家、学者,就是耕地种田的农民也喜欢读书、热衷创作,出了不少杰出作家。用杨智文老师的话说:周原农民白天种地,晚上写作,第二天还能见报,虽然不知真假,但从岐山作家群来看,此事应该不虚。

写作来源于生活,是真情实感还是虚实相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没有定论,孰轻孰重也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这无疑是好事,周原人说,锣鼓镓司都响着,就好着哩。不敢说起传统,就和封建保守、愚昧迷信、故步自封相连,一味抵制。不要像一些贪官污吏,见了名利,就像野狗闻着肉香,犯了错误,就说受了“西方资本主义思潮”影响,用周原人话说,羞先人哩。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决定向背的是人心,决定人心的是经济,发展经济,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在现代化的天缘醋厂,我们参观了从原粮、原料到发酵、过滤、检验、包装等流水线生产全过程,这个一尘不染的现代化工厂已经完全脱离了农家作坊小规模生产模式,其产品行销西北乃至全国,并通过餐饮企业走出国门、飘扬过海。

“民以食为天”,岐山之美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在宝鸡、在西安,甚至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的酒店后厨,随处可见岐山厨师。采风这两天,紧张而又充实,看了很多、想了很多、也吃了很多,无论走进哪一家餐厅、酒店、农庄,一屁股坐下就不忍放下筷子,不愿迈开步子,只有费费口舌、涨涨肚子。

采风归来,感觉周原不单是岐山的周原,不单是宝鸡的周原,而是所有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共同的周原。

不到周原,不知八百年王朝创业者的艰辛酸楚;不到周原,不知中华文明之源远流长;不到周原,不知周礼制度设计之博大精深;不到周原,不能目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场面和感人画面;不到周原,不能真正了解周礼濡染、知书达理的周原儿女;不到周原,你也吃不上“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旺”的正宗岐山臊子面。

如今,被誉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古陈仓已经将“看中国,来宝鸡”定为的城市主题形象宣传语,后面应该再加一句,“看宝鸡,来周原。”

2019年5月29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omtpkqf.html

周原行记的评论 (共 3 条)

  • 淡了红颜
  • 江南风
  • 浪子狐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