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亮剑》之后

2018-05-11 11:22 作者:少华山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亮剑》之后

-----长篇小说《亮剑》读后感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在浏览京东网的时候,看到图书在进行促销。刚开始没有在意,后来看到优惠幅度挺大的,于是就试着找了一下最高院的《司法观点集成》。找到之后,看见九百多的图书,优惠之后,只要伍佰多,近乎半价。于是就下单,下单之后。发现每满一百元,减五十元,而这笔订单,已近接近一千一百元了,还差四十多元,就可以再减五十元。为了凑单,于是就找一本四十多元的图书。找啊找,就找到了都梁的长篇小说《亮剑》,看买方评价,有一个说的不错,为了追一个女同学而买的,现在女同学正在和自己一起阅读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呢!重新下单,付款。收到之后,一翻开这本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无法放下。才知道,看电视剧和阅读小说,根本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看完之后,我的心情也不像看电视剧那样兴高采烈的,只因为小说是在主人公李云龙文化大革命中自杀戛然而止。读完之后,我的心情无比沉重。

《亮剑》原来是悲剧!

其实,看这个小说名字,也许有一部分人可能就会想到了,亮剑之后的不好的结果。在我们这个崇尚中庸之道的国家中,亮剑精神无疑是违背中庸之道的。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奉行中庸之道,才能生存,而先要想办法生存,之后才能发展。李云龙作为战场上的指挥员,亮剑精神战无不胜,创造了许多经典案例。据说,亮剑的案例,已经被美国西点军校列入授课范围加以研究,被他们研究。但是,这个过草地的时候就是团级干部的李云龙,一直到抗战结束的时候,还是一个团级干部。期间还不止一次的被降级,其实,这就已经预示着龙云龙的命运了,不打仗了之后,李云龙这样的具有亮剑精神的英雄,命运是不言而喻的。《亮剑》电视剧讲述到李云龙军校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就戛然而止,于是皆大欢喜,于是英雄形象依然高大。看了小说,才知道,《亮剑》原来是悲剧。小说后半部(以建国为分界线),就显得厚重,沉重,深刻。可以看出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担忧。但是,在建国初期,李云龙却奇迹般地在大军区军长的位置上稳定住了,一直到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两派武斗,占领了军械库,进而占领了师部,足以毁灭半个城市的炮火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的危机时刻,李云龙再次亮剑,在请示上级,没有明确的答复之后,毅然亮剑。发起进攻之前,李云龙再三叮嘱:造反派不开枪的话,部队不能开枪。但是一开始,造反派就下了死手。忍无可忍,无需再忍!于是,厄运再一次降临到李云龙身上。这次不是降级,最后是李云龙饮弹自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李云龙迷茫了,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造反派没错,他李云龙没错,为什么就出现了面前的情况?想起生死知己赵刚帮助自己学习文化,自己还以文化浅淡为荣,李云龙不仅对文化神往了。当初,自己的岳父——一个有着老知识分子睿智的江南宿儒,在谈到“政治”的时候,一些观点引起李云龙的不满,争吵后不欢而散。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知识分子是具有远见的(但是,他早就被“专政”了)于是,李云龙倒下了,但是李云龙这个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学长廊中站了起来。近来,从网上找到一部香港中文大学组织编写、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先看的是第六卷《砸烂旧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与浩劫》(1966年至1968年)。看到初期批判海瑞罢官,看到所谓的引蛇出洞,看到批判罗瑞卿、批判彭真。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让人说真话。要批判谁,只能跟着批判,谁要是质疑,或者实事求是地论证这个人不是批判中所污蔑的那样,那么,他就会成为下一个要批判的对象,这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前几天,又在腾讯网上搜到一篇文章《周缨泉:文化大革命是历史之必然》,文章前面导语指出:“如果说文革是历史性的试错实验,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文革这种历史性的试错实验的设计思想;最后如果有人硬要说文革是一场浩劫,那么这场浩劫的也是马克思主义之历史必然”。文章作者是一个叫周泉缨的,由于文中提到一篇文革期间的大字报《四一四思潮必胜》(注:周泉缨为执笔者之一),并且声称当时全国只有毛泽东一个人读懂了这篇大字报。好奇之余,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这篇大字报原文已经找不到了,只能了解个大概。但是,也并不像说得那样神奇,好像这篇大字报有多么高瞻远瞩的远见。只是派性之间的一篇互相攻击的普普通通的大字报。无独有偶,我还看过一篇张国焘的文章。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张国焘在11月到苏联伊尔库茨克参加《远东被压迫民族大会》(后改为《远东劳苦人民大会》)时的所见所闻。在文章中,张国焘写到:“当时最引人注意也是大家经常谈论的问题,就是俄国的粮荒。俄国粮食的配给制度,是每个士兵每天配给两磅黑面包(笔者注:一磅合0.972斤),钢厂与铁路工人每天配给一磅半,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一磅,共产党员每天四分之三磅,黑面包的质地坏得很,通常所含的面粉不过五六成,有时低到两成。……在这种情况下,人人都在叫饿。机关工作人员早上起来只能喝些开水去办公,在办公室里实在饿得不行了,才从一磅面包中抽出一片,其余的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午餐,一部分做晚餐”。当时距离十月革命已经是过去了四年。这个情况,我是第一次了解到,那么,在中国建国后不到十年时间时间的58、59年直到1960年,也是发生了大饥荒的。两个国家如此相似,我想,这个也不是建国后的第一、二年,也无法把原因归结给旧社会吧。在小说中,大饥荒时期,李云龙将家里的所有积蓄拿出买了500斤玉米面,全部交给给特种兵,因为许多军属到部队来逃难,部队也不能把父老乡亲撵走啊。由于自己家中也是严重缺粮,妻子田不解,于是李云龙有一段深情地述说,这个情节,将李云龙对老百姓深厚的感情表白的淋漓尽致,无情未必真豪杰!如果说此前李云龙是一个满口粗话(建国后这种粗口就比较少了)、大大咧咧的张飞式的英雄,有了这个情节,李云龙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他并不是一个赳赳武夫,他还具有一腔柔情,所谓的侠骨柔情就是这个情况了。

岁月流逝,文化大革命离我们越来越远。但是,就在前几年,网络上竟然还有一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在呼啸着:再来一次。有人跟帖:孩子,文化大革命真的不好。我也不知道,这个孩子是在什么语境下呼喊出这个“再来一次”的。我出生于上世纪七0年代,文化大革命结束的1976年,我五岁,对于文化大革命的记忆,我还只是一个儿童的感受。我只能告诉他:孩子,文化大革命真的不好玩!(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ojdrkqf.html

《亮剑》之后的评论 (共 6 条)

  • 想喝却怕喝醉的酒
  • 春秋书生
  • 浪子狐
  • 雪儿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