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晋中行

2018-07-28 10:33 作者:蔡怀森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晋 中 行

从石楼到交口县的双池镇,一路是吕梁山的东脉。与西脉相比,地形、地貌、气候,尤其是植被均有很大变化。山地稍显平缓,道路也宽阔些。山头多覆盖灌木丛,少了裸露的黄土坡崖,还能看到连片的林地和片块较大的庄稼地。初秋季节,林木繁茂,路旁时有缀满枝头的核桃、红枣。吕梁秋色,一片生机。

双池镇在交口县东部边缘,也是吕梁山东脉的边缘。再向东就是晋中走廊,也有称晋中平原的。

双池镇这座山边小镇,当年红军东征的前锋曾到过这里。如今镇边一排连绵几公里、颇具规模的工业园区,庞大的厂房门口看不到厂牌标识(这是目前一些企业的通常做法)。现在工厂的生产工艺、装备设计,都用各型彩钢板包裹,形态各异,应该都是一些除烟尘,降嘈音的辅助装置,一般人很难看出是什么工业产品的工艺设备。我经过仔细辩认感觉应是煤化、焦化、钢铁冶炼、发电、氧化铝等生产设施。没有了旧时的火光冲天,也没有了浓烟滚滚的烟囱,没看到涌流排放的黑水。然而整个厂区、包括整个小镇还是笼罩在薄雾般的尘埃中,不禁想起了问世时间不长的PM2.5.

一个地区无论如何总是要发展经济的,政府要财政收入,官员喜欢JDP,老百姓要就业、挣钱过日子,这地方有的是资源,自然就要想方设法把这些资源变成经济效益。污染难免,当然要治理。眼下这一片工厂的生产,几千工人生活消费对小镇的繁荣是至关重要的。晋中大户们以前有了钱,都在家乡修高墙大院,成了现在热门的旅游景点,现在的煤老板富豪们都去海口购房了,他们当然知道哪里的空气比这里好。

看山西地形图,西部的吕梁山脉约占全省面积的45%,东面的太行山、偏北的五台山、晋南的太岳山、中条山合计约占45%,中间部分不到10%的占地为两大山脉间一条平展的川地。形似走廊,满满的绿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灵石乘车去晋中市(以前的榆次市),一路就是行进在这条充满绿意的走廊中。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这里是山西难得的一块宝地,更为难得的是上苍还赐予了这块宝地上一条水流充沛、奔流不息的汾河,沿整个晋中平原流过。

“汾河流水哗啦啦,阳三月种庄稼,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都杨花……”

曾经的大江南北兵荒马乱,水旱频起,民不聊生时,当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上白茫茫,秋一片水汪汪时,在晋中平原,汾河两岸通常是“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了。近代史上勤劳智慧的晋中人,沐浴农耕文明的传承,由农到商,创造了晋商奇迹。今天晋中一线的名城、古城留存的商贾大院文化就是这一辉煌的写照。

1933年,阎锡山主政山西期间,在这条走廊上修了一条同蒲铁路,推动了山西的发展,在沉寂了多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中,这条走廊热闹起来,不断添加着新的手笔。改造的县道、省道、国道。高速公路、铁路。高架的高速铁路,公路。还有地下的各种管道设施。并不宽阔的晋中走廊已是多条交通线路并驾齐驱。坐在高速公路崭新的大巴上,车中仅6—7人的旅程,沿途稀疏的车辆,不敢说这里的交通发展是否有些过剩了。

车窗外晋中平原的川地上,庄稼好象没有绿化的树木多。依然是雾蒙蒙的,沿途村庄、庄稼地里见不到休闲劳作的人群,更不见了汾河流水的踪迹。曾听到山西的朋友说起,如今辛辛苦苦种一年庄稼,每亩地只能有1—2百元收入,买辆重卡运煤,一年净赚就是十几万。早年在晋中平原的汾河边,天气晴朗的日子,面向南方,左边能看到魏巍太行山脉,向右看是厚重的吕梁山,向南隐约可见太岳山和中条山的山峰。如今这些已成传说了。

山西长时间以来,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单一经济发展模式,随着经济发展结构的调整、市场变化,目前遇到了很大困难,但这也可能是一次机遇,将倒逼山西的产业转型升级。历史上山西及晋中经济发展最辉煌、商贸金融领先全国的最兴盛时期,并不是靠煤、焦、铁的支撑,更不是村村点火炼焦,户户挖煤运煤。而是依靠人才,依靠诚信为本的晋商文化。依靠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走出去“汇通天下”的精神和气魄。

相信晋中会有一个天清气爽,经济再振兴的明天。

2015年 10月 30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objskqf.html

晋中行的评论 (共 7 条)

  • 听雨轩儿
  • 程汝明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 东湖聚李胤德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