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理人错放中和峰标志碑的心理情结之分析

2018-07-05 11:27 作者:古稀老头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2015年,我从三月街开始徒步攀登大黑顶,发现中和峰在大石崖上面融入了龙泉峰,远在大黑顶之下,并没有灌顶,返回后在上发了帖子。事后多次攀登苍山过程中,逐渐发现咱大理人错误地把龙泉峰靠近电视塔的那个山头当中和峰,这是大错特错了!最近又几次在微信中具体阐明了我的观点。现在老头进一步分析分析咱大理人产生这错误的心理情结。

(图)

这个卫星截图是七哥提供的

大唐开元25年即公元737年,蒙舍诏皮罗阁在大唐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公元738年(建国第二年),把都城迁至大理古城南七公里太和村西的太和城。没有大唐就没有南诏!很自然,无论政治、经济、文化都全盘中原化就是南诏的基本国策。太和村的名字是西洱河蛮(白族前身)的村子,皮逻阁把国都放在这里取名太和城,这里就有了中原文化的影子。

(图)

四十二年后的公元779年,另一个南诏王异牟寻把都城由太和城迁到了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北),紧靠着桃溪。从此,作为南诏大理国都城,羊苴咩城历经了唐、宋、元、明4个朝代,存在了500年。元灭大理国城毁,明洪武15年开筑现在的古城,都在中和峰山麓,历千年受中和峰露的滋润,大理古城直接受惠于中和峰,恩莫大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即位不久,仿中原王朝的做法,把南诏境内的名山大川封为五岳四渎,点苍山因在国都内,所以封为中岳。苍山19峰峰名的由来估计也是这个时候定下来的(欢迎有识之士指导批评)。那么这个峰,为什么取名为“中和峰”,国都紧靠在此峰之下,取名关系重大啊!

人们知道“中庸之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而中和就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内容。

什么叫“中”,《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什么叫“和”,“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喜怒哀乐乃人之自然性,本于自身,所以“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这“本”,受到外部事物的刺激,喜怒哀乐发泄出来皆中规中矩,就叫“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那么“中和”的作用呢?“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天下最大的根本(必须务本);和,天下达道。达到中和,即天下有道,达道了,天地都有了应有的位置(风调雨顺),万物都会得到休养生息。天下就太平康乐了。作为个人修养,中庸之道,又是不偏不易,务本、固本、乐本的处世原则。所以这个峰之所以叫中和峰,可见她在大理人心目中的崇高神圣地位。

(图)

于是,在中和峰海拔 2900米处的半山腰上建有中和寺,民间称之为仙都。始建于公元738~902年(南诏国)时期。后,历代多次重修,今寺外路侧还有李元阳的神道(俗称衣冠冢),清康熙时,中和寺称作上帝宫。寺里曾经有过数块名人题匾,首屈一指的,当然是清朝康熙皇帝新觉罗•玄烨的御笔“滇云拱极”匾额了。此外还有李根源的“磅礴排奡”、周霞的“山海大观”……

另外还有一个比中和寺更有意义——作为大唐王朝和南诏重新和好象征的苍山神祠。点苍烟霞客估计,年轻人知道的就不多了。

(图)

“苍山会盟”是南诏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自天宝战争之后的四十多年,南诏叛唐,成为地方割据政权,互不敌对。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异牟寻以不同的路线派出三路使者,带着丹砂、帛绢、黄金和当归等信物,前往长安。三路使者全都见了唐朝官员。讲和也是唐朝的心愿。因此在第二年的正月间,唐朝派了使者崔佐时来到南诏,宣读了唐德宗的诏书。过了几天,崔佐时与异牟寻和太子寻阁劝,以及清平官等在苍山神祠盟誓。盟书一式四本,一本藏在点苍山神室,一本沉入洱海里,一本放在南诏的祖庙,一本进献给唐天子。盟文很恳切地表明,南诏发誓永远归顺唐朝。从这以后,唐朝又派来使者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赐给南诏银窝金印,上有“贞元册南诏印”几个字。会盟地点就在苍山神祠。

苍山会盟标志着,地方割据政权重新归附中原中央王朝,此举意义该多大!所以走廊东壁嵌了一块“苍山诗碑”:

西南雄阔地,苍洱大名垂。

众壑同古,此峰云更奇。

此峰云更奇,一点都不为过。此峰既指点苍山也可专指中和峰!中和峰上有这么重要的文物古迹,可见其历史文化意义,苍山任何一峰都无法与之比拟。中和峰,巍巍乎大哉矣!

(图)

这就是苍山会盟碑

(图)

点苍山斜阳峰上有将军洞,里面供奉着唐公李宓。李宓,何许人也?他是征讨南诏的最高指挥官。

唐玄宗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个不错的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但老头老了,糊涂昏聩,宠爱杨贵妃,朝政为杨国忠把持,边疆大吏贪戾暴虐,对南诏发动了不义战争。公元751年,鲜于仲通帅八万兵攻打南诏,全军覆没,但“西洱全军败没时,捷音犹自报京师”,杨国忠欺上瞒下,仍在庆功。天宝十三年(754年),杨国忠又派剑南留后李宓帅二十万大军,分三路进攻南诏,企图一举灭掉南诏。结果李宓沉江,大唐又全军覆没。这时的南诏王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下令收唐军将土尸骸筑“京观”祭而葬之,“以存旧恩”,筑“大唐天宝阵亡将士冢”(就是天宝公园内的万人冢了),并在王都立大碑(就是德化碑),刻石记述“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委。德化碑经历千年风雨,如今还立在马耳峰山麓的太和城遗址内。这两处的遗址,无疑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与中和峰比较起来,你说哪个更重要!

(图)

至于其它16峰,圣应峰下有感通寺,负石阻兵的观音塘;应乐峰下皇家三塔寺;兰峰之下的无为寺;莲花峰下的保和寺……他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意义,但与中和峰比,那是小巫大巫之别了!

中和峰在咱大理人,特别在古人心目中,无比崇高伟大,神灵一般压抑着大理人,提起中和峰无不战战兢兢,小心翼翼,不敢造次,大理人希望她顶天立地,这大概就是前人,康熙还是民国时代,他们绘制地图时的心理状态了。再加上绘制地图要实地考察,从三月街徒步上到龙泉峰顶,要爬升2000多米,古代文人大都是文弱书生,估计体能大概不如我,坐在书房,一描一绘,就让中和峰与中和溪贯顶到苍山东西分水岭的山脊了。

(有错误的地图)

看看这标错了的地图,可以看出作者唯中和峰为大的心态。绘好后似乎觉得不妥,进行了修改,但既然出了让中和峰与中和溪贯顶的这样根本性错误,再修改也不能自圆其说,下面的说明也就颠三倒四了。

“根据清代康熙《大理府志》中的苍山洱海图,和1932年绘制的《十九峰、十八溪图》,以及1956年解放军总参测绘局绘出的海拔高度。苍山十九峰从北向南的峰名和高度依次为:云弄峰3600米、沧浪峰3546米、五台峰3755米、莲花峰3958米、白云峰3790米、鹤云峰3920米、三阳峰4034米、兰峰3955米、雪人峰3944米、应乐峰4011米、小岑峰4092米、中和峰4092米、龙泉峰4088米(就是这两峰海拔是低级错误)、玉局峰4097米、马龙峰4122米、圣应峰3666米、佛顶峰3615米、马耳峰3285米、斜阳峰3074米”。看到了吧,红色字体标出的这种低级错误,就源于让中和峰与中和溪贯顶了。

查苍山19峰18溪,奇了,也就只有中和峰与中和溪没有贯顶!大自然也真会与大理人开玩笑,那么重要的中和峰与中和溪,为什么偏偏就不让她贯顶呢!

(图)

所以老头建议,为体谅咱大理人的中和峰情结,为照顾爬山驴的虚荣心(我也是,所谓纵走七峰啦!),电视塔南边的这个龙泉峰的山头,我们就把她叫做“虚拟中和峰”吧。也刻个标志碑“虚拟中和峰”,来代替原来的这个碑,就放在原来的位置,没有必要放到山头上。路边,登顶了人人都可看见。而且都知道指的是这个山头。

现在科学昌明,技术进步。卫星地图,一目了然,GPS精准测量。所以老头坚信,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理人一定会重新绘制新的苍山19峰18溪地图的。

这只是时间问题。咱们爱登山的爬山驴别着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viskqf.html

大理人错放中和峰标志碑的心理情结之分析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