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故镇旧忆》

2018-06-30 05:18 作者:武小光光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初三的时候,十六岁的年纪,快要去市里却还没走,还在镇上待着,那个天,记忆中不是很热。由于要举家搬到市里,父母先去那边要解决工作问题,家里就我和奶奶,还有弟弟,还有爷爷,爷爷整日不知在忙什么,早出,很晚才回来。

那时候,不怎么喜欢上网,每天的乐趣就是中午十二点多的时候,东南卫视有一个音乐节目,会放一个歌单,里面有上一周的热歌榜,也会有新歌打榜。我喜欢把饭从前院端到里屋的电视前,然后把摇头的风扇杵到自己面前使劲的吹,这时候,爷爷总会把风扇再挪回原来的位置,接着数落我半天。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也记住了很多好听的歌,知道了一个女歌手,叫郭静。很喜欢听她的《聊天》,从那时起,我开始迷上这种风格的文章和歌曲了。

老家的街道,一拐角的位置,是一条笔直、泛白的水泥路。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我小升初的暑假修好的。路旁种着土槐树,不粗,一只手都能握住,却足够好的遮住炙热的太阳,不多也不少。阳光透过树叶的零零星星洒落在地上,树影斑驳。走到和柏油路交接的位置是我小学的位置,初中的路远些,多走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家卖早餐的店,从我一年级的时候父亲就一直陪我去那边,尤其是天的时候。早上,父亲总是给我带着厚厚的大帽子,捆着自己充满烟草味的围巾,把我背到这里。父亲喜欢喝他家自己磨得油茶,里面会泡一根油炸的麻花,咬起来外面软糯,里面劲道。我吃豆腐脑,外加父亲碗里的这根麻花,吃的我的头顶开始冒起蒸屉般的热气时,也就饱了。这么一直分配到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不再亲自送我,才算结束。因此,一直觉得这条路很容易让人心安。

初三,父母不在身边的那段日子里,我学习格外认真、自觉,写完作业就坐在炕上和奶奶谈心。那时候,上完一节晚自习就可以回家,夕阳都没来得及落下。回家的路上总会嘴馋,买一袋炒黄豆,躺在沙发上,什么也不干,一粒一粒的扔到天上,梗着脖子张着嘴去瞄准,但十个有八个还是接不住。奶奶会在做晚饭的时候,把后锅的水烧热,晚上我们用来烫脚。爷爷总说:“洗头洗脚,强过吃药。”

家里的一套沙发,是父母结婚时候买的,可以折叠那种,纯木工定制的,质量好的出奇,叠起来是柔软的沙发,撑开是加了弹簧的木板,包裹印着黄花的布料,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会铺个凉席睡在上面。或者放假的时候,和一个街道的伙伴们坐在凉席上打扑克,赢卡片的那种。奶奶每天都会用毛巾把凉席擦上几遍。

老家夏季的晚上,一点儿也不热。奶奶会在睡之前,把窗子打开,让盛夏里的风吹进来。家里的后面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很高。不过样子就像饥荒年间从没吃过饱饭的青年男子一样清瘦,树冠一点也不大。每晚拉了灯之后,就会听见被放大了很多倍树叶之间碰撞的声音,簌簌作响。奶奶把收音机放在耳边,听着评书,我在里睡得香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白天,奶奶在厨房里忙碌,做完饭就和老朋友在门口拉拉家常,我吃过饭就去上学。夏天,我特喜欢吃奶奶做的西红柿汤面,面条很白,薄薄的,纯手工的面条,每次奶奶从袋子舀出面粉开始和水的时候,我就搬着凳子在旁边看着,看着面粉怎样被弄成圆圆的面饼,切成细细的长条。出锅之后的面条泛着晶莹的筋道,然后会倒入熬好的西红柿汤里,汤特别浓厚,上面撒有葱花,有西葫芦片,有韭菜和提前汆过水的青菜,会倒一点点辣椒油,入嘴的感觉很温和,我会喜欢的连碗底最后一滴汤都抖进嘴里喝掉才算结束。吃过饭的额头总会冒起一层细汗,用纸巾擦拭之后,爷爷就会把前一天放在井里的西瓜吊出来切好,装在暗红色的木盘里。那个木盘我经常见,大年三十下午祭祖的时候它装着黄纸和酒水,除夕夜里、八月十五用来装着供奉神灵的点心。每次我总是吃两块,那种井水特有的冰凉和西瓜的甘甜,让人连头皮都会张开庆贺这绝妙的感觉,拿到手里的西瓜皮上还存有很多泥水。小时候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想,神灵也是和我一样吃木盘里的食物吧?

吃过饭,我背着牛仔材质的单肩包去学校,里面装着几本作业,到了教室就挂在双人桌的旁边,从里面掏东西的时候,总觉得蛮酷的。

中考结束那天,有一点微,不打伞都不会淋湿那种程度。空气特别清爽,奶奶没有问我考的怎么样,后来她说下雨是因为老天爷给念书学子的一个优待,这种雨正好降温,却又不影响人出行,说明我今年刚刚好。

后来,和奶奶说的一样。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kiskqf.html

《故镇旧忆》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