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巷秋语

2019-12-29 21:34 作者:老秋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老巷秋语

文/老秋

近二年的时间内,我利用闲暇之余写了《我的小巷》《抚摸小巷》《小巷•》《走街串巷手艺人》《小巷中的商贩》等十几篇散文随笔。并陆续在报纸、书刊,公众号平台发表。这些散文随笔的内容或多或少都与古镇的小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文友关切地问我,是不是在刻意写个小巷散文随笔系列,扪心自问,这个问题真的未曾想过。不过文友的话我也不觉怎么得意外,因为我在小巷中生活了近六十个秋。我最熟悉的莫过于小巷,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我笔耕的沃土,如果那一天我离开了小巷,即使给我一支生花妙笔,恐怕也会景德镇改行--没了瓷(词)。因为我的骨子里已经有了小巷情结,小巷直接影响了我创作的风格。

本月上旬,我再写了一篇《老巷日》的散文后,于小巷中与朋友邂逅,朋友风趣戏言,是不是一鼓作气再写篇《老巷秋语》?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朋友的一句戏言,竟然一下激发了我的码字热情,撩拨了我的灵感。其实我颇喜欢秋日里的老巷。老巷秋日的人文风情民俗,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每当提起就会在脑海中重重叠叠。

先哇老巷的崽俚们吧。崽俚是国家的花朵,也是老巷的未来。秋日,是夏天童话故事演绎的大结局。暑期刚刚开始,小巷中的男女崽俚早就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疯狂串出了家门。昌江河畔的蝉、蚂蚁、蜻蜓、蝴蝶、蚯蚓、金金虫、以及水中的幼虾小鱼,皆成为他们玩耍的对象、也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快乐。苦恼的时候,时间容易延长。快乐的时间,却又容易缩短。转眼暑期结束,一群脱离了疆绳像野马一样的男女崽俚,只好重新背起书包走进学堂。外面后世界很精彩,坐在教室实无奈。玩野了的心,似放飞的风筝,要回收,刚开学老师上课前再三强调。他们放学后回到家,只能利用短暂的时间聚集一起玩耍。待到娘的呼喊,才极不情愿地,挪动两只灌了铅似的脚,一步一回眸,回到家里写作业,复习功课。刚进家还不忘猛然回头,互相间盼着鬼脸。童年的时光,人人都是时间的富翁,大把大把地挥霍也使不尽。贪玩是孩子们的本性。

古镇郊外森林公园的枫叶穿上了红妆,秋是枝头的写意;古镇的老巷,老巷里的秋天却是属于唇红齿白之间。熬过了酷暑,老巷人家的食物明显多于夏天。夏天骄阳似火,热浪袭人,老巷里卖吃食的不多,品种比较单调。而秋天不同了,卖毛粟子的、卖砀山梨的、卖桔子的、卖柿子的、卖葡萄的、卖甘蔗的、卖桃子的、卖枣子的小商贩,他们肩挑、车拉、手提,川流不息,蜂拥一般挤进小巷。这还算不上什么,除去鱼肉,就连餐上也有了罗卜、黄瓜、芹菜、土豆莲藕、茄子、菠菜、辣椒、西红柿等种类丰富的时令蔬菜。足不出巷,天天尝鲜。人们常说:春天葱笼,夏天繁盛,秋天斑斓……寻秋,不一定要去登山涉水,眼前的一切,已经确确实实,透露了许许多多秋天的信息。老巷人家,足不出户,仅此也算是一叶而知秋吧。(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孟兰盆节,汉人祭祀先人的日子。老巷人家有情重义,家家户户特别地作兴。上山扫墓几乎是一种庄重的仪式,祭祀去世的亲人。祭品摆放三鲜三素:肉、鱼、鸡蛋称三鲜;豆干、白菜、罗卜称三素。若要更加丰富,可供奉饺子粑,水果,美酒,香烟。挂彩旗,烧纸钱,焚香,鸣鞭爆那更是必不可少。跪拜叩首,想起亲人的模样,忆往昔,历历在目,禁不住泪流满面。

因为“七日半”这个特别的日子,老巷至今流传这样的习俗:到了七月半,小孩是不能下昌江河戏水的。 坊间传说:七月半,鬼乱串,下河戏水上不了岸。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没有什么科学根据,七月半下河戏水未免一定上不了岸。传说的背后,饱含了浓浓的亲情,那是长辈对后生的关,因为七月半气温下降,河水转凉,戏水容易发生腿脚抽筋,出现溺水意外。长辈故意借助鬼神吓唬吓唬小孩。小时候我用手指指点月亮,外婆吓唬我,等我睡觉后,月亮爷爷会从天上下来割我有耳朵的。第二天起床,我首先照镜子,两只耳朵还在,哈哈笑个不停。

我白发苍苍的老母亲,1935年在老巷出生,至今于老巷中生活了八十余年。每年七月半,她总会给我叨唠,祖先会回家拿钱用的。祖先回家拿钱蛮有讲究,来往不走有灰尘的道路,所以七月半的前天,即七月十四日,这天一定会下。我曾仔细观察过几年的七月半,每逢七月半来临,这天十有八九的概率会下雨的,即使不下大雨,也会下毛毛细雨。母亲过的桥比我走的路多,母亲吃得盐比我吃得饭多。老经验,这证明她生活阅历的丰富。后来我想其实这和气象学有关,犹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大破曹操大军。祖先不走有灰尘的路的说法,肯定添加后人主观臆想色彩。浓厚的个人情感

追逐“七月半”浓浓人间烟火味尾巴的,总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佳节。秋风清清爽爽吹得人衣飞举,穿越袖口和裤管,把周身爽朗而惬意地抚动。旅外的家人,带着异国他乡的思念、乡愁,犹如涓涓细流,汇入日牵夜挂,大河般的老巷。亲情就是月亮,月亮永远辉映着充满爱与温情的老巷。

老巷人家敬重月亮,似乎是敬畏生命。皓月当空,小时候的我是不敢用手指点月亮的,那是对月亮的不敬。赏月只是仰望、崇拜。仙逝四十余载的外婆曾经教我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依然记得。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岁月如歌,白驹过隙。虽然诗人去矣,但是他把生命写在他的诗句里。世界上延绵最久还是非物质的—思想与精神。世界上最坚固的建筑物就是文字。文字万岁!万万岁!

相传中国月饼有几大种类: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潮式月饼。也许甚多,我不解其详。品种丰富,风味独特。尤其是年轻人喜爱。有趣的是巷中的老人对于月饼而言,喜欢的是本地出产的月饼:芝麻月饼、五仁月饼、豆沙月饼、葱油酥月饼、冰糖酥月饼。个中原由,像古镇出产的瓷器坛酝酿的米酒,值得一番品味。

胃蕾是有记忆的,任凭岁月的长河之水日夜不停地冲刷,也无法忘记它所钟爱的味道。亦如我于老巷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flbkqf.html

老巷秋语的评论 (共 5 条)

  • 浪子狐
  • 王东强
  • 残影
  • L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