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与百步亭文学社朋友谈写作

2020-04-24 10:20 作者:偏隅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百步亭文学》作为百步亭社区15万居民自己的文学刊物,就在大家的跷首期盼中,已经出版了三期。从各方面反馈的情况看,《百步亭文学》可以说很好地激发与调动广大文学好者的创作热情,同时又能够满足百步亭社区广大居民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但从所收集的稿件看,尚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初习者难以厘清文学作品与新闻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误将新闻报道当作散文发至本人,有将散文作为报告文学看待的,……。为了更好地普及文学基本知识,掌握创作技巧,促进百步亭社区文学创作事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进一步适应与满足广大居民对于社区文学作品的需求,本人作为刊物的主编觉得很有必要就其文学创作这个严肃的话题,根据自己的浅显理解与创作体会,与业余作者展开深度的交流与探讨,自谓这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孔庙里武文弄墨”。其意在于抛砖引玉,以期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借以促进百步亭社区的文学创作水准获得进一步提高。

一、有关体裁的同异

1、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札记、速写等,而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报道。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文学作品指的又是哪些方面呢?我以为,包括特写、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散文、随笔游记故事小说、笑话、杂文等表达优美并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这类作品。

本文所讲的用作与文学对比的则仅仅限于狭义的新闻这一类。在现实中,常常有些人搞不清楚这一类的新闻与文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下面我与文友谈谈自己就这方面的看法,可能这一看法并非正确,而且很有可能错误,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这一基本判断。

最大的区别,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显著不同。新闻凭藉的是逻辑思维。什么是逻辑思维?咱不谈定义,简单而又通俗地讲,数学的一加一等于二即是例子之一,依从自然规律,循序渐进是其特点,不能跳格运行。拿到新闻稿件的写作中来说,即是只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讲清楚了即可。再细说下去,就是只要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六大要素说清楚了就行,而不需要过多的修饰性词语,不需要描写,不需要抒情,简单明了,意指明确,读者一看便知。往往在即发事情的应急报道中,以专业术语中所讲的“短平快”方式,让读者在最快最短的第一时间,就能及时了解到这些相关的信息。而文学作品呢?则纯粹是一种形象思维。这里所说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不指哲学上的定义,而指的纯粹是一种文学定义。所谓形象思维,即是说,即在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形象、情感以及联想和想象,通过事物的个别特征去把握一般规律从而创作出艺术美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能力的强与弱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审美水平。(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形象思维,借助于形象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的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即是说,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文学创作过程中思维的超效能量。就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正如原广东省长黄华华说的:数学是逻辑思维,抽象而理性,文学是形象思维,具象而感性;数学讲的是精确,文学讲的却是感觉;数学讲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而文学则是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两者是事物的两极,各有各的规律。黄华华这里所讲的“数学”,即是本文所讲的“逻辑思维”。

形象思维,不仅要在语法、逻辑、修辞上动一番工夫,还得更多地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这些通常的表现手法。即使是叙述这一类,也还有倒叙、顺叙、插叙、补叙之分。描写呢?有对象上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有角度上的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有感官角度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而人物描写还可分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至于抒情呢?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托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融情于理法等等,名堂可就多的多的是了。第二,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个立意与命题的问题,例如依据内容命题法、引语命题法、辞格命题法、设问命题法等等,那就更多了。三呢,更有谋篇布局方面的诸如欲擒故纵法、开门见山法、首尾呼应法、层层递进法、先抑后扬法等等技巧。此外还有“横切悬念倒叙事件”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法、“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法 、“一箭双雕一点两面”法、“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法、“银丝串珠数点一线”法 、“明线暗线双环连套”法、“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法、“盆中藏月以小见大”法、“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法等。就是说,文学作品存在着这些诸多结构、语言等方面技巧的灵活运用,决非新闻写法所可以比拟的。

还有更为重要的区别则在于:用于消息、新闻的报道,能及时、真实、客观地记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弘扬社会正气、匡扶正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类的消息与报道,便很快转瞬即逝,存留于人们记忆的也会像云一样随之消失。而文学作品呢?因为它的正面作用与新闻报道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更因为它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富于哲理人生感悟唯美的审美情趣,等等,它不仅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与时世的变更而有所消失,倒是相反的,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成为经世之作自然会永远流传下去。

2、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异同

说完了新闻报道与文学作品的比较,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新闻、通讯与报告文学有何异同的问题。

除了思维方式的显著不同,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还在于:一是,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二是,新闻一般只有叙述一种表现手法,无须修饰,亦不讲究润色,因而呈现给读者的只是文字简洁、语意明快、篇幅短小,通讯则有较多的细节描写,常常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文学表现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详细而又深入地报道近期出现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典型经验的一种新闻文体,一般篇幅比较长;三是,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消息、报道是报刊、广播、电视里常见的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在我们百步亭社区,各类宣扬志愿者事迹、百步亭新气象的报道可以说铺天盖地,这对于弘扬社会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百步亭社区的典范、经验之所以能走进全国公众视野,进而成为全国各个社区效仿的榜样,起到了无与伦比的突出作用。因此,在这些广泛、大量的报道中不难发现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消息、报道写作中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尽量不用“我们”、“我”等第一人称,描述事实要客观、公正,不得出现“我认为”这类属于主观臆断的“硬伤”句式。而文学创作中,则丝毫不受第几人称的限制。

就因为通讯与报道在写作上有着上述诸多方面显著的不同,因而通讯这一体裁常常被广泛运用在人物和事件的写作中。故此,通讯除了具有新闻的这一典型特性,更多的还具有形象性的一面。因此,通讯不仅可归入新闻一类,但它又因为具有文学作品的显著特征。于是乎,就其体裁划分而言,通讯同样也可归纳到文学作品这一类中来。

报告文学,是介乎通讯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新闻报道和纪实散文中生成,并由此独立出来的一种新闻与文学结合的散文体裁。也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的一种文学体裁,因而报告文学也兼具新闻的某些特殊功能,从而显现出这种文体的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的多重特征。若以简洁的语言来评说报告文学特性,即是“运用文学方式来记载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或事”。如采用移花接木式技法,即将多人情节集中糅合到某一个人身上来写的话,即使情节再真实,仍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与通讯、新闻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绝对的真实性,即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吸人眼球最好的方式是在艺术技巧上苦下功夫,而不是将张三李四王二麻的事迹统合集中到一个人身上来展现。这种不择手段的吸眼方式歪曲了报告文学的本原,扭曲了报告文学的灵魂。可是有些人却乐此不疲,请问,这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吗?

在通讯写作方面,名篇很多,可说浩如烟海。其中算穆青、陆拂为、廖由滨合写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和王石、房树民合写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以及穆青、冯健、周原合写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给人留下了至为深刻的印象。而报告文学这方面呢?我以为,衍的《包身工》、徐开垒写的《雕塑家传奇》和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代表作品之一。好的通讯,事实上它本身就是报告文学,《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难道不是吗?但不是所有的报告文学都可以看作是通讯,例如《包身工》、《哥德巴赫猜想》、《雕塑家传奇》等。

至于纪实文学与报告文学的互相关系,就其共同点而言,两者完全是建立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学写作。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一种新兴文学样式,比起报告文学来,起源的时间来得要晚些,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又比报告文学要来得快许多。

我看过有着“中国报告文学会员”头衔的作者创作的一两篇作品,老实说,我根本读不进去,后来多人在与本人谈论其作品时,对其中的一篇也读不下去。究其原因,提炼主题欠妥,主次失序,脉络不明;借用唐代诗人杜荀鹤“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两句诗表达,即犯了采到菜篮里的都是菜的致命错误,完全变成了流水账;另外在表现技法、语言积累等多个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所以最终还是会被读者抛弃。

问题探讨到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谈一谈自己对某些书面文字的一个基本判断:除了上面提到的新闻报道、消息不属于文学范畴,汇报、总结、体会、心得、介绍、说明等这一类的书面文字,都属于工具性材料,工作性文件,因而它与文学作品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关联性;从事这一工作的,亦不属于创作。

千百万志愿者奉献社区、服务他人的美好行动,作为百步亭社区一大显著亮点已浓情豪放地闪耀于全国社区。作为百步亭社区文学刊物的《百步亭文学》,应该有他们英姿飒爽的适当位置,描写志愿者乐于奉献的文章便成为刊物一个永恒的旋律,故而在设有《报告文学》、《通讯》专栏之后,为了适应不同作者,还有受众的味口,宣传更多志愿者的感人事迹,特意增辟《故事会》又一栏目。需要强调与说明的是,既然是故事,那么作为要项,就得要有典型的故事情节。因此,在编写志愿者的事迹时,一定要有打动人心的细节描写,从而更好地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以展示志愿者美好的心灵与崇高的品德;切忌台账式的逐一罗列。

3、浅谈散文

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四大主要文学体裁之一。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文笔是随意的,但所使用的语言,即词词句句都要与主题中心紧密相扣。即是说,要围绕中心主题来展开你的文字。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法无定法”,千变万化,即是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散文,广义地讲,是指除诗歌、戏剧、小说、辞赋以外的所有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传记、游记、序跋等。狭义的散文,则指记叙散文、抒情散文两类。本文所讲的是指狭义类散文。

因为散文短小优美,生动有趣,既是美好思想情操的载体,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故而好的散文往往流传久远,四海飘香,比如先秦散文《罗敷》即是。散文写作中最大的难处就在于“形散而神不散”这一点上,若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力是难以驾驭的。它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断或是事件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观点、见解、感情、心性,并揭示深刻意义。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也可以凭藉着意识流的自由转动,任意地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散文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往往依据所采列的素材来表现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感触,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强烈的抒情性。就因为它取材广泛,便摇曳多姿,丰富多彩,还因艺术形式表现上的多样性,使其更具有可视性,观赏性,愉悦性,故而历来深受人们的普遍喜爱。

散文有两种文体,一种是记叙散文,是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叙事较完整,因为倾注了作者的满腔热情,故此写人往往形象鲜明,描景每每栩栩如生。这类散文与小说多少似乎有些略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高于散文许多;另外,散文在叙事时需要饱蘸情感,而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作品中的主人公体现出来,作者不能直接抒发。就写人物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而典型人物往往是作者虚构出来的;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而对于偏重描写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等景物一类的,则属于游记散文一类,它同样是记叙文的一种。游记散文所描写的景物必须是真实的,但又不是全景式实录,多用抒情方式,往往融景生情,情与景交融相汇。

第二种是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抒情散文的情感则更强,想象更丰富,短句运用较多,显得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语言极富诗意。抒情散文对于象征、比兴、拟人、衬托等修辞方法使用较多。它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的惯常手法。

正是由于各种文学体裁存在的显著差异,因而在其文字的表述上,则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风格。即是说,新闻报道有新闻报道的语言特点,通讯有通讯的语言特性,报告文学有报告文学的语言特质,散文有散文的语言特色,小说有小说的语言特征,纪实文学有纪实文学的语言特长。可谓千花竞放,万蕊争荣。

二、本人的写作体会

在谈论这个问题时,首先简略地说说本人的写作经历。第一次独立承担编写《轻纺工业志》行业志书的艰巨任务。以两年不到的时间便编辑、出版了全省最早的29万字的专业志,一些学术观点得到专家的认可,被评为全省行业志书十大先进个人之一。第二次是在难于做事的一年空窗期里,因为过盛的精力就像潺潺涌流的山泉一样总得找个出流的沟渠,于是便选择了写作,这是本人最早开始的文学接触。报告文学《山魂》(被《鄂东文学》刊用)、《在生命的跑道上》(长江文艺编辑牛维佳高度认可),通讯《绿龙腾飞记》(黄石电台录用),散文《英山尖览胜》(黄石电台录用)等,还有一些微型小说。点击率很高的有关气功的报告文学《来自现实的神话》、记叙文《神秘的气功预测》、考究气功生成原理的论文《气功、特异功能探密》也是出自于这个时期。以后组织上给我加了一顶“干事”的帽子,文学创作的溪流由于“干事”的缘故,本人的心志从此不得不流向建功立业的另一个人生夙愿的洪流上来。再就是退居二线(改为非领导职务)及其这以后的岁月,便有了长篇纪实文学《在时代的大弯弓下》和来到百步亭以后所从事的一系列文字写作这一“玩”的方式中来。

的褪去,岗位的离开,便由此赠予了我太过丰厚的阅历,与金色年华已争尽了日月光辉。使我们得以在忙忙碌碌,万丈红尘中终于停息了下来,软化日益麻木坚硬的心境,体悟生命的脆弱无常,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从而用清馨亮丽的文字绽放出自己的另一道光彩来。

下面讲的便是自己在文学写作过程的一些具体感受。在讲这些的时候,需要特别强调、并且着重

说明的是,本人所谈的体会,只是根据自己有关写作方面一些具体的感受与体会,这跟那些写作大师的经验之谈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本人的写作完全是基于离开工作岗位以后,用以消遣、排解、散心,等同于别人打球、打牌、掉皮、打麻将、旅游等打发时间的另一种玩的方式而已。本人知道自己破麻袋难于绣花的这点浅薄底子,所以说作家跟我没关系!尽管如此,多少也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心得与体会,这里所讲的就属于这一类。

在这个议题里面,所举的例子较多,即使是同质的也不例外,其意就在于更深入地更宽泛地探讨、切磋、研商,以期达到促进交流,加深印象,提高写作技巧的目的。

1、写作中的素材

若想写一篇文章,显而易见的,那一定是基于你已掌握了这方面的素材。而这些素材的得来,又是建立在你平时大量、细致、深刻的了解与观察的累积基础上。说到积累材料,这是一项长期的具体工作,并不是写作发生时的一种临时性行为。至于偶遇一事触发灵感的创作,也会基于平时积累所致。材料采集的程度,资料占有的多寡,将直接作用于作者视野的深度与广度,因而也将直接影响到作者的观察力、感知力、洞察力、创造力。

本人所写的绝大多数报告文学、散文、通讯都来得比较顺利,而且大多也往往是一气呵成。百步亭的“春”、“夏”、“秋”、“”这个系列散文中,其实“秋”这一篇,是这个系列的开篇之作,就是因为来源于一个灵感的冲动。有天打开,偶然看到一居徐志勇空间“天凉好个秋”的个性签名,于是便激起了写《百步亭的秋》的感悟。在进行一番周到细致的观察后,一写便成。因为它来得自然,贴切,没有一丁点斧凿的痕迹,一切都是水到渠成。而且结尾处还以“回到家里,我依旧习惯地打开互联网,当看到网友新贴的‘一场秋一场寒,几场秋雨着冬装,寒气袭人心觉凉’,这爱秋,念秋,怀秋,留秋,特别是担心秋走的恐惧感竟是如此的深沉而强烈,我也被深深的感染了”与开头遥相呼应,从而主题鲜明,意境深刻,这是该系列散文中是写得最好的一篇。

还有就是报告文学《走向卓越》这篇,开始主人公意愿强烈,但在后来的实际采访时,却有意退缩,不大愿意配合,但又不好意思拉下脸面,便在不到半小时内凑和着简单讲了几件事。自后,我就感觉这篇文章难以完成,因为太抽象太简单了怎么写?只好放在那儿,甚至后悔不该采访。而在这之前的多少年,他找我投保电器,按他说的缴款100元,电器未出意外故障。按道理讲,这钱应算是白交。可是事隔三年,他却非要我接收300元的保金不可。此钱何来?自贴无疑!就因为他为人处事总是以“我不负人”的诚信善待周围每一个人的事打动着我,便认为他是一个值得我付出精力的人。也是经过了一番沉淀,因为对他的了解与把握较深,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很快理出了头绪,一篇充满激情的长近余字的报告文学一写便成。当一发到空间不到3小时的时间内,点击率就超过百人,而且九成多的阅读者不属于圈内网友。

若是没有了这些基础性的“材料”,也就成了“无米之炊”,那么你想写的某篇文章无论如何也是写不下去的。很多人在写作过程中,出现思路不畅、内容空洞、表达不生动,甚至无话可说的境地,可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是因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没有掌握更多的素材,自然也就难于下手了。

记得我曾经构思的探讨18年前国企改制这样一个对于中国来说算是一次历史转折的重大事件,因为它彻底地颠覆与改变了利润归国家、亏损国家全埋单这样一个在新形势下显然不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机制、体制的带有制约性弊端的一篇文章,可是真的一旦动笔写起来却怎么也写不下去,就是硬着头皮也难。尽管难以为继,可我觉得该文若是不写的话,将会成为永远的心结。因而,这篇文章非得写成不可!怎么办?写不下去就不要硬拗,只好暂时放下。尽管并未采访一人,不占有翔实资料,但后来经过几年的准备、酝酿、思索这些必要的沉淀过程,最后的感觉还是找到了,便很快写成。当一发到本人博客上,因为企业改制过程中不可避免造成大批国有、集体企业关停并转而导致大量的人员下岗、失业,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就业困难、住房困难、生活困难、就医困难等许多突出的社会问题(比如文卉苑安置的大量这类人员)的巨大社会阵痛,广大职工为了迎接新一轮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而做出了重大牺牲,他们是可敬可爱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论述的正是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热点议题,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便立即引来了数量可观的点击率。

即是说,你想写点什么,首先来源于你对所观察事物得来的体会是什么。然后,根据体会,你想说点什么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说点什么。要说观察,可得要上心。你要想写出“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作品,就得要有优于别人的独特观察方法。著名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然呀,“发现美的眼睛”存否,首先根植于你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因为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了解,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占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是写好文章所必备的前期基础性工作。当然,占有和获取素材,除了观察,当然也还有采访这个最好的方式。

记得我写的第一篇报告文学《山魂》,写的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农村干部为了当地的蚕桑产业,以及后来他转任工作后对茶叶产业所作的突出贡献,还有他廉政为民的动人事迹。采访占据了很多时间,不仅采访主人公,更多的则是他人,因而这篇文章完全是建立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该文受到了《鄂东文学》主编的很高评价,便决定排在刊首发表。散文《英山尖揽胜》,也是在详细地观察后才写成的,被黄石电台作为有奖征文收入。

只有在采访过程中自己被深深感动了,你才能带着感情写,也因而你才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怀念父亲》是我写得最好的散文之一,就因为父亲晚年的许多事情深深地感动着我,我正是带着这一激情而写的。成功的原因之一,也还有回忆中套回忆,也就是倒叙、顺叙、逆叙、插叙、补叙多种艺术方法的灵活运用这一要素。有位读者深情地评论:“字字平凡,却句句蘸满深情。读来令人感慨嘘唏,热泪盈眶。父爱如山!你有这样的父亲,是你的骄傲;父亲有你这样的儿子,是他的自豪!”

但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也想在此略一浅谈。报告文学《打造网络航母的年轻人》,就没有过任何形式的采访,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任何人我都没有采访过。你就是想采访也难,因为他们全都拒绝。但这里又有一个前提,我在百步亭花园网那儿做过差不多两个月的文字修订工作。我得到素材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观察。但观察所得到的毕竟是表象的东西,并不属于实质性的内核,都是些模糊含混的印象(连他们怎样的分工我都未搞清楚)。因而,根本谈不上感动。越是难做的我就越想尝试,最低也能起到练笔的作用吧。虽然观察并非采访,但感性的认识还是存在的,这就有了一个可以驰骋漫游的着力点。于是凭借艺术的想象力,对其进行理性认识上的升华、提跃,就像一池混沌不清的污水投入一块明矾,将这些过于模糊的、含混的印象,逐渐地演绎还原成鲜明活脱的具体的生动形象来。而且我也没有掌握任何具体的事例,但却能在有限认识的基础上适度进行合理揣摩与推理,还有运用富于联想的平时大量累积的语词的作用力,试图挖掘、找寻出合乎逻辑、切合实际的典型细节,并且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来生动地刻画人物,从而较好地展示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跟我过去的作品相比,这篇报告文学是我比较满意的,并且也觉得是我写得最好的报告文学作品之一。

现节录如下:

“卜昭俊平时像个布谷,总是爱说爱笑,动不动就咯咯的笑起来,可她一旦工作起来,就能够呼风唤雨。由她总管着来自全国、全省、全市,还有百步亭社区通讯员如片般飞来的稿件,只要一到手上,她就像个技艺高超的发牌手,嗖、嗖、嗖将所有收来的新闻、信息、资讯,迅疾、准确无误地分发到牛倩、乔星、王廓骥各个责任编辑的手头。这里,你看不到纷繁忙杂、人声鼎沸、眼花缭乱的热闹场景,分明却又感觉到那滚滚地下河水的哗哗流动声。你别看他们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可在他们嘀哒作响的一瞬间,《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武汉文明网》、《百上亭花园网》各个版面便唰、唰、唰,立时得到了更新,给读者一个耳目一新的别样形象。卜昭俊做起访谈节目来,那个泰然自若,神情笃定的姿态,以及风雅儒兴的语言技巧,不亚于久经沙场、老成持重的记者。”

“在这个千帆竞发、万舸争雄,竞争如此激烈的网络汪洋大海里,要想‘三网’得以立足,发展,壮大,就得要有一套独立特行的应对之道,必须及时调整战略与策略,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这个庞大舰艇编队的领航人、舰队的总船长,于天宝自觉肩上的担子沉重。他始终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未曾有过丝毫的懈怠,他总觉得时间怎么也不够用,于是只好将其进行无数次地开方,榨取唯一属于他能够支配的休息时间。他就像上足发条的摆钟,一刻不停地运转着,运转着。因此,他没有下班和上班之分,晚和白天之别,假日和上班之界。

星期天、节假日,总是见他在办公室里度过;几次黑夜路过百步亭集团门前时,六楼靠南的一侧灯光总是亮亮的;每当上班的时候,常见他眼睛熬得红红的,一脸的疲惫,一准又是昨晚加班了;他那憔悴的面容、枯黄的头发,难免让人感到丝丝的隐痛;为了方便和他的团队及时、有效地沟通,他将自己的办公桌从宽敞的大办公室里移到了与大伙儿在一起的大厅里……

我愿意这样跟大家说,‘三网’舰艇编队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在于天宝的节假日里研究出来的;‘三网’舰艇编队的每一大进步,都是于天宝在不眠的卧床中酝酿出来的;‘三网’舰艇编队的每一道风光,都是在于天宝办公室的灯光里投射出来的;‘三网’舰艇编队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在于天宝憔悴、疲惫的阵痛中临盆的!”

说到材料,有时为了充分表达某种主观意愿,往往利用一些与主题看上去并无直接关联的素材,也就是说,所运用的材料与所要表达的主题之间,根本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对应关系。而我将这些并无任何关联的素材通过艺术勾联,从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这里着重讲一个例子。我曾经受到过一善良女子在租房、选房、购房、筹款、办证,乃至于装修方面一系列的倾心帮助。她33岁的生日马上就要到来了,该怎么祝贺?礼物是不会收的,那就给她写篇文章吧,因为我就会这点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儿。写什么?怎么写?她年轻、漂亮不假,在所服务过的单位里她从来都是鹤立鸡群,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可是若写这一方面,又觉得似乎难于实现我所要表达的强烈愿望。而对于她的年轻、美丽、漂亮,我会以另一种理想的方式来倾情抒发。就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有篇叫《罗敷》的先秦散文,此法最为精妙,值得效仿。当然也还有结合运用“淡化情节,形散神聚”技法,试图以她要我所置产的百步亭花园的大与美这两方面进行深度取材,全面展开对她美好而热烈的赞颂。于是便围绕着百步亭花园的大又大到哪般天地、百步亭花园的美又美到何种程度这样一个大的范畴来充分挖掘素材,从中寻找创作灵感。时下不是有评价文学体裁“小说有些虚妄,散文似乎雕饰,诗歌比较漂浮,童话过于玄乎”的这一说法吗?对于这篇散文,我算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以其丰富的词藻,再用较多的排比、递进、拟人、衬托、设问、夸张等一系列修辞手法,极尽所能地进行精雕细琢。在进行适当铺垫的基础上,再以百步亭花园面积的广袤,难以装得下主人公所做过的万千好事;百步亭花园的美丽,也比不上主人公的心灵之美来进行渲染、烘托、深化。就以这样的方式在文章的末尾来了个行情大翻转,从而掀起了高潮,将文章推向一个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主题得到了显著的提炼、升华,中心思想也更加显现、突出,达到了我所想要表达的强烈主旨与深刻意蕴。对她倾心帮助我的这份浓浓情感,算是找到了一个最好的用于感激的宣泄方式。不少人看过之后不由的感慨:说了半天百步亭花园的美呀大的,原来是以此来衬托这个女孩的!这就是《百步亭花园,我的第二故乡》得以写成的经过。

现将结尾的三段转录如下:

亲爱的读者,一个远离城市,消息并不灵通的我,为何能在武汉市最优秀的社区百步亭花园置产,使得百步亭花园成为我的第二故乡,你想知道这一新奇的趣事吗?

那我就告诉你,我还要告诉更多的人,这个帮助我选在百步亭花园置业的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武汉女孩玲!她富于爱心,一向行善,一直施惠,为很多人做过万千好事。是她劝我置产,帮我选房,给我筹款,为我办证,助我装修,解我困难,成我大业,提我品质!可以说,正是由于她的鼎力攘助,我以最小的代价,才置得百步亭花园房产。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有了百步亭花园,我的第二故乡!

在此,我不得由衷地这样感慨:玲做过多少助人为乐的善事呀,百步亭花园的面积就是再大也难以装下!玲一颗博大无比的仁爱之心是多么的善良呀,百步亭花园的景色就是再美也难以比拟!也正是因为有了更多像玲这样的好人,使得百步亭花园才更加的温馨与宜人!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说未必占有较多素材的情况下也能创作,这就需要靠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艺术想象力全靠长期积累)。比如说,报告文学《一个忘却的纪念》,我在离开旅游局长职务数年后只是偶尔的与主人公黄石女孩廖丹见过一面,并且时间只有五分钟!这样一个对于英山旅游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女孩子,在她年满29岁的时候却选择跳楼的方式离开了她所开创并且已经做大做强了的毕升大峪谷漂流事业,不能不让人感叹唏嘘。就在她出事后的第七天,我就将这一长文撰出,算是对她的怀念与祀奠吧。当发到网络上,立即引起了热烈反响。散文《岁月你别伤害她》也是。我曾经先后三次见过一个被人盯看的年轻漂亮女子,一次见到时是六根皆除的两个叫化子站在门外望着她,一次见到时她身边围着一些人,一次见到时是在一个风景区里,她撑着一把小阳伞,戴着墨镜,很浪漫,很优雅地靠在湖面上的桥护栏栅上,尽兴地欣赏着周边的如画风景,但同时她的热辣性感身材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被他人欣赏。也就是因为这三次的偶然相见,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就以所得的这三点浅显印象进行深度挖掘。也许就此思考的较多吧,冒想到并没有太多的磕绊,一写便成。

2、立意与命题

先有素材再定题目,这是一种既有的写作模式。但是,先定题目后寻素材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无论是先期写的《雅庭观景》等走进百步亭花园14篇系列散文,还是后来的百步亭的“春”、“夏”、“秋”、“冬”另一个散文系列,这些散文的写作及其命题与立意也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这里就有一个过程需要说明,即是说,起先并无写系列散文的想法。《雅庭观景》写完后,四居委会副主任刘兴望说,咱们居委会还有华庭、龙庭呢,你还得继续写完才行。我也是遵其命而为之,才有了下面的行程。因为华庭的池塘较有特色,于是便有了《华庭观塘》。龙庭呢,还真有点为难,此时正是秋天,干脆就以“秋”字入笔吧,《龙庭观秋》便成。受此启发,我便想着要将百步亭所有的凡有名称的小区无一遗漏地全都写下去,以便于形成一个完整的系列散文。

要想写成这样一个系列散文,就得将各个小区不同的特色找出来,然后再着笔进行描写。8个居委会中现已命名的14个小区中,除了雅庭、华庭、龙庭,还有11个需补齐,而且还要做到风格各异,切忌雷同。就已有名字的14个小区而言,有的包括两个、三个,甚至还有四个片区的,安居苑即是,A、B、C、D片区。面对如此复杂数量众多的片区,要想找出各有显著特色,或者说能代表某一片区的标志物,绝非易事。我每到一个小区实地察看,便找到了符合这个小区实际的标志物。这样,继《雅庭观景》、《华庭对塘》、《龙庭观秋》之后,也就陆续写出了《“百合”观“园”》、《“文卉”观绿》、《“景兰”观亭》、《“现代”观桥》、《“怡康”观柳》、《“怡和”观竹》、《“安居”观林》、《“温馨”观鱼》、《“悦秀”观廊》、《“世博”观瀑》、《“幸福”观楼》。

这个“观”字系列散文,基本上算是做到了避免雷同,尽可能地花样翻新,不敢说写出别具一格的新意来,但我毕竟为此花费了很大精力跟很多时间,可以说绞尽了脑汁。就质量来看,就我自己的这个水平与能力衡量,感觉似乎还可以,没有千篇一律的现象,无论是开头,结尾,或是中间部分,我都力求千变万化,不拘一格,事实上也基本做到了篇篇都有新意,不重复,不老套。

至于上面提到的《百步亭的秋》、《百步亭的冬》、《百步亭的春》、《百步亭的夏》这个系列散文,在写了《百步亭的秋》以后,也就自然而然地接着续写下面的冬、春、夏了。反过来说,在有了冬、春、夏续篇的创意,接着的便围绕这个既定的题目再来寻找素材。因为季候的显著不同,自然带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穿着、物候与天气等多方面的巨大差异,我就是基于此,准确地找到了这些显著不同的基本素材,因而下起笔来就相对容易些。

上面说到过的《打造网络航母的年轻人》,就其题目而言,可说来之不易。因为没有任何采访,素材也就难于获得,包括在中国志愿社区网、武汉文明网、百步亭花园网工作的那群年轻人工作状况。而且更为突出的则是,面对这些网络并不占有任何物理空间,完全是模拟的过于虚幻、弦奥、不可捉摸的虚无空态。所有这些方面,全都是一片模糊不清、含混不明的迷离表象。运用怎样的手段才能将这些进行有效勾连,并且有机统之地成为一篇文章呢?这对我来说,算是一大挑战。在此,我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非得拿下不可。但是,话还得说回来,若没有找到合适的题目,想写成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我搅尽了脑汁,搜肠刮肚,苦思冥想,要领难得。就在深感为难、迷茫、困惑的凄苦境地,突然回忆起三十年前曾读过的好像是柯岩写的叫《船长》的一篇文章,由此受到莫大启发。一拍脑门,《打造网络航母的年轻人》这个新的题目就像幽灵一样立即跳到了眼前。而我有了这个鲜活的题目,心结算是彻底解开,因为它意味着等于打开了西双版纳的蝶笼,再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文章因随着意识的流动,便色彩斑斓地展现了开来,以至于将文章稳步地推向了一个个新的高潮。换句话说,若无这个理想的题目,无论怎样使尽解数,这篇文章都将难以为继。

上面提到的散文《岁月你别伤害她》,为了进一步追求新意,更好地吸引读者,以便于吊起胃口,不仅在文字方面需要精雕细琢,而且题目上更得要经过一番仔细的推敲、研磨才是。于是乎,数易其稿,最后便用上了现在这个新颖别致的题目。而正是有了这个鲜活的题目,立即便有了耳目一新之感。也因而,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而且一写起来,便觉得格外顺手,诸多新鲜美妙的词儿便如泉般冒出。还因为这个新颖新致题目的推出,从而又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使得文章意境更加开阔,人物形象也因而更加丰满。

因为自己的特殊经历,我曾就故乡在哪里、家在哪里这类问题有过颇多思考,于是便围绕这两个题目思索良久。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故乡不假,我建功立业的地方是我的故乡也真,因孩子在外工作而购买房子的地方亦同样是故乡无疑,而我与妻子游历四方所到的每一个地方因为也都曾经居住过,凡是曾经住过的地方也因而都成为我的故乡。当我们离开一地来到另一个地方的时候,便带着美好的记忆一起飞向了异域,也就在新的故乡留下了太多的人生旅途的脚印。那样的话,到底哪儿才是真正的故乡呢?由此便展开了《故乡在哪里》这一议题的探讨。描写、抒情、叙述、议论这些文学方式自然全都派上用场。因为在原籍工作和后在武汉购房的关系,使得这两个地方都有我的房产与家业,这就难免两个地方都要跑一跑,来回往返不断地奔波折腾便成为常态。到底哪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呢?我不禁嘲笑起自己来了,为此而大书特书了一把《家在哪里》。在我的作品中唯独没有妻子的身影,这很不公平,因为妻子在这个家庭里起的作用实在太大。但又不想正面描写她如何如何,因为这样写太格式化,而且了无新意。怎么办?《回乡以后》便跃上脑际。以家乡的巨大变化,反衬自己希望回家的迫切心情;可是回去后又以离开妻子这一天的遭际:空旷的房子多日没有打扫的灰尘遍布,没人陪伴说话的孤寂、清冷与无聊;没有现成的水渴,亦没有可口的饭吃,于是去集上解决;可是就因为吃了可能包馅过期的肉包子而闹肚子;在这个人生倍感冷暖的关键时刻,妻子一个深情的电话便打了过来:赶快回武汉吧,一个人在外面实在不方便,这种另类素材来激情洋溢地抒发了一回对妻子的满腔感念之情。

因为百步亭社区邻里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便有感而发、采用独特的视角陆续写出了《邻居教我打排球》、《居委会的年轻人》、《友谊的感悟》、《称呼》等数篇抒情散文。

还因为自己一生的经历过于复杂,可以说历经坎坷。编辑史志,引进企业,创办实体,赢取官司;就是英山旅游业,也是在本人一手操持与把控下获得成功的,成为旅游活县的三大战略之一,算是事业有成,为当地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我还未退居二线,并且也有退下的打算那个时候起,便开始谋划以亲身经过作为蓝本的长篇纪实文学的写作。经过十数年的辛苦耕耘,212万字的长篇终于写成了。《我这一生》、《风雨人生》、《风雨人生路》,可是这些题目都不满意,只好推倒了重来。于是一次一次地修改、变动,一遍一遍地订正、调整,最终以《在时代的大弯弓下》厘定。感觉该题目甚好,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个飞速变动、迅猛发展的大时代紧密地扣结在一起,因为本人与时代、社会的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显得形象贴切,真实自然。着眼于广阔的时空背景,着墨于具体的经纶脉络,这就很好地反映了自己真实的一生,还有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早期的报告文学《在生命的跑道上》,记述的是一位武汉籍医生在自己身患癌症的情况下,仍然在骨折接骨板这一新的课题上进行顽强科技攻关的动人事迹。这个题目也是数易其名,最后才确定下来,给人想象的空间就要多了许多。我采用的是“一箭双雕,一点两面”的写作技法,因而这两条线相互交织着进行,既可以理解成为生命而抗争,也可以看作是努力攻克技术难关,更可以视作不顾死亡的危险仍顽强科技攻关。

一个好的题目,作用真的太大了。除上面已讲到的这些,还可以担负起将某些看似杂乱无章的素材进行有效的勾串连接,变成一串其丽无比的珠宝。还可以让你进入一个全新的写作模式,从而改变你的创作思路。来百步亭社区的公交车上,三个年纪约摸十七八岁,穿着入时,打扮俏丽,看似玩世不恭的女孩坐在车上,可当乘客上车无座位时,她们却毫不犹豫地几次主动起身让座;一个家庭经济富有的老年夫妇,却忙个不停在小区里拣拾废品;建行一女员工热心服务民众。可是这三个并无直接关联的素材,怎样写才能实现完美的有机组合呢?思来想去,灵感上来了。《我在百步亭拾“贝”》,便把这些互不相联的素材有效地串联了起来,而且还显得那样的贴切与润合。黎祖仪是百步雅庭深受人们尊重与爱戴的好片长、好大姐,做了许许多多助人为乐的好事。而对于好人好事这方面的文章还真的写了一些,怎么独辟蹊径,不走老路,改变文章的结构与模式,从而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觉冲击呢?不得不在题目上、素材运用上动起了脑子。感觉《追寻黎祖仪》甚好,可以说完全实现了我的愿望。通过一路的打探、询问,还有回忆这样的方式,叙述中并不需要见到她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展示黎祖仪诸多先进事迹的这一目的与愿望。稿件写完后,我就有了一种超脱感,因而也就有了成就感。

说到这里,因为百步亭社区以新闻为主的网站《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网》、《百步亭花园网》、 《百步亭报》、《爱尚百步亭》等多达四五个,因而新闻需求量比较大,这就免不了写一些新闻报道。而我在编写这类题材时,最不习惯于那种平实的直来直去,总喜欢在这些素材中运用叙事、议论、抒情、描写等方式,试图添加进一些作料、色彩,增加点味觉与看点;不是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吗?那么我又在谋篇布局、结构编排上适当地拐些弯,然后再抹点角儿,于是乎,通讯便是我最喜欢的体裁运用方式。上面提到的《追寻黎祖仪》、《我在百步亭拾贝》即是。还有《百步亭的护花使者》、《佳肴盛宴喜百家,粽子香飘乐万民》、《阳台外的那棵红木花》、《可贵的探索者》、《阮燕》、《廉租户的心声》、《冬日暖阳速写》、《乐月明的寻之旅》、《百步亭灯会巡礼》、《为了小区更美丽》等也是。

当我来到武汉的第二年,后湖大道才刚通车,而围绕后湖大道两边的建设速度惊人,一大批建设项目相继在此扎根,我就想表达这样一个主题。若是写哪些项目是怎么来此投资兴业的,那就显得太没意思了,一个字:俗!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当儿,新植的梧桐树、樟树、桂花树还没怎么发旺,而此时因为没有其它树的遮挡,正好为夏薇花提供了发挥效应的最好舞台。因而夏薇花浓情而热烈,着实火旺了一回。后湖大道两旁就像两条燃烧的巨大火龙一样向着两端延伸,那真是壮观极了。有感于这一奇特的美丽现象,题目就有了——《多情的夏薇花》,形像而准确地表达了我所要表达的强烈意愿。运用比拟手法,因为花引来了无数蝴蝶。这样以来,诸多投资项目落户后湖大道两旁,不就有了再好不过的理由吗?而且,我又由此引伸,我经过的许多地方都有夏薇花,因而那里的建设便也都跟着日新月异起来。这本属新闻题材无疑,我却以散文的方式来倾情挥洒。

无论是散文、报告文学,还有正在尝试中的小说,这些方面我都尽可能地力求别具一格,打就是所写较多的通讯稿,无论题名、素材、格式、布局、段落、开头、结尾等等,我也都尽可能地设法做到花样翻新,推陈出新,除旧迎新,革故鼎新,务必要做到决不雷同,避免类似,杜绝相仿。

……

3、写作要勤奋

“常写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笔如磨刀之石,不见其减日有所亏”。写作是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没有长期的历练过程,没有刻苦的写作实践,是写不出东西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正是这个意思。因为你不可能一锄就能挖个井来。这个积累的过程包括语言的不断积累,词汇的不断积累,观察的不断积累,思考的不断积累,尤其是勤奋笔耕的不断积累。“不会看的看热闹”,关注的往往是故事情节;“会看的看门道”,不仅要看故事情节的编排,更要研磨文章的写作技巧。因为担心视力问题,本人看书虽然不多,但我能做到凡是看过的书或是文章,对于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从来没有放过;对于好的句子、段落我会一遍遍的研读,力求记住;甚至是标点符号的运用,我也不放过。至于在谋篇布局、结构编排、段落设置等这些涉及写作技巧方面的,我更是格外关注。除了这些,再就是写作的问题了。我在写作上也算是相当勤奋的。为了那个长篇纪实文学,十多年来从未停止过写作。

历时十余年,212万字的初稿终于告罄,其后我又将其中凡是涉及到某些奇妙的偶合现象这一类的全部抽出,单独写成《趣事春秋》。即使如此,还有185万字的篇幅。

自从来到百步亭居住以后,因为受着这里和谐的人际关系、蓬勃的发展态势、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独特的园区风景这些良好外在因素的熏陶、洗礼,从而进一步启发了自己在原有较为丰富的阅历和知识的积累这些基础上的创作潜能,激起了散文、通讯、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的写作热情,因而在这些方面便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

三年多时间内,除了上述列出的,还先后创作了散文《沸腾的乡村》、《母亲在我心中》、《称呼》、《文博园观感》、《好想鹞落坪的清凉》、《居委会的“年轻”人》、《“友谊”的感悟》、《歌声飞起的地方》、《居委会里的“年轻人”》等共计50余篇;游记散文《汪家小院》、《“我用胡琴跟你说话”》、《去郊外旅游》、《黄州游》、《桔子熟了正点头》、《春游故里行》、《秋游辛安渡》、《未名湖的情怀》、《走,咱们玩去》等20余篇;报告文学《雅庭为何这样美》、《热心于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志愿者》、《一个忘却的纪念》、《背起行囊》、《多彩的人生》等10余篇;通讯《国际志愿者日侧记》、《邓校长走出校门访万家》、《老年气排球队举行友谊赛》、《雅庭活跃着一支健身队》、《环保志愿队的“年宴”成了誓师会》、《八十岁老太的心愿》、《他们在百步亭收获新气象》等40篇;还有论说文《试论本事》、《毛泽东的旗帜永远飘扬》。

除了小小说,我还以“横切悬念,倒叙事件”的技法创作了短篇小说《心魔》、《还债》,中篇小说《昨夜星辰》、《情悠悠,漫漫路》,虽难登大雅之堂,但读者给出的反映尚算正面。

作者:陶家宗

2014.4.10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dybkqf.html

与百步亭文学社朋友谈写作的评论 (共 13 条)

  • 诗心云卿
  • 雪
  • 倪(蔡美军)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拜读、学习,荐读!
  • 老夫子(熊自洲)
    老夫子(熊自洲)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阅读,赞!
  • 浪子狐

    浪子狐见解、体悟、博引......论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好文字者可借鉴之佳作。点赞好文!但觉得这篇发在“散文随笔”或“杂文”栏目合适点儿。春愉!

    赞(0)回复
  • 偏隅

    偏隅浪子狐先生你好!谢谢你!听你的,我这就立即改过来。

    赞(0)回复
  • 偏隅

    偏隅尊敬的浪子狐先生你好!没看到你说的散文随笔,或者是杂文栏目。

    赞(0)回复
  • 浪子狐

    浪子狐回复@偏隅:发表的时候,有“所属栏目”选择的,点击相应的圆点,即可。现在已经发表了,这篇也改不过来了,下次.....问好祝福您!

    赞(0)回复
  • 豫原

    豫原豫原:拜读大作。学习了。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偏隅

    偏隅尊敬的浪子狐先生,你好!是的,没错,现在想起来了,我忽略了你说的这一点。是有个栏目选择,可我没有多想。因为我们这儿有很多人请教我,要求我修改他们的作品,于是我便将多少年前写的这个写作经验谈,发了出来。

    赞(0)回复
  • 偏隅

    偏隅尊敬的豫原先生,好久不见了,你一切都好吧?谢谢你的推荐!

    赞(0)回复
  • 偏隅

    偏隅老夫子(熊自洲)先生你好!非常感谢你对本人拙文的点赞与推荐!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