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舌尖上的美味——土家苕酥

2018-07-19 12:09 作者:丹水情韵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舌尖上的美味——土家苕酥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古时候称“夷陵”,现在则叫宜昌,它是我们可美丽的家乡。喝着运河的水,吃着鸦雀岭的米,铺着猇亭的棉絮,尝着西坝的肥头鱼;买着十里红的蔬菜,泡一壶邓村的绿茶,吃一瓣秭归的脐橙;看着家乡变化日新月异,听着滨江公园跳巴山舞的音乐,边看风生水起;每天从夷陵广场穿过,到伍家岗走亲戚,到小溪塔看中华鲟,东山开发区当然常来常往,深人静的时候在自家玻璃窗前,看着窗下灯火辉煌的发展大道……

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吃遍宜昌的美食美味,尤其是对家乡“土家苕酥”情有独钟、喜爱有加。

土家苕酥是以土家民间传统食品“苕丝糖”为基础,精选当地区域沙土鲜红苕(又名番薯、甘薯或地瓜)、优质鲜糯米、鸡蛋为主要原料,采用土家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

土家苕酥保留了鲜红苕熟化后的特有香气和风味,口感酥脆,甜味适中,爽口化渣,老少咸宜。产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老少皆宜,包装古朴精美,地域特色显著,深受本地人们和来土家山寨旅游的中外游客的青睐。

看着这样美味的食品,尝一口,口感酥脆,甜味适中,爽口化渣,有谁又能想象得到这种食品,就来自于广袤原野上生长着的红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农村,在城乡结合部位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一点,收获的季节里,一筐筐红薯被人们从山上抬下,小伙伴们都要乐翻了天。晴朗的午后,每人从家里选出最大的红薯,欢呼着到附近的田地里,就地挖一个坑,也不洗洗那红薯那表面的泥垢就丢进坑里,上面放一些已被秋日的阳光翻晒得十分干燥的秸秆,“呼啦”点上火。人先在一旁玩着,差不多玩累了的时候,香喷喷的烤红薯也就熟了。用小木棍拨开坑上还带着火星的秸秆灰,把红薯从坑里“扒拉”出来,边喊着烫边把它在两手抛来抛去,过一会儿再吹去表面的灰尘,从中间把红薯掰成两半,一手举着一半,胡乱的剥一下皮,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爽啊!

每每这时,使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妈妈手拿清清的绿绿的小红薯苗,一株一株的栽种,我总是在后面不停地为她打下手。微风过处,小小的苗迎风而舞,好不欢快,我总是对它们一往情深。小小的我蹲下来,总和它们说悄悄话。它们也似乎解读我的话语,和风而歌。我闻着泥土香,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希望它们愉快成长

到了收获的季节,我依然在帮着爸、妈妈,一个个的搂在怀里整齐的把它们放在畚箕里,然后有爸爸倒进竹娄,再然后我们把满背满背的红薯背回家。妈妈又把它们一片一片的晒干,加工成面粉,让我们吃那香喷喷的甜甜的苕渣粑粑。只记得貌似黑黑的,但是,香甜无比,至今想来,还遗余无尽,回味无穷。

现在,哪想到这种其貌不扬的红薯,竟能经过人们深加工处理,生产出这美味的“土家苕酥”来,我感到有些诧异。

看那超市、商场的货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的家乡特产“土家苕酥”, 既勾起了我们肚子的馋虫,也勾起了人们对家乡味道的怀念,特产就代表了家乡的味道,清晨那一瓶就着馒头的黄豆酱,让人想起奶奶的手艺,休闲时嚼着的苕酥、野鱼,把我们带回小时候清澈的河边,一杯清香的绿茶让我们回到碧绿的茶园。总之,味觉的记忆总是更靠谱,带出了淡淡的乡愁,特产里不仅仅有熟悉的味道,还有百味的人生

嘉靖年间,章太后来到三峡夷陵郡游玩,见当地盛产红苕,突出启想。

她命夷陵、长阳、长乐(五峰县)所有食品作坊师傅三日之内做出"吃苕不见苕"的糕点。

土家师傅詹多也是作坊的一员,其妻见他三日未归,便带煮熟的红苕偷偷送去充饥;

夫妻俩互相推让,不小心弄破了红苕皮,摔入糍浆中,詹多忙品尝糍苕,味美馨香,便灵机一动,悟出了配方。

众师傅齐心合力,采用红苕,糯米,鸡蛋原料做出了"有苕不见苕"的糕点。

太后尝之,赞不绝口,遂提名为"土家苕丝糖"。

回宫后,她令人把"土家苕丝糖"记入宫中食谱。

后来,詹多特将些配传于三峡民间,流传至今。

一菜、一肴、一茶、一酒,千般特产、百味人生,才下舌尖、却上榜单。土家的滋味,家乡的情怀,那一缕缕诱人的家乡美味,那一个个来自舌尖上的故事,叫我怎么也忘不了那美味——“土家苕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dgskqf.html

舌尖上的美味——土家苕酥的评论 (共 7 条)

  • 襄阳游子
  • 榆木疙瘩
  • 听风赌雨
  • 听雨轩儿
  • 淡了红颜
  • 雪儿
  • 王东强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