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心不老黄花俏

2018-05-11 15:23 作者:宝岛阿华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诗心不老黄花俏

寶島阿華

初次见到他,感觉他就像一位亲切慈祥的邻家大叔,稀疏齐耳的短发没有一丝凌乱,斑白中偶尔夹着几丝黑发,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一双温和的眼睛总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走起路来腰杆挺直,精神矍铄,充满乐观,如果不介绍年龄,根本看不出他已至耄耋之年。

他没有文凭,也没有高学历,且初中只读过一期,1994年10月退休后,喜欢写诗的他,一直参加娄星区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坚持了8年之久,至今已创作了1700多首诗词曲,在省市区县诗词刊物上发表500余首,著书六本,其中三本诗词专辑,两本综合性著作,一本工作志。还有两本手抄诗本,那是十多年前,他的两位同事好友,将其100多首诗作分别用硬笔和毛笔书法写成汇编的,也算是最初的诗作专辑吧!

他姓谢名福耀,笔名九重山人,大家都亲切的尊称他为谢老。

提起谢老,娄星诗友可谓无人不晓,没人不知,是一位实实在在受大家尊敬的诗长。我与谢老相识于老年大学,2014年4月份,我第一次走进娄星区老年大学诗词班,当时谢老坐在第一排,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员,他一边专心至意的听老师讲课,一边用心记着笔记,每次都很认真写作业交诗稿,便引起了我的注意。之后又经常在省市区诗词刊物上看到他的诗作,对他慢慢有所了解,知道他是娄星区诗协的理事,也是《星城诗词》的编委。(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或许是出于记者职业的习惯,这几年一直就有想写谢老的冲动,这不仅因为我与谢老亦师亦友,是忘年之交,更因为我时常被他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感动着。得知清明节那天他在家,我专程去他家进行了拜访。

谢老出生于娄星区的恩口乡,今年84岁,1948年解放前夕,谢老的父亲为了不让他的兄长被抓壮丁,向地主借了90担高利贷,又卖了一亩地,凑齐100多担谷,请人代替去当壮丁。但为了还债,他家里已穷得叮当响,乃至天天锅底朝天,没有饭吃的谢老也只好退了学。之后免费在补习班学了一期,班主任是一位地下党员,不久也参加解放战争去了。

虽然家境贫困,却挡不住谢老求知的欲望。从少年时期他就好诗词,当时读到的第一首诗词,是毛主席的《沁园.》,深感诗词的魅力之大,将其句铭刻在心。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又陆续看《中国青年》《解放军文艺》等杂志,从中不断吸取文学诗词营养。读陈毅的《赣南游击词》,兴趣无穷,影响之大,便有仿作,只不过那时写的都是一些打油诗,读高小时他曾与一位同学发生矛盾,便写了一首打油诗贴在墙上,引来同学围观。

参加工作后,虽然谢老业余时间也写点小诗,但那时不懂诗词格律,写的打油诗都是应付单位的宣传墙报和黑板报。1972年,谢老在南风乡观塘大队担任工作队员,办了一个《阶级教育展览馆》,60张图片的说明,全部都是他一个人用打油诗写的,如“我队有个人,阴媒诡计多,随便数一数,就有几皮萝。”

解放初期,谢老先后在家乡恩口任少年先锋队大队长、文书、民兵排长、涟源县土改复查工作队员、联组长、副乡长,后调涟源县十区供销社工作,任团支部书记,娄底市区供销社统计师职务,不论做什么工作,他都刻苦学习,尽职尽责,敬业奉献,他在《忆我当乡长》的诗中曾描绘:我当乡长好时鲜,每月工资十二元。开会草鞋背被走,为民办事不收钱。补丁衣裤村夫相,未赴农家酒肉筵……在那《激情岁月》里,他“人生历练放华光”,“数海轻舟风满帆”,曾获得“全省先进统计工作者”称号,工作业绩录入《数海春秋》《湖南统计精英》《中国专家大辞典》等书籍。

退休以后,谢老先后任娄星区供销社老干党支部书记,老科协会长,老年协会会长等职,而且一干就是十多年。尽管这些职务无权无钱,他也乐此不疲,努力工作,热情为老年朋友服务,真正做到了“桑榆尽染沐黄金”,“奉献忠诚壮志酬”。

2009年3月,谢老接受原单位聘请,主编《娄星区供销合作社志》,时间从1951年至2010年,跨度60年,难度相当大。当时谢老已75岁高龄,两位助手一位中途去世,为了搜寻资料,谢老常常冒着寒酷暑,翻山越岭,步行几十里路去各个乡镇做调查。有次找到当年一位老同事,那位同事许久才认出谢老,大吃一惊说“你还没死啊?” 他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忘我工作,通宵达旦,乃至引起眼睛受伤,视力模糊,经医院检查为左眼底部出血完全失明,住院月余才慢慢恢复。经过三年的努力,这部30多万字的社志终于完成。志书以平实的语言,可靠的数据资料,生动的事迹材料,如实的反映了娄星区供销社六十年兴衰起落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谢老一不打麻将,二不喝酒,不抽烟,退休后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写诗。参加老年大学诗词班后,他系统的学习掌握了诗词基本知识,并抄得词谱,对以前写的诗词曲进行了全部修正整理,以求合乎韵律,于2006年出了《菊芳集》之一,去年又出了《菊芳集》之三。他勤奋好学,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但从不模仿与抄袭,也不重复自己诗词。有次一位诗友向谢老索取新出版的《星城诗词选》,结果拿回去一看,谢老在书上用红笔做了许多点评和标记,才知道是拿错了一本,整整1600首诗,谢老一篇篇细细品读,认真研究点评,不知花了多少时间,何况还是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了,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凡诗友们所赠诗集,谢老也都认真研究,根据作者的诗意技巧,写出自己的体会。2015年,谢老曾以《拜读八千首,感赋十八篇》,写出点评之诗。2016年,又发表过诗集评赞十多首,这些点评之诗,虽然不能说是中肯的论述,但也算是对诗作的立意特点,以诗的方法写出来品读,有其独特的风格。

谢老常说,我小时候条件差,读书少,文化水平不高。可就是这样一位“低水平”的老诗人,多年来不仅自己出了这么多本书,还经常热情辅导培养新人。去年我整理出版自己的专著《华韵春秋》,请求谢老为我把关审稿有关诗词内容,谢老欣然接受,耐心细致看完每篇诗稿,并用红笔做上修改记号,同时不辞辛苦,带我多次找印刷厂老板联系有关事项,让我感动不已。他还帮助其他好几位出书的诗友审查修改稿件,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毫无怨言,深受大家好评。

近几年来,娄星诗协分别与金鹰报娄底读者俱乐部、娄底园林风景处、以及贤童社区开展联谊活动,谢老都是活动筹备组成员之一,负责主编《星城诗词专刊》。这项工作繁琐细致,没有任何报酬,谢老每天东奔西跑,不辞辛苦收集诗稿照片。2017年12月的一天,寒风冷冽,谢老打电话给我,“阿华,你快来印刷厂一下。”我骑车去时,谢老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他在印刷厂一呆就是一整天,与排版师傅细细商酌,认真核对每一首诗词,每一张照片。印刷完毕后,他又亲自搬运书籍到诗协办,看到他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拼命工作,我心里有股说不出的味道。

谢老是性情中人,他与老伴是患难之交,伉俪情深,由于老伴的名字中有一个菊字,谢老又喜爱菊花,常以菊花自勉,由此而形成一种“黄花情结”,诗集也以《菊芳集》为名。老伴去世的前几年,患上老年痴呆症,谢老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为了便于照顾,便将老伴一起带到老年大学来上课。2017年元月老伴不幸去世后,谢老悲痛不已,感恩夫人艰辛坎坷一生,对家庭照顾,敬老人,经常以菊花吟诗表示思念之情,如“一束黄花为伴侣,天荒地老,步从容”,“九月黄花开小苑,相濡以沫共销魂”等诗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无不流露出对夫人的万缕情丝。

谢老其实一点不老,他在《自镜随笔》中写道:“现已霜丝虚额角,依然不改少年狂”。他热爱生活,平易近人,性格开朗,喜欢结交诗友,经常与大家一同郊游采风,玩的不亦乐乎,好像忘了自己的年龄。今年元月底,时值雪梅迎春的好日子,我接到谢老的一则短信,邀请我去他家小聚。那天几位诗友帮他张罗饭菜,大家斗酒吟诗,兴趣盎然,从不喝酒的谢老,也端起酒杯喝上几口,脸上泛起红晕,更显得精神振奋,这是谢老夫人逝世后,我们第一次在他家聚会,好久没有看到他这么兴奋了,正如他在诗中所言:“诗赋棋牌斗酒,神采奕须发疏银。温情脉,风流倜傥,潇洒且销魂。”

谢老诗词作品题材丰富,格律严谨,精益求精,感情真挚,紧扣现实,诗风朴实,读其诗,如读其人,这与他不断进取,学习新知识,紧跟新时代有很大关系。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目前还在用老年手机,谢老早已学会上微信聊天,在群里发诗词照片,前不久还要我教他制作美篇和音乐相册等,真是老有所学,学无止境!

当今社会红尘滚滚,物欲横流,有人刚学会写几首诗,就东拼西凑,到处投稿参赛,以求获得功名利禄。谢老却淡泊名利,除了省市县一级的几家诗词刊物,从未向其他报刊投稿和参加诗词大赛。我问谢老:“论您的诗作水平,完全可以去投稿和参赛啊!”他谦虚的说,自己学艺不精,都是随兴之作,聊以消遣,不足以登大雅之堂。

这就是谢老的品德,一位德高望重的诗人形象!祝愿谢老健康长寿!诗心不老!诗作长存!最后我赋诗一首作为结束。

《赞谢老》

雄心不老黄花俏,胸底常存绿叶情。

笔墨耕耘抒壮志,娄星诗苑耀明星。

写于2018年4月23日

图为作者与谢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nadrkqf.html

诗心不老黄花俏的评论 (共 5 条)

  • 浪子狐
  • 雪儿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散漫山人
    散漫山人 审核通过并说 诗赋棋牌斗酒,神采奕须发疏银。温情脉,风流倜傥,潇洒且销魂。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