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唐太宗的两面性

2018-05-06 11:10 作者:陈宣章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唐太宗的两面性

陈宣章

从奴隶社会商周到封建社会清朝溥仪退位,中国2100多年经历67朝,产生几百位帝王。据说,对国家、历史积极影响,贡献最大者是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和康熙。毛泽东高度评价李世民、朱元璋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二人都是横刀立马,南征北战,从战乱中打出一统天下的封建帝王。”“自古治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对唐太宗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历史贡献都积极肯定。但是,我认为:唐太宗也有两面性。

对唐太宗的正面评价:1.不拘一格用人,对人材使用及领导达到极高境遇;2.独具慧眼,看到个人力量不足,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3.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三权分立。4.确定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贞观四年全国判死刑才29人、贞观六年全国死刑犯290人。太宗令全部290人回家团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2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5.武功之盛,除高丽战争未取得战略胜利外,都辉煌胜利。6.气质气吞天下,在渭水单骑吓退突厥10万精骑。7.四海一统的民族和外交政策,四海之内只要知道中国的均努力内附,以唐为荣。著名的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思摩、执思失力、契荜何力乃至后世的高仙芝、李光弼等都为唐朝做出杰出贡献。8.现在的唐人、唐人街也正是唐朝繁荣富强、威加四海、文礼之邦的生动写照9.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完善科举,考选公平,才有“天下英雄、入朕彀夷”,才有唐诗及经济繁荣发展。10.工书法、富文词,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11.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12.社会安定,城市新兴。13.支持玄奘佛学及中西文化交流;打通并维护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东联新罗、日本,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促进西藏发展。总之,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卓越领袖,影响中华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留下辉耀千古的丰功伟业及精神财富。

历代评价:《旧唐书》:“臣观文皇帝发迹多奇,聪明神武。拔人物则不私于党,负志业则咸尽其才。所以屈突、尉迟,由仇敌而愿倾心膂;马周、刘洎,自疏远而卒委钧衡。终平泰阶,谅由斯道。尝试论之:础润云兴,虫鸣螽跃。虽尧、舜之圣,不能用檮杌、穷奇而治平;伊、吕之贤,不能为夏桀、殷辛而昌盛。君臣之际,遭遇斯难,以至抉目剖心,虫流筋擢,良由遭值之异也。以房、魏之智,不逾于丘、轲,遂能尊主庇民者,遭时也。况周发、周成之世袭,我有遗妍;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新唐书》:“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有七百余年,传七十余君,其卓然著见于后世者,此六七君而已。呜呼,可谓难得也!”

对唐太宗的负面评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一.流氓气。翻开中国正史,几乎所有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都被描绘成真龙下凡、神佛转世、圣人投胎等。例如:刘邦,据称母“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刘邦之父)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而唐太宗“据称其人一时有两条龙在其门外戏耍,三天后方离去。”上述说法都是子虚乌有的杜撰。用马克思阶级分析法识别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有个有趣现象:许多开国皇帝都沾染极浓重的流氓无赖气。

鲁迅:“中国的开国皇帝都有些流氓气。”唐太宗实际上是唐朝开国皇帝,他身上流氓气也不少。玄武门之变,他杀亲兄(太子)李建成与亲弟李元吉,还杀建成五个儿子、元吉五个儿子,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并把兄弟家美女、珍宝都据为己有。事后他怕父皇唐高祖李渊责难,一方面陈兵宫外,一方面奔到宫内报告父皇,假装悲恸,跪地抱住老父哭喊妈妈,甚至吮吸其父乳头,意在打动父亲追念亡妻而原谅与支持他掌权。李渊让出军政大权,三天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不久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

二.总想篡改历史。

1.想看高祖实录。帝位到手后,唐太宗虽然洗净玄武门血迹,却绕不开历史:1.李建成是太子,皇位继承人。2.朝中大臣清楚李建成是位仁慈储君、忠厚长者,而唐太宗是残忍篡位者,亲手杀死亲哥和亲弟。3.唐太宗不是合法皇帝,而是反贼。

两个月后,唐太宗为李建成与李元吉部分恢复名誉:下诏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赠谥号“隐”;李元吉为海陵王,谥号“刺”。并以亲王礼改葬,同事命令东宫、齐王府旧官员悉数参加送葬。但是,唐太宗依旧不放心,在李渊去世后找来史官,要御览高祖实录。结果遭到史官们“恕难从命”的拒绝。

2.唐太宗不死心,任命褚遂良担任起居郎,专门记载皇帝言行起居。唐太宗问褚遂良:“你每天记载我的言行起居,我可以看看吗?”褚遂良答:“如今设立起居郎的职务,如同古代的史官,善行恶行都要记录在案,以督促皇帝不犯错。我从未听说皇帝本人要看这些内容的。”唐太宗又问:“如果我有不好的言论、行为,你也要记下来吗?”褚遂良答:“这是我的职责所在,您的一言一行,我都要记下来。”几年后他找褚遂良想看“起居注”,被婉言拒绝。直谏著称的黄门侍郎刘洎接茬:“我知道你想干吗,但这事不能干,虽说褚遂良是你亲信,他也不敢擅自做主替你回护,所以你趁早断了这个心,该干啥干啥去。”

629年12月,唐太宗下旨把秘书省下的史馆独立出来置于禁中,取代著作局的修史之职,成为直属于皇帝的独立机构,又下令让亲信房玄龄以尚书左仆射身份监修国史。643年,唐太宗突然问房玄龄:“为什么史官不让皇帝看国史?”房玄龄答:“怕史书中某些记录影响皇帝心情。”唐太宗抢白:“我的用意是为了对自己以前的错误有一定了解,以免再犯。卿可将国史按时间顺序整理完毕,呈送上来。”房玄龄应允并与许敬宗将《起居注》删定为《高祖实录》、《今上实录》,於贞观十七年七月癸巳日献予太宗。果然,唐太宗看国史后脸都黑了,极度不满,尤其是对玄武门之变的记录很有意见。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当年周公诛杀管公、蔡公,周王室才稳定,季友毒死叔牙,鲁国放得以安宁。朕所做的是为了安定社稷,造福万民。史官执笔时为什么要有隐讳呢?你们应当删改一下内容,直书其事嘛。”其真实含义指玄武门之变的记述还不够完美,没能做到自圆其说,并明确方向:周公诛管蔡。对此,很多史官坚持原则,顶住压力。但是担任主修的许宗敬为逢迎皇帝,亲自对高祖、太宗两朝实录进行全方位删节与修饰,甚至加入大量低劣至极的小说级别的内容。

3.历史被篡改的几个方面:参读武德年间《大唐创业起居注》(不曾被官方修改)及订正详实的《资治通鉴考异》(同时记录了《实录》、野史、物证等考据》),再考查《旧唐书》等(以《实录》为蓝本)相关记载,不同之处有三:1.太原起兵发起人是谁?2.李建成在攻取长安时的战功。3.李渊宫闱禁中是否检点?

三方面皆以“玄武门之变”为中心展开:1.太原起兵中李渊由主动起兵变为被动起兵,目的是把李渊描绘成大忠臣,符合儒家道德要求。于是,历史就改成:炀帝下令逮捕李渊,李世民、刘文静等设圈套,李渊走投无路才不得不反;即使起兵,李渊还号称“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2.李世民是晋阳起兵到一统天下几乎所有大事件的主要策划人。李渊一直欣赏李世民,对李建成不感冒,屡次三番强烈要求传位给李世民,但都被高尚的李世民义正词严地拒绝。3.李建成、李元吉居心不良,始终嫉妒能力超群的李世民,以致一再谋害李世民。

唐太宗公然指使臣下在“玄武门事变”相关记载中美化自己一身正气、仁者无敌;而李渊昏庸无能;太子嫉贤妒能;齐王残暴嗜杀。唐太宗的实质是逼父退位。

4.真正的史实:1.李渊的精明不亚于老狐狸。2.李建成、李元吉不是一无是处、一事无成的两根废柴。你想,有魏征在身边,李建成能差到哪去?3.李世民虽为明君却绝非完人。

5.李世民歪曲历史的行为并没能圆满成功,但是,他创立的“以政府为主导,宰相领衔监修”的史官制度流传下来并成定制,直至清末未曾断绝。这是史学的极大弊病。

李敖《直笔——乱臣贼子惧》:“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约束帝王专制权力的传统或制度呢?有的,一是祖宗之法,二是史官记录。本来,在制度上,史官的独立,使皇帝都不能看他写的历史。凡是尊重制度的皇帝,没有不守这道行规的。甚至汉朝最凶狠的皇帝汉武帝,也不看史官司马迁写的《史记》,所以《史记》才能批评他。到了后汉时候,王允就埋怨‘武帝不杀司马迁,使谤书(指《史记》)流于后世’。其实王允不知道:光就这一点,说明了汉武帝的尊重史官,遵守制度。”这种制度被李世民破坏,以后的皇帝总要看史官写些什么,史官就不敢直笔了。中国历史开始失真,他有很大责任

6.隋炀帝是李世民的表叔。李世民谋朝篡位,把杨广臭得一文不值。历史真相:杨广杀的诗人表面赞美隋文帝,实质是贬低。杨广杀父更是豪无根据。

三.唐太宗对太子李承乾、三子李恪、四子李泰、五子李佑的处理都有瑕疵。李承乾、李佑谋反;李泰争夺皇位被贬;李恪有文武才,太宗常称其肖己,欲立为太子,但遭大臣长孙无忌(唐太宗的大舅哥)反对,因为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唐太宗还曾提出立杨妃为皇后,长孙无忌欲立软弱的九子李治(其母长孙皇后),就借口“谋反案”杀李恪“以绝众望,海内冤之”。李世民的儿子中,数李恪在大臣、百姓中威望最高,却死于冤狱。

四.唐太宗以“从谏如流”著称,但是魏徵多次犯颜进谏,在朝堂上直陈皇帝过失,李世民尴尬异常,多次咬牙切齿要杀魏徵。仔细阅读史书发现,唐太宗和魏徵关系并不美好。唐太宗采纳了魏徵的很多建议,这不假。但是,唐太宗根本不信任魏徵。有人密告魏徵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一刻不耽搁,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毫无证据。唐太宗仍不放心,专门派人警告魏徵:“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

唐太宗曾对人评价魏徵:“别人说魏徵的做人疏慢。可是我看他的态度。我看只觉得得妩媚。”他说魏徵“态度妩媚”而不是忠诚,可见他并不信任魏徵。

魏徵去世时,唐太宗亲自为其立碑,并许诺将女儿横山公主下嫁给魏徵儿子魏叔玉。但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反悔了,下令推到魏徵墓碑,废除婚约。

五.李渊堂侄庐江王李瑗之死。唐高祖担心李瑗不能胜任幽州都督,派右领军将军王君廓辅佐。王君廓曾是强盗,骁勇强悍,阴险狡诈。李瑗推心置腹倚赖他,答应和他结为亲家。

李承乾图谋铲除李世民,暗中交结李瑗。李承乾死后,唐高祖派崔敦礼召李瑗入京。李瑗便与王君廓商议。其实,王君廓是李世民的亲信,想捉拿李瑗借此建功,便引诱李瑗造反,劫持囚禁崔敦礼。兵曹参军王利涉给李瑗出主意,并提出除掉王君廓,用王诜代替。李瑗犹豫不决。王君廓斩杀王诜,进监狱释放崔敦礼,勒死李瑗传首京师。于是,王君廓升任左领军大将军兼幽州都督,李瑗的家眷成为王君廓的奴仆。

六.有人说唐太宗好色。其实,中国封建皇帝有几个不是好色之徒?据《隋史》记载,隋炀帝时宫女达十万。唐高祖李渊一次性放出3000多人。唐太宗时宫女仍有数万。唐代宫女最少仍然有一万以上。问题是唐太宗有五个女人处理不当:

1.李元吉之妻杨氏美丽无比,素与李世民妻长孙氏交好,长孙氏常夸她漂亮、身材好,而且温柔贤惠,善解人意,让李世民垂涎不已。齐王死后,李世民将杨氏纳为妃子,宠幸有加,生子李明。贞观十年(636年) 长孙皇后去世,《新唐书》:“帝宠之,欲立为后。”以犯言直谏着称的魏征说了一句话,乃止。《新唐书》:“陛下不可以辰嬴自累!”《资治通鉴》:“陛下方比德唐、虞,奈何以辰嬴自累!”《秋左传》载:辰嬴是美女,秦国人,先嫁晋怀公,后嫁晋怀公伯父晋文公,生公子乐。晋文公死后,有人提议立辰嬴的儿子公子乐,赵盾坚决反对,说“辰嬴贱,班在九人,且为二嬖,淫也”。魏征说杨氏既淫且贱。唐太宗默许而止。

事实上,唐太宗始终未给杨氏正式的后宫头衔。如《新唐书》所言“帝宠之”,起码也给个嫔妃之位。贞观二十一年,李明受封曹王。通观史书,李世民只承认这个儿子的合法地位,仍只称杨氏为巢刺王妃或巢王妃(李元吉即巢刺王)。杨氏只能一直背负通奸之名。

2.隋炀帝的萧皇后年逾六十,却风韵犹存,《二十四史演义》中说李世民见她“色犹未落”,然后幸了她。但是,“演义”之事是否史实,待考。

3.三子李恪之母杨妃是隋炀帝之女。唐太宗还曾提出立杨妃为皇后,但遭长孙无忌坚决反对。后来,长孙无忌欲立软弱的亲侄子李治(其母长孙皇后),借口“谋反案”杀李恪;其弟李愔(唐太宗第六子)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今四川境内),后死于流配地。

4.武德九年(626年)六月,曾与太子李建成关系密切的庐江王李瑗因“谋反”被杀,李世民后霸占了他的爱妾。《新唐书》记载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的一次对话。

《贞观政要》:“贞观初,太宗与黄门侍郎王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也,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珪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之为是邪,为非邪?’太宗曰:‘安有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珪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国,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臣窃以为圣心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大悦,称为至善,遽令以美人还其亲族。’”

5.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才十四岁,李世民晚年起了色心,召入后宫,封为才人,即“武媚娘”武则天。这就给以后的唐朝埋下了祸根。2018.5.5.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ybrkqf.html

唐太宗的两面性的评论 (共 8 条)

  • 彩蝶
  • 襄阳游子
  • 淡了红颜
  • 春暖花开
  • 天涯歌女
    天涯歌女 推荐阅读并说 文章描述了,从奴隶社会夏商周到封建社会清朝溥仪退位,中国2100多年经历67朝,产生几百位帝王。内容相当有特色,丰富经典,观察细腻,欣赏了,推荐问候,审核通过推荐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新作,夏祺!推荐!(饶舌一句:为便于文友的作品推荐到首页,还是建议文友发表时注意一下栏目选择哟)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丫丫

    丫丫不错值得一看!!赞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