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史随笔】翟庄渡口兴与衰

2018-08-17 10:08 作者:翟恒民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嘉庆十三年《平阴县志》记载:“湖溪渡在县北十里。济南府训导张子带施义船一只、地一顷。乾隆年间,张国植又施地四十亩。”

湖溪渡即翟庄渡口,位于榆山街道翟庄村西黄河岸边。“黄河即大清河,亦即古之济渎。……又东北至翟家山之西。又经湖溪渡之南,南山泉水从东来入之。”(民国续修《平阴县志》)。说明了渡口名称的位置及来历。

当初大清河河身虽然狭窄,但是阻碍了两岸交流。明朝时期(1368年―1644年),张子冕之弟、张悟之叔、济南府训导张子带为方便沿河群众交往,捐献一只渡船,一顷地,设立了渡口。时至清乾隆年间(1711年—1799年),湖溪渡人张国植又捐出土地四十亩,作为船只维修和船工工钱。清咸丰五年(1855年)6月,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道,河流湍急、河面加宽,翟庄渡口作用愈加重要。

以前由于陆地交通不便,黄河水道成为沿岸运输的主要通道,翟庄渡口则发挥着得天独厚的重要作用,成为连接上下游、两岸人员流动、货物运转的重要交通枢纽。

1947年1月10日 , 黄河修防处工程大队在翟庄渡口奋战两昼,架起500米长浮桥一座,保证了华野10纵渡河南下。建国初期,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成为黄河上下游物资中转码头,主要有煤炭、粮食、建材等,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持续约十年之久。鼎盛时期,摆渡船只30余只,10吨以上长途运输船只20余只。进驻过东平航运公司船队、省航运公司2只火轮船。开茶馆、卖干粮、贩水果,道路两旁商铺林立,成为省内屈指可数的繁华黄河渡口之一,而县城主干线也因为与这里相连,被命名为黄河路。繁忙时每天要聚集数百客人,因为客多船少,驴嘶马鸣,车水人龙,拥挤不堪。船工们在上船下船时都搀扶着顾客,不好靠岸的地方甚至将顾客背到岸边,天冰碴扎破脚的事情也不叫苦,对于顾客的物品保管的非常仔细。翟庄渡口多次被评为省、地、县级渡口管理先进单位,1980年翟庄村还在全省黄河运输安全管理大会上作过典型发言。

随着陆地公路交通的发展和平阴黄河大桥的通车,翟庄渡口逐渐以摆渡为主。1970年前后,外地船队逐步退出,集体长途运输船只仅剩6只,主要运送下游堤防工程所用石料,两岸摆渡船只仅有5只,主要以摆渡行人和小型车辆为主。2000年,只剩铁壳机动船2只摆渡过往行人,2005年翟庄村北建成一座浮桥,摆渡船只被浮桥收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翟庄渡口500余年来历经兴衰,原址已被一〇三〇引黄电灌站占压。昔日的繁华已经凋谢,但是张子带、张国植捐建渡口的善举却像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源远流长。

陕西临洮府同知、平阴人赵贯台的一首《清河帆影》直抒翟庄渡口的风韵:

直北峰头畅远眸,清河十里镜光浮。

希闻渔唱芦花去,时见帆随日影流。

泛泛不迷堤畔柳,星星共识水边楼。

何能更起沧洲兴,临眺仍兼狎白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xwskqf.html

【读史随笔】翟庄渡口兴与衰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