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雨中访敬亭山

2018-06-22 11:12 作者:英子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时节,我来到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宣城。到达时已过了下午时光,安排好住宿后,就急于探访那仰慕已久的,伟大诗人李白情有独钟的敬亭山,这是我此次江南之旅的主要目的之一。来到街上向当地人询问去敬亭山的公交路线,几经周折,终于登上了公交车,可是赶到景区入口处时却是傍晚了,被告知已经关门了。无奈,只好来到山门牌楼处欣赏一番,在夕阳落山的余晖里,拍了几张照片,坐车返回市内。晚上在旅店看着电视机里自己的cba男篮总决赛,心里还在想着那初访未见的敬亭圣境。敬亭山,我们明天再见。

第二天一早醒来,睡眼朦胧的我还未起床,就听到外面传来“哗哗”的声音,心里顿时一紧,暗想:该不是下吧?起身来到旅店的前厅,往门外一看,天地一片暗淡,雨水从天上倾泻下来形成白亮亮的串串雨幕,且越来越大。向旅店服务员打听今天雨势的情况,经查询后得知是全天大雨,心情立刻低落下来。真是天公不作美呀,这么大的雨怎么登山呢!回到房间里,百无聊赖地躺到床上,打开电视机看了几眼,是当地的早间新闻,引不起我一点兴趣。怎么办?改期到明天吧,但行程已定又不能改变;取消了吧,探访太白遗迹的情结终究难解。彷徨犹疑了很长时间,已经是上午九点多了,不能再迟疑了,决定还是冒雨去敬亭山。简单收拾一下,穿好衣服带上雨具走出旅店,在附近一家快餐店吃了早餐后,坐上公交车,再次来到敬亭山景区。在售票处买了票后,因这里距山下还有很远的一段路程,想乘坐景区的电动游览车到山下再步行登山,可是,雨下的太大,游览车无法行驶,只好打着雨伞往山脚下走。

一路上雨雾茫茫,四周空旷无人,近处的山坡茶园里层层叠叠、铺铺展展的茶树在接受着大雨的洗礼,远处的敬亭山被重重的雨帘遮挡的若隐若现。过了有名的广教寺双塔,就来到了山下,蹚着脚下的雨水,缓步向山上走去。对面一男一女撑着伞从山上下来,见到我很是惊讶,那男人说:你是今天我们见到的第一个人。我笑了笑,一句“你们好”回应了他们。我撑着伞低着头往前走,到了古昭亭坊稍作停留后,继续向山上行进。路面上清水细流,脚下又湿又滑,不时地有几只蛤蟆从路边草丛中跳出来,它们倒是很惬意地享受着这雨中的乐趣。这是皖南的暮春时节,山坡上被当地人引以为傲的梨花似、桃杏如霞、杜鹃烂漫的美景已不见了,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绿色还在据守和蔓延。走在阴云密布漫天大雨中,顺着石砌的台阶拾级而上,山路两边高大茂密、枝叶蓬生、葛藤缠绕的树木被雨雾浸染而散发出氤氲湿润的气息,尤其是那石拱桥附近的一坡竹林,在从天而降的雨水洗涤下愈加苍翠幽深、浓浓的绿意在向四周肆意弥漫,深吸一口沁人心脾。正如明代文人王任思在其《游敬亭山记》中所写道“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这时路上还是只有我一人,身边万籁俱寂,除了偶尔出现几声惊寻巢的鸣叫,就是“滴滴哒哒”的雨落林中的声音。无边的静谧使我感到有些神秘,一时间竟产生了“今夕何夕、身在何处”之感。一阵急雨落下来砸在林叶和我的伞面上,这声响终于把我从幽秘的境界中拉了回来。我想起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定风波》词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句子,词的最后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深刻表现了先贤在人生路上无惧雨骤风狂淡然前行的旷达心态。和先贤的心境不同,此时的我却非常乐于享受这难得的雨打幽篁的天籁之声。

雨,毫无停歇之意;路,也越来越难走。过了石涛纪念馆,有一段路变的陡峭起来,几次想从路旁林中折一根树枝做手杖助我上山,但看那滚动着晶莹水珠的鲜活枝叶终究不忍下手。我一边小心翼翼向上走,一边注意路边的指示标牌,标牌下的小路通往各个景点,路边也有历代文人咏赞敬亭山诗文的石刻,但我此行只为追踪太白遗迹,对那些景致既无兴趣也无时间去造访。经过几转几绕,终于看见一指示牌,指示向上是太白独坐楼,向右是太白独坐遗址。独坐楼?独坐遗址?我一时有些困惑,稍一思索,便豁然开朗了,独坐楼一定是旅游部门所建的展示和纪念李白在宣城和敬亭山生活游历的场所,而遗址就是诗人在敬亭山游览时独坐之处。本着先远后近的游览习惯,决定先去太白独坐楼。往上又走了几百米后,雨雾缥缈中出现了一座很高的唐代风格的古楼,楼边的山壁上镌刻的“江南诗山”几个大字赫然在目。到了这里我忽然真正懂得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含义。敬亭山并不巍峨险峻和雄奇壮美,也不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的感觉,但有了诗仙李白和南朝二谢钟情此山而开篇赋诗后,孟浩然、王维、白居易、杜牧、韩愈、李商隐、欧阳修、苏东坡、范仲淹和汤显祖等历代文豪受其影响纷至沓来,在此流连游览并留下大量讴歌咏赞敬亭风光的诗文,遂使此山成为“诗山,”从而声名鹊起、享誉江南,引世人仰慕。隔着雨雾在楼外拍了几张照片后,我迈步走进楼内,楼有四层之高,一二层的墙壁上都挂放着大幅的木雕画,这些精雕细刻、美轮美奂的木雕画再现了伟大诗人李白一生经历的几个重要阶段,如仗剑出川、宫廷供职、游历山河、流放郎等,正面最大的一幅就是李白在宣城敬亭山独坐吟诗的场景。流连一会拍了几张照片,同工作人员道了别,走出楼来,让人欣喜的是,雨似乎小了很多。走下山坡回到原路又拐进一小路,来到太白独坐遗址。走到近前一看,这儿也有一座两层古楼,看楼前墙面上标牌记载,此楼就是原来的太白独坐楼。清代时,为纪念李白在这里建了一座草楼,几经历史变迁早已不复存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经济文化恢复正常后,当地政府在原址修建了这座楼。如今,可能是因其体量较小,不适应旅游文化发展的需要另建了新楼,此楼就作为遗址留存。楼门上了锁,无法进去,也没有人,只有一只小狗趴在楼檐下的台阶上闭目打盹。这里的视野很开阔,透过树丛向山下望去,竹树、茶园、江河及远处的宣城市区一览无余。诗人就是在这里把酒临风、登高远眺,吟诵“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来抒发胸意的吧。我伫立在楼前,遥想当年青莲居士怀着安邦济世的理想,昂首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意气风发、满怀激情和希望来到帝都长安。在宫廷供职的初期,诗人受到极高的礼遇,却因其恃才傲物的心性,卓尔不群的气质,不愿低眉垂腰事权贵,终不为黑暗污浊的宫廷所容,遭受了无情的排挤和打击,“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诗人终于看透了这世态炎凉的社会,从此开始漫游名山大川,在奇山秀水中寄托自己的情怀,其中多次来到人杰地灵的宣城,访朋会友,纵酒品茗,吟诗作赋,寻幽探胜,啸傲风月,以排遣心中郁结的块垒。在此期间,对城北这座钟灵俊秀的敬亭山更是一见如故,心有所属,先后七次登临游览,以致一度在山下亲自动手筑室而居。曾几何时,诗人就在这里聆听阵阵松风、飒飒竹响,仰观高天流云、飞鸟聚散,远眺江南河山,留下“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时游敬亭山,闲听松风眠”等几十首诗。如今,世事浮沉,往事成空,繁华喧嚣过后,世界如此空寂无声。在遗世独立的诗人面前,鸟飞走了,云远去了,知己和同道也不在了,还有谁能和自己心意相通呢?还好,山还在,林还在,还有这山水林泉一如既往地理解和抚慰诗人冷傲孤寂心灵。两个心灵知己久久地互相凝视着,终于,诗人吟出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一千古绝唱。这首短短二十字的五言绝句承载了诗人至真至纯的性灵,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当代有学者认为,中国诗歌史上把孤独情怀表现到极致的诗有三首,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柳宗元的《江雪》,还有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其中以后者为最。

我在这里几经徘徊,思绪万千,为伟大诗人一生经历如此的境遇而黯然神伤,更难以理解一个经济文化全盛的时代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旷世高才!想想后却也释然了,恰恰是这样才成就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代泰斗!也给我们留下了这座寄寓众多诗魂的敬亭山!

岁月悠悠,世事沧桑,千年的诗仙,千年的敬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写于2018年6月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kfskqf.html

雨中访敬亭山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