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麦垛杂记

2018-09-08 15:21 作者:文生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羑河纪事之九十六

麦垛杂记

文生

早年在农村小麦产区生活过的,没有不知道麦垛的,麦垛可以说是上世纪农村生活留给人们的记忆之一。我们石林黑塔村地处丘陵,往东不远是平原,往西不远是山区,水利条件还可以,也就成为小麦产地。

故乡的麦垛,主要在塬上。狭长的塬地,夹在两河之间,直耸在大地上,有十几米高。塬南不远是羑河,塬北不远是无名小溪。老村子建在塬下的南面。原来只有村西一条路,后来在村里东开了一条路,塬地基本被一分为二。塬上的东边还是种庄稼,塬上的西边作了晒谷场,一个村六个生产队就在上面集中打谷晒麦,因此,塬上的谷场上大部分时间是大小不一的麦垛和谷垛。玉米垛主要是堆放在地边,随用随拉,这是收获的方式不同导致。小麦和谷子割下后需要拉到场上集中存、打、扬、晒,而玉米可以在地里直接剥下来,然后集中堆放,择机脱粒,玉米秸杆就地存放。

麦垛是长短不一的长立方形,上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利于排水,麦垛也不太高,太高了就压实了,不利于麦秸透气。玉米秸杆和谷秸杆主要是喂牲口,麦秸的作用就大多了,喂牲口的同时,还用于作烧火料、盖房子、沤粪。不少人家还把麦秸作枕头的填料。人们用麦秸是要在生产队里登记的,从工分中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麦秸在谷扬上放的长久,能放到来年小麦收割前。这时的麦垛,外面被阳光晒有点黑了,但里面的麦秸还是金光灿灿的。

麦秸一般情况下是不用于烧火的,作烧火料主要用于烙新麦面干薄饼、蒸新麦面馍馍、煮新麦面条。每当新麦子初上,娘家人就在院里垒起三角灶,灶上放上大煎饼鏊子,把新麦面和好,醒好之后赶的薄薄的,然后用新麦秸作烧火料,在大煎饼鏊子上烙许多薄如纸张的干面饼,饼有一尺圆,许多这样的饼垒的半尺多厚,用红布条捆了,给出嫁的闺女送过去,在大热天、大忙天里当作闺女家的干粮。或者,用新麦面做各种面馍如面鱼、面虎给出嫁女送过去。亲戚来了,要用新麦秸生火煮新麦子做的长面条,因为新上来的麦子火气还大,就用蒜泥做调味,起着去火去毒的作用。后来人们不再强调用新麦秸烧火了,因为在三角灶上烧麦秸时细小的黑飞灰条多。这些新麦面做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不值什么,在当时已经是顶好的美食了,因为有不少人家三天二头也吃不上一回白面做的饭。更主要的是,这里凝结了浓浓的亲情和殷殷的希望,如面鱼象征着生活吉庆有余,面虎希望孩子长着象结实的小老虎一样,长面条象征着平安长寿。

麦垛上的麦秸作为建筑材料用处大的很。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那里不少人家盖砖土混合的房,条件好的人家,外面用砖,里面用干土坯。差一点的人家,墙底墙角门窗边上用砖,其余的墙面就用干土坯。有的人家劳力不够,或没有时间,不能打干土坯,就用泥和的土坯凑合,麦秸就是和泥坯的加强筋。上房顶时,辅好了碎木条后,再用掺进麦秸的泥抹好,才能上灰渣打房顶。房子盖好了,先用黄土加上麦秸和的泥抹土墙,然后再用白灰抹墙,白灰里面也用麦秸作加强筋,条件好的人家,白灰里面用上了麻刀。

麦秸还用于沤肥,我们这些学生有时抬麦秸,主要是自家兄弟姐妹合伙抬。把麦垛扒了,用土布大被单装上麦秸,过磅后抬到塬边,倒在十几米的崖下。倒多了,塬下就形成了一个大麦秸堆,收工后,胆子大男孩子把塬边当作跳台,从崖上往下跳,但是大人们见了必定大骂,这样做太危险。

崖下的麦秸再拉到不远处的一个大平坑里,辅一层麦秸盖一层土。最后一层土要盖严。过一段时间后,主要是秋庄稼种了后,麦秸堆的粪就要翻了。这时候,队里组织所有的精壮劳力翻粪,天刚麻麻亮时,精壮汉子们人手一把三爪镢,排成一排,动作一致刨粪,第一下刨一层,第二下刨第二层,第三下刨第三层……,这时的麦秸已被高温薰的黑黑的,黑中带着白丝丝,冒着白气,精壮劳力们一个早上一口气是把整个粪场的粪翻过来。然后再翻上一二回,和各家各户积的农家肥,还有饲养院积的肥,撒在地里,成为生产队种过种小麦的肥料。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那时化肥很少,只能用农家肥养地,给庄稼营养。

谷场上众多的麦垛是我们玩捉迷藏的好地方,但是我们克制着很少去。一、大人们反对,因为四周都是山崖,晚上跑来跑去的玩十分危险;二、容易在麦垛里面就睡着了,让人好难找;三、谷场边上有一座变压器,是不能接近的;四是防火。

到了冬天的日子里,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到谷场上玩了。好多孩子们从家里的拿上小箩筐、细绳子和一把小米,也有半吊子拿上大箩筐、手指粗的绳子和一把玉米,到谷场上后,在麦秸堆里掏个洞,人就在洞里,把绳子放在雪地里,绳子的一头在麦秸洞边,那一头捆着一根小棍子,小棍子支着箩筐,箩筐下用手扒拉干净放上小米、玉米。下雪的天气里,大地一片白茫茫,平整的谷场更是一片雪白,上面是众麻雀们留下的成双结对的、乱七八糟的“个”字脚印,这样的天气里,麻雀们找吃的因难,众多箩筐下的小米或玉米对麻雀们很有吸引力,但是麻雀们很少上当。有的老麻雀很贼,蹦在箩筐边趁机叼米吃,让远处的孩子拿不定主意:拉不拉绳子?之后众多小麻雀们在箩筐边叽叽喳喳,仿佛在说,看情况不对啊。但麻雀们毕竟没脑子,有一个带头蹦进去了,接着众多小麻雀也跟着蹦进去,这时候远处的小朋友心情紧张,握绳的手似乎僵硬了,总想等更多的麻雀进去后再拉绳子,力图一下子扣更多的,谁知一只老麻雀扑扑的飞起,众多小麻雀们也跟着一起蹦了几下后结伙起飞到麦垛顶,箩筐里瞬间空空如也,小朋友们气的只好干瞪眼,几回下来,常常一无所获。就是偶然有所获,从扣下的箩筐里捉到鸟也不容易。多年后想:麻雀盲目的从众心理保护了麻雀,人们的从众心理也有同样效果?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分地后,麦垛少了。首先是麦秸的作用少了,人们盖房子基本不用麦秸了,盖房子用全红砖,房顶用水泥打,抹墙也用水泥了。

只有养牲口的人家还堆麦垛。时间一长,大多数人家也不养牲口了,养个牲口太熬人,种几亩零碎的小块地,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天,风险却很大: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所以搞养殖的人家心里总是不踏实,逐渐的人们就不养了,自然麦垛以及其它草垛越来越少了。

现在,我这一代人,五十多奔六十了,大都在家也搞些小养殖,十几只鸡,几只羊,因为没有体力在城里干体力活了,只能回老家跟着隔壁学样种地之余再养点什么,过人生余年清苦的日子。四十多岁的人能到城里的都到城里了,他们和更年轻人一样,早就认为养牲口不如养拖拉机合算,连小养殖也不想搞。

谷场上麦垛基本上是见不到了。先是,谷场上矛盾众多,很多人家就不在谷场打麦打谷了,改在地头上就地打、或在自家场院里打,后来麦子能用收割机就用收割机收割,拿着袋子在地头装麦,麦秸也就放在地头上。

有的人家,开始还在地头上沤粪。麦秸、玉米秸杆和谷杆切碎后和土拌起来,然后用泥封住发酵沤肥。再后来,也不沤粪了,直接用化肥。于是有些人把麦秸、玉米杆、谷子杆,一把火烧掉了事,烧后的灰也是肥料。

搞小养殖的人们,为了省事,不再在谷场上堆麦垛玉米垛谷垛了,是直接拉回家,放在院子里、空房子里,规模大一点放在大棚里,不再堆垛露天放了。

近年来,为了环保,不许烧各种秸杆了,各种秸杆收了后,除了自已养殖用外,要打包后卖到大饲养场,还有就是秸杆还田,就是深翻土,把打碎的秸杆埋下去。说起来,绿色处理秸杆这工作很难做,因为人们认为成本高,不合算,但总要做,这关系到青山绿水。

时代的发展,麦垛和玉米垛、谷垛、草垛一样,成为在人民公社时期成长的几代人心中的记忆。

羑河纪事系列均为原创

2018年9月8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miuskqf.html

麦垛杂记的评论 (共 5 条)

  • 文生
  • 日月
  • 听雨轩儿
  • 维扬之水
  • 淡了红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